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蒼“西大門” 資源豐富——白水鎮史話

旺蒼 廣元 歷史 宋朝 蒼溪 漢朝 西晉 紫雲 文旅旺蒼 2019-05-13

有人說,一個沒有自己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同樣地,一個人如果在某一個地方生活了一輩子,卻不知道自己腳下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也應該是悲哀的。

人們經常對發生在別處的歷史津津樂道,卻往往忽視了自己本土的歷史。那麼“文化旺蒼”就通過旺蒼鄉鎮史話,來讓人們瞭解旺蒼,認識旺蒼,宣傳旺蒼。

今天帶大家認識的是旺蒼縣白水鎮。

旺蒼“西大門”  資源豐富——白水鎮史話

白水鎮地處旺蒼縣西部,素有旺蒼“西大門”之稱。距廣元市區35公里,距旺蒼縣城31公里,全鎮幅員面積93.1平方公里, 分南山、北山和中部走廊地帶,南北兩山轄6個行政村,海拔900米左右,有豐富的煤炭、青石、鐵礦等礦產資源,森林覆蓋率達45%,土地肥沃,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中部走廊地帶轄8個行政村,海拔400米左右。全鎮氣候溫和,晝夜溫差小,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 C。全鎮河流密佈,塘庫眾多,水資源豐富。

旺蒼“西大門”  資源豐富——白水鎮史話

白水場鎮,因場東有唐代古剎白水寺得名,舊名大興場,地形呈尖狀,俗稱尖場子。兩漢時屬廣漢郡葭萌縣,蜀漢時屬梓潼郡漢壽縣,西晉隸屬晉壽縣,南朝屬劉宋宋熙郡興樂縣(治今嘉川壩)隸屬梁州。隋時屬嘉川縣,唐代屬利州都督府嘉川縣,五代時分屬前蜀嘉川縣,隸屬昭武郡,後蜀時屬利州。兩宋時,仍屬嘉川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省嘉川縣併入綿谷(治今廣元市中區嘉陵辦事處),隸屬廣元路。明洪武四年(1371 年),復屬廣元府嘉川縣。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省嘉川縣併入廣元縣,白水再屬廣元縣。廣元縣轄三鄉三十七堡,白水鎮境屬嘉川鄉。清時在今白水場上建置白水堡,以境內白水寺命名,屬嘉川鄉。

旺蒼“西大門”  資源豐富——白水鎮史話

白水鎮光明新村

1933年7月中旬,紅軍在今快活村建立第十(薛家橋)區蘇維埃,下轄十個鄉蘇維埃,在今白水鎮境內建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鄉、第八蘇維埃政權。1950年,旺蒼解放後,改屬新建的第一區(嘉川)。1951年分鄉東境置快活鄉,分鄉東北境置罐子鄉,鄉北境置麻英鄉。1952年,又分鄉東南境部分地區和從蒼溪縣划進的第六村屬新建的光明鄉。1955年,改屬嘉川區,將撤光明鄉後的轄村併入。嘉川區撤銷後,為縣直屬鄉。1958年9月建立政社合一的白水人民公社,轄麻英、公平、光明、解放、白水、快活、建興、黃金等8個大隊。1962年,分出原麻英、快活兩鄉分別建置麻英、快活人民公社;分出大埝、解放兩個大隊屬新置的解放人民公社,屬於白水區。1975年,將廣元縣所屬的紫雲人民公社四、五大隊並人。1984年, 政、社分開,建立白水鄉。1992 年,撤區並鄉建白水鎮,下轄14村。

旺蒼“西大門”  資源豐富——白水鎮史話

白水寺,為白水鎮名勝,唐朝貞觀時建,最初名叫靜鍾院,由於每年夏秋之交淫雨天氣,兩階下面白水浸流,遂更名為白水寺。白水寺常產較富,樹有學田碑。明代嘉靖十-年重修樹碑,上面有偈語: “敕賴建白水在江邊,興衰哪知幾何年。今幸月禪重修理,百功俱備悉培元。殿閣層層乃復古,金相山危更燦然。旃檀鼓樂鹹觀悅,與僧勒石萬古傳。”

旺蒼“西大門”  資源豐富——白水鎮史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