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徒步 探險 戶外運動 大石河 大山探遊戶外 2017-05-07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鰲太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依然沒有路。

因為沒有路,多年來許許多多的驢友進了鰲太就再沒有走出來。

人的一生,

需要面對困難的勇氣,更要有度過困難的智慧,

有些苦痛必然會經歷,有些事情當然也會過去。

但有些路,沒有捷徑。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路線概況

鰲太路線是陝西戶外最艱險的一條路線,海拔最高處拔仙台3767米,途中將翻越太白山主峰拔仙台、鰲山頂點導航架、樑一、二、三峰等10餘座高山。由於此處是南北分界線,氣候極為多變,常會遇到濃霧、暴雨等的突然而至,導致迷路、意外受傷甚至山難。另外,行進中需要攀爬多個石海,有時水源也較難找到。許多山友都表示“穿越強度和難度不亞於狼塔和夏特等路線。”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從鰲太等高線圖上看,路線就像一條龍脊。圖片來源:doyouhike.net上穗-叢林的《鰲太日記:9月初秋,從兩人到四人的鰲太圓夢之旅》

穿越鰲太,起點為太白縣山腳(也稱龍尾,1740米),上升至鰲山導航架(3475米),經太白樑(3523米)最終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龍首,3767米),一般需要5-7天左右。每年5-10月是穿越時間,其中以6月和9月為最佳。

目前鰲太穿越已開發出多條路線:首先有兩個方向上山,分別為北線(太白縣塘口村1730M),或從南線(黃柏源經23KM,2245M)上山。行至鰲山大梁後,沿山脊一直向東,經飛機樑、金字塔到達東跑馬樑上拔仙台後,又有三個選擇下山,分別為北下鸚哥,東北下下板寺、湯峪,南下鐵甲樹、厚畛子;若不上拔仙台,則可經老廟子下都督門,再回到厚畛子。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現有鰲太線的穿越圖。圖片製作:漢堡

穿越路書

D1:西安—塘口村(1750m)—火燒坡—2900營地—盆景園營地(3150m)

早7:00冰岩辦公室集合出發,11:00到達塘口村,簡單休整,午餐;12:00開始登山,一路拔高,15:30到達火燒坡,16:30到達2900營地,18:30到達盆景園營地紮營。

揹包君提示:火燒坡—2900營地有流水,盆景園營地季節性泉水。

D2:盆景園營地(3150m)---鰲山大梁---導航架(3475m)---藥王洞(3361m)---麥秸嶺(3500m)---水窩子營地(3100m)

早6:30起床,早餐;8:00拔營出發,緩慢拔高,10:00到達導航架,合影,拍照;沿鰲山大梁向東前行,12:00到達藥王洞,午餐;13:00出發,緩慢拔高1小時,橫切蕎麥樑,16:00到達水窩子營地,紮營。

揹包君提示:藥王洞有水源,水窩子有流動泉水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D3:水窩子營地(3100m)—飛機樑(3481m)---樑1峰---樑2峰---樑3峰---2800(小石河)營地

早6:30起床,早餐;8:00拔營出發,沿石海翻越飛機樑,然後急劇下行,橫切樑1峰,11:30在樑2埡口,午餐。12:00出發,翻越樑2峰,樑3峰-,一路下行,16:00到達小石河營地,紮營。

揹包君提示:小石河營地有流動泉水

D4:2800(小石河)營地---塔1峰---塔2峰---西塬營地(3200m)

早6:30起床,早餐;8:00拔營出發,進入松林,一路拔高,10:00到達南天門,開始橫切塔1峰,12:00到達塔2峰埡口,午餐;途中反覆上下石海,然後橫切塔2峰,16:00到達西塬營地,紮營。

揹包君提示:西塬營地季節性水源(一般7—8月有水,其他季節一般沒有水)過了金字塔2,途中有一處季節性水源,可在此補水源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D5:西塬營地(3200m)--大太白樑(九重天3520m)—大石河(3174m)---東塬---萬仙陣(3564m)—雷公廟(3533m)---東跑馬樑---拔仙台(3767.2m)---大爺海(3590m)—大文公廟接待站(3495m)

早6:00起床,早餐;7:00拔營出發,直接拔高,沿石海垂直向上,2小時,到達大太白樑頂,一路下行,11:00到達大石河,午餐;11:30出發,沿林間小路上行,最後穿過草甸,13:30到達萬仙陣,進入跑馬樑,一路路線清晰,可以隨意馳騁,16:30到大爺海,登頂拔仙台,18:30到達大文公廟,夜宿接待站。

揹包君提示:大石河有流水,跑馬樑無水源,大爺海和文公廟水源豐富。

D6:大文公廟(3495m)—放羊寺(3100m)-明星寺(2950m)--平安寺(2780m)--羊皮溝(800m)—鸚鴿鎮—西安

早6:00起床,早餐;7:00出發,一路下行,9:00到放羊是寺,10:30到明星寺,經過五上五下,12:30到平安寺,午餐;沿羊皮溝繼續下行,17:00到達鸚鴿鎮乘車返回西安,20:30回到西安結束活動。

揹包君提示:明星寺和平安寺有水源,羊皮溝有溪水。

“頂級”探險級路線:鰲太

如果只是太白山,放4天的行程,可以說每天都能領略到不同的迤邐風光,是一條極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公園。而掛上了鰲山則路線陡然增加了數十公里,並且這數十公里走起來是相當的艱辛。

由於海拔2500以上就開始了灌木以及第四紀冰川遺址,所以但凡走個樑必離不開石海的阻撓。而東西二塬走起來又極少遮蔽,敞開的廣闊卻帶來無盡的煩惱。走樑是公認的捷徑而沒水又是走樑所必須面對的事情。看著綠油油的生機盎然,卻撅地三尺不見水源。再加上蕎麥樑,聳立山峰,但凡無攀登經驗之人,如果不知道腿法比胳膊更重要的,很可能就掛在梁山無法動彈,而身下則是深淵萬丈。再加上太白山脈是我國東半壁最高山峰氣流活動及其多變,尤其是山樑上風口眾多,比較著名的是大、小文公廟風力較大時帳篷基本無法搭建。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跑馬樑、以及東西塬也是巨大的風口。尤其是少有溼潤天氣,下午一過4點,起風必然伴隨著大霧。從而形成太白山脈最大的殺手,"風雨霧"齊發,即有風2人相隔即便只有1米也聽不到相互之間的喊話,有雨,持續的牛毛細雨,別說什麼gore-tex,只要持續1天,自身出汗加上外面的高溼度,什麼羽絨睡袋,防水袋只要打開統統失效。起霧眼前就像得了白內障,什麼都看不清楚,地形地勢完全屏蔽GPS導航。幾乎成為盲走,並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員走丟,或者彼此之間鏈接中斷,領隊的經驗以及物資分配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鰲太不是常規旅遊線路,應該被歸類為探險級線路,因為無人區長度很長,並且全部很大一部分在大石頭上行走。並且救援只有特定的幾條溝可以上去。較長的時間攀爬再加上長期的肌肉疲勞,在第四紀冰川遺址上腳打滑或者是平衡不到位很容易崴腳或者是骨折。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所以鰲太的風險並不能定義為,鰲山+太白山,這樣的評判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由於時間增加所造成的負重、肌肉勞損、裝備的破損、人員長期滯留戶外的身體不適等一系列問題都是需要注意的,而且團隊但凡有一人受傷,團隊的救援以及下撤均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東塬和西塬。這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走的路線,而團隊內每個人都要有很強的能力以及團隊意識,有完全的獨立重裝穿越的能力和經驗,一個短板就很可能導致一個團隊的集體失敗。

鰲太路線可用水源地彙總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1、到達2900營地以前,每走一段的路中間都有小溪穿過,可以取水。

2、 裡面坡(當地人稱謂):是2900營地前行半小時的一個備用營地(鮮少有人紮營),水源在道路左前方100米處,水量很大。

3、 盆景園:道路右手邊500米處,此處樹木茂盛,地勢略低。水源水量不大,但水質很好。

4、白起廟:從塘口上山和苗圃上山的交匯點,水源需向苗圃方向(西北方向有路通苗圃)行走10分鐘左右,是泉水,且量大。

5、導航架:周圍就有很多石頭下邊有水源,但大多為死水。流動水源在導航架向西跑馬樑方向左前方,離導航架約10分鐘路程,是很大的一片水澤地,水量充沛。

6、藥王廟:四周大石頭下有水源,但有多篇行記提到喝了後上吐下洩。此處優質水源在道路左手邊的低谷內,此處是個沼澤地,有流動水源。具體行路為:從藥王廟向前走,大石頭結束後左轉,看到向下的斜坡後直接下切,圍著石頭左轉,看到一個明顯的土坎,下面就是沼澤地。

7、水窩子營地:水源在道路右邊的大石頭下,可直飲,水質清冽。如在寒冷季節,還可以看到熱氣上冒,較易發現。

8、2800營地:水源在右手邊偏上的位置,有水溝形成地表水流動,水質清潔。

9、西塬埡口:水源在還沒到西塬前的一個埡口處(離西塬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在路右手邊大石頭下方,有一泡池水,屬非季節性的水源,稍留意就不會錯過。此處也是2800營地與東塬之間的取水點。

10、東塬:此處相對低窪,水源很多,但不算很衛生,儘量不要直飲。好的水源在離東塬營地100米左右,道路右手邊一塊巨石的下方右側水池。從此處開始,水源漸多,飲水可不愁。

(以上信息來源:shimengren.com上laolv的《鰲太穿越攻略》 )

裝備清單

1、羽絨睡袋。這沒有商量,夏天也是如此。睡袋溫標要根據出行的月份來具體選擇,一般會參考理論數值,記著這裡沒有算風寒效應,所以實際準備來說應該比理論更具保暖性。萬一你沒有按計劃走到避風口,遇到大風或者大雪天氣,就得就地找避風的地方紮營,並且越快越好。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2、頭燈。專業來說 ,一日徒步線路也必帶頭燈,何況這種頂級強線,出發之前頭燈一定要滿電,並且一定要優良級,別隨便拿個就充數,山裡不是平地,鰲太更多的是獸道,一旦需要走夜路,你就會知道,這東西是多麼的重要。電筒?別逗了,你左手拿著電筒,一隻右手能幹嘛,燒個水不還得扶著鍋。

3、雨披。極其重要,一定要專業的戶外雨披,結實,耐磨,足夠你過叢林,爬石海,經得住絕對撕扯,再頂級的衝鋒衣防雨性能都一定比不過雨披,如果你不幸被雨全身淋溼,那就不是冷著凍著這麼簡單了,一旦失溫,很可能帶你走向絕路。

4、羽絨製品。充絨羽絨服,羽絨褲+羽絨手套(根據時間可選擇)。即使是盛夏的鰲太,羽絨服也一定要帶,別覺得這些是開玩笑,因為秦嶺的太白樑是中國東半壁的守門員,很多時候下午3點就會發生大風大雨大霧天氣,而且來勢極快。如果沒有羽絨裝備,別說凍僵,失溫都是常有的,很多人就是準備的不充分,因為失溫遠離人世。

5、保溫壺。一旦進入低溫狀態,3加侖的熱水攝入才會使你的體溫升高一度。一般戶外攜帶的都是1L的保溫壺,也就4個人作為一個小團隊,4瓶水勉強能制止一個人失溫。所以你最好別失溫,否則理論上大家的水都給你也很難挽回。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6、防風頭套。俗稱打劫帽。可以防風,作為最基本的穿著。人類運動中頭部喪失的熱量佔到身體的45%,而脖子,胸部,腋下均是最容易被風帶走體溫的地方,往往是順著領子灌下去的。而一個頭套可以把下圍放在絨衣裡,達到一體的效果,不會漏風。

7、登山排汗襪+備用襪子。一定要準備至少兩雙排汗襪,這樣就保證了在你溼了襪子的情況,還有一雙備用的可以換,襪子和登山鞋提前磨合也很有必要。

8、冰雪用具。根據經驗,每年6-9月,冰爪可能用不到,其他時間冰爪是一定要帶的,除了積雪,樑上有不少地方會是亮冰區;別說你的鞋多高檔,別說你的褲子帶雪套。只要你不是全雪套的鞋,都加上這個,因為襪子溼了是可能要命的。

9、登山雙杖。重裝徒步必備,不僅減輕重裝揹負對自身膝蓋的壓力,而且會幫助你節省很多力氣,尤其是在獸道某處,沒有任何支撐物可以藉助,手杖就會幫你很多。

10、排汗內衣。失溫的一個很大的殺手就是內衣溼透,內衣溼了持續帶走體溫不說,光溼衣物的摩擦就夠受的,所以,切忌棉質內衣。

11、能量棒。這玩意實在是難吃,但是它再冷還是膠體,可以立馬被身體吸收。而什麼士力架、巧克力,奶糖,在極冷的狀況下會變成“棒冰”,融化的過程極為緩慢,還浪費你的體液和能量。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12、足夠的燃氣。有些人不瞭解,還指望在鰲太生火、貝爺都做不到的事情,你確定可以?即使一罐長氣一把噴槍,陰雨天下點不著火是完全可能的,長時間重裝行走,熱湯熱水是很必要的,所以,老老實實帶足燃氣。

13、資深嚮導。GPS,別搞笑了,真遇上大風大霧,能見度立馬下降到10米以內,再高端的GPS都是浮雲,曾經就有人,就是因為起霧太快,大意了,最後找不到揹包失溫而永別了。即使有嚮導和領隊,也不要逞強玩什麼個人主義,自然是你征服不了的,老老實實跟你的團隊呆在一起,莫要分散,即使不小心分散了,在辨不清方向的情況下最好留在原地呼救。

14、防風繩以及各種型號的地釘。太白樑上刮跑帳篷是年年上演,帳篷搭的不科學,或者在迎風面開門是罪魁禍首。一般來說只要把防風繩完全固定好,幾個帳篷連接在一起,還是可以很好的起到固定效果的。在這裡要說的著重是地釘,地釘根據用途不同有多種形式的,有三角的有細小的,在雪地、凍土,均有不同的作用,並且一定記著你是多天行進,地釘凍在地面上的事情經常有。拿不走的時候會對未來幾天的行程帶來極大的隱患,所以地釘一定慎帶。

15、太陽鏡。可以有效的防止雪盲。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頂級穿越徒步路線:鰲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