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大量的精力財力投入到方言保護中去 汪涵:沒了鄉音何談鄉愁?

汪涵 英語 越策越開心 內地綜藝 東北新聞網 2017-05-10

要把大量的精力、財力投入到方言保護中去

汪涵:沒了鄉音,何談鄉愁?

要把大量的精力財力投入到方言保護中去 汪涵:沒了鄉音何談鄉愁?

【汪涵保護方言】“現在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每種方言都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每一種方言都是一個知識體系,消亡一種方言,就是消亡一種知識體系。”

“普通話可以讓你走得更遠,可以讓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讓你不忘記你從哪裡出發。普通話讓你交流極其順暢,而方言讓你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在汪涵四十歲生日的時候,他就開始思考將來與這個世界告別時的身份到底是什麼,不是明星,也不是節目主持人,他更希望等那一天到來時,人們記住他的是,一個語言保護者。

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

從汪涵擔綱主持第一檔方言類節目《越策越開心》伊始,“那確(quo)實”這句湖南話一夜之間傳遍湖南的大街小巷。《天天向上》,雖然這不是方言類節目,但是有人統計過,汪涵在節目裡秀過不下20種方言。

小時候,汪涵隨著父親在江蘇和湖南之間來來回回。他樓上住的是四川的阿姨,樓下住的是湖北的婆婆,住在對門的人則來自蘇州和上海——從小就生活在多方言的語言環境裡。每天到了下午五六點鐘的時候,有用四川話喊自己孩子回家吃飯的,還有用湖北話和上海話拉家常的,好不熱鬧,這種多語言的生活語境一直都駐在他的腦子裡,“聽大人講話,像聽音樂一樣,像聽唱歌一樣,就覺得很美。”

“長大了以後,學的普通話裡面,這些方言裡表達情感的優美的詞語都沒有了,就被規範掉了,普通話只有四個音,但是我們講方言的時候,真的就像唱歌一樣,很流暢,很舒服。”這種對於方言的特殊感情,不經意間在汪涵小時候的內心深處埋下了種子。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汪涵在與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交流時發現,不管這些孩子是哪裡人,他們大多隻會揚著頭說普通話,卻聽不懂也不會說自己的家鄉話。這種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汪涵心裡就有一種緊張,“現在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每種方言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長沙人不會說長沙話,憑什麼證明你是長沙人?”

在走紅的同時,汪涵也愛反思,“雖然我的節目會給別人帶去歡聲笑語,但是笑過之後,我到底留給別人什麼?我‘生產’的東西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一個工人生產一個碗,他可以拿它來裝水裝飯,這是實實在在的有用。我們在現場讓大家哈哈一笑或者傻樂一下,高級嗎?”

“方言就是,我說,你懂,他不明白;也可能是,我說,你不懂,他也不懂。但是沒關係,至少我說得很親切,這就夠了。我們接下來要去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去尋找這種‘親切’。”

四十歲生日那天,汪涵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我要把大量的精力、財力投入到方言保護中去,這是屬於我40歲之後的‘詩篇’。”

傅雷在兒子傅聰寫的信裡面被問:“我們做文化做音樂,最終該往何處去?”傅雷回答:“往深處去。”汪涵對傅雷的這句話感同身受:“做中國的傳統文化,到底該往何處去?還不是往深處去。往深處去就是往泥土裡走,當你真正意義上兩隻腳踏進泥土裡的時候,你和泥土碰撞迴響出來的聲音,有大地的傾訴,也一定會有方言。”

兩年前,他出資465萬,在湖南發起一項方言調查“響應”計劃,“響應”其實就是對應“鄉音”這兩個字。他們計劃用5年到10年的時間,對湖南53個調查地的方言進行蒐集研究,用聲像方式保存方言資料,進行數據庫整理後無償捐獻給湖南省博物館,作為湖南省博物館永久的人文類史料保存起來。

他們最終在全國找到十幾位湘籍語言學家,帶領他們的研究生,搭建了十一個組,在57個方言點,利用寒暑假,回到湖南,做田野調查。

“響應”計劃已經做到第三個年頭,今年湖南省博物館要做“湖南人”大型展覽,他們目前的收錄成果,已經撐得起方言展覽這一板塊的所有“語料”。文/張書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