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高手請勿模仿這位ST專業戶堪稱中國股市又一奇人和神話

投資 風投 美股 金融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 2017-06-11

中國股市,從來不乏各種奇人和財富神話,其中就有隻買ST股的“ST專業戶”,ST股票經常大起大落,讓不少投資者趨之若鶩,但是波動越大風險也越大,買ST股票就如火中取栗,今天的投資者說我們就來關注一位專門投資ST股的投資者劍膽琴心。

一、專注ST股投資“實驗” 看似瘋狂實則理性

來自北京的投資者劍膽琴心(網名)本職工作是一名一級市場投資經理,業餘時間炒股,他科班出身,但和大部分主流的投資者不同,他專注於投資ST股。

ST是指“特別處理”。如果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或者淨資產跌破一元,就會由交易所強制對該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冠以“ST”。如果公司連續3年出現虧損的,那麼股票就會被冠以*ST,表示有退市風險。 顯然,這樣的股票風險很大,甚至可能血本無歸。

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像劍膽琴心這樣的投資者會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去投資ST股呢?原因就在於如果上市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轉虧為盈,就能“摘帽”,實現大逆轉。投資者如果提前買入股票,那“摘帽”後很有可能獲得超額回報。另一方面,ST股票如果被重組或借殼,對這些公司來說就是“重生”的機會,投資者也能從中獲利。

劍膽琴心(網名):過去幾年,甚至十年的過程中,這個小市值,尤其是ST這一塊股票,有一個非常華麗的一個上漲曲線,翻了幾倍甚至十幾倍。因為每一年,這個ST, 尤其是像這種小市值殼股,都會有很多利空出現。我們認為這個時候就是介入的好時機,所以從2012年開始,我開始用自己平時的積蓄做這個實驗。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A股經歷了三年的熊市,2012年上證指數一度跌至1949.46點。有一大批股票股價跌至一元、兩元,劍膽琴心覺得投資的機會來了,當時有一些ST股市值小,價格低,在職員工只有幾個人,公司運營都存在困難,這樣的公司相當於僅僅只剩下了一個殼。

劍膽琴心(網名):這樣的股票,長期以來主營羸弱,它的轉型的機會,轉型的預期,一直存在,而且非常地強烈。買入這樣的公司,第一,價格足夠低,跌無可跌。第二,股本小市值小,將來如果被注入資產的話,上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就是在一個企業基本面到達一個底部,無法再繼續惡化的情況下,你開始投入。

劍膽琴心首先選中的標的是ST鬆遼。虧損、扭虧、再虧損,戴帽、摘帽、再戴帽,自1996年上市以來,ST鬆遼的A股之路就異常坎坷。1999年以來的十多年間,ST鬆遼經歷了6次重組,平均每兩年更換一個大股東,但是公司依然沒有起色。2013年,劍膽琴心逐漸建倉買入ST鬆遼,成本價在3元/股。到了2014年8月14日,公司發佈公告宣佈定增。出現連續10個漲停板,股價達到9元/股,劍膽琴心在漲停板打開後賣出,獲利200%。除此之外,他還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ST成城。

劍膽琴心(網名):成城,吉林成城。實際上(2014年)它的大股東已經換了,現在是這個賽伯樂集團,是一家國內比較著名的VC/PE金控集團,之前的大股東,2014年之前的大股東,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成清波,當時已經快把上市公司給玩爛了,所以股價特別低。當我們認為跌無可跌,這個可惡的管理層必須要滾蛋的時候,我們進去了。2015年牛市,這隻ST, 被稱為ST裡的漲停王,將近二三十個漲停,十倍的空間。當新股東入駐,已經換血,注入新鮮血液以後,它的成長和轉型預期,已經是確定的了。那你為什麼不買呢?

我買ST股是價值投資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更何況是常年和ST股打交道,一向謹慎的劍膽琴心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雖然劍膽琴心在投資前會做很多工作,但是凡事都可能發生意外,他也踩過地雷。

劍膽琴心(網名):曾經的軍工資產證券化,大牛股之一,在熊市中漲三倍的成飛集成,當時是把軍工集團最好的資產,最好的飛機制造和一些領先技術注入到上市公司。當時全市場,整個社會一致看好,那可是熊市中的亮色。然而真正漲了三倍停牌以後,有一項審批沒有完成,就是國防科工局,沒有拿到這個批文,最後不了了之。然後復牌以後,連續跌停了。

記者:虧了多少?

劍膽琴心(網名):大概20%,快30%吧。

失敗不一定是壞事,也是一種經驗和警醒,這也讓劍膽琴心意識到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他告訴記者,為了規避風險,他在選股時會更加謹慎,對公司的財務情況、虧損的情況嚴重到什麼樣的地步,接盤方能否承受,外部投資者和接盤方的情況如何,是否有能力扭轉虧損局面。這些他都會仔仔細細地進行考察和計算。

劍膽琴心(網名):價值投資裡面講叫護城河,叫這個風險收益比。當你價格成本足夠低的時候,你才膽敢去想象未來哪怕出現了黑天鵝,哪怕出現了不可控的狀態。在急速下跌的過程中,你依然不遭受虧損。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公司重組能否成功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即使成功,重組後公司是否能夠取得長足地發展也無法保證,所以市場一般認為押重組具有很高的風險。但是劍膽琴心卻並不這麼認為。

劍膽琴心(網名):首先這樣的股票,它沒有產生特別負面的公眾影響,當時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純殼,它只是業績虧損而已,常年沒有主營利潤。但是它未來的預期,就是一個轉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在沒有退市的前提下,你再去玩重組,這是一個比較確定的軌跡。

記者:那是不是也意味著你當時買的股價,相當於就是它這個殼的價格?

劍膽琴心(網名):相當於殼的價格,而且我認為比殼的價格還低。就是市場對利空的反映已經過度了,消化掉了所有利空的情緒,情緒有溢價,也有折價。我們是在情緒折價的過程中,也就是非理性下跌,或者是長期橫盤的過程中買入。我認為這是一種價值投資的表現。

劍膽琴心認為,他的選股方式和價值投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面,公司的價值要被低估,股價要足夠低,另一方面,公司發展要有好的預期。即使是ST股,通過重組轉型也能變成未來的白馬股。在《投資者的未來》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股票的長期收益並不依賴於實際的利潤增長情況,而是取決於實際的利潤增長與投資者預期的利潤增長之間存在的差異。”醜陋的股票通常都是公司碰到暫時困難,遭遇壞消息的襲擊,人們的預期自然很低,一旦真實的基本面情況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壞,利潤增長超過了市場預期的水平,投資者就能從這個“剪刀差”中獲得高額收益,醜陋的股票反而變得美麗起來。

不建議投資者炒ST

雖然劍膽琴心現在專注於投資ST股,但這是他在多年嘗試之後才找到的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那麼他都做過一些什麼樣的嘗試?他又是如何走上這樣的投資之路的呢?

因為對金融行業非常感興趣,劍膽琴心大學選擇了金融學專業。2006、2007年,正值中國股市的超級大牛市,大學裡教授證券投資的女老師,每天上課眉飛色舞,將MACD、黃金分割技術分析講得天花亂墜,買什麼都漲,被學生們奉為女股神。她也成了劍膽琴心投資的啟蒙老師,他跟隨老師的腳步入市,半年多時間就翻了一倍。

劍膽琴心(網名):老師自己買,帶頭買,然後經常上課的時候,打開手機一看,你看今天又漲了吧,我昨天剛提到哪一章哪一節正在講這個東西。當時感覺這個東西很神奇,確實很神奇。一路上揚的時候,大家的心情是比較亢奮的。到了這個2007年以後,每天大家都要嘆氣,聊天的時候話題比較沉重。

大學畢業時正趕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劍膽琴心選擇了出國留學。留學時劍膽琴心學到了和技術分析完全不同的投資學知識,這給他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體驗。金融危機之後,美股市場低迷,道瓊斯指數也跌到了谷底。花旗銀行股價從2007年年初的500多元一路下跌,2009年初跌到了9塊錢左右。劍膽琴心身邊的同學紛紛開始抄底,但是他並沒有選擇花旗銀行,而是選擇了一家美股上市的中國企業,分眾傳媒。2009年3月15日央視的“315”晚會曝光了分眾無線參與了垃圾短信的分發,立刻導致股價大跌。

劍膽琴心(網名):當時在我們個人投資者來看,就是說分眾傳媒大體上,這個企業的基本情況還是比較穩定的。所以那一天我試探性地用了自己一半兒的學費買入進去了,後來基本收復了做空的那塊失地。

劍膽琴心運用價值投資的方法找到了被突發事件打擊的分眾傳媒,但是價值投資往往要求投資者長期持有,劍膽琴心並沒有這樣的耐心等待股價的上漲。因此還是放棄了。畢業後的劍膽琴心先後就職於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他萌生投資重組股的想法就是由於這段工作經歷。他曾經就職的一家上市公司,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賣掉了股份,套現了十幾個億。而直到套現那一刻,這位股東都沒明白股市為啥漲漲跌跌,看不懂各種資本市場的書面材料。劍膽琴心說他這樣的才是股市最成功的一類人。

劍膽琴心(網名):到了2012年,慢慢終於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從2006年以後的一些歷史性數據,感覺到非常地震驚。震驚在哪裡呢?重組股的暴利從來沒有消失過,從2006年、2007年真正那一波牛市,就只有一個關鍵詞,就是股權分置改革。

眼下監管層推出重組新規、嚴管再融資,而且IPO加速,市場普遍認為,殼資源的價值將大幅貶值,重組的難度也加大了不少。對此劍膽琴心有著自己的看法。

非專業高手請勿模仿這位ST專業戶堪稱中國股市又一奇人和神話

劍膽琴心(網名):我不建議大多數投資者模仿參與,因為這是一塊永遠小眾的市場。投資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收益比我高不高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在有限的精力中能夠獲取一定程度的收益,才是最主要的。所以說在自己的風險能力和知識儲備,認知的這個範圍內,選擇去做自己認為合適的投資方式,我認為是穩定投資的一個基本的前提。

劍膽琴心嘗試了多種方法,走了許多彎路,最終才確定了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這和他曾在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工作經驗有著很大的關係,這也是他敢於冒著巨大的風險投資ST股、押重組的原因。這樣的方式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投資者還需謹慎選擇。

《投資者說》播出時間:央視財經頻道 每週三、四、五下午14:10分

(本期製作:劉文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