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前段時間的娛樂圈,幾乎可以用「道歉」作關鍵詞了。

上週,先是吳昕在閒魚上賣掉鍾漢良送她的卡通玩偶,被群眾痛斥為情商低、人設崩塌、非常不妥: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大部分路人會覺得這種行為蠻過分的,因為鍾漢良看到會很尷尬

之所以鬧得這麼難看,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鍾漢良送這個玩偶的時候,確實是很用心的。

考慮到吳昕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專門送她一個定製的婚紗黑花娃娃: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吳昕當時還表示很喜歡

把別人「特意」送給自己的,自己還表示了喜歡的「定製」玩偶,在閒魚上以60塊賣掉——在大多數人看來都很不合適。

但說白了,這事也不算什麼大錯,一般道個歉也就過去了。但吳昕的道歉,不僅沒有平息群眾的怒火,反而讓事態升級了: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怎麼說呢,我覺得讀下來不是很好的道歉吧

類似的還有沈夢辰,在閒魚上賣閒置,用了「沈夢辰原味」的表述: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坦白說我覺得她這個有點冤

可能有人不知道,當出現在「閒置」這個語境時,「原味」的含義其實不是很好。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我傾向於她真的不知道

後來沈夢辰也出來道歉了。雖然她這事民憤要小很多,但這道歉也沒起到太好的平息效果: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公平點說,她前文有「不嫌棄拿走」這種,所以應該是她說的意思

再往前,王源吸菸這事也是掛了好幾天的熱搜: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怎麼說呢,當明星得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吧

在群眾還在爭論「是不是人設崩塌」和「成年人吸菸有沒有問題」「高中生怎麼能吸菸」時,北京相關部門出來蓋章:在北京室內吸菸違法。

於是王源也道歉了。其實道歉本身還不錯,但因為跟他之前的道歉長得蠻像,又有很多人炮轟他道歉沒誠意: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可能是因為寫的太不具體了,乍一看真挺像的

而如果你們最近還有吃歐美美妝圈的瓜的話,TatiJames Charles撕逼之後不久,JC也出了個道歉視頻。

結果嘛,基本跟上面幾位一樣,群眾也不買賬: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這贊還是後來才多起來的(因為後來反轉了),323萬的踩啊……不買賬程度可見一斑

怎麼說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明星也好,普通人也好,其實都難免犯錯——

這個時候,好的道歉不僅能夠贏得原諒,甚至還能為你加感情好感分。而不好的道歉,則很容易火上澆油,甚至成為終身的黑歷史。

雖然吃瓜很快樂,但普通人在這件事上,做得並不比明星好!比如我助手板慄之前弄錯圖,我讓她寫個道歉: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反正我看到她起草的道歉的時候,我是很火大

怎樣才能更好地道歉?今天就結合八卦,聊聊這個有趣又有用的問題:

01

你在為什麼道歉?

很多人其實沒有意識到,好的道歉不僅需要很好地「對不起」,還需要很好地說明「為什麼而對不起」

用更簡單的話來說,你要講清楚發生了什麼,而你為什麼要對此道歉。我們用幾個例子來說明:

很久以前,聶遠和幾個朋友跟司機發生口角,繼而打傷司機,也就是大家印象中的「聶遠打人案」:

這事當時鬧挺大,還好當時沒有互聯網,不然肯定更慘

而在聶遠的道歉中,他是這麼形容「發生了什麼」的: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不過像他這個一樣,一開始打感情牌,其實有點危險的,因為很容易給人感覺在模糊重點

注意,他的具體用詞是「因我而傷」的司機,這個形容就很妙。

一則,他沒有推卸責任,不提司機受傷,或者不提自己參與。二則,他也很巧妙地更換了表述方法,「因我而傷」總比「被我打傷」聽起來要輕微一些。

這種行為,可以稱之為給自己「找補」,但程度一定要把握好。同一件事,邱啟明的道歉信: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他的前半段感覺就是還不認錯啊,「是非曲直不重要」,這給人感覺就不好

注意用詞,「因與我的爭執而受輕傷」,這裡很巧妙地把司機受傷不重的事實加進去了,進一步降低了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單看還可以。

但問題是,看上面的報導,他是被判得最重的。這裡比聶遠的道歉還「淡化責任」,給人感覺就不太好。

所以,其實要講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講得太嚴重吧,不甘心。講得太輕微吧,觀感又不好。

所以現在很多明星,會採用「迴避」的態度,模糊處理。比如之前跟許志安不清不楚的黃心穎,事後道歉是: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詞,你單看這個真的完全不知道她做了什麼

一個原則是,儘量不要太具體。因為會給人更深的印象,讓人永遠記住黑歷史。

簡單例子,一個人被拍了不恰當的照片,一個人被拍了裸照,一個人被擺成xx個姿勢拍了yy張裸照——越具體,對形象損害越大,越難忘記。想想陶喆出軌PPT吧,認真是很認真,但確實不拉好感……

而黃心穎這裡使用「模糊化」可能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但問題在哪呢?

如果你自己不提供一個版本,大眾就會去尋找別的版本,而他們如果一搜,就會看到: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這種勁爆的畫面,這是黃心穎絕對不會希望大家不斷加深印象的畫面

類似的還有吳謹言,之前被《中國電影報道》訪問時不配合,被攻擊耍大牌,團隊出的道歉信是這樣的: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也是非常語焉不詳了

這裡我真的很想吐槽一下,明星團隊就不能請個語文稍微好一點的人嗎?

「針對……採訪事件……歉意」——但事件有什麼好歉意的啊!想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針對此次採訪事件中我們的不當行為」吧!

看這種道歉信,很多群眾可能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搜索,結果全都是黑料——明明是為了迴避黑料才模糊形容,但反而起到了恰恰相反的效果。

類似的,還有翟天臨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我們不是在「討論」你的論文啊,是在「質疑」啊!因為討論讓我懊悔,這話也不通好嘛?

簡而言之,很多時候,僅僅是「形容事實性的部分」其實就很難,要多具體?多模糊?提還是不提?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斟酌。

但最低限度,簡妮我覺得,具體的最低限度,是讓「僅僅看到道歉聲明的人也能大致明白髮生了什麼的程度,不然就又要喜提黑料大起底了。

而如果說模糊化是中下策,那給出與事實相反的陳述,就是下下策。即使是針對你認為無關緊要的細節: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克林頓否認跟萊溫斯基有過關係,並且否認自己指示任何人說謊

上文他其實有兩個事實描述,①沒有發生關係;②沒有指示任何人說謊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啦,他被證實確實跟萊溫斯基發生過關係。而群眾因此懷疑他所說的「②沒有指示任何人說謊」也是假的: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他後來承認發生關係,但依然否認指示說謊

雖然邏輯上不成立,但人們的思維就是,你在一件事上騙我,那你肯定不止會在一件事上騙我。

而最傻的應該是杜淳這哥們。本身插刀教都過去那麼多年,他硬要上吐槽大會提,還一定要給出事實性描述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其實新一代都不知道插刀教了

大概說下,這事就是女演員印小天撕逼,女演員說印小天打她,印小天說沒有,杜淳出來站女演員。

因為後來有視頻證明,印小天沒打女生,正常的邏輯應該是說自己「輕信於人」或者「沒有詆譭,只是希望真相」吧……

但他澄清的點真實很迷,他說的是,因為印小天跟他不熟,所以他站別人沒啥不對: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他後來還說了,他就是覺得大老爺們不該跟女生動手,所以才站女生的(不覺得有圓回去)

且不論這個論點迷不迷吧,這個事實性描述就站不住腳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網友翻出好多他當年跟印小天親密互動,甚至稱兄道弟的。好事的時候就兄弟,不好時候就不熟?

更不用說那些把群眾當白痴,連鐵板釘釘的事實都不承認的道歉了: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賬號被盜這個梗,黑客也不想背啊

一般來說,良好的道歉要從「道歉」+「事實描述」開始有時候你要先對不起,有時候你要先解釋

本期真的沒有什麼優秀的道歉素材,但陳冠希算一個。在豔照門道歉中,他先是澄清了一下事實: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他這個道歉真的很經典,從各種角度(但今天來講,大家認為他確實沒什麼錯,錯的是傳播的人)

絕大多數時候,需要道歉時面對的都是憤怒的人群。你必須要讓他們得到發洩,讓他們平靜下來,才可能進行下一步——這就是為什麼,道歉一般一上來就先來一個「對不起」

但當事情還不清楚時,如果你一開始就對不起,或者只會對不起,就會給人一種「所有的錯都是你的」的感覺——這也顯然很不利。

所以,當有事情需要澄清的時候,最好先澄清順序(一定不能顛倒哦)是先承認自己做錯的部分(我拍的),但澄清自己沒做的部分(我沒傳播)。

另一個例子,許瑋甯,她之前不小心點贊了一條圖片蠻清新,但文字有侮辱大陸人的ins: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如果她說是工作人員,很容易被扒皮,而且感覺甩鍋太過。她承認是自己的責任,但歸因於「沒仔細看文字」,觀感好一些

簡妮我發現,很多道歉的人,其實壓根沒明白一個問題:這件事的事實如何,不是你形容得不嚴重就不嚴重的——

即使你把它形容的很輕微,但如果群眾不買賬,你這種「淡化處理」只會讓大家更火大,最後倒黴的還是自己

從這個意義來說,直接地承認自己做錯的行為,其實是非常爭取好感的——

比如老虎伍茲,他之前被爆出軌好多人,其實比上述很多人行為都嚴重很多: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誠懇地面對事情的嚴重性,以及造成的影響,甚至可以略微說重一點,這樣才能拉到好感

但他的道歉真的很棒,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

如果他這裡模糊的說「不妥當行為」「不當感情事件」,一則很多人會黑料大起底,二則很多人會覺得他在迴避問題,不肯直面責任——人的第一反應如此,但如果道歉時還這樣表述,給人感覺就超級不好。

但他這裡說,我出軌了,我外遇了,還是重複性的。我不負責任,這不可接受,我負全責——那想罵的話他都說了,你還能說他什麼呢?只能move on了呀。

而就「在為什麼而道歉」這點,除了「事實性形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如何定性」: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克林頓說自己的行為是錯的、嚴重的判斷失誤和個人失敗,這就是一種定性

有些人可能承認自己事實上做了一些事情,但在道歉中,他們往往直接表示或間接暗示「這事沒錯」或者「沒多大問題」——這是最容易激怒群眾的點!

最經典的例子,當然是「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啦: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成龍大哥問過全天下男人的意見嗎

我還特別確認過,是不是媒體斷章取義,結論是否定的: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他說他當時的想法是離婚,而且沒有想過跟老婆道歉,因為道歉沒用……

但事實上,大家會因為他說這是「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就同意嗎?完全不會啊!

恰恰相反,這個形容甚至變成了一個梗,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終身黑歷史了。

再比如俞敏洪這個「女性的墮落說」: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女性和國家不覺得自己有墮落啊……

而他的道歉聲明,也只是把原話換了一個方向重說一遍,並且給自己的行為定性成「沒表達好」——

基本上等於說,我還是這麼覺得,我就是沒表達好啊。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女性憤怒的點,是不想背這個鍋好嗎?

再比如奚夢瑤和蔣夢婕,都有「過於淡化」或者「模糊重點」的嫌疑: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給人一種「沒搞清楚自己錯在哪」和「不覺得自己錯了」的感覺

公平點講,成龍的「定性」起碼爛到成梗,俞敏洪、奚夢瑤、蔣夢婕也就是平均水平的爛,跟普通人不相上下。

大家可以回味下,這個在「定性」上爛到登峰造極水平的例子,包貝爾柳巖伴娘事件: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就被拍到柳巖在婚禮上被扯衣服,還是賈玲解圍的

而包貝爾的道歉中,很大篇幅在表述還說自己是公關大號營銷大號,被有意識引導: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就從頭到尾都沒有覺得自己有錯的感覺,當然讓人火大

雖然不是當事人,我們無法代替當事人敘述,但群眾生氣的點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都發展成這樣了,他的關注點還在自己被冤枉(而不是柳巖的感受,朋友的感受,社會對於婚禮陋習的積極討論),把行為定性為小玩笑——給人很強的自我中心、自私感。

真誠感性地形容自己行為的嚴重性,自己造成的傷害,才會讓人感覺你真的知錯,真的懊悔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應召女郎Ashley道歉時說,感受到妻子的痛苦,這一段就很加分,因為同理心很重要

老虎伍茲的道歉視頻,基本都在說:

我是個渣渣,我的行為自私又愚蠢,我拖累了我老婆和我孩子,影響到我合夥人和粉絲還有相信我,以我為榜樣的公眾。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特別長的段落,來說明自己為什麼是錯的

文章出軌這事肯定很不行,但道歉信寫的確實不錯,懷疑參考過老虎伍茲: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講清楚自己的行為的嚴重性,正確的定性,給人觀感就好很多

從這一點來講,如果不考慮和之前道歉相似,王源的這次的道歉其實寫的還不錯,我打75分: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吸菸本身不算大問題,但①違法②錯誤示範③不良影響,這是錯的性質,他基本都cover到了

而吳昕基本上只用了「嚴重過錯」來定性,沒有講清楚行為會造成的後果(比如鍾漢良會很難堪,快樂家族要跟著躺槍,傷害到很多人的感情):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仔細看,「出現這樣嚴重過錯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個短句,逗號是半角,其他地方都是全角。這個短句可能也是團隊後加的,要是沒的話,這個道歉還得減分

簡而言之,這裡的「定性」不僅是要用抽象的形容詞,比如「嚴重」「糟糕」「辣雞」,還最好要具體地指出為什麼是「嚴重」「糟糕」的——

像吳昕這樣,雖然使用了「嚴重」和「誠懇」,但讀下來並不會特別認為「她覺得這事很嚴重」或者「她道歉得很誠懇」,就是因為細節不夠到位,而細節非常重要——

02

細節很重要

好的道歉要傳遞的核心內容有二:①我知錯了,②我會改的

而具體拆分一下,理想的道歉一般要涵蓋以下部分: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工作中的道歉,向爸媽、另一半、朋友道歉,都可以用這個模板

「我知錯了」和「我會改的」並不是並列關係,而更像是推進:

你只有讓對方真切地認同「你知錯了」,才可能相信你會改,才可能給你一個機會。

因此傳遞出「知錯」的誠意就很重要。怎麼看出有誠意?細節很重要,比如下面兩份道歉信: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不用看具體,你覺得哪邊更有誠意呢?

顯然是左邊這張吧!

因為這張是全手寫,而右邊那張只有簽名是手寫,感覺像是律師或者團隊起草的,明星最後只是草草簽了個字而已(未必如此,只說觀感)。

而讀書時候寫過檢討的人,一定知道寫得越多(顯得)越有誠意: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我很吃驚黃心穎這麼大的事,居然用備忘錄截圖寫,還寫這麼短,而且有客觀部分都在講自己很艱難——誰管你啊!

一般來講,認錯的心情應該是沉重的、嚴重的,所以語言表達也要嚴肅

Logan Paul之前去日本自殺森林,給一具自殺的屍體來了大特寫還發了油管,最後被罵到出來道歉。

雖然道歉信很長,但結尾非常毀,你無法想象,他居然用了表情包: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另一個博主Pewdiepie吐槽了好久他這個結尾

一般來說,本人視頻當面道歉,比手寫發微博更有誠意——畢竟後者工作人員可以代勞,而視頻能傳達出的真誠感也要更多。

但如果你總是給人感覺不真誠,那還是換成書面的比較好: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JC一開始的道歉視頻,評論說他一直眨眼是在說謊(他其實一直這樣),然後很多表情像在偷笑(讓我想起之前那個嘴角上揚到感覺一直笑的女生)

一種比較難處理的情況是:覺得自己冤枉,覺得需要澄清,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

但還是我們之前說過的那個原則,先承認自己錯的部分,再澄清自己沒錯的部分,順序可不能顛倒

如果包貝爾的道歉信,開頭換成下面這樣,感覺是不是好很多?

柳巖!參加婚禮的朋友們!關心此事的社會朋友們!對不起!


很抱歉!婚禮上的活動引起了柳巖的不便和可能的不快(雖然她否認了,但可能是體貼照顧我心情,我本應該更替她著想)。而這段視頻外傳後,讓我的朋友們受到了很大的指責和爭議。作為提議人和當事人,我肯定有責任,我先要鄭重地對大家說對不起!


但我希望能澄清幾個問題……

一個例子

如果沒有事實要澄清,一上來先道歉是最保險的策略: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聶遠這個題目就cover了道歉信的關鍵,好樣的

而理解了這一點,再來看吳昕的道歉,她一開始說的是啥呢?

不是對不起,也不是澄清,而是——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其實就是在暗示,這事我已經解決了,你們也該消停了

找補是可以的,但順序(位置)要對,一定要等大家的憤怒已經差不多平息了,才能找補——

不然就不是找補,是在找藉口(雖然本質上來講是一回事,但觀感不同)。從結果來說,就是在找死

找補不僅要放對地方,也依然要讓大家感覺有誠意,先看個不好的例子: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首先定性是文化偏差。其次是說自己重視……熱愛……

但問題是,從他們的行為語言,大家都感受不到D&G創始人對我們有半點重視和熱愛……

這樣的形容太抽象,太空泛,因此也太無力了。

找補當然可以!但要拿出具體可信的證據正面例子許瑋甯: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她拿出了很多可證實的細節,說明自己並無歧視大陸之意,這樣感覺就有力很多

王源的道歉信,如果能表述的更「具體」,觀感也會更好些: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什麼樣的錯誤示範?什麼樣的不良影響?如果說具體,也不會有太多重複問題

找補不僅要具體,而且要自然

其實,從感情來說,大家只想聽到「對不起」,不想聽到「但……」——但其實所有人道歉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說「對不起,但……

關鍵不是你說不說,而是你說的是不是自然,會不會讓人反感: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三處找補,追回了,很忙,工作人員乾的,都比較刻意,會感覺像甩鍋

什麼叫自然而然的找補呢?看下面這個例子,Laura Lee道歉的開頭: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看起來完全不像是給自己找藉口對嘛?蠻自然的。

但博主PewDiePie就抓住了上面兩句話的精髓:第一,是六年前,不代表現在的自己;第二,我是轉發不是自己寫的不恰當內容。

但像上面這樣表述,就自然得多,不容易引起反感。

想象一下,要是變成,「我發了一條不恰當的推文,但已經是6年前了!而且我是轉發又不是我自己寫的!」——這樣看起來就很給自己找藉口吧!

「找補」有很多種形式,一種是說自己行為不那麼嚴重,一種是說自己很慘,還是要自然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獨自一人把我撫養長大的母親」……我媽這麼慘,你們不要罵我了,她多傷心啊

老虎伍茲這裡也堪稱神作,他在講自己「要對誰道歉」的時候,非常自然地提到了「要對自己基金會幫助過的少年道歉」: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然後就講起了自己和自己爸爸13年前成立基金會幫助青少年

這話當然有隱含意思:雖然我出軌了,但我不否認這一點,我不否認我的人格里有很爛的一面——但我也有好的部分。

另一個常見操作是,解釋自己的行為,讓大家不把自己看做是不可理喻的可怕存在,而是把自己看做一個可理解的」。

依然是老虎伍茲,他講了一大段為啥自己會出軌,大意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工作上足夠努力,所以在別的方面就覺得可以為所欲為: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因為你不說,大家就會瞎猜,還不如自己說了。這種心態雖然不對,但人們一般也可以理解

文章這個可能有參考,感情渲染度不如伍茲,但類似的段落是有的: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他自己都說了自己狂妄自大、驕傲蠻橫了,所以我們還能罵啥呢

歸因找補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順序!

簡單例子,克林頓在解釋自己為什麼說謊時,給了幾個原因,第一個說是為了保護自己第二個說是為了保護家人: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其實我覺得他道歉的也不是很好,中等水準吧。

想象一下,換個順序,我否認主要是為了保護家庭——「你出軌的時候怎麼不記得保護家庭了?」

先要承認自己不好的一面,取得對方的信任,才有可能討論自己好的一面順序依然非常重要。

王源的道歉其實也有一點暗暗的「歸因找補」: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成為更好的大人≈我現在還是個孩子

有前面的「承擔相應責任」打底,最後這句話問題還不大。

但簡妮我個人覺得,表述成「我會像一個我一直想要成為的大人一樣,反省錯誤,承擔責任,接受懲罰。也希望大家能給我機會,成為更好的人。」會更好些。

雖然缺乏具體化,但王源的道歉cover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改錯」。

翟天臨道歉信結尾不錯: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翟天臨的道歉信,後半段還不錯,表示自己要踏實、勤懇、本分

黃海波嫖娼這事沒得洗,不過僅就道歉來說,最後這段話,我覺得寫的不錯: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很長一段時間」「實際行動」,感覺都比較實際,不太像漂亮話,感覺比較真誠

這裡其實要表述的內容就是「我會改」,但跟第一部分一樣,最好要具體,不然就會變得雞湯: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我會一直走下去」是什麼……「我會更加努力地走下去」也好過啊!

而最後也是最tricky的部分,是「請求原諒」。

跟前面說的類似,很多人的誤區在於,認為自己說「請你一定一定原諒我吧!給我一次機會吧!」對方就會原諒——其實這樣很像道德綁架,反而不會成功。

但事實上,對方會不會原諒你,跟你說不說「請你原諒我」沒太大關係:感情分上去了,你不說也會原諒。感情沒到位,你說破天也不會原諒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D&G創始人說那麼多「請原諒」次,只會讓人覺得他們「只是希望控制損失」,感情上並不會原諒

相反,如果你真的希望人家原諒你,不如學學王迅: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很值得玩味的一點是,當你說「我不配得到原諒」時,大家反而會原諒你

03

如果讓你改?

細數完理想道歉的組成部分,和一些要注意的細節,我們再來看看開頭的這連個例子。

首先是吳昕: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現在看出問題在哪了嗎?

她的問題在於順序有問題,找補太明顯不自然,不夠具體細節缺失,導致道歉更像甩鍋,感覺不夠真誠。

如果能改成:

我誠懇地向鍾漢良哥哥道歉,非常對不起!這是你特意挑選的有心的禮物,而我卻把你捲入這種尷尬的事件中,傷害了你的感情,我真的特別抱歉和內疚。


我其實很喜歡那個玩偶,但家裡玩偶多,我沒有整理好,工作人員打理時又誤賣——但這依然是我的責任!全都是我的錯!我活該被罵!接受所有批評!我只是希望你不要誤會我不喜歡它而傷心。


將來我一定會更小心地保管大家送給我的心意,感謝大家的監督和提醒。再次向鍾漢良哥哥、良民們、躺槍的快樂家族成員們、為此受影響的公眾朋友們道歉。

改例

是不是觀感要好不少?

再比如開頭那個小助手的例子:

一上來就是「我已經努力了」,這不是做錯事的藉口好嗎?最低限度,不應該放在最前面啊!另外我為什麼要原諒你啊!

根據本期說的模板+細節,稍微改一下,變成這樣: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哪裡錯+為什麼錯+下次會怎麼樣+感謝

觀感是不是又要好一些?

大家可以試著改改王源的這版道歉,看能不能從75進化到90分:

王源吳昕沒做對的這件事,其實99%的人都一樣搞錯啊

可以在評論區討論看看~

最後,我想有些人看完全部,可能心裡有點不舒服:所以道歉也是要算計的咯?這樣的道歉真的有意義嗎?

首先,很多人道歉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哪裡錯了,也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去彌補——如果根據模板套,起碼你自己是能認識到每個環節的,真情實感和考慮形式相輔相成。

其次,再好的模板,其實也比不上長期的行動和表現——技巧只能解一時之急,但究竟是選擇「否認錯誤重複犯錯」,還是「承認錯誤從錯誤中成長」,長期區別會很大。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道歉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希望這篇能給你更好的起點吧!週末愉快啦~

圖片助理:依依、板栗

往期相關:

說話舒服/如何聊天/面對指責/求助得不到迴應/溝通技巧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

微信: BeTheBeauty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除手繪圖外,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