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博羅,領略紅色文化;定向越野,感受東縱精神

徒步 定向越野 羅浮山 戶外運動 惠州發佈 2017-06-12

為預熱將於今日舉行的2017年南粵古驛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賽(惠州·羅浮山站),昨日,我市舉行了以“尋找葛洪足跡千人徒步”為主題的徒步活動和以“勝利大營救”為主題的手機APP定向活動。來自全省各地的戶外運動愛好者3000人次參加兩項活動。選手們頭頂熊熊烈日,腳踏芬芳泥土,奔走在古驛道上,穿梭於古村落間,亦健身、亦旅遊,領略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魅力,感悟東江縱隊精神。



徒步博羅,領略紅色文化;定向越野,感受東縱精神

爭分奪秒,參加“勝利大營救”的隊員飛奔去“營救”。

老少同行感悟革命精神

上午9時,隨著發號令的響起,“尋找葛洪足跡千人徒步”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全省各地1000名徒步愛好者從位於羅浮山的東江縱隊紀念館前出發,沿著預定的路線,向15公里開外的旭日古村進發。六月盛夏,陽光毒辣,卻擋不住徒步者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熱情。

徒步博羅,領略紅色文化;定向越野,感受東縱精神

參加徒步的隊伍穿行在羅浮山景區。

徒步博羅,領略紅色文化;定向越野,感受東縱精神

一邊徒步,一邊欣賞羅浮山景區美景。

來自東莞的張少華一邊健步快行,一邊忘情呼吸。“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氣聞名遐邇,沒有什麼方式比徒步更能感受惠州的良好生態了!”張少華說,自己雖然經常來惠州,卻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融入惠州的山野。空氣中滿滿的負離子,一路上如畫的風景,都讓張少華沉醉其中。“幾乎忘掉了疲憊。”他說,欣聞國際養生大會落戶惠州,可謂眾望所歸。源自葛洪的養生文化,絕對是惠州的金字招牌。

在徒步的大部隊中,赫然可見年幼的孩子。惠州的徒步愛好者楊益明帶著9歲的女兒行走在鄉間小道上。作為每天都要健步走的運動達人,楊益明絲毫不覺得吃力。但是他的女兒卻有些氣喘吁吁,小臉漲得通紅。不過,小女孩在爸爸的鼓勵和引導下,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堅持著走下去。

“我之所以帶女兒參加這次活動,一方面是看中活動本身,另一方面也是紅色文化的主題很有吸引力。”楊益明說,他一直用革命先烈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女兒,女兒很受鼓舞。

既有幼童,也有長者。年近花甲、頭髮花白的賴阿姨就是其中一位。火辣辣的陽光炙烤著大地,賴阿姨衣衫早已被汗水溼透,但仍然跟朋友們有說有笑地走在鄉間小道上。步伐雖不如年輕人輕快,卻沒有停止前進。“我們這一輩人,打心眼裡都有一種紅色情懷。我們從小聽著東江縱隊的傳奇和革命先烈的故事長大,打心眼裡敬佩那些在抗日戰場上不畏生死的英雄。”賴阿姨說,“能通過這種方式,重走東縱路,緬懷我們的革命先烈,再累,也能堅持!”

“勝利大營救”激發參賽者興趣

與極其考驗體力的徒步活動不同,以“勝利大營救”為主題的手機APP定向活動更注重參與性與趣味性。這項以抗戰時期東江縱隊祕密營救迎接滯留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及國際友人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的活動,把東縱精神、紅色文化和定向越野運動巧妙結合起來。引導參賽者在博羅縣龍華鎮旭日古村內,定向“尋寶”,並回答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問題。

活動主辦方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與真正的定向越野比賽不同,這次的手機APP定向活動門檻較低,沒有定向運動經驗的朋友也可以參加。“傳統的定向運動是要靠紙質地圖配合指北針來完成,不允許參賽者使用電子設備。但這次的活動,參加者只需要下載官方APP,然後根據導航的指引就可以找到隱藏在旭日古村裡的各個點。”該負責人說,活動本身不是為了考驗大家的定向能力,而是通過這種遊戲式的活動,讓大家重溫“勝利大營救”這段難忘的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東縱精神。

“‘勝利大營救’開始於哪一年?簡單!”來自深圳的趙國偉依靠手機APP的導航,找到了隱藏點。只見他點擊APP中的 “簽到”選項,一道與紅色文化相關的題目就跳了出來。對於熟知東縱歷史的他,答題難度並不高。

“‘勝利大營救’是抗戰時期最偉大的一次‘搶救’行動,多少赫赫有名的文化人士,在中國共產黨和東江縱隊的營救下,脫離了日本鬼子的‘龍潭虎穴’。每次想到這段輝煌的歷史,我都無比的激動。”趙國偉說,本來他不知道定向運動,但是看到朋友圈裡轉載 《惠州日報》的活動預告後,頓時就有了興趣。“把紅色文化納入定向運動,非常有創意!給惠州點贊!”

與熟悉東縱歷史的趙國偉不同,來自惠城區的李曉敏並不知道“勝利大營救”的內容。他帶著8歲的兒子參加定向活動,雖然順利地找到了隱藏點,但回答起問題來,卻需要耗費一番思索。

“雖然瞭解不多,但我本人對紅色文化很感興趣,也希望兒子從小能接受紅色文化薰陶。要讓孩子們謹記革命先烈的犧牲與奉獻,謹記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只有這樣,才能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感恩之心。”李曉敏說,在定向“尋寶”過程中,“勝利大營救”的雄偉畫卷徐徐展開,父子二人都備感興奮。

“兒子很感興趣,願意主動了解和學習。這種把運動健身、親子玩樂和紅色教育融為一體的方式,可謂一舉三得,實在是太棒了!”李曉敏說。

鏈接

東江縱隊

東江縱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南敵後抗日武裝勁旅。抗戰期間,以東江縱隊為主力的華南抗日武裝,與八路軍、新四軍一道,被朱德譽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徒步博羅,領略紅色文化;定向越野,感受東縱精神

1938年,日寇入侵惠州後,東江人民抗日武裝發展迅速、戰績輝煌。1938年12月,曾生領導的 “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在惠陽成立;不久,王作堯領導的“東寶惠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在東莞成立。1940年9月,這兩支抗日武裝組成“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 (簡稱“東江縱隊”)正式宣告成立。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轉入戰略進攻,東江縱隊主動出擊,迫使日偽軍龜縮在據點。1945年初,隨著東江縱隊領導機關進駐羅浮山,羅浮山抗日根據地成為廣東敵後抗日戰爭的指揮中心。到1945年6月,東江縱隊發展成為擁有9個支隊和4個獨立大隊、11000多人的隊伍。抗日根據地從東江向四面擴展,相繼建立了北江東岸、清遠英德邊區及始興、惠東及海陸豐等抗日根據地、東江上游抗日遊擊基地,解放區的總面積約6萬餘平方公里,人口約450萬。

抗戰期間,東江縱隊孤懸敵後,在華南敵後艱苦複雜的環境中,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一支抗日勁旅。據不完全統計,東江縱隊對日、偽軍作戰1400餘次,斃傷日偽軍6000餘人,俘虜 (包括投誠)約3500餘人。

勝利大營救(祕密大營救)

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許多民主人士和文化人被困香港、九龍。日本佔領香港後,要將他們“一網打盡”。黨中央電示廖承志“要想盡一切辦法將他們搶救出來,轉移到後方安全地帶”。廖即和張文彬、粵南省委書記樑廣以及林平部署搶救工作。營救過程中,東江縱隊同地方黨組織和有關方面緊密配合,經過數月的努力,終於把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沈志遠、張友漁、胡繩、範長江、喬冠華、於毅夫、劉清揚、梁漱溟、李伯球、陳汝棠、張鐵生、張明養、高士其、羊棗等民主人士、文化人士及其家屬800多人搶救出來,安全護送回後方。

鄒韜奮在東江游擊區揮毫:“保衛祖國為民先鋒”;茅盾撰文稱東縱搶救文化精英,是“抗戰以來 (簡直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今日正式比賽

今日,2017年南粵古驛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賽(惠州·羅浮山站)將在旭日古村正式拉開帷幕。比賽設專業組、體驗組和村民組,將有來自全省各地約650名定向愛好者參與。賽事期間,當地還將舉辦龍華旭日古村美食節,遊人可以在這裡品嚐到當地特色美食蘿蔔羂)、豆腐花等。開幕式現場還將設置紅色文化展板,宣傳東江縱隊精神。

來源:惠州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