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桐城 |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桐城 建築 孔廟 安慶 攝影 玩具 最桐城 2019-08-13
"


"


鄉土桐城 |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來源|桐城新聞網


退休後,怎樣讓生活過得充實?89歲的王丁泰迷上手工木作,將家鄉情懷融於他的一刻一劃、一字一畫中,讓桐城特色風光顯於方寸之間。

退休30年的王老,興趣廣泛,平時喜歡蒔花弄草,琴棋書畫皆有涉獵,其中手工木作是他覺得最有情懷的愛好。沒有師傅教,他就自己摸索,不滿意就從頭再來。在他家客廳的長桌上,我們看到了縮微版的文廟建築群,它以大成殿為中心,配有門樓、宮牆、狀元橋、大成門等,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門樓上還有王老親題的“文廟”二字。王老在市區待了很多年,做木作以前,他到處看,上街買菜的時候都會注意文廟的結構,這裡是什麼形象,該怎麼製作,大腦裡有了印象,製作起來就方便多了。


"


鄉土桐城 |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來源|桐城新聞網


退休後,怎樣讓生活過得充實?89歲的王丁泰迷上手工木作,將家鄉情懷融於他的一刻一劃、一字一畫中,讓桐城特色風光顯於方寸之間。

退休30年的王老,興趣廣泛,平時喜歡蒔花弄草,琴棋書畫皆有涉獵,其中手工木作是他覺得最有情懷的愛好。沒有師傅教,他就自己摸索,不滿意就從頭再來。在他家客廳的長桌上,我們看到了縮微版的文廟建築群,它以大成殿為中心,配有門樓、宮牆、狀元橋、大成門等,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門樓上還有王老親題的“文廟”二字。王老在市區待了很多年,做木作以前,他到處看,上街買菜的時候都會注意文廟的結構,這裡是什麼形象,該怎麼製作,大腦裡有了印象,製作起來就方便多了。


鄉土桐城 |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王丁泰向筆者介紹:“文廟”上面的瓦是牙籤做的,有些部件是火柴棒子、一次性筷子做的,再上色。牆都是木板做的,這個字都是自己刻的。大成殿的門是木榫開合,有的是膠粘的,可以推開。

王老是把家當成了工作室。小庭院裡環境清幽,石桌上放置著工具。筆者看到他時,老人神情專注,正在清理木作上的灰塵。談起手工木作的初衷,王老打開了話夾子:“2003年非典時期,在外面不能活動,在家裡沒事,就做起手工木作來。桐城比較好的景點,我大概都做了,主要根據自己腦海裡印象做的。”王老先後製作了近20件作品,除了桐城文廟,還有六尺巷、彩虹橋、龍眠橋、紫來橋、廊橋、安慶迎江寺等建築模型,維妙維肖。而且這些作品選用的材料大多是撿來的,撿到什麼就用什麼,變廢為寶。

他的手工木作六尺巷,牌坊頂端三層飛簷參差有致,像一對對鳥兒亮翅,門楣上有王老親題的“懿德流芳”。四根門柱隔開一個大門、兩個小門,顯現出六尺巷的深邃。王老說:“最難的就是這個雕刻,這個花紋,很細緻,不能錯一道,錯一道就斷了紋路,不好看了。”

每次著手一件新作品的時候,他都特意去景點,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拍照,並構思輪廓。其中,“安慶迎江寺”這件作品,他前後製作了兩次,力求完美。他說:“2009年開始做安慶迎江寺模型,開始做得不怎麼好,拆掉重來,花了不少時間。前後大概花了好幾個月時間。”

在進行木藝創作時,經常會把屋子弄得髒亂不堪,但王丁泰的家人卻很支持他這份愛好,希望他老有所樂。女兒時常幫他打掃,兒子給他買了一整套的工具。隨著作品一件件成型,王老感覺很充實很幸福。王丁泰說:“我做手工木作,純屬愛好,因為家裡還有幾個小孫子,那時候他們都小,像做玩具一樣,做了給小孩子們看看,看看有感覺,將來以後留這個痕跡。社會發展太快了,現今的一些建築,以後說不定就沒有了。桐城原來是什麼樣子,後人就不一定知道了。我做的這個東西,或許可以給他們留下一個見證。” (李晶晶 金潔)


"


鄉土桐城 |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來源|桐城新聞網


退休後,怎樣讓生活過得充實?89歲的王丁泰迷上手工木作,將家鄉情懷融於他的一刻一劃、一字一畫中,讓桐城特色風光顯於方寸之間。

退休30年的王老,興趣廣泛,平時喜歡蒔花弄草,琴棋書畫皆有涉獵,其中手工木作是他覺得最有情懷的愛好。沒有師傅教,他就自己摸索,不滿意就從頭再來。在他家客廳的長桌上,我們看到了縮微版的文廟建築群,它以大成殿為中心,配有門樓、宮牆、狀元橋、大成門等,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門樓上還有王老親題的“文廟”二字。王老在市區待了很多年,做木作以前,他到處看,上街買菜的時候都會注意文廟的結構,這裡是什麼形象,該怎麼製作,大腦裡有了印象,製作起來就方便多了。


鄉土桐城 |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王丁泰向筆者介紹:“文廟”上面的瓦是牙籤做的,有些部件是火柴棒子、一次性筷子做的,再上色。牆都是木板做的,這個字都是自己刻的。大成殿的門是木榫開合,有的是膠粘的,可以推開。

王老是把家當成了工作室。小庭院裡環境清幽,石桌上放置著工具。筆者看到他時,老人神情專注,正在清理木作上的灰塵。談起手工木作的初衷,王老打開了話夾子:“2003年非典時期,在外面不能活動,在家裡沒事,就做起手工木作來。桐城比較好的景點,我大概都做了,主要根據自己腦海裡印象做的。”王老先後製作了近20件作品,除了桐城文廟,還有六尺巷、彩虹橋、龍眠橋、紫來橋、廊橋、安慶迎江寺等建築模型,維妙維肖。而且這些作品選用的材料大多是撿來的,撿到什麼就用什麼,變廢為寶。

他的手工木作六尺巷,牌坊頂端三層飛簷參差有致,像一對對鳥兒亮翅,門楣上有王老親題的“懿德流芳”。四根門柱隔開一個大門、兩個小門,顯現出六尺巷的深邃。王老說:“最難的就是這個雕刻,這個花紋,很細緻,不能錯一道,錯一道就斷了紋路,不好看了。”

每次著手一件新作品的時候,他都特意去景點,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拍照,並構思輪廓。其中,“安慶迎江寺”這件作品,他前後製作了兩次,力求完美。他說:“2009年開始做安慶迎江寺模型,開始做得不怎麼好,拆掉重來,花了不少時間。前後大概花了好幾個月時間。”

在進行木藝創作時,經常會把屋子弄得髒亂不堪,但王丁泰的家人卻很支持他這份愛好,希望他老有所樂。女兒時常幫他打掃,兒子給他買了一整套的工具。隨著作品一件件成型,王老感覺很充實很幸福。王丁泰說:“我做手工木作,純屬愛好,因為家裡還有幾個小孫子,那時候他們都小,像做玩具一樣,做了給小孩子們看看,看看有感覺,將來以後留這個痕跡。社會發展太快了,現今的一些建築,以後說不定就沒有了。桐城原來是什麼樣子,後人就不一定知道了。我做的這個東西,或許可以給他們留下一個見證。” (李晶晶 金潔)


鄉土桐城 | 王丁泰:“小木作”盡顯“大情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