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後世的玉佩,文采與曹植並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三國人物名叫王粲,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位列“建安七子”之首。

他發明了後世的玉佩,文采與曹植並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王粲

1.年少成名


話說當時董卓火燒洛陽遷都的時候,只有13歲的王粲跟著父親到了西都長安。當時擔任左中郎將的蔡邕,可是當時的大文學家、書法家,就是我們熟知的蔡文姬的爹。蔡邕博學多才,總在家裡講授學問,去蔡邕家聽課的公子顯貴的車馬把蔡邕家門口的街道堵得水洩不通,家裡連坐的地方也沒有了,就像郭德綱說得買吊票的場景。

當時王粲跟著父親去拜訪蔡邕,蔡邕一聽說王粲來了,連忙站起身子,穿上鞋,卻連鞋都穿反了也顧不上,忙不迭去門口迎接王粲。《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創作的“曹操赤腳迎許攸”橋段的靈感大概就來自這裡。賓客一看蔡邕這麼認真對待的一定是個老學究,紛紛站起來,卻發現眼前是個十二三歲的小孩,長得還瘦弱矮小,都十分驚奇。

他發明了後世的玉佩,文采與曹植並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王粲鑑賞書畫

2.貌寢體弱通侻(tuo 脫)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王粲長得並不好看,事實也確實如此。王粲不但長得矮小,而且還很醜。可蔡邕哪是一般人,從不以貌取人,對賓客們說,“此子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說的是,這個小孩又非凡的文才,我都比不上他。我家裡珍藏的書籍文章,應該都贈予他。自此王粲一下便在士人中出了名。

王粲十七歲時,朝廷徵召他做黃門侍郎,可是他身為文士,不喜歡長安的混亂局勢,就去荊州躲避戰亂。當時的荊州還沒被戰爭波及,許多的名士向諸葛亮徐庶等人都到了徐州。王粲去依附身為荊州牧的劉表,可是劉表這個人不識人才,好多在荊州的名士都沒得到重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

說的是劉表看王粲長得長相十分猥瑣(貌寢),身體又孱弱(體弱),又穿著很隨意(通侻),估計見劉表的時候就隨便穿了個長衫。劉表這個人沽名釣譽,十分注重儀表,因為劉表本人就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身高180+,又長得一臉和善,身板雄壯,自然對如此長相的王粲很不待見。王粲可算是三國時被顏值耽誤的人才最好的證明了。

他發明了後世的玉佩,文采與曹植並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1)

魏晉士人

那麼年少成名卻因顏值不受重用的王粲後來怎麼樣了?請期待下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