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

其實細細觀察周慕雲這個角色,梳著整齊地油頭、套裝,總是鬱鬱寡歡的模樣,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和眼前女人的丈夫出軌後,做為一個男人心裡會作何感想,是憤怒還是不甘心,這樣的情緒該往哪去,是不是藉由對蘇麗珍的復仇能解心頭之恨,於是周慕雲一步步展開了他的“計劃”。

其實周慕雲心裡也是明白的,基於一定的感情基礎蘇麗珍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決定租下一間房,並邀蘇麗珍過來一同寫作,然而計劃一失敗了,周眼中的失落之情由此可見。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

其實細細觀察周慕雲這個角色,梳著整齊地油頭、套裝,總是鬱鬱寡歡的模樣,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和眼前女人的丈夫出軌後,做為一個男人心裡會作何感想,是憤怒還是不甘心,這樣的情緒該往哪去,是不是藉由對蘇麗珍的復仇能解心頭之恨,於是周慕雲一步步展開了他的“計劃”。

其實周慕雲心裡也是明白的,基於一定的感情基礎蘇麗珍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決定租下一間房,並邀蘇麗珍過來一同寫作,然而計劃一失敗了,周眼中的失落之情由此可見。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儘管計劃一失敗了,他仍須想辦法補救,於是他決定躲在新的住所,搞失蹤,他這麼一消失蘇的心裡肯定是焦急的,正所謂欲擒故縱?

這次計劃成功了,在這邊張叔平利用了典型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分別利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鏡位來塑造蘇麗珍的著急感,在不破壞節奏之下完整地呈現了劇情氛圍。

當蘇麗珍來到周慕雲所待的2046號房門前,周冷冷的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經得手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兩人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在蘇麗珍的臉龐上似乎看見了少女般羞赧的笑顏,周慕雲的眼神之中也多了幾分猶豫,此時的他,開始懷疑自己對蘇的復仇是否真的是自己所希望。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

其實細細觀察周慕雲這個角色,梳著整齊地油頭、套裝,總是鬱鬱寡歡的模樣,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和眼前女人的丈夫出軌後,做為一個男人心裡會作何感想,是憤怒還是不甘心,這樣的情緒該往哪去,是不是藉由對蘇麗珍的復仇能解心頭之恨,於是周慕雲一步步展開了他的“計劃”。

其實周慕雲心裡也是明白的,基於一定的感情基礎蘇麗珍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決定租下一間房,並邀蘇麗珍過來一同寫作,然而計劃一失敗了,周眼中的失落之情由此可見。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儘管計劃一失敗了,他仍須想辦法補救,於是他決定躲在新的住所,搞失蹤,他這麼一消失蘇的心裡肯定是焦急的,正所謂欲擒故縱?

這次計劃成功了,在這邊張叔平利用了典型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分別利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鏡位來塑造蘇麗珍的著急感,在不破壞節奏之下完整地呈現了劇情氛圍。

當蘇麗珍來到周慕雲所待的2046號房門前,周冷冷的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經得手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兩人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在蘇麗珍的臉龐上似乎看見了少女般羞赧的笑顏,周慕雲的眼神之中也多了幾分猶豫,此時的他,開始懷疑自己對蘇的復仇是否真的是自己所希望。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直到有天,晚歸的蘇麗珍被房東孫太太數落了一番。

在當時封建制度下,女人得遵守三從四德,就像那一套套華美的旗袍緊緊拘束,窒息式的,原本順利的計劃就這樣硬生生的被打斷,此時的周慕雲決定破釜沉舟。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

其實細細觀察周慕雲這個角色,梳著整齊地油頭、套裝,總是鬱鬱寡歡的模樣,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和眼前女人的丈夫出軌後,做為一個男人心裡會作何感想,是憤怒還是不甘心,這樣的情緒該往哪去,是不是藉由對蘇麗珍的復仇能解心頭之恨,於是周慕雲一步步展開了他的“計劃”。

其實周慕雲心裡也是明白的,基於一定的感情基礎蘇麗珍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決定租下一間房,並邀蘇麗珍過來一同寫作,然而計劃一失敗了,周眼中的失落之情由此可見。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儘管計劃一失敗了,他仍須想辦法補救,於是他決定躲在新的住所,搞失蹤,他這麼一消失蘇的心裡肯定是焦急的,正所謂欲擒故縱?

這次計劃成功了,在這邊張叔平利用了典型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分別利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鏡位來塑造蘇麗珍的著急感,在不破壞節奏之下完整地呈現了劇情氛圍。

當蘇麗珍來到周慕雲所待的2046號房門前,周冷冷的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經得手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兩人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在蘇麗珍的臉龐上似乎看見了少女般羞赧的笑顏,周慕雲的眼神之中也多了幾分猶豫,此時的他,開始懷疑自己對蘇的復仇是否真的是自己所希望。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直到有天,晚歸的蘇麗珍被房東孫太太數落了一番。

在當時封建制度下,女人得遵守三從四德,就像那一套套華美的旗袍緊緊拘束,窒息式的,原本順利的計劃就這樣硬生生的被打斷,此時的周慕雲決定破釜沉舟。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當週慕雲決定前往新加坡,並希望蘇麗珍能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臨摹蘇的丈夫歸來之時,也正是讓蘇麗珍體會失去自己的感受,蘇痛哭失聲並瞭解到自己原來早已離不開周慕雲,然而周的笑容究竟是復仇成功的喜悅還是最終發覺自己愛上了蘇麗珍的苦笑......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

其實細細觀察周慕雲這個角色,梳著整齊地油頭、套裝,總是鬱鬱寡歡的模樣,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和眼前女人的丈夫出軌後,做為一個男人心裡會作何感想,是憤怒還是不甘心,這樣的情緒該往哪去,是不是藉由對蘇麗珍的復仇能解心頭之恨,於是周慕雲一步步展開了他的“計劃”。

其實周慕雲心裡也是明白的,基於一定的感情基礎蘇麗珍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決定租下一間房,並邀蘇麗珍過來一同寫作,然而計劃一失敗了,周眼中的失落之情由此可見。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儘管計劃一失敗了,他仍須想辦法補救,於是他決定躲在新的住所,搞失蹤,他這麼一消失蘇的心裡肯定是焦急的,正所謂欲擒故縱?

這次計劃成功了,在這邊張叔平利用了典型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分別利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鏡位來塑造蘇麗珍的著急感,在不破壞節奏之下完整地呈現了劇情氛圍。

當蘇麗珍來到周慕雲所待的2046號房門前,周冷冷的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經得手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兩人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在蘇麗珍的臉龐上似乎看見了少女般羞赧的笑顏,周慕雲的眼神之中也多了幾分猶豫,此時的他,開始懷疑自己對蘇的復仇是否真的是自己所希望。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直到有天,晚歸的蘇麗珍被房東孫太太數落了一番。

在當時封建制度下,女人得遵守三從四德,就像那一套套華美的旗袍緊緊拘束,窒息式的,原本順利的計劃就這樣硬生生的被打斷,此時的周慕雲決定破釜沉舟。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當週慕雲決定前往新加坡,並希望蘇麗珍能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臨摹蘇的丈夫歸來之時,也正是讓蘇麗珍體會失去自己的感受,蘇痛哭失聲並瞭解到自己原來早已離不開周慕雲,然而周的笑容究竟是復仇成功的喜悅還是最終發覺自己愛上了蘇麗珍的苦笑......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影片中兩人的對話,大多說著他們另一半的話題,話語是那麼的無奈,就連自己的心願都不是透過伴侶完成。

我們是該說枕邊人不如陌生人嗎?還是陌生人更容易走進我們的內心?或者是兩份寂寞可以共鳴?電影沒有給我們答案,只給了我們思考的方向。

兩人唯一一次說出口的愛,卻是出現在揣摩與另一半的模擬談判,你甚至分不清楚,號啕大哭的蘇麗珍,究竟是為誰而哭;安慰他的周慕雲,究竟為誰安慰?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

其實細細觀察周慕雲這個角色,梳著整齊地油頭、套裝,總是鬱鬱寡歡的模樣,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和眼前女人的丈夫出軌後,做為一個男人心裡會作何感想,是憤怒還是不甘心,這樣的情緒該往哪去,是不是藉由對蘇麗珍的復仇能解心頭之恨,於是周慕雲一步步展開了他的“計劃”。

其實周慕雲心裡也是明白的,基於一定的感情基礎蘇麗珍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決定租下一間房,並邀蘇麗珍過來一同寫作,然而計劃一失敗了,周眼中的失落之情由此可見。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儘管計劃一失敗了,他仍須想辦法補救,於是他決定躲在新的住所,搞失蹤,他這麼一消失蘇的心裡肯定是焦急的,正所謂欲擒故縱?

這次計劃成功了,在這邊張叔平利用了典型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分別利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鏡位來塑造蘇麗珍的著急感,在不破壞節奏之下完整地呈現了劇情氛圍。

當蘇麗珍來到周慕雲所待的2046號房門前,周冷冷的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經得手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兩人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在蘇麗珍的臉龐上似乎看見了少女般羞赧的笑顏,周慕雲的眼神之中也多了幾分猶豫,此時的他,開始懷疑自己對蘇的復仇是否真的是自己所希望。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直到有天,晚歸的蘇麗珍被房東孫太太數落了一番。

在當時封建制度下,女人得遵守三從四德,就像那一套套華美的旗袍緊緊拘束,窒息式的,原本順利的計劃就這樣硬生生的被打斷,此時的周慕雲決定破釜沉舟。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當週慕雲決定前往新加坡,並希望蘇麗珍能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臨摹蘇的丈夫歸來之時,也正是讓蘇麗珍體會失去自己的感受,蘇痛哭失聲並瞭解到自己原來早已離不開周慕雲,然而周的笑容究竟是復仇成功的喜悅還是最終發覺自己愛上了蘇麗珍的苦笑......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影片中兩人的對話,大多說著他們另一半的話題,話語是那麼的無奈,就連自己的心願都不是透過伴侶完成。

我們是該說枕邊人不如陌生人嗎?還是陌生人更容易走進我們的內心?或者是兩份寂寞可以共鳴?電影沒有給我們答案,只給了我們思考的方向。

兩人唯一一次說出口的愛,卻是出現在揣摩與另一半的模擬談判,你甚至分不清楚,號啕大哭的蘇麗珍,究竟是為誰而哭;安慰他的周慕雲,究竟為誰安慰?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越是逃避,越顯清晰。

最後,兩人深藏了這段感情,成為祕密,直到周慕雲到了吳哥窟,把祕密塞進了樹洞,才發現,原來,這段愛情是那麼的刻苦銘心。我在看到這一幕時,眼淚忽然不由自主的落下。

「這是一個壓抑的年代,已經不存在了」不存在的是時代本身,無法抹滅的卻是曾有過的愛戀,儘管只存在兩人的心理,卻是更加深刻。

"

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是在我大一那一年,當時並沒有很深刻的體會,直到又看了一次,看完之後竟然有種無法呼吸的感覺;情緒是種很難表現的東西。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所以重看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17年時間過去,片中每一顆鏡頭每一個轉場每一分秒的氣氛處理,依然叫人讚歎不已。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美好的年華

《花樣年華》是一部非常王家衛的電影,靠的是演員身體的移動,搭配著背景音樂,每當花樣年華的配樂響起,腦海中就能浮現出蘇麗珍提著器皿準備去買雲吞麵的步伐,沒有太多的對白,卻也能從步伐中,看見蘇麗珍的情緒變化、轉移。

一些看似靜態的畫面,類似周慕雲吸著香菸所吐出的煙霧,在寧靜中,也似乎蘊含了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一種很意象式的表現,讓《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如詩如畫。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你知不知道,從前的人,要是心裡有了祕密,不想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祕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封起來,那祕密就永遠留在樹裡,沒有人知道。”

《花樣年華》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香港,國民政府遷臺後,許多大陸人為逃離新成立的政權,紛紛移民香港,當時多戶人家共租一間公寓是十分正常的。

這樣看似緊密的關係,也造成鄰里互相窺探隱私,與當時封建體制下女性的保守,形成強烈的對比。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在那樣的年代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的這樣關係,也已呈現出極限所在,蘇麗珍的情緒轉移,在《花樣年華》中甚是突顯、深刻。

如何從一個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那種道德的拉扯,到最後的放下,卻還是會回味,層次分明,《花樣年華》也幫張曼玉再次奪下金馬影后。梁朝偉已是會演戲,早已不用多說,只可惜層次上稍嫌弱一些,畢竟比起蘇麗珍的內心道德拉扯,周慕雲自始自終的態度,其實倒是沒有起伏太大。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花樣年華》本質上看是一段關於愛、復仇與愧疚的故事,卻被譽為連“王家衛影迷也無法輕易看懂”的作品,其實故事的劇情並不複雜,造成如此晦澀難懂的原因可能就以下幾點。

首先,《花樣年華》是由攝影杜可風、李屏賓和服裝剪輯張叔平共同合作,王家衛、杜可風和張叔平正是著名的「鐵三角」,三人合作的作品不勝其數,而在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人稱「剪刀手」的張叔平。

《花樣年華》整體給人一種慢慢幽幽的頹唐感,昏黃路燈伴著細細小雨,踏著華爾茲悠揚的步伐,擁擠街道人們比鄰而過,在張叔平的剪接下,蒙太奇的頻繁使用,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視覺的流暢度讓人完全感受不到場景轉換的突兀,然而對於電影語言沒那麼熟悉的觀眾抑或是稍稍恍神,就錯過了藏在細節裡的訊息,造成觀觀眾難以意會。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再者,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在香港影壇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其出眾的氣質相信有不少觀眾喜愛,不少人質疑梁朝偉在本片的演技不足以拿下影帝,我想不是的,確實在第一次觀看時不由得定睛身為女主角的張曼玉,忽略了作為劇情推動主軸的梁朝偉,造成有種搞不清楚頭緒的感受。

而在我第二次觀看《花樣年華》時,改而細細觀察梁朝偉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動,忽然恍然大悟、茅舍頓開,原來是這樣!那是一種很內斂成熟的詮釋,然而相形張曼玉那骨肉勻稱的身材在27套旗袍緊緊包覆之下,隨之擺動的身影卻深深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有人說如果紐約有個伍迪·艾倫,那麼香港就有個王家衛,因為他的作品大多與這個他所成長的城市息息相關,香港經過英國的殖民造就了他在文化上的獨特性,後殖民主義與現代化的功利主義。

一方面對於母國的嚮往,和自己本位價值的認同,對於功利盲目的追求,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彷徨與疏離感,。

人們無處釋放情感將自己深藏在那一窗一瓦之後,就像周慕雲之於旅店裡的2046房間,在那裡時間不曾改變,對於蘇麗珍的愛與懊悔也將完整的被保留。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最糟糕的愛情

王家衛的作品,我最愛《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這兩部電影,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截然不同,不過抽絲剝繭,電影醞釀的愛情強度卻如出一轍。

前者愛的粗暴強烈,後者愛的沉靜壓抑,一段同性之戀,一段婚外戀情,都愛的令人心痛。

我喜愛王家衛在這兩部電影裡呈現的愛情價值,愛情故事千篇一律,然而在王導鏡頭下的愛情,竟是如此的深切,且令人動容;動容的並非來自悽美或是難以置信,而是認同,日復一日的相同動作,留聲機流洩出的樂音,在電影裡都成了入口

把你帶入一個面對愛情的時代,我們走進片中人物的內心,同時也走入自己的故事,打開塵封的祕密,我們也像片中主角一般,渴望有個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佩服墨鏡王在《花樣年華》裡,用狹隘的樓梯,拉長的背影,與那永遠看不見到盡頭的街道來說故事。

影片中周慕雲與蘇麗珍,他們活在一個被背叛的世界裡,寂寞,開啟了他們之間的話題。

然而,那千篇一律的話語,又是那麼的言不及義,刻意畫出彼此的界線,遊走在扶持與出軌的越界空間,他們該往何處走?是繼續向前?還是立刻停止?大雨磅礡的夜裡,終於有了答案的兩人,坐在計程車狹小空間裡,相互依偎...

車子駛向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他們倆這一段不被允許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怎麼逃離?亦或是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個壓抑的時代,而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時間是過去了,然而,時間帶不走的,卻會永遠存在,夜晚時分,偶爾還會讓你想起,那段只存在每個人自己心底,不為人知的花樣年華。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我很愛王家衛設定的這個背景,搭配上張曼玉與梁朝偉兩位演員精湛的演技,透過每個細微的肢體動作,搖曳的身影,淡淡的打字聲,煙霧瀰漫的環境,與兩雙永遠只能望著對方身後的憂鬱,一個對白不提到“愛情”兩字的故事,卻能讓我在內底深處,喚起共鳴。

共鳴的只是愛情本身嗎?盡然,也不盡然,或許也是出於寂寞吧,我想。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掉轉身,走了。”

因緣際會之下,周慕雲一家和蘇麗珍一家在同一天搬進了一棟樓成了鄰居,那天彼此的傢俱都被「錯置」了,也暗示了之後即將發生的一切,雖然兩家僅僅相隔一道60公分的牆,卻也稱不上有交集,而後兩人發現自己的配偶疑似出軌但仍不敢確信。

直到某天,周慕雲看見蘇麗珍拿著和他太太一樣的包,為了排除疑慮周慕雲決定約蘇麗珍出來吃頓飯,把話說明白。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抱持著好奇心的兩人試圖臨摹彼此配偶的初次見面和喜好,在接下來的幾幕完全表現了張叔平的剪接功力,用最簡約的鏡頭完成看似緩慢實則緊湊的劇情推演,幾件旗袍換去,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此時捎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兩人也發覺自己的另一半早已離開香港。

得知這樣的事實,就算是同病相憐而產生的感情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蘇麗珍卻說:“我們不會跟他們一樣”,是不是也諭示了這段關係的結尾?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 ?

其實細細觀察周慕雲這個角色,梳著整齊地油頭、套裝,總是鬱鬱寡歡的模樣,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和眼前女人的丈夫出軌後,做為一個男人心裡會作何感想,是憤怒還是不甘心,這樣的情緒該往哪去,是不是藉由對蘇麗珍的復仇能解心頭之恨,於是周慕雲一步步展開了他的“計劃”。

其實周慕雲心裡也是明白的,基於一定的感情基礎蘇麗珍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決定租下一間房,並邀蘇麗珍過來一同寫作,然而計劃一失敗了,周眼中的失落之情由此可見。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儘管計劃一失敗了,他仍須想辦法補救,於是他決定躲在新的住所,搞失蹤,他這麼一消失蘇的心裡肯定是焦急的,正所謂欲擒故縱?

這次計劃成功了,在這邊張叔平利用了典型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分別利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鏡位來塑造蘇麗珍的著急感,在不破壞節奏之下完整地呈現了劇情氛圍。

當蘇麗珍來到周慕雲所待的2046號房門前,周冷冷的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經得手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兩人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在蘇麗珍的臉龐上似乎看見了少女般羞赧的笑顏,周慕雲的眼神之中也多了幾分猶豫,此時的他,開始懷疑自己對蘇的復仇是否真的是自己所希望。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直到有天,晚歸的蘇麗珍被房東孫太太數落了一番。

在當時封建制度下,女人得遵守三從四德,就像那一套套華美的旗袍緊緊拘束,窒息式的,原本順利的計劃就這樣硬生生的被打斷,此時的周慕雲決定破釜沉舟。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當週慕雲決定前往新加坡,並希望蘇麗珍能給自己一個心理準備,臨摹蘇的丈夫歸來之時,也正是讓蘇麗珍體會失去自己的感受,蘇痛哭失聲並瞭解到自己原來早已離不開周慕雲,然而周的笑容究竟是復仇成功的喜悅還是最終發覺自己愛上了蘇麗珍的苦笑......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影片中兩人的對話,大多說著他們另一半的話題,話語是那麼的無奈,就連自己的心願都不是透過伴侶完成。

我們是該說枕邊人不如陌生人嗎?還是陌生人更容易走進我們的內心?或者是兩份寂寞可以共鳴?電影沒有給我們答案,只給了我們思考的方向。

兩人唯一一次說出口的愛,卻是出現在揣摩與另一半的模擬談判,你甚至分不清楚,號啕大哭的蘇麗珍,究竟是為誰而哭;安慰他的周慕雲,究竟為誰安慰?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越是逃避,越顯清晰。

最後,兩人深藏了這段感情,成為祕密,直到周慕雲到了吳哥窟,把祕密塞進了樹洞,才發現,原來,這段愛情是那麼的刻苦銘心。我在看到這一幕時,眼淚忽然不由自主的落下。

「這是一個壓抑的年代,已經不存在了」不存在的是時代本身,無法抹滅的卻是曾有過的愛戀,儘管只存在兩人的心理,卻是更加深刻。

從《花樣年華》中看痴情男女欲拒還迎的愛戀,真的回不去了嗎?

“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

凡事只談如果,那麼遺憾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花樣年華》尾聲,周慕雲在柬埔寨吳哥窟神廟牆壁洞口訴說他的祕密,他說了什麼?是他對蘇麗珍的思念?兩人愛情的遺憾?還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