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作者簡介】李民鐸,臨渭區長壽塬崇凝鎮人。原崇凝鎮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陝西省收藏家協會會員。2005年退休,不甘閒適,發揮餘熱。《渭南文壇》特約作者。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微信公眾號搜索:渭南文壇,關注後,可查看更多美文。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2019年6月28日,我參加了臨渭區關工委召開的“新時代好五老”表彰會議,期間遇到了幾位長期從事關教工作的老同志。談話期間,我們說到了區關工委老領導史積運同志的離世,大家唏噓聲一片,人人流露出了由衷的感傷之情,這麼一位好領導,黨的好乾部,怎麼說走就走了啊!

會議期間,我偶閉雙眼,彷彿看見他依然坐在主席臺上,正給大家講話。說著他經常放在口邊上的幾句話:“不管別人如何看待我們的關教工作,但我們自己都要認識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有什麼事情能比培養接班人重要,只要我們有了這個認知,才具有了主動性,並且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老領導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縝密的組織才能,以及敦厚朴實的人格魅力,一直影響著在他身邊工作的同志。他不苟言笑,不怒自威。讓一些工作敷衍,得過且過的人感到了一種威懾,自覺地把所佈置的工作做好。對那些勤勤懇懇為黨工作的老實人來說,他又是那麼的和藹親近,談笑風生。例如有一次在關工委的辦公室,我親眼見他和三張鎮關工委負責人靳凌促膝談心,親自端茶遞水,噓寒問暖,還問到家庭情況,簡直像一對故人,讓人深受感動。

我曾經擔任過崇凝鎮關工委的常務副主任,大約有10餘年時間。由於工作原因,與他有過許多次的接觸與談話,因此對他比較瞭解。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風範,對我影響極深,鞭策我認真工作,把基礎的關教工作努力做好,爭取在他的心目中能留個好印象。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在我與史老的工作交集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他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目的就是讓下一代瞭解革命前輩的創業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打下紅色的烙印,從小樹立革命理想。僅崇凝鎮而言,先後舉辦過三次報告會。一是請故事大王周競同志向學生講老一輩革命家少年時期的故事。二是請宋振平(楊虎城祕書宋琦雲的女兒)講楊虎城和宋琦雲在重慶渣滓洞集中營如何受迫害以及與敵鬥爭的故事。三是聘請省人大副主任劉力貞(劉志丹的女兒)講父親參加革命的故事等。報告會效果極好,使廣大青少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影響,對傳承紅色基因,接過先烈的革命火炬,產生了極大效應。

記得2007年4月。他陪同省人大副主任劉力貞到崇凝初中給師生做報告時,在我的辦公室講給我的一席話,至今還記載我的腦海之中,並一直對我的人生追求產生影響。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老領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崇凝鎮是一片紅色熱土,是一塊了不起的地方。就在1928年渭華起義時,崇凝就爆發了農民暴動,併成立了陝西省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府,點燃了一把革命烈火,被省上確定為革命發祥地。這就是崇凝最珍貴的資料,是別的鄉鎮十分羨慕而沒有的。你要認識這一點,把渭華起義在崇凝的這段歷史繼續挖掘和整理,最好在崇凝辦成一個展覽館,使之成為向下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讓這個基地長久的發揮作用,教育一代又一代人。”

他停了一下,又十分動情地向我說到:“區關工委這次請劉力貞主任到崇凝視察並作報告,是我想了很久的問題。說句私話,心裡是有盤算的。因為從建國到現在,七八十年已經過去了,崇凝鎮作為渭華起義的發祥地。當地保存下來的革命遺址並不多,至今沒有一處紅色的教育基地,既愧對先烈又不利紅色基因的傳承,確實令人心中不安啊!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劉力貞同志既是省人大副主任,另外還有一個任職就是老區發展促進會會員,手中還掌管著一部分資金。劉主任現在來了,你要做好下面幾件事:第一、親自陪同劉主任到遺址走走看看,要主動介紹。第二、多找上幾位渭華起義烈士遺屬,開個座談會,讓他們見見劉主任,並把座談會紀要整理好,讓劉主任帶上。第三、要跟鎮上領導說一下,把老區發展的現狀實事求是的向劉主任彙報,儘可能地提出一些請求上的想法,力爭劉主任能給老區人民辦點實事。

歸根一句話,一定要把握住這次機會,也不枉區關工委的一片苦心。老領導推心置腹的一席話,十分動情,我按照他說的做了。親自陪同劉力貞主任視察了崇凝鎮的渭華起義遺址以及紅色學校崇凝鎮中心小學,介紹了“渭華起義”發生在崇凝的一些事情。劉主任十分滿意,並主動提出歡迎鎮領導去西安繼續聯繫,答應送給老區學校一部分讀書。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到了後來,鎮上的主要領導因為自身工作忙,沒有再去西安聯繫,沒有趁熱打鐵,把已熱開的一鍋熱水擱涼了。實在令人嘆息不已!

2010年臘月,我母親病重需要我貼身服侍,因此辭去了關工委的工作,後來也沒有機會到區關工委去,就和老領導見不上面了,再不能聆聽他的高語了。

母親去世後,我成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孩子,家裡沒有多少農活,生活實在安逸。在精神空虛之中,猛然想起了老領導與我的那次談話。他給我的人生追求與退休後的生活方向指明瞭一條道路,就是在身後能為社會留些什麼。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

近幾年來,我依然不忘初心,精神勃勃地為關心下一代不懈工作,經常為中小學學生做報告。2019年4、5月份,還受西工大學生部邀請,為黨員學生上過兩次黨課,對學生進行了紅色基因教育,讓他們認識到紅色江山的來之不易,自覺地當革命接班人。

同時,我還蒐集地方上的歷史文化資料以及“渭華起義”珍貴史料,編寫了《長壽塬軼事》《崇凝村史話》《稔原詩集》等書籍。又和孫韜同志攜手合作完成了《崇凝鎮志》的編寫任務,為崇凝人民作了一份貢獻。所有這些努力與成績都與老領導的要求和教育分不開的。如果沒有他當年的那段談話,我還在迷茫之中,也許在虛境中度過。

尊敬的老領導,您的確是黨的一名好乾部。您雖然走了,但您的人格魅力,還一直影響著許多的年輕幹部。

您是我心中的榜樣。

2019年7月6日

渭南文壇 | 李民鐸:史積運與崇凝老區革命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