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剛,南京東路流著淚走兩遍

1969年3月5日,南京東路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一群上海青年坐在大卡車上,車沿著道路慢慢開。人們夾道送別這些半大的孩子,送他們奔赴邊疆、農村。

車上的王汝剛當時剛過16歲。人生第一次要出遠門,興奮還來不及,哪裡曉得離愁別緒。他要去的地方是江西宜豐縣芳溪鎮,他告訴父母這一定是個芬芳美麗的地方。他穿一身復員親戚送的舊軍裝,胸口戴著大紅花出門,自覺無比神氣,更何況站在卡車上,緩緩而行,微風撲面,視野寬闊,恍惚昔日在大世界戲臺上,看過的新科狀元騎馬遊行場景。

做男人,就是要到外面世界去闖一闖,有啥傷心?胸前大紅花映襯著他,更顯得意氣風發,滿臉通紅。

卡車這天是從人民廣場出發的,經過福州路開到外灘,然後轉到南京東路往西開。車子經過朵雲軒,近福建中路口的張小泉刀剪店門時,王汝剛看見相熟的臉一張一張出現。這是他的鄰居、同學、居委幹部阿姨,他們是特地來送他的。街面上,鑼鼓聲、口號聲此起彼伏。鄰居和同學湊上來說:“路上當心點哦,注意身體。”王汝剛點點頭。大家又說:“放心,你父母我們會照顧的。”王汝剛臉色一變。

剎那間,好似大夢初醒。就這一句話,像忽然剪斷一根弦。王汝剛眼淚決堤。

這一年,王汝剛的父親已經65歲了,母親55歲。王汝剛是獨子。他一走,白髮父母會如何生活?為避免骨肉分離的刺激,父母這天甚至都沒有來送他。一直到此刻,王汝剛才意識到,自己將要去一個從未踏足的地方,去開始一種完全未知的生活。他開始哭起來。卡車開到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在西藏中路拐彎,直接開赴火車站,帶著哭泣的王汝剛離開上海。

等到王汝剛再回來時,已經是1973年。他後來才知道,離別這天,母親雖然沒去南京路送他,但在家裡一直盯著桌上的檯鐘。到了火車出發的時刻,母親在家一下子哭昏過去。

十里一夢

王汝剛的家譜裡,往上推24代都是上海人。他的祖輩本來世代生活在楊浦區引翔港,祖父與父親都是勤奮的木匠,兩人合力用辛苦數年積攢下的錢翻新了房子,卻不料被日軍炸彈一把火燒盡。王汝剛的父親無奈離開祖居之地,到市區生活。王汝剛小時候,生活和讀書都在十里南京路附近。

王汝剛,南京東路流著淚走兩遍

金定根 攝

南京東路的熱鬧,來自商業的繁盛。南京東路上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引領了當時百貨業的新模式。除四大公司外,南京東路上還有“惠羅”“福利”,“麗華”“國貨”,人稱四小公司。小時候,王汝剛最喜歡逛商店。從南京東路山東路口的新華書店開始逛,看書、看文具,然後到朵雲軒看工藝美術作品。後來新華書店變成友誼商店,只對外籍人士開放,嘴巴甜的王汝剛常常哄著門衛叫叔叔伯伯,好溜進去看各地、各國的奇珍異寶和工藝品。南京東路近福建中路口的真老大房,常年賣各種好吃的,其中的薰魚和薰蛋最讓王汝剛流連再三。

老來得子,王汝剛是父母心中珍愛。由於出生時母親已不年輕,身體虛弱的她沒有奶水,因此為王汝剛前後僱用了7個奶媽,有時也抱著他喝過鄰居、姑媽的奶水。結果是,王汝剛從小對各地方言特別敏感。蘇北、蘇州、常熟、無錫、寧波和浦東地區方言,他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到了王汝剛6歲時,祖父去世,家裡請來道士做道場。幾天下來,小王汝剛在一邊看著,竟把道士們的調門和程序學得八九不離十。一次,道士們中午脫了法袍去吃飯,王汝剛偷偷到靈臺前穿上大袍模仿道士們的樣子拜懺。因為不會念經,就用道士的調門學著弄堂裡聽到叫賣聲念“修——陽傘,修——套鞋”。正念得起勁,被用完齋飯的道士看到,一聲大喝,王汝剛嚇得扔下法器就跑。後來一位老道士打量了王汝剛一番,意味深長地說:“小阿弟倒是唱戲的料。”

石庫門裡常有走街串巷跑江湖的,王汝剛總是對他們流露出興趣。日常聽戲、看錶演,逛街後,他總能惟妙惟肖模仿出來。到了報童小學讀書後,王汝剛對聲樂敏感的特點進一步冒尖,他做過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參加過故事小組,在學校的聯歡會上總是那個自告奮勇要表演的小孩。1964年,王汝剛表演《小淘氣捉鬼》獲得黃浦區少兒故事大賽一等獎。不久,又在班裡演《三毛學生意》裡的老闆娘,因為演出效果很好,附近不少廠礦企業也常常邀請他們去表演。

演戲,真的和他結下不解之緣。

祥雲火炬

對王汝剛來說,十里南京路代表著上海的核心。16歲離開這裡,等再回來時如故人相會。

1975年,在里弄生產組工作的王汝剛得到去上海金屬錶帶廠工作的機會。一年後,又被廠裡安排去接受培訓,回廠擔任廠醫。雖然能為人治癒傷口還能開藥,但生性更喜歡說說笑笑的王汝剛,在醫務室坐不住,一有機會就去和廠裡的文體愛好者偷偷排練節目。有一天,工廠對面的虹口區文化館曲藝隊招收業餘曲藝愛好者,王汝剛和朋友立即報名,通過考試後被錄取“唱滑稽”。這一去,小廠醫在一場又一場業餘表演中,過足戲癮。

也在這樣一場又一場表演中,王汝剛發現臺下總是坐著一位老人,高高的前額,大大的眼睛,戴著口罩,看戲極為認真。後來同伴告訴王汝剛,這位神祕的老人就是滑稽界赫赫有名的楊華生。

王汝剛,南京東路流著淚走兩遍

王汝剛(左)在表演中 解放日報資料照片 金定根 攝

不久後,滑稽大師們陸續得到平反。南市區準備恢復劇團。一天,王汝剛回到醫務室,同事們告訴他:“楊華生、笑嘻嘻來過了,專程請你去演戲的。”下班後,王汝剛興奮地去笑嘻嘻家,楊華生、笑嘻嘻笑眯眯地告訴他,劇團要恢復上演《七十二家房客》,希望他扮演小皮匠。但當王汝剛開開心心回到家告訴父親後,父親斷然拒絕兒子要當滑稽演員的想法。王汝剛不敢違抗父命,只能打電話給笑嘻嘻老師謝絕提攜。沒過幾天,王汝剛下班回家,左鄰右舍激動地告訴他:“楊華生、笑嘻嘻下午光顧了你們家的小閣樓。”到了屋裡,只見平素嚴肅的父親露出笑容說:“你就去吧,但一定要演得有出息。”原來兩位老人用自己的“文革”經歷和劫後餘生對藝術的追求說通了父親。

1987年5月,電波里出現了一位“王小毛”,他操著一口蘇北上海話亮嗓:“啊喲喂,我是滑稽王小毛。”節目開播不出三個月,“王小毛”就成了上海灘家喻戶曉的明星,這年夏天,劇組決定請王開照相館的著名攝影師屠銘慈為四位“王小毛”拍攝彩色照片,公開簽名發售。消息傳出後反響強烈,簽名活動的當天,人們一大早就從四面八方趕來,王開照相館門口人山人海,排起長龍,南京路車輛堵塞,人滿為患。最後,只得出動警察維持秩序。

2008年,作為上海文化界代表,王汝剛通過選拔,成為一名奧運火炬手。5月,奧運火炬傳遞到上海。傳遞當天,王汝剛按照要求,根據工作人員安排,到南京東路上等待上一棒火炬手跑來。就在王汝剛接到火炬跑起來的一瞬,他忽然意識到,這段他負責護送火炬的距離——從朵雲軒到張小泉刀剪店,正是1969年他站在卡車上,醒悟到自己要離開上海的地點。

這條著名的商業街,王汝剛曾無數次走過。但近40年過去,這兩次流著淚經過南京東路的經歷,寓意了他一生的軌跡——一次,他是奔赴未知命運的半大孩子,因為要離開白髮雙親而號啕大哭;一次,他是上海無人不知的滑稽演員,身邊,是太太和兒子陪伴護送祥雲火炬,他望著妻兒,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王汝剛,南京東路流著淚走兩遍

王汝剛,1952年出生,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曲藝家協會主席。

欄目主編:沈軼倫 文字編輯:沈軼倫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來源:解放日報資料照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