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殺入電影圈,與導演正面剛,王思聰在下一盤怎樣的商業大棋?

文 | 鉛筆道記者 王偉傑

演員黃渤說過:“我是有一點電影理想的,這個話聽起來有點矯情,但它是我的心裡話。”

這話放在王思聰身上也特別合適。

王思聰的電影理想顯然比黃渤要大很多,這不僅僅因為他身上的標籤更多:網紅、富二代、創業者、投資人、老闆、電影發燒友、電競職業選手……正因為盤子足夠大,可以調動足夠的資源與足夠的人去幹一件事情;還因為他一向個性張揚,敢想敢幹,是個骨子裡都透著驕傲的大男孩。

繼苦心經營的熊貓TV倒閉後,王思聰又把目光瞄向了電影圈,並放話,“我是希望出一點錢能夠幫助缺乏基礎建設的中國電影市場。”

王思聰突然談起了情懷,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追逐價值不斷增值的資本世界裡,情懷是一種比較稀缺的東西。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王校長”,高調之中實則暗含一種商業的精明。

或許,對他來說,進軍電影市場,一半是情懷,一半是生意,但歸根結底,還是一門能夠賺錢的生意。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電影圈的“大毒舌

在去年由香蕉影業主辦的“香蕉新導演掘地計劃”頒獎典禮上,王思聰這樣解釋自己重金培養導演的初衷,“現在上映的電影有非常多的垃圾,我不想再看到這些垃圾,所以我培養自己的新導演上來,改變現狀。”

這些年,很多熱門的華語電影都被王思聰批評得體無完膚,而且火力一次比一次凶猛。

重金殺入電影圈,與導演正面剛,王思聰在下一盤怎樣的商業大棋?

重金殺入電影圈,與導演正面剛,王思聰在下一盤怎樣的商業大棋?

“《小時代》愛好者請取消關注。”

“《畫皮》如果打6分的話,《畫皮2》最多也就是4分。如果沒有這些明星大腕的話,這電影就啥也不是。”

“《白髮魔女傳》刷新了國產爛片的標準,這部0分作品或許也是對於一個導演來說最經典的負面教材了。”

這些犀利的語言,是王思聰一貫的風格。

單單對影片開懟似乎還不夠,王思聰還直接點名影片導演,從張藝謀、陳凱歌,到王家衛、馮小剛,這些大導演都成了王思聰批評的對象。

“我覺得中國導演是有很大問題的,某些導演,他也不給你通告,說每天幾點過來你就得幾點過來,就很大牌。他一個人包攬了製片人、導演、監製各種職位,他一個人說了算,這是很不職業的一個事情。比較發達的工作化的好萊塢寶萊塢是不會有的。”

除了導演外,演員也在王思聰的精準打擊範圍之內,只不過偶爾火力會有點跑偏。前陣子,陳昱霖涉嫌敲詐吳秀波事件爆發後,王思聰連發5條微博替女方打抱不平,痛批吳秀波。當時,由萬達影視出品、吳秀波主演的電影《情聖2》即將上映。王思聰此舉被網友認為是大義滅親,圈粉無數。

當然,懟過了頭,王思聰也有被回懟的時候。曾經,王思聰對電影《一步之遙》開懟,片方被罵得急了,回嗆,“電影諷刺的就是王思聰這樣的暴發戶,他不爽了。”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至今,9年時間裡,王思聰批評過的電影近百部。

“毒舌影評人”的標籤讓王思聰在網絡上收割了大量流量。

與其父親王健林悶聲發大財的風格不同,王思聰走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路線。除了家庭、性格方面的原因外,在當前網紅經濟、粉絲經濟、眼球經濟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用關注度來換業績成為能夠迅速脫穎而出的有力手段。

對於王思聰來說,保持曝光度,吸引流量,成為媒體的寵兒和鎂光燈下的焦點,對於自己的事業大有裨益。

而擁有首富之子的標籤,拿著父親當初給的5億創業資金,再加上頭頂網紅光環,似乎也確實是一條能夠快速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徑。

據胡潤髮布的數據,2017年,王思聰的身價已達到63億元;2018年,王思聰的個人資產因萬達集團資產下降等原因有所縮水,但也達到50億元,在2018年胡潤“80後”財富繼承富豪榜排名第16位。

崛起中的泛娛樂商業帝國

從表面上看,受過西方教育,個性張揚高調的王思聰與中規中矩、性格沉穩冷靜的父親王健林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某些方面,父子其實一脈相承。

有一次,接受媒體訪問,王健林評價王思聰,“他還年輕,對中國社會還需要領悟。”

王思聰也承認,“在做人的道理上,父親教了自己挺多。”

2016年,王健林宣佈萬達已經完成了地產向文娛商業綜合集團的轉型,以商業地產為核心業務轉型為輕資產模式,向金融、旅遊、體育、文化、影視等領域數道並進。

重金殺入電影圈,與導演正面剛,王思聰在下一盤怎樣的商業大棋?

而王思聰的投資版圖,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高科技、泛娛樂領域。在泛娛樂領域,王思聰發起“香蕉計劃”,包括香蕉娛樂、香蕉音樂、香蕉遊戲、香蕉體育、香蕉影業,涉及五塊最具娛樂標籤的領域。

“他現在的商業佈局,和萬達在上下游產業鏈都有交集,並能夠嵌入到萬達已有的佈局當中。”有業內人士曾經這樣評價。

不難看出,從電競、遊戲、音樂、直播到電影,王思聰的業務佈局與戰略轉型後萬達集團的產業版圖遙相呼應,息息相關。

“我今年30歲,等我60歲了,我就不信我做不出一個像迪士尼那樣的品牌來。”王思聰從不隱藏自己在商業上的野心。

從其商業佈局來看,他的夢想是打造一個多元化、國際化的“泛娛樂帝國”,與父親王健林一手構建的萬達集團一樣,這是一個年輕化、潮流化的新型商業帝國。

在這個新型娛樂帝國中,香蕉影業作為香蕉計劃“全產業鏈、泛娛樂生態”重要一環,顯然被王思聰所特別看重。

鉛筆道發現,目前,香蕉影業有三條著作權數據,分別是2016年9月的《幻世界》,2016年3月14日的《老爸,FIGHTING!》,以及2015年12月的《危險邊際》。前兩者已經拍攝完畢,但似乎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香蕉影業出品且上映的電影僅有《後來的我們》一部電影,票房為13.61億元,豆瓣評分為5.9分。

香蕉影業執行總裁在談及香蕉影業的影視計劃時曾表示,接下來依然會按照“年輕相、反套路、反傳統、有個性、有意思”的標準產出作品,未來不排除一個IP將四大板塊打通的可能。

重金殺入電影圈,與導演正面剛,王思聰在下一盤怎樣的商業大棋?

“我是一個商人”,這是王思聰對自己的身份定位。

很多人對王思聰的固有印象依然停留在愛炫富、愛打遊戲、愛打抱不平,有點仗義、說話口無遮攔、頻繁出入夜場,換女朋友像走馬燈一樣,往往忽略了隱藏在這些標籤背後的另一面,實際上在他玩世不恭的面具下,隱藏的是異常縝密的商業頭腦。

王思聰正巧妙地利用大眾對自己的這種關注不斷實現自己的商業理想。

“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只要他想講故事,當導演做編劇,我就會拿出現金鼓勵大家,讓大家不要放棄自己的想法和夢想。”這些情懷梗正是這個新型娛樂帝國的一部分。

王思聰曾經在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開通了自己的主頁,面對網友3000元一次的提問,王思聰前後回答了24個問題,一共賺了72000元。

當被問及人生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時,王思聰回答,“作為首富的兒子,最大的挑戰是一定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能超過父親,所以我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有生之年,超過我父親成功的高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