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反轉!人民幣大跌1000點,真相曝光

文/小白讀財經(ID:veekn365)

人民幣以大跌1000點的方式結束了此前浩浩蕩蕩的升勢!

週一,離岸人民幣最低跌至6.5335,與上週五最高點相比跌近1000點;在岸人民幣也從上週五最高點跌逾875點,截止15:27收報6.5220。

從5月份開始,人民幣匯率連續走高,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價格最高漲到了6.4425,創22個月以來新高,短短的3個月間,累計升值幅度達到6%,給看空人民幣人士當頭一棒!

前期,人民幣的連續升值當然不是憑空出現,從遠的來說,這或許是基於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上半年中國的GDP增長率為6.9%,比去年的6.7%還要高,原本都以為房地產降溫後,GDP會下滑,沒想到不降反漲著實讓人意外。

從近的角度來說,美國宣佈對中國開展“301調查”,以扭轉對華貿易不利局面。在此背景下,央行提高人民幣匯率,可以利用匯率的槓桿降低對美商品出口,防止授人以柄。

但是監管層越來越意識到,短暫的升值可以懲罰人民幣空頭,防止資本外流。但是如果升值得太快,會讓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吃不消。打個比方,8月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是1:6.7,8月底升值到了1:6.5,一家企業在海外將1億美元的利潤匯回國內,因為人民幣升值平白無故損失了:1億×(6.7-6.5)=2000萬人民幣,利潤損失高達2.985%,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9月9日央行終於出手!

根據媒體報道,央行已經下發文件,決定從9月11日起下調遠期購匯外匯風險準備金,此前的準備金率水平為20%,下調之後為零。

什麼是外匯風險準備金呢?其實小白在前期的文章已經介紹過,現在再把這個概念場景化一點:

在中國的A企業約定3個月後向美國的B企業支付一筆1000萬美元的原材料訂單,A企業非常擔心3個月後人民幣貶值,導致匯兌損失。於是它和C銀行簽訂一個外匯遠期合同,約定3個月後A企業以1:6.5的價格購買美元,3個月後即使人民幣貶值了,但A企業仍然享受到1:6.5的換匯價格,A支付的人民幣是6500萬元。

後來央行要求商業銀行每出售一筆遠期外匯需要將20%的簽約額上繳到央行指定賬戶。即如果簽約額6500萬,那麼需要上繳的準備金=6500萬×20%=1300萬人民幣,1年之後解凍歸還。

這樣一來商業銀行運營成本無形中提高,為了不吃啞巴虧最後的結果就是轉嫁給A企業,比如我原來約定3個月後的合約價格是1:6.5,央行新規出來後我把價格提高到1:6.6,結果就是A企業原來只用6500萬人民幣就可以兌換1000萬美元,現在增加到了6600萬人民幣。

即增加了A企業的交易成本,這其實就類似於股市交易中提高印花稅,股民投機炒作、快進快出的風氣會受到遏制,人民幣市場也是一樣。

劇情反轉!人民幣大跌1000點,真相曝光

人民幣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向上代表貶值,向下代表升值。

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大約是在2015年9-10月左右推出的,當時的背景正值人民幣快速貶值期,央行順勢推出準備金制度,可以理解為外匯管理下的產物。而如今央行將準備金降為零,可以理解為人民幣貶值期的外匯管理措施逐漸退出。

這給我們釋放了兩個信號:一是前期的匯率管理取得了積極效果,扭轉了人民幣貶值預期;二是雖然人民幣趨勢性貶值不存在,但央行同樣也不希望快速升值,因為對進出口不利。

其實小白認為央行的做法是對的,將外匯風險準備金降為0,可以防止人民幣漲勢過猛過熱,避免泡沫越做越大。如果人民幣高估,超過了經濟基本面所支持的範疇,最後的結果只有兩種:一是人民幣重回貶值通道;二是為了維持人民幣高估局面央行需要抬高國內利率水平。

就第二點,我該怎麼理解呢?說白了就是利率和匯率是成正比的,在其他條件不支持的情況下,匯率升,利率肯定升。

舉個例子:A國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B國利率是4%,在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資金出於逐利的目的將從A國流向B國,其結果就是賣出A國貨幣,買入B國貨幣,A貨幣貶值,B銀行升值。

可見一個較高的利率雖然可以維持匯率高估,但對股市、樓市來說,利率大幅上升即意味著價格承壓,這是一大利空。

所以避免人民幣上漲得太快,實際上就是避免利率升得太快,小白認為對利率收緊是有必要的,但應該是緩慢的、有節奏的過程,不是一步到位。

總之對於人民幣匯率,小白認為考慮到前期已經上漲得過高,加上本次央行的出手,繼續上漲的空間已經不大,未來平穩為主。

對於美元,由於前期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目前的美元已經變得相當便宜,如果未來有出國旅遊、留學的需求,現在或是較好的出手時機。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veekn365),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