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近日,各大報刊、媒體紛紛把目光投向濰柴,從一個個“濰柴速度”“濰柴奇蹟”,我們可以看到濰柴作為一個流淌著紅色血脈的國有企業的初心、使命和擔當!

今天,我們聚焦

濰柴的“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近日,各大報刊、媒體紛紛把目光投向濰柴,從一個個“濰柴速度”“濰柴奇蹟”,我們可以看到濰柴作為一個流淌著紅色血脈的國有企業的初心、使命和擔當!

今天,我們聚焦

濰柴的“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打造價值觀一致、戰無不勝的鋼鐵團隊、虎狼之師。濰柴人的信念是在居安思危、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中奮爭出來的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近日,各大報刊、媒體紛紛把目光投向濰柴,從一個個“濰柴速度”“濰柴奇蹟”,我們可以看到濰柴作為一個流淌著紅色血脈的國有企業的初心、使命和擔當!

今天,我們聚焦

濰柴的“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打造價值觀一致、戰無不勝的鋼鐵團隊、虎狼之師。濰柴人的信念是在居安思危、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中奮爭出來的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近日,各大報刊、媒體紛紛把目光投向濰柴,從一個個“濰柴速度”“濰柴奇蹟”,我們可以看到濰柴作為一個流淌著紅色血脈的國有企業的初心、使命和擔當!

今天,我們聚焦

濰柴的“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打造價值觀一致、戰無不勝的鋼鐵團隊、虎狼之師。濰柴人的信念是在居安思危、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中奮爭出來的

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濰柴 |“不爭第一,就是在混”

2002年,濰柴提出要將發動機做成中國的“英特爾芯”;2007年首次提出要進入世界500強;2013年,濰柴集團收入跨越千億元;2017年跨越兩千億元,提出要打造受人尊敬的國際化強企。

“因為不斷‘造夢、追夢、圓夢’,我們已經描繪不出濰柴成功是一種什麼模樣。”濰柴動力副總裁任冰冰說。

2018年9月1日,就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後,譚旭光在重汽集團領導幹部大會上的一席話,引起強烈反響:“濰柴的高管從來沒有星期天,濰柴所有的公司級會議,一律晚上開。”

夢想與激情來自於團隊,來自於價值觀高度一致、戰無不勝的鋼鐵團隊、虎狼之師。

“濰柴團隊建設的源頭是‘約法三章’。這是立企之本、立企之魂。”濰柴集團工會主席魯文武,1998年時任濰柴615廠副廠長,回想譚旭光的就職演說,仍感震撼。

1998年6月27日,濰柴管理幹部班組長千人大會在酷暑中召開。面對大家失落、懷疑的目光,第一次以廠長身份出現在眾人面前的譚旭光,提出了濰柴人人皆知的“約法三章”:

“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當太平官;撲下身子,真抓實幹,為企業幹實事,為職工辦好事;以身作則,清正廉潔,要求職工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不允許職工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講話只有半小時,長期處於困境、近乎絕望的職工爆發出12次雷鳴般的掌聲。

這番話為何擊中了職工的內心?

“濰柴走向破產邊緣固然有市場原因,但歸根到底是領導幹部隊伍等靠要、萎靡不作為。企業要徹底走出困境,必須首先從領導幹部作風抓起。”魯文武如此解釋。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曾經說過,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就是人,管理企業就是管理人心。

說到做到!譚旭光上任前,濰柴人用水、用電都是企業付費,為減輕企業負擔,他先從父母家“開刀”;有一位領導幹部當時拒不執行改革決策,此人與譚旭光父親私交甚好,但仍然被辭退……

集團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一些幹部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譚旭光適時提出領導幹部“八不用”:不敢暴露問題的幹部不能用;不願承擔責任的幹部不能用;不善溝通協作的幹部不能用;不會帶好隊伍的幹部不能用;不求學習提升的幹部不能用;不想主動創新的幹部不能用;不讓客戶滿意的幹部不能用;不知心存感恩的幹部不能用。

2015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譚旭光提出了新常態下領導幹部“四個永葆”:永葆危機意識,不斷否定自我;永葆創業激情,樹立高昂鬥志;永葆改革銳氣,敢於撞擊矛盾;永葆務實作風,堅決執行到位。

“約法三章”“六項準則”“五做五不做”……在濰柴發展的不同時期,譚旭光都會提出新要求,始終約束、激勵、凝聚著每一個黨員幹部。

濰柴的管理團隊幹過一個“重新分配股份”的“傻事”。最初,24名高管入股濰柴動力,上市後手中股票一路飆升,個個都成了千萬富翁。但沒有股權的集團幹部卻產生了極大的心理失衡。

為了讓更多高管分享企業發展紅利,在譚旭光提議帶頭下,濰柴動力24名高管自願拿出了個人部分股份,進行重新分配,最終使59名管理團隊成員擁有了股份,凝聚了全體管理團隊的人心。

因為業績飄紅,國內一家民營企業為核心高管團隊每人配備了一輛價值幾百萬的高級轎車。濰柴也有人向譚旭光提出了類似建議,譚旭光板著臉反問:我給大家一人配一架飛機吧?

“在濰柴,信念比金錢重要。”譚旭光敲擊著桌子高聲說。

對於高度市場競爭的行業來說,一次危機、一次顛覆可能就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濰柴與“小富即滿”、不思進取鬥爭,永葆危機意識給人啟迪。

在不少員工眼裡,濰柴2018年的大事喜事不斷: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濰柴WOS質量管理模式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濰柴馬茲發動機工廠在白俄羅斯投產運行……

然而,2019年農曆正月初三,譚旭光一個內部講話“劈頭蓋臉”,題目是《濰柴集團將面臨新的更大風險》。

每一個經濟循環期,濰柴發展到階段頂峰時,譚旭光總會給大家澆一盆冷水——

2007年,全球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譚旭光卻在濰柴領導幹部大會上提出,全球經濟新一輪的衰退週期已經到來。

2013年,面對濰柴發動機一枝獨秀的態勢,譚旭光卻說,濰柴正在面臨國內外競爭對手的圍剿,“‘狼’真的來了”。

2017年濰柴營銷技術年會,圍繞如何邁向高端、挑戰全球一流,譚旭光向濰柴人說:不改變就滅亡。

不斷與自己鬥爭,超越自我,淬鍊了濰柴的特色文化。“幹就負責、做就到位”的執行文化,“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文化,“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成為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的最強大武器。

譚旭光的“拼命”被人們熟知:一年“狂飛”40萬公里,在國外120天,與家人吃飯不足10次,有時開會從早上8點半持續到深夜12點。

濰柴一號工廠,2004年時每190秒下線一臺發動機,如今提速到了90秒。一號工廠廠長馮建新說,工廠最初年設計產能是10萬臺,但隨著市場需求擴大,工人們一邊生產,一邊改造設備,最多的一年生產了24萬臺。

濰柴裝備技術服務公司曾接過一個生產缸蓋的緊急任務,而當時沒有專用設備。幾名外國專家認為這“不可能”。但濰柴人沒有推諉,自己設計製作專用工裝,僅用7天就搭建起臨時生產線產出了合格缸蓋,並穩定達到60臺的日產量,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現實。老外目瞪口呆。

濰柴發動機研究院晚上總是燈火通明。有科技人員在牆上張貼了這樣的標語:“把自己逼瘋、把對手逼死、讓客戶爽”。

“譚總是永不滿足的人。跟著他幹了14年,真是累啊。壓力大時,我就開車到野地裡‘嗷嗷’喊上幾嗓子,宣洩一下。”孫承平退休7年了,向記者談起往事已是雲淡風輕,但當時每天的工作,都是風急雨驟。

超越自我,需要嚴格的管理制度。濰柴集團黨委組織部部長袁在新說,每年,濰柴對幹部隊伍考評量化為卓越、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崗位不適應五個等級,考評結果與年薪掛鉤。幹部連續三年獲評優秀等級以上,直接提拔;三年內兩次被評崗位不適應等級,直接降職。

濰柴動力副總裁劉元強有個“三落三起”的故事。2002年任質量部部長時,因為一次管理評審會上搞錯了一個重要數據,立馬被降為中速機廠副廠長。打那以後,劉元強就像坐上了“升降機”,有功了提拔,犯錯了降職,歷經“三落三起”。

這就是濰柴的團隊文化,始終存有一份危機感,始終保持超強執行力,永不滿足。

走進濰柴的國外併購企業,“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標語也貼在牆上;融合美國、日本先進管理理念,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的濰柴WOS質量管理模式,也正逐步在這些企業落地。濰柴的團隊文化、管理理念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作者:李海燕 張國棟 趙洪傑 劉江波

來源:大眾日報·新銳大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