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瓦爾登湖

什麼是“心靈故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

“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在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但梭羅與陶淵明又截然不同。比起陶淵明對於歸隱的決心,梭羅更像是一個自由派,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言:“我到林中居住,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活著是這樣珍貴;也不希望過退隱的生活,除非必需如此。”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瓦爾登湖

什麼是“心靈故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

“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在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但梭羅與陶淵明又截然不同。比起陶淵明對於歸隱的決心,梭羅更像是一個自由派,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言:“我到林中居住,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活著是這樣珍貴;也不希望過退隱的生活,除非必需如此。”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

梭羅的“歸隱”似乎只為暫時擺脫“生命之重”,享受暫時的“生命之輕”。因為他明白,生命之輕與重,永遠是相互影響的,沒有永恆的對也沒有永恆的錯,世間萬物,總是在陰陽中不停轉換。於是,兩年後,他淨化了身心,從瓦爾登湖歸來,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該來的時候來,該走的時候走,在梭羅看似隨意的個性裡,我看到的卻是一種豁達。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梭羅都經歷了什麼,又悟到了什麼?《瓦爾登湖》自有答案。我將其總結為13個詞:奢侈、衣服、房子、學習、讀書、工作、旅行、飲食、善惡、野性、慾望、孤獨、生活。

這13個詞幾乎涵蓋了生活與生命的全部。這也是梭羅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瓦爾登湖

什麼是“心靈故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

“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在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但梭羅與陶淵明又截然不同。比起陶淵明對於歸隱的決心,梭羅更像是一個自由派,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言:“我到林中居住,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活著是這樣珍貴;也不希望過退隱的生活,除非必需如此。”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

梭羅的“歸隱”似乎只為暫時擺脫“生命之重”,享受暫時的“生命之輕”。因為他明白,生命之輕與重,永遠是相互影響的,沒有永恆的對也沒有永恆的錯,世間萬物,總是在陰陽中不停轉換。於是,兩年後,他淨化了身心,從瓦爾登湖歸來,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該來的時候來,該走的時候走,在梭羅看似隨意的個性裡,我看到的卻是一種豁達。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梭羅都經歷了什麼,又悟到了什麼?《瓦爾登湖》自有答案。我將其總結為13個詞:奢侈、衣服、房子、學習、讀書、工作、旅行、飲食、善惡、野性、慾望、孤獨、生活。

這13個詞幾乎涵蓋了生活與生命的全部。這也是梭羅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奢侈

☆有的東西,在有的範圍裡,如最無依無靠的人和病人,確實是生活必需品,在另一些範圍裡僅是奢侈品,而在又一些範圍裡則根本不為人知。

大多數的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使生活舒適的東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舒適而言,最明智的人過著比窮人更為簡單和貧乏的生活。

☆ 奢侈生活結出的果實是奢侈的,不論是在農業、商業、文學或藝術上,都是如此。

人類竟然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們經常捱餓,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缺少奢侈品。

下層的人決不會因為上層人的慷慨而失去什麼。多餘的財富只能買來多餘的東西。靈魂所需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錢去買。

2、衣服

☆ 有了適當的遮蔽處和衣服,我們合情合理地保持了自己體內的熱度;但是過多的這些東西,或者過多的燃料,也就是說,外部的熱度超過了我們本身體內的熱度,豈不可以說就開始了炙烤我們自己?

可憐的人類慣常抱怨這是一個寒冷的世界;我們把我們病痛的大部分都直接歸罪於寒冷,身體的寒冷和社會的冷漠。

如果她給我量身做衣,不量我的品格,只量我的肩寬有什麼用,好像我是一個掛衣釘裝扮。

☆ 一切衣服脫離了人就是可憐或古怪的。是穿衣者嚴肅的眼光和真誠的生活,才阻止了嘲笑,使得任何民族的服裝具有了神聖性。讓穿著色彩斑斕的服裝的小丑突然發作一場絞腸痧,他的服飾也會表現出他的痛苦狀態來。當士兵被炮彈擊中,他破爛的軍裝就如王袍般顯貴。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瓦爾登湖

什麼是“心靈故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

“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在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但梭羅與陶淵明又截然不同。比起陶淵明對於歸隱的決心,梭羅更像是一個自由派,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言:“我到林中居住,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活著是這樣珍貴;也不希望過退隱的生活,除非必需如此。”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

梭羅的“歸隱”似乎只為暫時擺脫“生命之重”,享受暫時的“生命之輕”。因為他明白,生命之輕與重,永遠是相互影響的,沒有永恆的對也沒有永恆的錯,世間萬物,總是在陰陽中不停轉換。於是,兩年後,他淨化了身心,從瓦爾登湖歸來,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該來的時候來,該走的時候走,在梭羅看似隨意的個性裡,我看到的卻是一種豁達。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梭羅都經歷了什麼,又悟到了什麼?《瓦爾登湖》自有答案。我將其總結為13個詞:奢侈、衣服、房子、學習、讀書、工作、旅行、飲食、善惡、野性、慾望、孤獨、生活。

這13個詞幾乎涵蓋了生活與生命的全部。這也是梭羅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奢侈

☆有的東西,在有的範圍裡,如最無依無靠的人和病人,確實是生活必需品,在另一些範圍裡僅是奢侈品,而在又一些範圍裡則根本不為人知。

大多數的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使生活舒適的東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舒適而言,最明智的人過著比窮人更為簡單和貧乏的生活。

☆ 奢侈生活結出的果實是奢侈的,不論是在農業、商業、文學或藝術上,都是如此。

人類竟然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們經常捱餓,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缺少奢侈品。

下層的人決不會因為上層人的慷慨而失去什麼。多餘的財富只能買來多餘的東西。靈魂所需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錢去買。

2、衣服

☆ 有了適當的遮蔽處和衣服,我們合情合理地保持了自己體內的熱度;但是過多的這些東西,或者過多的燃料,也就是說,外部的熱度超過了我們本身體內的熱度,豈不可以說就開始了炙烤我們自己?

可憐的人類慣常抱怨這是一個寒冷的世界;我們把我們病痛的大部分都直接歸罪於寒冷,身體的寒冷和社會的冷漠。

如果她給我量身做衣,不量我的品格,只量我的肩寬有什麼用,好像我是一個掛衣釘裝扮。

☆ 一切衣服脫離了人就是可憐或古怪的。是穿衣者嚴肅的眼光和真誠的生活,才阻止了嘲笑,使得任何民族的服裝具有了神聖性。讓穿著色彩斑斕的服裝的小丑突然發作一場絞腸痧,他的服飾也會表現出他的痛苦狀態來。當士兵被炮彈擊中,他破爛的軍裝就如王袍般顯貴。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過的小屋(復原小屋)

3、房子

☆ 人需要一個家,一個溫暖和舒適的地方,首先是身體的溫暖,然後是愛的溫暖。

☆ 許多人為了支付一隻更大、更奢華的箱子的租金,一直煩惱到死,而他們在小箱子裡是並不會凍死的。

☆ 野蠻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因為蓋房子的花費太低了,而文明人一般都租房子,因為他買不起房子;從長遠來看他也不見得租得起。

☆ 當農人擁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見得因此而更富,反而會是更窮了,是房子擁有了他。

由於我們的房子是這樣笨重不靈便的財產,與其說我們居住在裡面,倒不如說常常是被囚禁在裡面;要避開的惡劣鄰里其實是我們可鄙的自己。

文明創造了宮殿,但要創造貴族和國王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原始時代簡單無遮蔽的人類生活至少意味著這樣一個好處,他仍然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過客。

☆ 許多人很關心西方和東方建造的紀念碑式的建築,——想知道是誰修建了它們。而我卻想知道,在那個時代,誰沒有修建它們,——誰不屑於這樣的無聊小事。

4、學習

文明人是更有經驗和更為聰明的野蠻人。

在學期的賬單中,學費是重要的一項,而他通過和同時代人中最有教養的人來往,所受到的教育要有價值得多,卻是不用交費的。

☆ 如果我希望一個孩子學到一些科學和藝術,我不會按通常的辦法行事,把他送到某個教授身邊,那裡什麼都教,什麼都練,就是不教不練生活的藝術;——只通過望遠鏡或顯微鏡來觀察世界,從來不用肉眼觀察;學習化學,卻不學他吃的麵包是怎麼做的,或者學習機械學,卻不學這一切是怎麼掙得來的;教他去發現海王星的新衛星,而不去看到自己的缺點,或者他自己是一顆奉承追隨著一個什麼樣的無賴的衛星;或者觀察在一滴醋劑中的怪物,卻被蜂擁在他周圍打轉的怪物吞噬。

《吠陀經》說,“一切智慧與黎明同醒。”

☆ 不要給我愛情,不要給我金錢,也不要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瓦爾登湖

什麼是“心靈故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

“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在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但梭羅與陶淵明又截然不同。比起陶淵明對於歸隱的決心,梭羅更像是一個自由派,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言:“我到林中居住,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活著是這樣珍貴;也不希望過退隱的生活,除非必需如此。”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

梭羅的“歸隱”似乎只為暫時擺脫“生命之重”,享受暫時的“生命之輕”。因為他明白,生命之輕與重,永遠是相互影響的,沒有永恆的對也沒有永恆的錯,世間萬物,總是在陰陽中不停轉換。於是,兩年後,他淨化了身心,從瓦爾登湖歸來,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該來的時候來,該走的時候走,在梭羅看似隨意的個性裡,我看到的卻是一種豁達。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梭羅都經歷了什麼,又悟到了什麼?《瓦爾登湖》自有答案。我將其總結為13個詞:奢侈、衣服、房子、學習、讀書、工作、旅行、飲食、善惡、野性、慾望、孤獨、生活。

這13個詞幾乎涵蓋了生活與生命的全部。這也是梭羅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奢侈

☆有的東西,在有的範圍裡,如最無依無靠的人和病人,確實是生活必需品,在另一些範圍裡僅是奢侈品,而在又一些範圍裡則根本不為人知。

大多數的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使生活舒適的東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舒適而言,最明智的人過著比窮人更為簡單和貧乏的生活。

☆ 奢侈生活結出的果實是奢侈的,不論是在農業、商業、文學或藝術上,都是如此。

人類竟然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們經常捱餓,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缺少奢侈品。

下層的人決不會因為上層人的慷慨而失去什麼。多餘的財富只能買來多餘的東西。靈魂所需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錢去買。

2、衣服

☆ 有了適當的遮蔽處和衣服,我們合情合理地保持了自己體內的熱度;但是過多的這些東西,或者過多的燃料,也就是說,外部的熱度超過了我們本身體內的熱度,豈不可以說就開始了炙烤我們自己?

可憐的人類慣常抱怨這是一個寒冷的世界;我們把我們病痛的大部分都直接歸罪於寒冷,身體的寒冷和社會的冷漠。

如果她給我量身做衣,不量我的品格,只量我的肩寬有什麼用,好像我是一個掛衣釘裝扮。

☆ 一切衣服脫離了人就是可憐或古怪的。是穿衣者嚴肅的眼光和真誠的生活,才阻止了嘲笑,使得任何民族的服裝具有了神聖性。讓穿著色彩斑斕的服裝的小丑突然發作一場絞腸痧,他的服飾也會表現出他的痛苦狀態來。當士兵被炮彈擊中,他破爛的軍裝就如王袍般顯貴。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過的小屋(復原小屋)

3、房子

☆ 人需要一個家,一個溫暖和舒適的地方,首先是身體的溫暖,然後是愛的溫暖。

☆ 許多人為了支付一隻更大、更奢華的箱子的租金,一直煩惱到死,而他們在小箱子裡是並不會凍死的。

☆ 野蠻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因為蓋房子的花費太低了,而文明人一般都租房子,因為他買不起房子;從長遠來看他也不見得租得起。

☆ 當農人擁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見得因此而更富,反而會是更窮了,是房子擁有了他。

由於我們的房子是這樣笨重不靈便的財產,與其說我們居住在裡面,倒不如說常常是被囚禁在裡面;要避開的惡劣鄰里其實是我們可鄙的自己。

文明創造了宮殿,但要創造貴族和國王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原始時代簡單無遮蔽的人類生活至少意味著這樣一個好處,他仍然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過客。

☆ 許多人很關心西方和東方建造的紀念碑式的建築,——想知道是誰修建了它們。而我卻想知道,在那個時代,誰沒有修建它們,——誰不屑於這樣的無聊小事。

4、學習

文明人是更有經驗和更為聰明的野蠻人。

在學期的賬單中,學費是重要的一項,而他通過和同時代人中最有教養的人來往,所受到的教育要有價值得多,卻是不用交費的。

☆ 如果我希望一個孩子學到一些科學和藝術,我不會按通常的辦法行事,把他送到某個教授身邊,那裡什麼都教,什麼都練,就是不教不練生活的藝術;——只通過望遠鏡或顯微鏡來觀察世界,從來不用肉眼觀察;學習化學,卻不學他吃的麵包是怎麼做的,或者學習機械學,卻不學這一切是怎麼掙得來的;教他去發現海王星的新衛星,而不去看到自己的缺點,或者他自己是一顆奉承追隨著一個什麼樣的無賴的衛星;或者觀察在一滴醋劑中的怪物,卻被蜂擁在他周圍打轉的怪物吞噬。

《吠陀經》說,“一切智慧與黎明同醒。”

☆ 不要給我愛情,不要給我金錢,也不要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5、讀書

☆ 詩人米爾·卡馬爾·烏丁·馬斯特說過,“坐在那裡就可以馳騁於精神世界中,書籍給了我這個好處。一杯美酒就使人陶醉;我痛飲祕傳教義的美酒時就感受到了這種樂趣。”

好好讀書,也就是說,以真正的精神讀真正的書,是一項崇高的活動,會比被它同時代的習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項活動都更需要讀者竭盡心力。讀書需要的訓練是運動員經受的那種訓練,幾乎要畢生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讀書時要像寫書時那樣慎重和剋制。

☆ 無論我們多麼讚賞演說家偶爾爆發出的流利的口才,但是,往往遠處於稍縱即逝的口頭語言的背後或高踞其上的,是最崇高的書面文字,就像佈滿繁星的蒼穹隱在浮雲的背後一樣。

在論壇上稱作口才的,在書齋裡往往是修辭。演說家抓住瞬息時機所激發的靈感,對面前的人群講演,對那些能夠聽得見他的人講演;但是作家的時機是他更為穩定平和的生活,激發了演講者靈感的事件和人群會使他分心,作家是對人類的智力和心靈講話的,是對任何時代一切能夠理解他的人講話的。

文字是最珍貴的紀念物。比起任何別的藝術品來,它既和我們更為親密,又更具普遍性。這是最接近於生活本身的藝術。

書籍是世界珍貴的財富,是世世代代和一切國家最好的繼承。

大多數人學會閱讀是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方便,正如他們學會計算是為了記賬,做買賣的時候不會受騙;但是閱讀作為一種高尚的智力活動,他們只是略知一二,或者根本一無所知;然而,從高級意義上,只有這才是閱讀,而不是那種像奢侈品一樣使我們寧靜,允許我們較為高尚的官能處於休眠狀態的閱讀;是我們必需踮起腳尖,將我們最機敏最清醒的時光貢獻給它們的,才是閱讀。我認為,在識字以後,我們應該閱讀最優秀的文學作品,而不是永遠重複最基本的東西和單音節詞,畢生停留在四五年級,坐在最低年級最靠前的座位上。

6、工作

商業將厄運帶給它經營的一切。

☆ 人並不需要滿頭大汗才能養活自己,除非他比我容易出汗。

☆ 我們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得了聖維特斯舞蹈病,根本無法保持腦袋靜止不動。

☆ 魔鬼專門給遊手好閒的人找活幹。

☆ 一代人拋棄另一代人的事業,像拋棄擱淺了的船隻。

7、旅行

用大半生最美好的時間掙錢,為了在生命最沒有價值的部分去享受靠不住的自由。

☆ 我常常會想,與其說人在看守牛群,不如說牛群在看守人,牛群比人要自由得多。

☆ 我永遠不會去馴馬或牛,弄來讓它為我幹活,免得自己僅僅成了個馬伕或放牛人。

獨自出行的人今天就可以出發;但是和另一個人一起旅行的人必須等到那人準備就緒,也許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動身。

我們應該像好奇的乘客一樣,更為經常地從船尾欄杆向外看看,而不要像愚蠢的水手那樣只顧撕拆麻絮。

8、飲食

貪吃者就是處於幼蟲階段的人;還有整個國家都處於這種狀態的,沒有幻想或想象力的國家,他們巨大的肚子將它們引入歧途。

☆ 我認為白水是聰明人的唯一飲料;葡萄酒並不是多麼高貴的液體;想想看,用一杯熱咖啡使早晨的希望成為泡影,或用一盞茶使晚上的希望破滅!唉,當我被它們誘惑的時候,我是多麼墮落啊!就連音樂也可能醉人。毀滅了希臘和羅馬的就是這種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原因。

☆ 曾子說過,“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品嚐出食物真正滋味的人永遠不可能是個饕餮之徒;否則就肯定是。

進入嘴裡的食物並不能玷汙一個人,而是吃食物時的胃口玷汙了人。問題既不在食物的質也不在其量,而在於對口腹享受的熱切;當吃的東西不是為了維持我們的肉體生命,或者也不是為了激勵我們的精神生活,那就成了我們肚子裡的寄生蟲的食物了。

9、善惡

☆ 我們整個的生命是驚人地具有道德性的。在善和惡之間,從來沒有過瞬間的休戰。善是唯一不會辜負人的投入。

☆ 行善,是吠陀經聲稱的心靈接近神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當這樣一個太陽照耀大地時,最卑鄙的罪人也可能回頭。

☆ 智者得到的印象是,萬物普遍都是無辜的。畢竟,毒藥未必有毒,傷口未必致命。憐憫是十分靠不住的。它必定是短暫的。它的懇求一旦成為老套,就失去了作用。

最好在壞事一開始的時候就防止它。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瓦爾登湖

什麼是“心靈故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

“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在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但梭羅與陶淵明又截然不同。比起陶淵明對於歸隱的決心,梭羅更像是一個自由派,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言:“我到林中居住,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活著是這樣珍貴;也不希望過退隱的生活,除非必需如此。”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

梭羅的“歸隱”似乎只為暫時擺脫“生命之重”,享受暫時的“生命之輕”。因為他明白,生命之輕與重,永遠是相互影響的,沒有永恆的對也沒有永恆的錯,世間萬物,總是在陰陽中不停轉換。於是,兩年後,他淨化了身心,從瓦爾登湖歸來,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該來的時候來,該走的時候走,在梭羅看似隨意的個性裡,我看到的卻是一種豁達。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梭羅都經歷了什麼,又悟到了什麼?《瓦爾登湖》自有答案。我將其總結為13個詞:奢侈、衣服、房子、學習、讀書、工作、旅行、飲食、善惡、野性、慾望、孤獨、生活。

這13個詞幾乎涵蓋了生活與生命的全部。這也是梭羅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奢侈

☆有的東西,在有的範圍裡,如最無依無靠的人和病人,確實是生活必需品,在另一些範圍裡僅是奢侈品,而在又一些範圍裡則根本不為人知。

大多數的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使生活舒適的東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舒適而言,最明智的人過著比窮人更為簡單和貧乏的生活。

☆ 奢侈生活結出的果實是奢侈的,不論是在農業、商業、文學或藝術上,都是如此。

人類竟然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們經常捱餓,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缺少奢侈品。

下層的人決不會因為上層人的慷慨而失去什麼。多餘的財富只能買來多餘的東西。靈魂所需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錢去買。

2、衣服

☆ 有了適當的遮蔽處和衣服,我們合情合理地保持了自己體內的熱度;但是過多的這些東西,或者過多的燃料,也就是說,外部的熱度超過了我們本身體內的熱度,豈不可以說就開始了炙烤我們自己?

可憐的人類慣常抱怨這是一個寒冷的世界;我們把我們病痛的大部分都直接歸罪於寒冷,身體的寒冷和社會的冷漠。

如果她給我量身做衣,不量我的品格,只量我的肩寬有什麼用,好像我是一個掛衣釘裝扮。

☆ 一切衣服脫離了人就是可憐或古怪的。是穿衣者嚴肅的眼光和真誠的生活,才阻止了嘲笑,使得任何民族的服裝具有了神聖性。讓穿著色彩斑斕的服裝的小丑突然發作一場絞腸痧,他的服飾也會表現出他的痛苦狀態來。當士兵被炮彈擊中,他破爛的軍裝就如王袍般顯貴。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過的小屋(復原小屋)

3、房子

☆ 人需要一個家,一個溫暖和舒適的地方,首先是身體的溫暖,然後是愛的溫暖。

☆ 許多人為了支付一隻更大、更奢華的箱子的租金,一直煩惱到死,而他們在小箱子裡是並不會凍死的。

☆ 野蠻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因為蓋房子的花費太低了,而文明人一般都租房子,因為他買不起房子;從長遠來看他也不見得租得起。

☆ 當農人擁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見得因此而更富,反而會是更窮了,是房子擁有了他。

由於我們的房子是這樣笨重不靈便的財產,與其說我們居住在裡面,倒不如說常常是被囚禁在裡面;要避開的惡劣鄰里其實是我們可鄙的自己。

文明創造了宮殿,但要創造貴族和國王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原始時代簡單無遮蔽的人類生活至少意味著這樣一個好處,他仍然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過客。

☆ 許多人很關心西方和東方建造的紀念碑式的建築,——想知道是誰修建了它們。而我卻想知道,在那個時代,誰沒有修建它們,——誰不屑於這樣的無聊小事。

4、學習

文明人是更有經驗和更為聰明的野蠻人。

在學期的賬單中,學費是重要的一項,而他通過和同時代人中最有教養的人來往,所受到的教育要有價值得多,卻是不用交費的。

☆ 如果我希望一個孩子學到一些科學和藝術,我不會按通常的辦法行事,把他送到某個教授身邊,那裡什麼都教,什麼都練,就是不教不練生活的藝術;——只通過望遠鏡或顯微鏡來觀察世界,從來不用肉眼觀察;學習化學,卻不學他吃的麵包是怎麼做的,或者學習機械學,卻不學這一切是怎麼掙得來的;教他去發現海王星的新衛星,而不去看到自己的缺點,或者他自己是一顆奉承追隨著一個什麼樣的無賴的衛星;或者觀察在一滴醋劑中的怪物,卻被蜂擁在他周圍打轉的怪物吞噬。

《吠陀經》說,“一切智慧與黎明同醒。”

☆ 不要給我愛情,不要給我金錢,也不要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5、讀書

☆ 詩人米爾·卡馬爾·烏丁·馬斯特說過,“坐在那裡就可以馳騁於精神世界中,書籍給了我這個好處。一杯美酒就使人陶醉;我痛飲祕傳教義的美酒時就感受到了這種樂趣。”

好好讀書,也就是說,以真正的精神讀真正的書,是一項崇高的活動,會比被它同時代的習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項活動都更需要讀者竭盡心力。讀書需要的訓練是運動員經受的那種訓練,幾乎要畢生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讀書時要像寫書時那樣慎重和剋制。

☆ 無論我們多麼讚賞演說家偶爾爆發出的流利的口才,但是,往往遠處於稍縱即逝的口頭語言的背後或高踞其上的,是最崇高的書面文字,就像佈滿繁星的蒼穹隱在浮雲的背後一樣。

在論壇上稱作口才的,在書齋裡往往是修辭。演說家抓住瞬息時機所激發的靈感,對面前的人群講演,對那些能夠聽得見他的人講演;但是作家的時機是他更為穩定平和的生活,激發了演講者靈感的事件和人群會使他分心,作家是對人類的智力和心靈講話的,是對任何時代一切能夠理解他的人講話的。

文字是最珍貴的紀念物。比起任何別的藝術品來,它既和我們更為親密,又更具普遍性。這是最接近於生活本身的藝術。

書籍是世界珍貴的財富,是世世代代和一切國家最好的繼承。

大多數人學會閱讀是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方便,正如他們學會計算是為了記賬,做買賣的時候不會受騙;但是閱讀作為一種高尚的智力活動,他們只是略知一二,或者根本一無所知;然而,從高級意義上,只有這才是閱讀,而不是那種像奢侈品一樣使我們寧靜,允許我們較為高尚的官能處於休眠狀態的閱讀;是我們必需踮起腳尖,將我們最機敏最清醒的時光貢獻給它們的,才是閱讀。我認為,在識字以後,我們應該閱讀最優秀的文學作品,而不是永遠重複最基本的東西和單音節詞,畢生停留在四五年級,坐在最低年級最靠前的座位上。

6、工作

商業將厄運帶給它經營的一切。

☆ 人並不需要滿頭大汗才能養活自己,除非他比我容易出汗。

☆ 我們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得了聖維特斯舞蹈病,根本無法保持腦袋靜止不動。

☆ 魔鬼專門給遊手好閒的人找活幹。

☆ 一代人拋棄另一代人的事業,像拋棄擱淺了的船隻。

7、旅行

用大半生最美好的時間掙錢,為了在生命最沒有價值的部分去享受靠不住的自由。

☆ 我常常會想,與其說人在看守牛群,不如說牛群在看守人,牛群比人要自由得多。

☆ 我永遠不會去馴馬或牛,弄來讓它為我幹活,免得自己僅僅成了個馬伕或放牛人。

獨自出行的人今天就可以出發;但是和另一個人一起旅行的人必須等到那人準備就緒,也許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動身。

我們應該像好奇的乘客一樣,更為經常地從船尾欄杆向外看看,而不要像愚蠢的水手那樣只顧撕拆麻絮。

8、飲食

貪吃者就是處於幼蟲階段的人;還有整個國家都處於這種狀態的,沒有幻想或想象力的國家,他們巨大的肚子將它們引入歧途。

☆ 我認為白水是聰明人的唯一飲料;葡萄酒並不是多麼高貴的液體;想想看,用一杯熱咖啡使早晨的希望成為泡影,或用一盞茶使晚上的希望破滅!唉,當我被它們誘惑的時候,我是多麼墮落啊!就連音樂也可能醉人。毀滅了希臘和羅馬的就是這種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原因。

☆ 曾子說過,“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品嚐出食物真正滋味的人永遠不可能是個饕餮之徒;否則就肯定是。

進入嘴裡的食物並不能玷汙一個人,而是吃食物時的胃口玷汙了人。問題既不在食物的質也不在其量,而在於對口腹享受的熱切;當吃的東西不是為了維持我們的肉體生命,或者也不是為了激勵我們的精神生活,那就成了我們肚子裡的寄生蟲的食物了。

9、善惡

☆ 我們整個的生命是驚人地具有道德性的。在善和惡之間,從來沒有過瞬間的休戰。善是唯一不會辜負人的投入。

☆ 行善,是吠陀經聲稱的心靈接近神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當這樣一個太陽照耀大地時,最卑鄙的罪人也可能回頭。

☆ 智者得到的印象是,萬物普遍都是無辜的。畢竟,毒藥未必有毒,傷口未必致命。憐憫是十分靠不住的。它必定是短暫的。它的懇求一旦成為老套,就失去了作用。

最好在壞事一開始的時候就防止它。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0、野性

我對野性的熱愛不亞於對好教養的熱愛。

☆ 漁夫,獵人,樵夫以及其他人一生都在田野和森林中度過,在某種特殊的意義上,他們本身已是大自然的一個部分了,在工作的間歇裡,常常比哲學家甚至詩人在觀察大自然時有更好的心境,因為後者接近大自然是懷有目的的。

☆ 當科學把人們已經通過實踐或直覺得知的報道出來,我們最感興趣,因為只有這才是真正的人類的知識,或者說是人類經驗的記述。

我們意識到自己內心裡存在著獸性,我們崇高的天性一睡著,它就會相應地醒來。它是卑鄙的,喜愛感官享受的,也許難以完全驅逐出去;就像即便在我們活著和健康的時候也佔據著我們身體的寄生蟲一樣。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曰,“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如果我們達到了純潔的境界,誰知道結果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11、慾望

一切縱慾雖然形式多樣,實際是一個東西;一切純潔也是一個東西。一個人無論是吃、喝、同居還是淫蕩地睡覺,都是一樣的。它們只不過是同一種慾望,我們只需要看見一個人做其中的任何一件事,就能夠知道他縱慾的程度。

☆ 如果你要貞潔,就必需節制。

智慧和純潔來自努力,無知和縱慾來自懶惰。在學生身上,縱慾是精神懶散的一種習性。一個不潔的人毫無例外地是一個懶散的人,坐在火爐邊上,躺著晒太陽,還沒有勞累就休息了。

☆ 我們都是雕塑家和畫家,我們的材料是我們自己的血肉和骨頭。任何崇高的品質立刻會使人的面貌變得高雅完美,任何卑下縱慾則會使之變得粗暴殘忍。

“款待人,但不款待他的獸性。有閒暇和寧靜心情的人,決心尋找正確道路的人,請進”。

我們不應在徒有虛名的現實中翻了船。

12、孤獨

兩條腿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把兩顆心帶得更近。

孔子說得對,“德不孤,必有鄰。”

孤獨不能以一個人和別人之間有多少英里的空間來衡量。

"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一本書也許可以沉寂,但一個人的思想,卻永恆發光。

《瓦爾登湖》——這本早在1854年就問世的書,雖然在當時備受冷落與譏評。哪怕在今天,“在它成為一部世界名著之後它也仍然是寂寞的”,但任何人或者任何阻礙,都無法遮住燦爛的思想之光。

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熱愛生活的;愛這本書的人,必然是寂寞孤獨的;愛這本書的人,也必然是有思想的。

在2017年高考結束後,清華大學校長欽點了《瓦爾登湖》作為送給2017級新生的禮物,並隨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到了每一個錄取新生的手中。這份禮物是如此厚重,這也掀起了社會對於這本書的廣泛關注。

《瓦爾登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

它只是一部生活的流水賬。只不過,梭羅的流水賬就像一首詩。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而畫面中最打動人的,不是澄澈的瓦爾登湖,而是最簡單也是最“奢侈”的生活。

在梭羅的世界裡,美的趣味需要在露天培養,“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都市中的我們,除了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繁忙,值得回味的美好少得可憐。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就好像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永不停歇地“奮鬥”,只要睜開眼睛,就要匆匆趕到哪裡去。即便我們為生活設置了短暫的可以休息的罅隙(例如休假、旅遊),也還是急匆匆地看著地圖,從這一個點跑到那一個點,然後瘋狂地按動相機或手機的快門,直到旅行結束。

有多少人願意在旅途中停下來聽一聽風的聲音,蹲下來尋找雨後的蝸牛,在一顆樹下欣賞毛毛蟲大口地咀嚼一片葉子?

正如何懷宏先生在《瓦爾登湖》序言中寫下的思考:

我們有時大概真得這樣——就像戰時英國為節約能源而在火車站設置的宣傳牌:“你有必要做這一次旅行嗎?”——我們要這樣詢問一下我們自己:“你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嗎?”以節省我們的生命和精力。

說起梭羅,我總是不禁想起陶淵明。他們何等相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都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瓦爾登湖

什麼是“心靈故鄉”?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曾如此談到這種心靈故鄉的意義:

“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裡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裡,在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裡終於找到了寧靜。”

但梭羅與陶淵明又截然不同。比起陶淵明對於歸隱的決心,梭羅更像是一個自由派,他不執意要做一名隱士,正如他所言:“我到林中居住,因為我希望生活得從容一些,只面對基本的生活事實,看看是否能夠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而不要等到死之將臨時發現自己沒有生活過。我不希望過不是生活的生活,活著是這樣珍貴;也不希望過退隱的生活,除非必需如此。”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

梭羅的“歸隱”似乎只為暫時擺脫“生命之重”,享受暫時的“生命之輕”。因為他明白,生命之輕與重,永遠是相互影響的,沒有永恆的對也沒有永恆的錯,世間萬物,總是在陰陽中不停轉換。於是,兩年後,他淨化了身心,從瓦爾登湖歸來,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該來的時候來,該走的時候走,在梭羅看似隨意的個性裡,我看到的卻是一種豁達。

在瓦爾登湖的兩年,梭羅都經歷了什麼,又悟到了什麼?《瓦爾登湖》自有答案。我將其總結為13個詞:奢侈、衣服、房子、學習、讀書、工作、旅行、飲食、善惡、野性、慾望、孤獨、生活。

這13個詞幾乎涵蓋了生活與生命的全部。這也是梭羅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奢侈

☆有的東西,在有的範圍裡,如最無依無靠的人和病人,確實是生活必需品,在另一些範圍裡僅是奢侈品,而在又一些範圍裡則根本不為人知。

大多數的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的使生活舒適的東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舒適而言,最明智的人過著比窮人更為簡單和貧乏的生活。

☆ 奢侈生活結出的果實是奢侈的,不論是在農業、商業、文學或藝術上,都是如此。

人類竟然到了這樣的境地,他們經常捱餓,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缺少奢侈品。

下層的人決不會因為上層人的慷慨而失去什麼。多餘的財富只能買來多餘的東西。靈魂所需的必需品,一件也不需要用錢去買。

2、衣服

☆ 有了適當的遮蔽處和衣服,我們合情合理地保持了自己體內的熱度;但是過多的這些東西,或者過多的燃料,也就是說,外部的熱度超過了我們本身體內的熱度,豈不可以說就開始了炙烤我們自己?

可憐的人類慣常抱怨這是一個寒冷的世界;我們把我們病痛的大部分都直接歸罪於寒冷,身體的寒冷和社會的冷漠。

如果她給我量身做衣,不量我的品格,只量我的肩寬有什麼用,好像我是一個掛衣釘裝扮。

☆ 一切衣服脫離了人就是可憐或古怪的。是穿衣者嚴肅的眼光和真誠的生活,才阻止了嘲笑,使得任何民族的服裝具有了神聖性。讓穿著色彩斑斕的服裝的小丑突然發作一場絞腸痧,他的服飾也會表現出他的痛苦狀態來。當士兵被炮彈擊中,他破爛的軍裝就如王袍般顯貴。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過的小屋(復原小屋)

3、房子

☆ 人需要一個家,一個溫暖和舒適的地方,首先是身體的溫暖,然後是愛的溫暖。

☆ 許多人為了支付一隻更大、更奢華的箱子的租金,一直煩惱到死,而他們在小箱子裡是並不會凍死的。

☆ 野蠻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因為蓋房子的花費太低了,而文明人一般都租房子,因為他買不起房子;從長遠來看他也不見得租得起。

☆ 當農人擁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不見得因此而更富,反而會是更窮了,是房子擁有了他。

由於我們的房子是這樣笨重不靈便的財產,與其說我們居住在裡面,倒不如說常常是被囚禁在裡面;要避開的惡劣鄰里其實是我們可鄙的自己。

文明創造了宮殿,但要創造貴族和國王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原始時代簡單無遮蔽的人類生活至少意味著這樣一個好處,他仍然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過客。

☆ 許多人很關心西方和東方建造的紀念碑式的建築,——想知道是誰修建了它們。而我卻想知道,在那個時代,誰沒有修建它們,——誰不屑於這樣的無聊小事。

4、學習

文明人是更有經驗和更為聰明的野蠻人。

在學期的賬單中,學費是重要的一項,而他通過和同時代人中最有教養的人來往,所受到的教育要有價值得多,卻是不用交費的。

☆ 如果我希望一個孩子學到一些科學和藝術,我不會按通常的辦法行事,把他送到某個教授身邊,那裡什麼都教,什麼都練,就是不教不練生活的藝術;——只通過望遠鏡或顯微鏡來觀察世界,從來不用肉眼觀察;學習化學,卻不學他吃的麵包是怎麼做的,或者學習機械學,卻不學這一切是怎麼掙得來的;教他去發現海王星的新衛星,而不去看到自己的缺點,或者他自己是一顆奉承追隨著一個什麼樣的無賴的衛星;或者觀察在一滴醋劑中的怪物,卻被蜂擁在他周圍打轉的怪物吞噬。

《吠陀經》說,“一切智慧與黎明同醒。”

☆ 不要給我愛情,不要給我金錢,也不要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5、讀書

☆ 詩人米爾·卡馬爾·烏丁·馬斯特說過,“坐在那裡就可以馳騁於精神世界中,書籍給了我這個好處。一杯美酒就使人陶醉;我痛飲祕傳教義的美酒時就感受到了這種樂趣。”

好好讀書,也就是說,以真正的精神讀真正的書,是一項崇高的活動,會比被它同時代的習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項活動都更需要讀者竭盡心力。讀書需要的訓練是運動員經受的那種訓練,幾乎要畢生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地努力。讀書時要像寫書時那樣慎重和剋制。

☆ 無論我們多麼讚賞演說家偶爾爆發出的流利的口才,但是,往往遠處於稍縱即逝的口頭語言的背後或高踞其上的,是最崇高的書面文字,就像佈滿繁星的蒼穹隱在浮雲的背後一樣。

在論壇上稱作口才的,在書齋裡往往是修辭。演說家抓住瞬息時機所激發的靈感,對面前的人群講演,對那些能夠聽得見他的人講演;但是作家的時機是他更為穩定平和的生活,激發了演講者靈感的事件和人群會使他分心,作家是對人類的智力和心靈講話的,是對任何時代一切能夠理解他的人講話的。

文字是最珍貴的紀念物。比起任何別的藝術品來,它既和我們更為親密,又更具普遍性。這是最接近於生活本身的藝術。

書籍是世界珍貴的財富,是世世代代和一切國家最好的繼承。

大多數人學會閱讀是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方便,正如他們學會計算是為了記賬,做買賣的時候不會受騙;但是閱讀作為一種高尚的智力活動,他們只是略知一二,或者根本一無所知;然而,從高級意義上,只有這才是閱讀,而不是那種像奢侈品一樣使我們寧靜,允許我們較為高尚的官能處於休眠狀態的閱讀;是我們必需踮起腳尖,將我們最機敏最清醒的時光貢獻給它們的,才是閱讀。我認為,在識字以後,我們應該閱讀最優秀的文學作品,而不是永遠重複最基本的東西和單音節詞,畢生停留在四五年級,坐在最低年級最靠前的座位上。

6、工作

商業將厄運帶給它經營的一切。

☆ 人並不需要滿頭大汗才能養活自己,除非他比我容易出汗。

☆ 我們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得了聖維特斯舞蹈病,根本無法保持腦袋靜止不動。

☆ 魔鬼專門給遊手好閒的人找活幹。

☆ 一代人拋棄另一代人的事業,像拋棄擱淺了的船隻。

7、旅行

用大半生最美好的時間掙錢,為了在生命最沒有價值的部分去享受靠不住的自由。

☆ 我常常會想,與其說人在看守牛群,不如說牛群在看守人,牛群比人要自由得多。

☆ 我永遠不會去馴馬或牛,弄來讓它為我幹活,免得自己僅僅成了個馬伕或放牛人。

獨自出行的人今天就可以出發;但是和另一個人一起旅行的人必須等到那人準備就緒,也許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動身。

我們應該像好奇的乘客一樣,更為經常地從船尾欄杆向外看看,而不要像愚蠢的水手那樣只顧撕拆麻絮。

8、飲食

貪吃者就是處於幼蟲階段的人;還有整個國家都處於這種狀態的,沒有幻想或想象力的國家,他們巨大的肚子將它們引入歧途。

☆ 我認為白水是聰明人的唯一飲料;葡萄酒並不是多麼高貴的液體;想想看,用一杯熱咖啡使早晨的希望成為泡影,或用一盞茶使晚上的希望破滅!唉,當我被它們誘惑的時候,我是多麼墮落啊!就連音樂也可能醉人。毀滅了希臘和羅馬的就是這種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原因。

☆ 曾子說過,“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品嚐出食物真正滋味的人永遠不可能是個饕餮之徒;否則就肯定是。

進入嘴裡的食物並不能玷汙一個人,而是吃食物時的胃口玷汙了人。問題既不在食物的質也不在其量,而在於對口腹享受的熱切;當吃的東西不是為了維持我們的肉體生命,或者也不是為了激勵我們的精神生活,那就成了我們肚子裡的寄生蟲的食物了。

9、善惡

☆ 我們整個的生命是驚人地具有道德性的。在善和惡之間,從來沒有過瞬間的休戰。善是唯一不會辜負人的投入。

☆ 行善,是吠陀經聲稱的心靈接近神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當這樣一個太陽照耀大地時,最卑鄙的罪人也可能回頭。

☆ 智者得到的印象是,萬物普遍都是無辜的。畢竟,毒藥未必有毒,傷口未必致命。憐憫是十分靠不住的。它必定是短暫的。它的懇求一旦成為老套,就失去了作用。

最好在壞事一開始的時候就防止它。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0、野性

我對野性的熱愛不亞於對好教養的熱愛。

☆ 漁夫,獵人,樵夫以及其他人一生都在田野和森林中度過,在某種特殊的意義上,他們本身已是大自然的一個部分了,在工作的間歇裡,常常比哲學家甚至詩人在觀察大自然時有更好的心境,因為後者接近大自然是懷有目的的。

☆ 當科學把人們已經通過實踐或直覺得知的報道出來,我們最感興趣,因為只有這才是真正的人類的知識,或者說是人類經驗的記述。

我們意識到自己內心裡存在著獸性,我們崇高的天性一睡著,它就會相應地醒來。它是卑鄙的,喜愛感官享受的,也許難以完全驅逐出去;就像即便在我們活著和健康的時候也佔據著我們身體的寄生蟲一樣。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曰,“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如果我們達到了純潔的境界,誰知道結果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11、慾望

一切縱慾雖然形式多樣,實際是一個東西;一切純潔也是一個東西。一個人無論是吃、喝、同居還是淫蕩地睡覺,都是一樣的。它們只不過是同一種慾望,我們只需要看見一個人做其中的任何一件事,就能夠知道他縱慾的程度。

☆ 如果你要貞潔,就必需節制。

智慧和純潔來自努力,無知和縱慾來自懶惰。在學生身上,縱慾是精神懶散的一種習性。一個不潔的人毫無例外地是一個懶散的人,坐在火爐邊上,躺著晒太陽,還沒有勞累就休息了。

☆ 我們都是雕塑家和畫家,我們的材料是我們自己的血肉和骨頭。任何崇高的品質立刻會使人的面貌變得高雅完美,任何卑下縱慾則會使之變得粗暴殘忍。

“款待人,但不款待他的獸性。有閒暇和寧靜心情的人,決心尋找正確道路的人,請進”。

我們不應在徒有虛名的現實中翻了船。

12、孤獨

兩條腿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把兩顆心帶得更近。

孔子說得對,“德不孤,必有鄰。”

孤獨不能以一個人和別人之間有多少英里的空間來衡量。

重新定義生活: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留給我們的13個關鍵詞

13、生活

我們本性中最優秀的品質,就像果實上的粉霜,只有最為精心的對待,才能得以保存下來。然而,我們在對待自己和彼此相處時,卻缺少這樣的輕柔。

☆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非常謹慎地找到並追隨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他父親的或母親的或鄰居的生活方式。

☆ 僅有的、也是最後的一次,我要對同胞們說,只要可能,就過自由自在的、不受約束的生活。為獻身一座農場而禁錮自己,或者禁錮在縣監牢裡,二者之間沒有多大區別。

世界上只有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才是幸福的。

千百萬人清醒到可以從事體力勞動;但是一百萬人中只有一個人清醒到可以從事有效的腦力勞動,一億人中只有一個人能夠擁有富有詩意的或神聖的生活。

☆ 我所知道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就是人具有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來提高他的生活的能力。

☆ 能夠影響生活的質量,這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使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微小的細節,都值得在他最高尚最謹嚴的時刻進行審視。

☆ 如果一個人充滿信心地朝他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按他想象的那樣去生活,他就會獲得尋常意想不到的成功。

他越使自己的生活簡單化,宇宙的規律就會相應地顯得簡單,孤獨就不再是孤獨,貧困也不再是貧困,弱點不再是弱點。如果你建造了空中樓閣,你的努力不一定是白費的;那正是它們應該在的地方。現在,在它們下面打上基礎吧。

一條活狗比一頭死獅子強。一個人難道因為自己屬於矮人一族就應該去上吊,而不是盡力去做一個最突出的矮人嗎?讓每一個人都管好自己的事情,努力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

人要如此牢固地將自己植根於土地之中,不就是為了能夠同樣地伸向天空嗎?

明智的特點之一,就是不做絕望的事情。

人需要的不是去應付什麼,而是去做什麼,或者說,是成為什麼。

☆ 無論你的生活有多麼低劣平庸,都要面對它好好地過;不要躲避它咒罵它。它不像你那麼糟。你最富有的時候生活顯得最貧窮。愛挑剔的人即使在天堂裡也能找出毛病來。儘管貧窮,也要熱愛你的生活。即使在濟貧院裡,也許你也會有一些愉快的、激動的、光輝的時刻。

如果我終生像只蜘蛛一樣,被禁閉在閣樓的一角,只要我有思想,對我來說,世界就還是那麼大。哲學家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不要急於謀求發展,不要將自己置於許多影響的作用之下;這都是沒有意義的胡鬧。謙恭猶如黑暗,顯露出神聖之光。

我們熟悉的僅僅是我們生活的地球的一張薄膜。多數人從來沒有深入到地球表面以下六英尺的地方。

☆ 對於我們,使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的光就是黑暗。只有我們醒著的時候,黎明才會到來。會有更多的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越讀時間: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