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礦集團:七十年滄桑鉅變 老煤礦展現新顏'

"

1949年8月30日,大同煤礦集團的前身大同礦務局正式成立。翻閱大同煤礦集團的發展史,七十載波瀾壯闊,七十載滄桑鉅變。大同煤礦集團秉承著“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大同煤礦集團70年的發展變遷是山西煤炭產業的縮影,代表了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道路和方向。

70年,大同煤礦集團經歷了全面復產、快速攀升、徘徊求進、調整重組和改革發展等重要歷史階段,企業規模日益壯大,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已經從建企之初的一片廢墟上發展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全國億噸級動力煤大集團之一、集煤炭、電力、煤化工、金融、文旅、物流六大產業為主導的特大型國有現代化能源集團。2018年,資產總額達3503億元,銷售收入1766億元,煤炭產量達1.37億噸,電力裝機容量達1708.5萬千瓦。

從人工挖煤到全機械化採煤,煤炭產量大幅提升

回顧剛成立時的大同礦務局,彼時,整座礦山滿目瘡痍,物質極度匱乏、生活極其艱苦、裝備極其落後,3000名礦工工作生活在幾口簡易礦井上,人拉肩扛,修復井架、安裝設備、恢復運輸、開始生產,工業總產值144萬元,年產煤炭8萬噸。

資料顯示,當時大同礦務局的採煤、掘進、運輸、提升、通風等生產環節仍依靠前期的破舊設備,沿襲日偽時期以人工挖煤為主的生產方式。隨著一系列生產改革,大同礦務局的煤炭生產突破固有模式,迅速和發展。

1952年,大同礦務局永定莊礦6號井試用蘇制頓巴斯-1型康拜因採煤機採煤,第一次使落煤和裝煤實現了機械化,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煤炭行業使用的第一代採煤機。到1957年大同礦務局原煤年產量提高到了556.7萬噸。

1961年,大同礦務局進行了擴大再生產改造,迎來了第二次創業高潮。“二五”期間,大同礦務局完成了4對新井建設,對2座礦井進行全面改造。總設計能力達到541萬噸。期間,利用原有設備積極革新改造,推動了採煤機機械化的發展。1965年,大同礦務局第一臺國產淺截式聯合採煤機組投入試產,標誌著大同礦務局機械化採煤技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當年實現生產原煤940萬噸。

1966年到1975年10年間,大同礦務局先後對礦井進行擴建改建,同時起步上馬綜採設備,使採煤機械化水平向前邁進一大步,過渡到了全機械化採煤的新階段。1975年,大同礦務局原煤產量達到1803.9萬噸,比1965年淨增891萬噸,增長率為91.2%。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大同礦務局。大同礦務局派出一支學習交流團,走出國門赴日本學習當時先進的綜合機械化採煤技術,為日後實現機械化採煤提供了重要保障。

隨著“引進、吸收、消化”先進採煤設備的深入,綜採設備在大同礦務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產量逐年攀升。

1979年,大同礦務局煤炭產量迅速攀升至了2400萬噸,位居全國煤炭行業榜首。到1985年,在沒有增加新井的情況下,產量達到3000萬噸,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為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

體制機制全面轉換,產業實現多元發展

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大發展,大同礦務局不斷除舊革新。1985年起, 大同礦務局對40多個單位實行了噸煤工資包乾,215個採掘隊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經濟體制逐步由單項改革轉為多層次、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在總承包的八年中,大同礦務局上繳利稅18億元,固定資產達到34億元。

1997年隨著亞洲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全國煤炭企業舉步維艱,大同礦務局也不可避免地面臨前所未有的生產經營困難和考驗。在市場寒冬中,大同礦務局進行大刀闊斧體制機制創新。2000年,摒棄舊時計劃經濟的工廠制,改制成立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計劃經濟工廠制正式轉變為了盈虧自負的公司制。此後的十餘年中,又相繼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在全省率先實施資源枯竭礦井關閉、破產;進行了內部資產和人員重組;引入其他股東,實行了債轉股,由國有獨資公司向股權多元化轉變。同時,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從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濟結構等方面開始進行徹底性的改革。

加快大集團、大基地建設,整合了大同、朔州、忻州等地的地方煤炭,使產量規模達到億噸。規劃建設千萬噸級礦井集群,用現代化的管理和技術,提高了煤炭效益,做大了煤炭主業。2006年,大同煤業成功上市,實現了主業整體上市、輔業整體改制;2012年同煤集團兼併重組上市公司漳澤電力,成為山西省最大的電力企業。

2009年,建成塔山循環經濟園區,把煤礦、電廠、建材、煤化工、鐵路等相關產業串聯在一起,形成了首尾相連的循環模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全國煤炭行業建成的第一個效果體現最明顯的循環經濟園區。

“十二五”期間,同煤集團“立足煤、發展煤、延伸煤、超越煤”,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為主,兼有金融、煤化工、冶金、機械製造、物流貿易、建築建材、房地產、文化旅遊等多業並舉的產業格局。

山西是能源革命的主陣地,同煤是能源革命的主力軍。進入新時代的同煤集團,主動求新,在改革上再發力,在轉型上求突破,在發展上勇爭先,全面了開啟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按照規劃,到“十三五”末,煤炭先進產能佔比將提升至80%以上。電力、金融、現代煤化工、文旅、物流產業這幾個板塊,在未來2至3年內,將形成一批支柱型新興產業,新動能將成為同煤集團轉型發展的主引擎。

預計到“十四五”末,企業總資產達到5000億元,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利稅總額達到200億元,實現在世界500強排名300名以內、國內煤炭行業排名前三、國內電力行業排名前十的奮鬥目標。

(經濟日報 記者:劉存瑞 粱婧 責編:胡達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