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天目危機》從“兔子面具”說起

南都訊 記者蔡麗怡由歡瑞世紀(東陽)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導演黃精甫執導,黃精甫、江皓昕攜手劇本創作的懸疑軟科幻系列劇《天目危機》6月9日晚在上海舉辦超前點映會,一次播放了兩集正片內容。

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天目危機》從“兔子面具”說起

製片人/監製周其良、總監製姜磊,主演張睿、何杜鵑、劉學義、倉田保昭亮相現場,分享了臺前幕後的創作故事。同時該劇曝光首支片花,其中的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等元素引起了媒體和觀眾的熱議。

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天目危機》從“兔子面具”說起

兔子面具成關鍵道具,現場陷入神祕氛圍

《天目危機》一劇講述了熱衷於科學,相信“前衛科學——意識的操控力量”的主人公李天,在母親陷入東京一場離奇的犯罪事件後,為找尋真相,逐漸踏進了一個匪夷所思“超意識”犯罪蜘蛛網的故事。

作為《天目危機》關鍵性道具,“兔子面具”存在此次點映會的各處,海報中混跡在兔子面具中的主演神色饒有懸疑,現場觀眾也是人手一個兔子面具,使整個現場陷入神祕的氛圍中。

兩集劇情的超前放映得到了觀眾的不俗反響,軟科幻題材,個性化的角色設定,不斷反轉的故事情節,使現場觀眾感覺“這劇信息量好大”。

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天目危機》從“兔子面具”說起

放映之後的交流環節,主演分別介紹了自己的角色身份。張睿貼合關鍵詞“烏鴉”透露自己是一個研究量子物理的物理系學生,痴迷於“意識”的研究,他表示在看劇本時就被懸疑推理設定所吸引,也對量子物理與“黑洞”理論提前作了瞭解。

看完正片後,何杜鵑古靈精怪的形象讓觀眾印象深刻,而她對於自己的關鍵詞“真相”解讀說:“真相沒有那麼簡單,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其實一切早就被安排好了。”觀眾紛紛對第二集結尾處,杜鵑飾演的張妮是否能活下來產生了強烈的好奇。而貫穿全劇的神祕樂隊由劉學義和倉田保昭擔當“主要成員”上臺圍繞“音樂和神祕”進行角色介紹,故事的層層懸疑在觀眾心裡也有了初步的立體展示。

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天目危機》從“兔子面具”說起

聚焦未來感, 6000頁劇本構造“意識犯罪”劇

據主創透露,《天目危機》是聚焦未來感、設定“意識”犯罪的作品。總監製姜磊談及對劇集定位“懸疑軟科幻系列劇”,他說:“這是一個音樂、懸疑和意識相互交織的故事,涉及到的未知領域有實踐理論支持,以及思維方面未經驗證的東西,它們相互結合組成的一個戲劇形式,就像我們片子裡所說,想看清真相,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我們如果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去看這部劇,會不斷髮現神祕和新鮮的轉折。”

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天目危機》從“兔子面具”說起

此外,該劇製片人周其良也上臺分享,他透露,最難的就是把電影的製作班底,優秀的主創團隊聚集到一起,歷時5個月的辛苦才拍攝完成。在片場主演們有愛的氛圍也延伸到了發佈會現場,張睿、劉學義劇中是父子的關係,劉學義自曝經常調侃張睿:“爸爸愛你”,還有被追問懸念的何杜娟、喜愛吃上海生煎的倉田保昭,全員開懷笑聲一片,他們表示,這也像《天目危機》的主題,在“炫酷”的懸疑軟科幻外表下,最終會迴歸到溫暖的人性本源。

《天目危機》雖然只有12集,但劇本創作長達兩年半。導演黃精甫表示:“我整整寫滿了6000頁紙,有些是文字,有些是圖畫,像查案般推敲,有很過癮的時候,但大部分都是冥思苦索。”除了紮實的劇本,幕後團隊也秉乘電影級的製片標準,據悉,該劇邀請曾擔任《一代宗師》、《追捕》攝影師的李志華擔任攝影指導,曾三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及“最佳美術指導”的餘家安擔任服裝、造型顧問,曾任《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滾蛋吧腫瘤君》等電影美術指導的李清渝擔任美術指導,現任香港電影燈光協會主席、著名燈光師鄒林擔任燈光指導,對各環節的高要求,讓該劇值得期待。

超意識、軟科幻、推理燒腦,《天目危機》從“兔子面具”說起

△ 製片人周其良和總監製姜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