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金融辦主任驚天內幕交易,6賬戶暴賺1億,想不到的是……'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裡有句老話叫“一賺二平七虧損”。事實上,當初抱著“發家致富”夢想殺入股市的人,最後大概率都是“一本賠錢賬,兩行辛酸淚”。

但是,有人虧就有人賺,炒股界中股神不少,而這其中,也不乏靠著內幕消息獲利的所謂“股神”。

而近期,一名“股神”跌下神壇。原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劉文通憑藉內幕消息賺了1個億,獲得分成5600餘萬。劉文通炒的股票是2007年謀劃借殼的ST聚酯,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這隻股票股價從2元左右瘋狂漲超100元,成為那一時期有名的“第一牛股”廣晟有色。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不完全統計梳理出一份內幕交易獲利榜單。沒想到竟有人通過內幕交易獲得3.59億元,而劉文通的1億元“戰績”在諸多“股神”中僅算小巫。

廣晟集團借殼上市,內幕交易曝光

海南興業聚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聚酯”)對資深股民來說可能只是個不算耳熟的名字。但股價從2元左右漲超100元的廣晟有色,恐怕早已在廣大股民心中成為標杆一樣的存在了。

而興業聚酯跟廣晟有色淵源頗長……

當年,興業聚酯由於在2004年-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面臨被暫停上市,並於2007年4月30日停牌。

到了2007年,廣晟有色金屬集團(以下簡稱“廣晟集團”)就確定將興業聚酯作為唯一借殼對象。

這起案件的主人公劉文通當時正好是省國資委副主任。他獲悉省國資委下屬企業廣晟集團計劃收購興業聚酯股權來借殼上市這一內幕信息,於2007年2月至4月,利用其控制的六個股票賬戶陸續買入興業聚酯的股票“ST聚酯”。

根據證人原廣晟有色集團董事長郭某的證言,在2007年2月初,廣晟集團確定將興業聚酯股作為唯一借殼對象。“我和總經理陳某向廣晟資產公司董事長李某彙報借殼上市計劃,李某同意並指示向省國資委分管副主任劉文通匯報。2007年2月,借殼上市計劃第一稿定稿後,我和陳某等人向劉文通詳細彙報廣晟有色集團準備借殼興業聚酯上市的計劃。當天劉文通聽完彙報後表示同意並支持借殼上市。”

證監會認定該內幕信息敏感期起點不晚於2007年2月14日,終點為同年12月14日,劉文通屬於內幕信息知情。而2007年2月至4月間,劉文通大規模買入ST聚酯股票。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裡有句老話叫“一賺二平七虧損”。事實上,當初抱著“發家致富”夢想殺入股市的人,最後大概率都是“一本賠錢賬,兩行辛酸淚”。

但是,有人虧就有人賺,炒股界中股神不少,而這其中,也不乏靠著內幕消息獲利的所謂“股神”。

而近期,一名“股神”跌下神壇。原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劉文通憑藉內幕消息賺了1個億,獲得分成5600餘萬。劉文通炒的股票是2007年謀劃借殼的ST聚酯,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這隻股票股價從2元左右瘋狂漲超100元,成為那一時期有名的“第一牛股”廣晟有色。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不完全統計梳理出一份內幕交易獲利榜單。沒想到竟有人通過內幕交易獲得3.59億元,而劉文通的1億元“戰績”在諸多“股神”中僅算小巫。

廣晟集團借殼上市,內幕交易曝光

海南興業聚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聚酯”)對資深股民來說可能只是個不算耳熟的名字。但股價從2元左右漲超100元的廣晟有色,恐怕早已在廣大股民心中成為標杆一樣的存在了。

而興業聚酯跟廣晟有色淵源頗長……

當年,興業聚酯由於在2004年-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面臨被暫停上市,並於2007年4月30日停牌。

到了2007年,廣晟有色金屬集團(以下簡稱“廣晟集團”)就確定將興業聚酯作為唯一借殼對象。

這起案件的主人公劉文通當時正好是省國資委副主任。他獲悉省國資委下屬企業廣晟集團計劃收購興業聚酯股權來借殼上市這一內幕信息,於2007年2月至4月,利用其控制的六個股票賬戶陸續買入興業聚酯的股票“ST聚酯”。

根據證人原廣晟有色集團董事長郭某的證言,在2007年2月初,廣晟集團確定將興業聚酯股作為唯一借殼對象。“我和總經理陳某向廣晟資產公司董事長李某彙報借殼上市計劃,李某同意並指示向省國資委分管副主任劉文通匯報。2007年2月,借殼上市計劃第一稿定稿後,我和陳某等人向劉文通詳細彙報廣晟有色集團準備借殼興業聚酯上市的計劃。當天劉文通聽完彙報後表示同意並支持借殼上市。”

證監會認定該內幕信息敏感期起點不晚於2007年2月14日,終點為同年12月14日,劉文通屬於內幕信息知情。而2007年2月至4月間,劉文通大規模買入ST聚酯股票。

省金融辦主任驚天內幕交易,6賬戶暴賺1億,想不到的是……

股價從2元飆升至100元

2009年1月,股改後的ST聚酯恢復上市。2009年2月,ST聚酯正式改名為ST有色,再到後來,ST有色改名為如今的廣晟有色。

從瀕臨退市,到A股市場首家掌握上游稀土、鎢礦資源的上市公司,這隻股票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從2007年最低1.87元/股一路飆升到101.37元/股的最高價。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股市裡有句老話叫“一賺二平七虧損”。事實上,當初抱著“發家致富”夢想殺入股市的人,最後大概率都是“一本賠錢賬,兩行辛酸淚”。

但是,有人虧就有人賺,炒股界中股神不少,而這其中,也不乏靠著內幕消息獲利的所謂“股神”。

而近期,一名“股神”跌下神壇。原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劉文通憑藉內幕消息賺了1個億,獲得分成5600餘萬。劉文通炒的股票是2007年謀劃借殼的ST聚酯,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這隻股票股價從2元左右瘋狂漲超100元,成為那一時期有名的“第一牛股”廣晟有色。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不完全統計梳理出一份內幕交易獲利榜單。沒想到竟有人通過內幕交易獲得3.59億元,而劉文通的1億元“戰績”在諸多“股神”中僅算小巫。

廣晟集團借殼上市,內幕交易曝光

海南興業聚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聚酯”)對資深股民來說可能只是個不算耳熟的名字。但股價從2元左右漲超100元的廣晟有色,恐怕早已在廣大股民心中成為標杆一樣的存在了。

而興業聚酯跟廣晟有色淵源頗長……

當年,興業聚酯由於在2004年-2006年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面臨被暫停上市,並於2007年4月30日停牌。

到了2007年,廣晟有色金屬集團(以下簡稱“廣晟集團”)就確定將興業聚酯作為唯一借殼對象。

這起案件的主人公劉文通當時正好是省國資委副主任。他獲悉省國資委下屬企業廣晟集團計劃收購興業聚酯股權來借殼上市這一內幕信息,於2007年2月至4月,利用其控制的六個股票賬戶陸續買入興業聚酯的股票“ST聚酯”。

根據證人原廣晟有色集團董事長郭某的證言,在2007年2月初,廣晟集團確定將興業聚酯股作為唯一借殼對象。“我和總經理陳某向廣晟資產公司董事長李某彙報借殼上市計劃,李某同意並指示向省國資委分管副主任劉文通匯報。2007年2月,借殼上市計劃第一稿定稿後,我和陳某等人向劉文通詳細彙報廣晟有色集團準備借殼興業聚酯上市的計劃。當天劉文通聽完彙報後表示同意並支持借殼上市。”

證監會認定該內幕信息敏感期起點不晚於2007年2月14日,終點為同年12月14日,劉文通屬於內幕信息知情。而2007年2月至4月間,劉文通大規模買入ST聚酯股票。

省金融辦主任驚天內幕交易,6賬戶暴賺1億,想不到的是……

股價從2元飆升至100元

2009年1月,股改後的ST聚酯恢復上市。2009年2月,ST聚酯正式改名為ST有色,再到後來,ST有色改名為如今的廣晟有色。

從瀕臨退市,到A股市場首家掌握上游稀土、鎢礦資源的上市公司,這隻股票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從2007年最低1.87元/股一路飆升到101.37元/股的最高價。

省金融辦主任驚天內幕交易,6賬戶暴賺1億,想不到的是……

劉文通在2007年2月14日至4月20日期間,利用其控制的六個股票賬戶以每股人民幣2.84元至7.55元的價格陸續買入ST聚酯股票共796.55萬股,後興業聚酯公司派發紅股35.31萬股,合共831.85萬股。根據證詞,股票復牌後,劉文通於2009至2010年間,以每股16-20元人民幣不等的價格分批賣掉。

最終,6賬戶盈利1.02億元,劉文通利潤分成5606.46萬元。案發後,被告人劉文通退出贓款人民幣3300萬元。

另外,劉文通在供述中提到:“2005年至2006年間,我通過買賣股票幫原某強理財,由原某強提供六個股票賬號和密碼並出資,約定賺到的錢三七分成,我佔三成,原某強佔七成。”

而這六個股票賬戶均來自原某強的鄉下親戚。原某強證言:“2006年,劉文通建議我找鄉下的親戚身份來開股票賬戶,並將原來籌集的5200萬餘元全部投資大陸股票。我找了6個親戚的身份證按劉文通要求到廣州萬聯證券石牌東營業部開戶。”

2017年6月27日,廣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通知劉文通配合調查,同日對其取保候審。

去年12月,原審法院以內幕交易罪判處劉文通有期徒刑6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700萬元,同時追繳劉文通違法所得5606.46萬元,上繳國庫。

之後劉文通提起上訴,今年4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劉文通的上訴,維持原判。

關於獲得的鉅額資產,據劉文通供述,有1300萬元投資了浩藍環保(新三板公司,已退市),1000萬元投資了深圳華思,1500萬元投資了新疆大德恆。還涉足了影視,620萬元投資了電視劇“春天的戰爭”。

而劉文通再也不是“股神”,他剩餘的1000萬元在2017年股市中全部虧光。

多位內幕消息造就的“股神”跌下神壇

事實上,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內幕交易的不僅是劉文通一人,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梳理了歷年來內幕交易案件發現,劉文通1億元“戰績”與其他“股神”相比僅僅是小巫。

安徽省原副省長周春雨作為知情人員,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買入相關上市公司的股票,累計成交金額超過人民幣2.71億元,非法獲利超過人民幣3.59億元。

貴州原副省長王曉光利用其職務便利、工作關係知悉或從他人處非法獲取的內幕信息,直接或指使其親屬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買入相關股票,累計成交金額共計人民幣4.9億元,盈利共計人民幣1.63億元。

原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辦主任陳玉興與其合作炒股“股友”王向東犯內幕交易罪,陳玉興、王向東的違法所得人民幣4037萬元予以追繳,並各處罰金人民幣4037萬元。

浙江台州市臨海市新榮記大酒店董事長張勇在海翔藥業內幕信息形成後至公開前,使用他人證券賬戶累計買入“海翔藥業”2049.42萬元,共賺了4451.32萬元,盈利達到成交金額的2倍以上。

鬆芝股份原董事長陳福泉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使用多個證券賬戶,累計買入“鬆芝股份”股票並於復牌後全部拋售,非法獲利約1500萬元。

張鵬在擔任愛施德公司監事、彩夢科技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愛施德控股股東深圳市神州通集團助理總裁期間,知悉內幕信息。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買入“愛施德”股票,非法獲利人民幣1115.13萬元。

時任川投集團、川投能源公司董事長的黃順福利用掌握的內幕信息,指使其妻子張某購買川投能源股票,陸續拋售後,非法獲利663.17萬元。

事實上,內幕交易嚴重侵蝕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重侵害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證監會也多次強調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內幕交易,從源頭上減少內幕交易的發生,有效促進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發揮,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記者 | 胡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