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拖延症 人生第一份工作 腫麼破 2019-07-26
"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很多人在工作彙報後,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您看這樣行不行?

這個時候,你期待的,其實就是一句判斷而已。

然而對於你的領導來說,他對具體的工作必然沒有你自己那麼清楚,也許他還有很多疑問,也許他壓根就沒聽懂你到底在講什麼。

有些領導的習慣比較好,喜歡當場溝通明白,而有些領導更喜歡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後者,那往往就是一句“我想想”把你直接打發了。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很多人在工作彙報後,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您看這樣行不行?

這個時候,你期待的,其實就是一句判斷而已。

然而對於你的領導來說,他對具體的工作必然沒有你自己那麼清楚,也許他還有很多疑問,也許他壓根就沒聽懂你到底在講什麼。

有些領導的習慣比較好,喜歡當場溝通明白,而有些領導更喜歡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後者,那往往就是一句“我想想”把你直接打發了。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所以,如果你發現您的領導屬於後者的話,彙報完畢後不妨換一種問法:“領導,你看這些內容還有什麼需要我具體說明或補充的地方呢?”

這句話的巧妙之處在於,你不是催他「做決定」,而是引導他「提要求」

決定可以晚點再做,但如果他有什麼要求的話,當然要當場提出來。

而他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或要求,其實就是你們之間的「信息差」,通過不斷引導,讓他把所有的疑問都說出來,一來一往之間,往往也就達成了一致。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很多人在工作彙報後,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您看這樣行不行?

這個時候,你期待的,其實就是一句判斷而已。

然而對於你的領導來說,他對具體的工作必然沒有你自己那麼清楚,也許他還有很多疑問,也許他壓根就沒聽懂你到底在講什麼。

有些領導的習慣比較好,喜歡當場溝通明白,而有些領導更喜歡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後者,那往往就是一句“我想想”把你直接打發了。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所以,如果你發現您的領導屬於後者的話,彙報完畢後不妨換一種問法:“領導,你看這些內容還有什麼需要我具體說明或補充的地方呢?”

這句話的巧妙之處在於,你不是催他「做決定」,而是引導他「提要求」

決定可以晚點再做,但如果他有什麼要求的話,當然要當場提出來。

而他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或要求,其實就是你們之間的「信息差」,通過不斷引導,讓他把所有的疑問都說出來,一來一往之間,往往也就達成了一致。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約定“溝通日期”來確保事項尚在“進程中”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也許真的還要“考慮一下”,這個時候我們自然不必再去做過多的糾結,給領導一些時間就好。

但是,畢竟工作項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即使遇到這個情況,也不要就真的把事情往領導桌上一放。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可能因為工作繁忙,一不小心就把事情給“忘記”了。在這種情況下, 作為工作主要負責人的你,也是無法完全把自己摘乾淨的。

當然,我們也不好總是為了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催促領導,所以這個時候,跟領導約定一個日期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很多人在工作彙報後,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您看這樣行不行?

這個時候,你期待的,其實就是一句判斷而已。

然而對於你的領導來說,他對具體的工作必然沒有你自己那麼清楚,也許他還有很多疑問,也許他壓根就沒聽懂你到底在講什麼。

有些領導的習慣比較好,喜歡當場溝通明白,而有些領導更喜歡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後者,那往往就是一句“我想想”把你直接打發了。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所以,如果你發現您的領導屬於後者的話,彙報完畢後不妨換一種問法:“領導,你看這些內容還有什麼需要我具體說明或補充的地方呢?”

這句話的巧妙之處在於,你不是催他「做決定」,而是引導他「提要求」

決定可以晚點再做,但如果他有什麼要求的話,當然要當場提出來。

而他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或要求,其實就是你們之間的「信息差」,通過不斷引導,讓他把所有的疑問都說出來,一來一往之間,往往也就達成了一致。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約定“溝通日期”來確保事項尚在“進程中”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也許真的還要“考慮一下”,這個時候我們自然不必再去做過多的糾結,給領導一些時間就好。

但是,畢竟工作項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即使遇到這個情況,也不要就真的把事情往領導桌上一放。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可能因為工作繁忙,一不小心就把事情給“忘記”了。在這種情況下, 作為工作主要負責人的你,也是無法完全把自己摘乾淨的。

當然,我們也不好總是為了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催促領導,所以這個時候,跟領導約定一個日期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當領導說“我再考慮一下”時,你可以這樣說:“好的,那我也回去再完善一下,明天下午再來跟您彙報一下,您看可以嗎?

一句簡單的問話,實際上就是跟你的領導約定了一個“日程表”,只要工作尚在日程表上,就能讓您和您的領導都保證事情繼續按進程發展。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很多人在工作彙報後,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您看這樣行不行?

這個時候,你期待的,其實就是一句判斷而已。

然而對於你的領導來說,他對具體的工作必然沒有你自己那麼清楚,也許他還有很多疑問,也許他壓根就沒聽懂你到底在講什麼。

有些領導的習慣比較好,喜歡當場溝通明白,而有些領導更喜歡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後者,那往往就是一句“我想想”把你直接打發了。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所以,如果你發現您的領導屬於後者的話,彙報完畢後不妨換一種問法:“領導,你看這些內容還有什麼需要我具體說明或補充的地方呢?”

這句話的巧妙之處在於,你不是催他「做決定」,而是引導他「提要求」

決定可以晚點再做,但如果他有什麼要求的話,當然要當場提出來。

而他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或要求,其實就是你們之間的「信息差」,通過不斷引導,讓他把所有的疑問都說出來,一來一往之間,往往也就達成了一致。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約定“溝通日期”來確保事項尚在“進程中”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也許真的還要“考慮一下”,這個時候我們自然不必再去做過多的糾結,給領導一些時間就好。

但是,畢竟工作項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即使遇到這個情況,也不要就真的把事情往領導桌上一放。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可能因為工作繁忙,一不小心就把事情給“忘記”了。在這種情況下, 作為工作主要負責人的你,也是無法完全把自己摘乾淨的。

當然,我們也不好總是為了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催促領導,所以這個時候,跟領導約定一個日期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當領導說“我再考慮一下”時,你可以這樣說:“好的,那我也回去再完善一下,明天下午再來跟您彙報一下,您看可以嗎?

一句簡單的問話,實際上就是跟你的領導約定了一個“日程表”,只要工作尚在日程表上,就能讓您和您的領導都保證事情繼續按進程發展。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付諸外部壓力,催促對方做出決定

最後,實在是已經壓到了DeadLine上時,我們就要學會巧妙地去催促領導。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催促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指責領導

永遠不要說“領導您再不拍板就來不及啦!”這樣的話。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你在指責你的領導。在職場上,這樣的行為顯然並不合適。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很多人在工作彙報後,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您看這樣行不行?

這個時候,你期待的,其實就是一句判斷而已。

然而對於你的領導來說,他對具體的工作必然沒有你自己那麼清楚,也許他還有很多疑問,也許他壓根就沒聽懂你到底在講什麼。

有些領導的習慣比較好,喜歡當場溝通明白,而有些領導更喜歡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後者,那往往就是一句“我想想”把你直接打發了。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所以,如果你發現您的領導屬於後者的話,彙報完畢後不妨換一種問法:“領導,你看這些內容還有什麼需要我具體說明或補充的地方呢?”

這句話的巧妙之處在於,你不是催他「做決定」,而是引導他「提要求」

決定可以晚點再做,但如果他有什麼要求的話,當然要當場提出來。

而他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或要求,其實就是你們之間的「信息差」,通過不斷引導,讓他把所有的疑問都說出來,一來一往之間,往往也就達成了一致。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約定“溝通日期”來確保事項尚在“進程中”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也許真的還要“考慮一下”,這個時候我們自然不必再去做過多的糾結,給領導一些時間就好。

但是,畢竟工作項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即使遇到這個情況,也不要就真的把事情往領導桌上一放。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可能因為工作繁忙,一不小心就把事情給“忘記”了。在這種情況下, 作為工作主要負責人的你,也是無法完全把自己摘乾淨的。

當然,我們也不好總是為了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催促領導,所以這個時候,跟領導約定一個日期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當領導說“我再考慮一下”時,你可以這樣說:“好的,那我也回去再完善一下,明天下午再來跟您彙報一下,您看可以嗎?

一句簡單的問話,實際上就是跟你的領導約定了一個“日程表”,只要工作尚在日程表上,就能讓您和您的領導都保證事情繼續按進程發展。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付諸外部壓力,催促對方做出決定

最後,實在是已經壓到了DeadLine上時,我們就要學會巧妙地去催促領導。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催促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指責領導

永遠不要說“領導您再不拍板就來不及啦!”這樣的話。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你在指責你的領導。在職場上,這樣的行為顯然並不合適。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如同前面所說的那樣,既然大家溝通的基礎都是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把「內部責任」轉化為「外部的情況」自然就是更好地選擇。

比如:“領導,咱們上次商量的方案,物料製作公司那邊說最好有10天以上的製作期,不如我先讓他們打個樣送過來給您看看,沒問題的話再讓他們製作,您看如何?”

你看,拉一個屬於第三方的外部力量墊背,既向領導明確了“壓力”,又規避了領導的“責任”。

況且,我們給出的方案也是讓事情推進“一小步”,很多事情其實就是這樣,只要啟動一小步,之後的持續推進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以上就是今天與您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能夠有所幫助。

"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分類丨溝通技巧

字數丨1800字,閱讀約3分鐘

今天收到了一個有趣的求助,一位朋友向我吐槽,他的領導是個“慢性子”,不管什麼事情,總要“考慮考慮”,這一考慮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遇到一個疑似拖延症的領導時,我們應該如何“催促”他們呢?今天就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領導為什麼會猶豫不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為什麼你的領導/老闆要這麼猶豫不決的。

雖然不排除的確有些領導是真的“習慣性拖延”,但是一般情況下,領導們也不喜歡拖慢自己的工作進程,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真的有一些需要拖延的理由。

一般來說,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你們之間尚存在一些「信息差」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比如說:

  • 工作溝通不到位,導致領導沒有完全搞明白你的方案。
  • 在領導心中,對於這項工作還有另外一個思路或選擇。
  • 領導對這項工作,尚有你不知道的顧慮點。
  • 領導認同你的方案,但是在資源或流程上有所受限。

事實上,由於雙方崗位職責與接觸到的資源範圍不同,即使是面對同一件工作,每個人看到的情況可能也不盡相同。

比如,曾經有一次臨近聖誕的時候,領導火急火燎的催促我一套聖誕節的外場佈置方案,然而方案做出來提交後,領導突然又跟我說“讓他再想想”。

可領導這一想三四天就過去了,眼看再不動手時間就來不及了的時候,領導回覆說“不做了”。

原來,負責我們這邊的管理部門下達了口頭通知,要求各個賣場不得大範圍的進行聖誕節佈置。

雖然通知早已下達,但畢竟權威性不夠,所以大家其實都還在觀望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兩手準備”,把方案先設計出來,至於做不做,看情況再說。

身為下屬,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是有些不爽的,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讓我自己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這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最主要的原因僅僅是由於大家接觸到的信息層級不同罷了。

所以,通過更順暢的溝通,儘量把你們之間獲取的信息拉平,就成了解決領導拖延的最好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引導對方“提要求”來保證事項“不脫控”

“讓我考慮一下”這句話,最大的尷尬點在於,對方雖然提出了要求,但是沒有留給你參與的“接口”。

當領導說出這句話時,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徹底脫離了你的「控制」,就算你再怎麼著急,往往也是乾著急……

所以,想要避免事情在領導,或者其他同事手裡被拖延,第一要務就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從事務中徹底脫身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很多人在工作彙報後,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領導,您看這樣行不行?

這個時候,你期待的,其實就是一句判斷而已。

然而對於你的領導來說,他對具體的工作必然沒有你自己那麼清楚,也許他還有很多疑問,也許他壓根就沒聽懂你到底在講什麼。

有些領導的習慣比較好,喜歡當場溝通明白,而有些領導更喜歡自己“靜一靜,想一想”,如果遇到了後者,那往往就是一句“我想想”把你直接打發了。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所以,如果你發現您的領導屬於後者的話,彙報完畢後不妨換一種問法:“領導,你看這些內容還有什麼需要我具體說明或補充的地方呢?”

這句話的巧妙之處在於,你不是催他「做決定」,而是引導他「提要求」

決定可以晚點再做,但如果他有什麼要求的話,當然要當場提出來。

而他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或要求,其實就是你們之間的「信息差」,通過不斷引導,讓他把所有的疑問都說出來,一來一往之間,往往也就達成了一致。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通過約定“溝通日期”來確保事項尚在“進程中”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也許真的還要“考慮一下”,這個時候我們自然不必再去做過多的糾結,給領導一些時間就好。

但是,畢竟工作項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即使遇到這個情況,也不要就真的把事情往領導桌上一放。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可能因為工作繁忙,一不小心就把事情給“忘記”了。在這種情況下, 作為工作主要負責人的你,也是無法完全把自己摘乾淨的。

當然,我們也不好總是為了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催促領導,所以這個時候,跟領導約定一個日期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當領導說“我再考慮一下”時,你可以這樣說:“好的,那我也回去再完善一下,明天下午再來跟您彙報一下,您看可以嗎?

一句簡單的問話,實際上就是跟你的領導約定了一個“日程表”,只要工作尚在日程表上,就能讓您和您的領導都保證事情繼續按進程發展。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付諸外部壓力,催促對方做出決定

最後,實在是已經壓到了DeadLine上時,我們就要學會巧妙地去催促領導。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催促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指責領導

永遠不要說“領導您再不拍板就來不及啦!”這樣的話。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你在指責你的領導。在職場上,這樣的行為顯然並不合適。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如同前面所說的那樣,既然大家溝通的基礎都是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把「內部責任」轉化為「外部的情況」自然就是更好地選擇。

比如:“領導,咱們上次商量的方案,物料製作公司那邊說最好有10天以上的製作期,不如我先讓他們打個樣送過來給您看看,沒問題的話再讓他們製作,您看如何?”

你看,拉一個屬於第三方的外部力量墊背,既向領導明確了“壓力”,又規避了領導的“責任”。

況且,我們給出的方案也是讓事情推進“一小步”,很多事情其實就是這樣,只要啟動一小步,之後的持續推進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以上就是今天與您分享的內容,希望對您能夠有所幫助。

“彆著急,讓我再想想”,拖延症同事太頭疼?用這3招為他提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