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廳級官員受處分!這兩個電視欄目從哪裡來的威力

威力 王永康 時政 中青評論 2017-03-30

摘要

中青評論

副廳級官員受處分!這兩個電視欄目從哪裡來的威力

徐 冰

最近,西安電視臺的兩個電視欄目火了。一個是《每日聚焦》,一個是《問政時刻》。3月14日,《每日聚焦》曝光了西安市“二環南路拐角區域環境衛生髒亂差”。結果僅僅4天之後,上至市城管局局長、區長,下至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包括兩名副廳級幹部在內,共有23名官員受到處分。

而在2月8日,《問政時刻》曝光了戶縣系列汙染問題,只過了2天,戶縣環保局3人領導班子就被集體免職。

曝光效果如此之好、相關部門的反應速度和處理力度如此之快之大,當然令人對這兩個欄目刮目相看,並激起繼續探尋的好奇:它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據報道,《每日聚焦》這檔欄目背後的主導推動者,是去年12月9日才履新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市委書記的王永康。他因剛剛到職後就在西安街頭撿菸頭,迅速地成為“網紅”,並被網友贈送了“撿菸頭書記”的稱號。從公開報道還得知,西安市不僅重視輿論監督,還提出了“三個革命”:菸頭革命、廁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其目的是“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優化西安生活品質環境的良好氛圍,讓古都西安更清潔、更乾淨、更美麗”。

很顯然,西安市是以輿論監督為發力點,以快速反應、提高行政效能為突破口,以相關部門與市民籲求的及時互動,從而激發全社會對優化環境的廣泛參與。上述兩個電視欄目的迅速火爆,與當地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有著直接關係。坦率地說,這種改善西安市環境的辦法雖然不甚新鮮,卻簡單實用,真正地觸及當今行政部門的軟肋和社會的痛點。

目前行政部門的效率,以及對公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的響應速度,應該說比以往已經明顯改進,但也毋庸諱言,這種改進距離公眾的期望不僅仍然存在不小差距,甚至在某些環節上還形成了瓶頸。這個瓶頸就是,某些行政部門對於公眾呼聲的響應,常常是被動式的。公眾呼聲大了就動一動,呼聲小則很可能裝沒聽見。而公眾似乎一時也很難有什麼好辦法,讓這些部門迅速行動起來。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定“外力”的介入,就會打破僵局,從而使得“官民互動”在一個更高水準上達成新的平衡。而王永康書記強力支持輿論監督,以輿論監督促使行政效能提高,就是這樣的打破僵局的外力。由此也就不難理解,《每日聚焦》和《問政時刻》這兩檔電視欄目,為何會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了。

當然,應該清醒看到,僵局之所以能打破,與“外力”是自上而下介入有很大關係。直白地說,當地的主要領導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其下屬幹部的仕途。而是否能夠影響官員的仕途,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往往是問題能否解決的關鍵。公眾籲求之所以很難得到行政系統的及時迴應,本質上其實就是對官員仕途缺乏切實的影響。

兩個電視欄目火爆的原因找到了,由此也就引申出另一個話題:假如沒有王永康書記,假如王書記不在西安工作了,這兩個欄目還能繼續火下去嗎?對群眾的呼聲,西安的行政部門還能依然迅速反應嗎?希望當地的官民互動輿論監督能形成制度和慣性,不至於人走政息。

有趣,有料,有想法!歡迎關注《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官方微信“中青評論”,點擊文章標題下“中青評論”即可訂閱。時評新鮮熱辣,高論風趣幽默,內參大膽有料,篇篇乾貨,篇篇長知識!本微信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並註明微信公號:cydplb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