當地時間6月24日,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在其官網公佈,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由曾執導《沼澤》、《扎馬》等影片的阿根廷女導演盧奎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擔任。她將和其他評委決定包括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獅獎在內的共計八個獎項的歸屬。

盧奎西亞·馬特爾擔任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

盧奎西亞·馬特爾

據悉,是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阿爾貝託·巴貝拉(Alberto Barbera)向威尼斯雙年展和電影節的總負責人保羅·巴拉特(Paolo Baratta)推薦了馬特爾,由後者拍板定案。巴貝拉對馬特爾不吝溢美之辭:“雖然在二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僅執導了四部長片以及幾部短片,但這些已經足以使盧奎西亞·馬特爾無愧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女性導演之名,也足以使她躋身世界最頂尖的導演之林。在她的作品中,她以電影語言風格的獨創性和細緻入微的場面調度呈現一種自由折中的世界觀,她專注挖掘女性情慾的神祕性,以及族群和階級的變化。我們很感謝她願意應承我們的請求,以她嚴格到近乎苛刻的工作態度投身其中。”

盧奎西亞·馬特爾在1966年生於阿根廷的薩爾塔。誠如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巴貝拉所言,馬特爾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每部確能在阿根廷國內以及國際影壇引起反響。2001年,35歲的她憑藉長片處女作《沼澤》一鳴驚人。該片入圍當年的柏林電影節,並拿下阿弗雷鮑爾獎銀熊獎。2004年,她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聖女》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8年,《無頭的女人》再度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她的最新作品《扎馬》橫掃阿根廷電影屆最高榮譽電影學院獎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十項大獎。

關於此番受邀擔任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馬特爾表示:“這是一項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同時我也很高興能成為這個電影盛事的一部分。”

馬特爾是威尼斯電影節76年的歷史上第七位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的女性,她的幾位“前輩”包括2002年的鞏俐、2006年的凱瑟琳·德納芙、2017年的安妮特·貝寧。至於女性導演,她很可能是破天荒的第一位。事實上,女性導演擔任“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的機率屈指可數。在馬特爾之前,2014年新西蘭導演簡·坎皮恩擔任了戛納主競賽單元主席,就連今年過世的阿涅斯·瓦爾達導演生前也未曾染指這項榮譽。這當然跟女性電影人長期不受重視不無關係。而僅執導過四部長片的馬特爾能榮登此位,也跟近年“歐洲三大”的撥亂反正不無關係。

不過,在看客眼中,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巴貝拉的這項決定,還有點像是跟戛納別苗頭的況味。今年戛納的主競賽單元有四部女性導演作品入圍,其中的三部最後獲得了獎項,總算是堵上了關於戛納歧視女性導演的悠悠眾口。跟戛納處於競爭關係的威尼斯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從主席人選抓起,倒真是一大良策。

而且,威尼斯今年為戛納“添堵”的事蹟還不止於此。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得主偏偏是此前被戛納“冷落”的西班牙導演阿爾莫多瓦:原先盛傳阿爾莫多瓦的新作《痛苦與榮耀》是今年的金棕櫚得主,結果該片只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贏下最佳男演員獎,連個評審團大獎都沒有,最後阿爾莫多瓦也沒有出席戛納閉幕式。

早前,戛納掌門人福茂曾兩次在媒體面前對威尼斯近年靠美國電影博眼球表示不屑:“我的朋友巴貝拉並沒有是枝裕和的電影,也沒有來自韓國、埃及或者黎巴嫩的參賽片。我覺得一個電影節必須要呈現全世界的電影,我不懂幹嘛要那麼迷戀美國電影。”他還稱,威尼斯變成了“美國人的平臺”,背叛了“威尼斯電影節的傳統”。

如今,巴貝拉總算出了口氣,不過,氣歸氣,今年的美國電影,比如馬丁·斯科塞斯的最新作品《愛爾蘭人》仍舊會是威尼斯最大的看點。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將於8月28日開幕,9月7日閉幕,時間上較往年提前了兩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