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雅玲:人民幣暴漲後或迎來快速回調

外匯 匯率 投資 經濟 中新經緯 2017-06-08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日電(羅琨)近期,人民幣的強勢上漲頗受市場矚目。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6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543個基點,報6.8090,創去年11月中旬以來的新高。

人民幣緣何上漲?是曇花一現,還是趨勢逆轉?現在是否是換匯的好時機?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專訪了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

譚雅玲:人民幣暴漲後或迎來快速回調

圖為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中新經緯特約專家譚雅玲

人民幣暴漲背後的四大推手

譚雅玲認為,從外部環境來看,近期人民幣的大漲跟美元指數的下跌有關,美元指數下跌會促成人民幣的上漲。“因為一般我們說人民幣升值並非指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而是指人民幣對美元,所以我們受制於美元走勢還是很明顯的。”

近期,美國政治不確定性依舊,公佈的一系列數據不及預期,美元指數延續弱勢,幾乎回吐特朗普當選以來的全部漲幅,並一度跌破97關口。

譚雅玲認為,人民幣近期升值與外部市場的貨幣競爭也有特別重要的關係。“歐元的升值會帶來美元貶值,但是歐元升值的潛力並不大,因此人民幣就成為市場投機炒作的一個熱點,過去市場是做空人民幣,而現在是做多人民幣,從而把人民幣推得很高。”

從內部環境來看,譚雅玲指出,人民幣升值與近期央行改變匯率機制的報價方式不無關係。

5月26日,有媒體報道稱,央行於近期通知中間價報價銀行修改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公式,當日外匯交易中心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此進行了確認。在原有的“前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基礎上,新的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加入了“逆週期調節因子”,從而有助於避免“非理性預期的慣性驅使”。

譚雅玲解釋稱,這個因子的作用就是打消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恐慌,是針對做空人民幣的反向運作,因此這一機制也使得人民幣出現升值態勢。

此前有市場分析指出,引入逆週期因子短期有助於改善預期提振走勢,但長期來看有開倒車之嫌。譚雅玲對此認為,此舉短期對於抑制市場投機性和情緒化會有好處,但是它並不能起到長期指導作用。“它畢竟只是一個因子,只是某一部分在發揮作用。央行推出這個因子對市場的投機風潮還是有抑制作用的,但不能作為一個長期的工具使用。”

此外,譚雅玲還表示,香港市場的獨特性也是人民幣升值過程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重要因素。“香港既是在岸市場,也是離岸市場。從離岸市場的角度它是一個自由港,從在岸市場的角度,它是跟中國內地的人民幣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實際上投機客在香港市場還是非常多的。”

最後,譚雅玲認為商業銀行的運作也是人民幣升值的推手之一。“前一段美元升值的時候,商業銀行購買美元的情緒比較高,而隨著美元不斷貶值,5月末商業銀行拋美元的情緒和操作也助推了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或將迎來一輪快速回調

譚雅玲指出,儘管國內外眾多因素交織促成了人民幣上漲,但是從技術和投機策略的角度去看,人民幣快速升值預示著貶值也會很快。“本次人民幣升值的階段性和短期性是比較突出的,人民幣以貶值為主的態勢不會有根本性改變。”

市場有一些聲音認為,此番人民幣升值並不是曇花一現,而是趨勢上的根本逆轉。對此譚雅玲不太贊同。她認為,從人民幣基本面來看,並不適合現在的快速升值。尤其是人民幣快速升值可能對中國外貿恢復形成較大打擊。她建議考慮實體經濟和企業的真實感受,不要過度推動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這次上漲後,一定會迎來一輪迴調,而且下跌的速度會比前期更快。今年以來雙邊走勢和維穩的態勢比較明顯,經過了這一輪的快速上漲,人民幣未來下跌的可能性會加大。”譚雅玲分析稱。

譚雅玲認為,人民幣匯率穩定在哪裡合適要看中國經濟的需要。對外匯市場來說,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外貿指標。當美元兌人民幣在8以上時,外貿蓬勃發展,破8尤其是破7之後,貿易衰弱。可見,美元兌人民幣保持在7以上,比較適合中國外貿發展的需要。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有出國需求,現在是否是一個換匯的好時機呢?譚雅玲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個換匯時機是比較好的,不過這個時機也會很短暫。”不過她也強調,老百姓換匯應該考慮實際需求,不是看價格去做選擇,而是要看自己需要去做選擇。(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