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昨日,美國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官方微博宣佈由中國演員王凱擔任《銀翼殺手2049》首席內容推薦官。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消息一出,並沒有掀起什麼驚濤駭浪,王凱粉絲情緒激動,路人表示路過,電影迷表示哭笑不得以及見怪不怪。

自從2015年鹿晗成為《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的中國大使之後,這種好萊塢商業片與國內流量明星搭配的組合便宣告誕生了。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之後,便陸續有了李易峰代言《蝙蝠俠大戰超人》、嘻哈歌手PG ONE代言《蜘蛛俠:英雄歸來》、王俊凱代言《王牌特工2:黃金圈》這樣的操作。

“中國大使”真的有用嗎?

雖然各家宣傳給流量明星的名號不一樣,什麼中國大使啦,觀戰大使啦,推廣大使啦,嘻哈大使啦,首席內容推薦官啦,但本質上是一個意思——宣傳推廣的代言人。

更直觀地來說,好萊塢大片和流量明星的關係就像是在微博找了一個廣告位,把電影要上映等信息投放給該明星的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粉絲用戶。

“大使”的存在,對於電影自身的影迷群體來說,不需要這樣的推廣;對於不關注該明星的路人,誰推廣都無所謂;所以就剩下該明星的粉絲群會在乎這件事了。

例如王俊凱成為《王牌特工2:黃金圈》的中國推廣大使,其粉絲有三千萬,相關的微博幾乎都打到了以萬為單位計算的轉發量,甚至王俊凱為《王牌特工2:黃金圈》製作的推廣曲《冷暖》轉發數達到了549萬次。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而其中絕大部分的轉發都來源於王俊凱,例如19日發佈的上映倒計時的微博,總共6.5萬的轉發就有6.1萬是通過王俊凱的微博二次轉發,其中還不包括王俊凱的粉絲直接轉發原博。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只要是與代言人有關的微博,轉發數都是該電影官方微博裡轉發數最多的,而平時官方微博的互動於此相比起來,未免相形見絀。

例如鹿晗在2015年成為《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的中國大使時,該微博轉發量達到了12萬次,而近日《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也即將在北美上映,新出的官方預告已經是達到了近期的互動極限——2000多次。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但幾萬、十幾萬的轉發,對明星微博而言,卻是家常便飯,單獨發任何一條微博都可以吊打電影宣傳官微的最高轉發量微博了。

如此天差地別的對比,原因主要還是來源於飯圈文化,宣傳愛豆是他們的“職責”,只要是與偶像有關的事情,他們也會為此努力地轉發、推話題、上熱門,因此間接地帶動了電影的推廣,即使粉絲對電影本身興趣並不大。

電影宣傳方也清楚微博轉發數和電影票房並沒有多少實質的因果關係,但數據上好看就可以了嘛。

例如鹿晗帶來的12萬轉發,《星球大戰7》在當年僅僅拿到了8億票房,排2016年度票房的第13位,比鹿晗出演的《盜墓筆記》還要差2億票房;李易峰宣傳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拿到6億票房,排2016年度票房的第22名;PG ONE代言的《蜘蛛俠:英雄歸來》票房7億,暫列目前2017年度票房的第14名。

所以,找國內流量明星代言好萊塢大片的這種操作,對於票房並沒有太大作用,但對於宣方、明星、粉絲卻是三贏的局面,宣方做出了成績,明星有合作,粉絲可以看偶像的新動向,或許還能聽新歌,何樂而不為呢?

只不過,在這場宣傳中,唯一得罪的,就是電影迷群體了吧。

弊端

一個明星招黑,除了一些是他自身人品不過關的原因,也有一些是本身沒什麼問題,但腦殘粉太多給他招黑的,這種情況在流量明星裡是常見的。

自身業務不過關,但粉絲自大到把他吹上天,甚至發表沒有他的代言便沒什麼人知道這部電影之類的言論,才是電影迷和流量明星粉絲之間最大的爭端。

既然有宣方、明星和粉絲的三贏,也自然會有弊端。會有粉絲因他去看,也會有黑因他而不去看,而且在電影上映前又會打一波口水戰,不過這或許也是一種負面新聞炒熱度的手段,例如PG ONE因自稱“萬磁王”一名受到了歐美飯圈的集體抵制,但該看電影的大家還是會去看電影。

但此次《銀翼殺手2049》選擇王凱作為代言人,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批評,也許是因為王凱本身在《琅琊榜》等劇集或電影中有較好的演技口碑,公眾形象頗佳,所以《銀翼殺手2049》這個選擇還是非常正確的。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所以,很想建議宣傳方如果真的要請一個明星來代言電影,不如請像王凱這樣顏值與實力俱佳的明星來代言,既能達到高轉發,受到粉絲歡迎,在路人和電影迷中也不會激起太大的反感。

或者,不是非要流量明星,找一些眾望所歸的演員也是很不錯的嘛。

好萊塢大片請國內流量明星做宣傳大使,真的好使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