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看“人鬼同屋”佈局。左側房屋還在,右側房屋已毀。

除此外,魚木寨還曾有過“坐活夜”、“花甲葬”的習俗。所謂“坐活夜”,就是在老者壽誕之時,設靈堂、置棺材,宣讀祭文,大擺筵席,並有鼓樂、舞龍相伴,十分熱鬧。其形式,似給亡人坐夜悼念的慶典,除不哭外,一切禮儀與舉辦喪事相同。而“花甲葬”據說就更無人性了。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落後的習俗已經消失,只有草叢中的荒冢,還在頑強地向人們述說著魚木寨的昨天。可以這樣說,孝文化是魚木寨人獨特的精神寄託,魚木寨的墓碑就是這種習俗的物化表現。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看“人鬼同屋”佈局。左側房屋還在,右側房屋已毀。

除此外,魚木寨還曾有過“坐活夜”、“花甲葬”的習俗。所謂“坐活夜”,就是在老者壽誕之時,設靈堂、置棺材,宣讀祭文,大擺筵席,並有鼓樂、舞龍相伴,十分熱鬧。其形式,似給亡人坐夜悼念的慶典,除不哭外,一切禮儀與舉辦喪事相同。而“花甲葬”據說就更無人性了。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落後的習俗已經消失,只有草叢中的荒冢,還在頑強地向人們述說著魚木寨的昨天。可以這樣說,孝文化是魚木寨人獨特的精神寄託,魚木寨的墓碑就是這種習俗的物化表現。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看“人鬼同屋”佈局。左側房屋還在,右側房屋已毀。

除此外,魚木寨還曾有過“坐活夜”、“花甲葬”的習俗。所謂“坐活夜”,就是在老者壽誕之時,設靈堂、置棺材,宣讀祭文,大擺筵席,並有鼓樂、舞龍相伴,十分熱鬧。其形式,似給亡人坐夜悼念的慶典,除不哭外,一切禮儀與舉辦喪事相同。而“花甲葬”據說就更無人性了。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落後的習俗已經消失,只有草叢中的荒冢,還在頑強地向人們述說著魚木寨的昨天。可以這樣說,孝文化是魚木寨人獨特的精神寄託,魚木寨的墓碑就是這種習俗的物化表現。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明天的魚木寨,生活更美好。

幸哉,魚木寨。躲過了昔日的動亂浩劫,魚木寨的一些古民居如今已經被修復,但還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在風雨的侵蝕下瀕臨坍塌。據悉,國家文物局已有正式批覆,將進一步修繕魚木寨的寨門樓、三陽關卡門、亮梯子棧道等10處文物遺存,藉以保護魚木寨的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魚木寨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魚木寨人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富足。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看“人鬼同屋”佈局。左側房屋還在,右側房屋已毀。

除此外,魚木寨還曾有過“坐活夜”、“花甲葬”的習俗。所謂“坐活夜”,就是在老者壽誕之時,設靈堂、置棺材,宣讀祭文,大擺筵席,並有鼓樂、舞龍相伴,十分熱鬧。其形式,似給亡人坐夜悼念的慶典,除不哭外,一切禮儀與舉辦喪事相同。而“花甲葬”據說就更無人性了。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落後的習俗已經消失,只有草叢中的荒冢,還在頑強地向人們述說著魚木寨的昨天。可以這樣說,孝文化是魚木寨人獨特的精神寄託,魚木寨的墓碑就是這種習俗的物化表現。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明天的魚木寨,生活更美好。

幸哉,魚木寨。躲過了昔日的動亂浩劫,魚木寨的一些古民居如今已經被修復,但還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在風雨的侵蝕下瀕臨坍塌。據悉,國家文物局已有正式批覆,將進一步修繕魚木寨的寨門樓、三陽關卡門、亮梯子棧道等10處文物遺存,藉以保護魚木寨的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魚木寨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魚木寨人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富足。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與土家族老夫妻合影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看“人鬼同屋”佈局。左側房屋還在,右側房屋已毀。

除此外,魚木寨還曾有過“坐活夜”、“花甲葬”的習俗。所謂“坐活夜”,就是在老者壽誕之時,設靈堂、置棺材,宣讀祭文,大擺筵席,並有鼓樂、舞龍相伴,十分熱鬧。其形式,似給亡人坐夜悼念的慶典,除不哭外,一切禮儀與舉辦喪事相同。而“花甲葬”據說就更無人性了。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落後的習俗已經消失,只有草叢中的荒冢,還在頑強地向人們述說著魚木寨的昨天。可以這樣說,孝文化是魚木寨人獨特的精神寄託,魚木寨的墓碑就是這種習俗的物化表現。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明天的魚木寨,生活更美好。

幸哉,魚木寨。躲過了昔日的動亂浩劫,魚木寨的一些古民居如今已經被修復,但還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在風雨的侵蝕下瀕臨坍塌。據悉,國家文物局已有正式批覆,將進一步修繕魚木寨的寨門樓、三陽關卡門、亮梯子棧道等10處文物遺存,藉以保護魚木寨的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魚木寨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魚木寨人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富足。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與土家族老夫妻合影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在五連間前合影

另外,從利川到魚木寨,必經謀道鎮,那裡有一株樹齡超500年的水杉樹,為世界上最老、最大的水杉樹,譽稱為"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王"。在發現此樹之前,植物界普遍認為,水杉樹在地球上已經絕跡,而此樹的發現,當年曾轟動世界。目前,這株"水杉王"的後代不但遍佈了大半個中國,並且被歐、亞、美各洲七十多個國家引進種植。如果有打算去魚木寨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順道去看看這株“活化石”樹。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看“人鬼同屋”佈局。左側房屋還在,右側房屋已毀。

除此外,魚木寨還曾有過“坐活夜”、“花甲葬”的習俗。所謂“坐活夜”,就是在老者壽誕之時,設靈堂、置棺材,宣讀祭文,大擺筵席,並有鼓樂、舞龍相伴,十分熱鬧。其形式,似給亡人坐夜悼念的慶典,除不哭外,一切禮儀與舉辦喪事相同。而“花甲葬”據說就更無人性了。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落後的習俗已經消失,只有草叢中的荒冢,還在頑強地向人們述說著魚木寨的昨天。可以這樣說,孝文化是魚木寨人獨特的精神寄託,魚木寨的墓碑就是這種習俗的物化表現。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明天的魚木寨,生活更美好。

幸哉,魚木寨。躲過了昔日的動亂浩劫,魚木寨的一些古民居如今已經被修復,但還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在風雨的侵蝕下瀕臨坍塌。據悉,國家文物局已有正式批覆,將進一步修繕魚木寨的寨門樓、三陽關卡門、亮梯子棧道等10處文物遺存,藉以保護魚木寨的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魚木寨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魚木寨人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富足。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與土家族老夫妻合影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在五連間前合影

另外,從利川到魚木寨,必經謀道鎮,那裡有一株樹齡超500年的水杉樹,為世界上最老、最大的水杉樹,譽稱為"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王"。在發現此樹之前,植物界普遍認為,水杉樹在地球上已經絕跡,而此樹的發現,當年曾轟動世界。目前,這株"水杉王"的後代不但遍佈了大半個中國,並且被歐、亞、美各洲七十多個國家引進種植。如果有打算去魚木寨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順道去看看這株“活化石”樹。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遊覽中

"

不見一絲繁華,沒有半點喧囂,入眼的只有青翠的山林、古拙的民居、高聳的墓碑,還有從樹上偶爾跌落的幾聲鳥鳴。雨後的天空下,這座位於鄂渝交界,東南距利川市六十公里的孤山古寨,彷彿還沉睡在酣夢中。如果不是那一條條從山外拉過來的電線,山勢險峻的魚木寨真可以稱作世外之地。和朋友們漫步於青石板的鄉路上,躬身拾起的,都是昨天的時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寨門,修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塊條石壘砌。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俯瞰,入寨山路,果然“其徑險仄”。

天上魚木寨,雲中訪傳奇

”四面陡絕,孤寨浮空,雞鳴天上,犬吠雲中“。魚木寨,座落在重巒疊嶂中突兀拔起的一座孤峰頂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初建,清嘉慶四年(1799年)重修。山寨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1.5公里,寨頂海拔1200米,主寨位於中間地帶,地勢相對平坦,四圍懸崖三迭,溝壑環繞,崖間緩坡如帶,崖頂至谷底落差約六百米。《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鞀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 全寨唯寨前有一條長約50米,寬不足2米的石板古道與外界相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地處渝、鄂交界的大巴山餘脈。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行走在魚木寨的山路上

萬曆年間,這一帶為大小土司割據管轄,土司間徵鬥不斷,是誰也管不了的獨立王國。網上相傳,昔日有馬、譚兩土司相鬥,譚退守山寨,馬遂斷水源,阻糧草,欲使寨中彈盡糧絕而降。相持數月,譚心生一計,從寨中拋出活魚無數。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魚木寨”由此而得名。現存之寨門,建於建於清嘉慶四年,當地人稱此處為“寨頸”。早先,寨有譚、向、成、鄧四姓,清代後期,譚氏衰落,成氏鉅富,向氏權貴。故,魚木寨舊年也被稱為成家寨。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新老民居和梯田。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採風拍攝中

如今的魚木寨,有沃野良田、石板小徑、土家吊腳樓、漢族戲臺、古墓群等。“文革”動亂,大量文物被毀,而“藏在深山無人識”的魚木寨則幸運地躲過了浩劫,存留至今的文物,全都是原汁原味,未遭絲毫破壞。不過,說起魚木寨能揚名山外,完全源於一起偶然的悲劇。1982年夏季的某天,魚木寨烏雲翻滾,大雨如注,一道閃電擊中了寨裡的一幢民居,一對父女和一個躲雨的山民被擊身亡。一雷三死的慘劇引起了外界對魚木寨的關注,人們這才發現,小小的魚木寨竟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土家古寨。之後,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考察採訪,甚至還露臉於央視《新聞聯播》,被稱為“土家第一山寨”。從此,魚木寨走紅鄂西,揚名全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新修繕的六吉堂(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佔地兩千平米的連五間,是魚木寨成家的祠堂。

小眾魚木寨,薄生厚死葬

客觀地說,魚木寨雖已名聲在外,卻非流行網紅,只能歸於小眾景點,目前還不太適於做親子游、全家遊。從利川前往魚木寨的交通並不很方便,去那裡的遊客,多數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或對古村落情有獨鍾。魚木寨之古,名符其實,不像目前國內的許多外表以古做招牌,內瓤早已變了味道的所謂“古村落”。魚木寨有自己鮮明的三大特點:陡拔險峻的山勢、幽靜淳樸的環境、薄生厚死的喪葬文化。各位朋友如感興趣,且聽我慢慢道來。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魚木寨連五間和周邊民居、梯田(小圖為新建民居)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懸崖脊上建寨樓,一夫當關鬼神愁”。魚木寨之險,從高空航拍可全窺其獨特的地形。寨子的出入通道是一條與臨近山峰相連的山脊,有寨樓把守。在後山還有兩條險道可以進寨,一是三陽關,一是亮梯子。亮梯子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修建於絕壁之上的亮梯子,是當年寨民進出的必經之路。一根根長約一米,寬約三十釐米的石樁插入崖壁,沒有欄杆,完全懸空,臺階間分開透亮,故稱亮梯子,現多數已坍塌,僅存28級。而三陽關的手扒巖,其險更甚,是用石頭鑿成的接近了90°石臺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魚木寨入寨之路,似蜀道之難,近華山之險。很難想象,在交通隔絕的舊時,身負揹簍、腳踏棧梯、手摳石窩,上下往來於棧道絕壁之間的土家兒女,生活該是何等艱辛。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航拍魚木寨全景,呈倒三角形。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亮梯子(網上照片)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後山的三陽關石刻和手扒巖(現有32級)

土家族先人何以要把寨子建在如此險要的懸崖之上呢?有資料說,土家人是由巴人演變而來,天生就有固險自守、不願受外界干擾的意識。魚木寨雖四面絕壁,寨內卻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寨內林木蔥蘢,梯田層疊,蜿蜒的鄉路聯繫著各家各戶,錯落的屋舍彰顯著古寨厚重的歷史底蘊,行走其間,完全是一派恬然靜謐,紅塵不染的世外之地的感覺。尋訪魚木寨的遊客很少,我們進寨後,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執意要為我們做嚮導。老人背略躬,眼遲迷,卻步履矯捷,帶我們訪老宅、尋古墓。告別之時,堅辭不受我們的酬謝(最後我們還是做了表示),讓人深感此地民風之淳厚。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淳樸的八旬老人為我們帶路引導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土家族老倆口

魚木寨現存數間古民居建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魚翔嘴老房子、建於清中期的連五間、建於清末至民國的六吉堂等。但建築並不是魚木寨最大的亮點,獨特的“孝文化”才是魚木寨不同於其他古村落最顯著的特色。魚木寨的綠樹叢中,田邊地角,到處聳立著規格不同的古墓,其中以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工藝最精湛。古墓的牌樓高三層,寬三廂,飛簷翹頂,浮雕滿壁,後面是兩夫婦的墳墓,整個墓碑石樓群,恰如一座莊園住宅。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墓葬當年是修建在一座房子堂屋裡,也就是說,這裡的人和墓同住一個屋簷下,俗稱“人鬼同屋”。這種獨特的墓葬形式,在土家族中叫做“碑屋”。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成永高夫婦的合葬墓。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合葬墓正面,所有雕刻都極其精美。

土家人講究“薄生厚死”,卻並非我們今天嗤之以鼻的“薄養厚葬”。魚木寨自然環境決定了人們生前的日子不會太富裕,節儉應該是魚木寨人的傳統,但魚木寨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死哲學,無論生前多麼節儉,死後即使窮盡家財、舉債度日,也要修建高大富麗的墓葬。魚木寨現存的大型墓碑有九座, 大致可分五類:庭院複合式、樓閣複合式、牌坊複合式、神龕令牌混合式、單體聖牌和令牌式。所有的墓碑都雕刻精美,堪稱恢弘,墓碑上刻吉祥圖案和史上流傳的孝道故事,如“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孟宗哭竹”、“楊香救父”等。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左)空中俯瞰合葬墓,(右)合葬墓入口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空中看“人鬼同屋”佈局。左側房屋還在,右側房屋已毀。

除此外,魚木寨還曾有過“坐活夜”、“花甲葬”的習俗。所謂“坐活夜”,就是在老者壽誕之時,設靈堂、置棺材,宣讀祭文,大擺筵席,並有鼓樂、舞龍相伴,十分熱鬧。其形式,似給亡人坐夜悼念的慶典,除不哭外,一切禮儀與舉辦喪事相同。而“花甲葬”據說就更無人性了。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類落後的習俗已經消失,只有草叢中的荒冢,還在頑強地向人們述說著魚木寨的昨天。可以這樣說,孝文化是魚木寨人獨特的精神寄託,魚木寨的墓碑就是這種習俗的物化表現。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古墓之一

明天的魚木寨,生活更美好。

幸哉,魚木寨。躲過了昔日的動亂浩劫,魚木寨的一些古民居如今已經被修復,但還有不少珍貴的文物在風雨的侵蝕下瀕臨坍塌。據悉,國家文物局已有正式批覆,將進一步修繕魚木寨的寨門樓、三陽關卡門、亮梯子棧道等10處文物遺存,藉以保護魚木寨的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魚木寨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魚木寨人的生活也一定會更富足。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與土家族老夫妻合影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在五連間前合影

另外,從利川到魚木寨,必經謀道鎮,那裡有一株樹齡超500年的水杉樹,為世界上最老、最大的水杉樹,譽稱為"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王"。在發現此樹之前,植物界普遍認為,水杉樹在地球上已經絕跡,而此樹的發現,當年曾轟動世界。目前,這株"水杉王"的後代不但遍佈了大半個中國,並且被歐、亞、美各洲七十多個國家引進種植。如果有打算去魚木寨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順道去看看這株“活化石”樹。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遊覽中

魚木寨 相約昨天的風景 期盼明天的美好

謀道鎮水杉王。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湖北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同學/朋友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如歌如嫂 發佈:2019.09.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