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看上去這個標準有點低,但是這個成年人標準背後的深意並不低,若是正確理解則是隻招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而不是一個生理年齡的成年人,每個公司只會招成年人,否則就是用童工了,但是每個公司都會默認要招合格的成年人,合格是個什麼樣的標準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提前備註一下,個人理解的標準只代表個人,代表不了任何人。

接受應該接受的

面對不滿意的玩具,孩子可以大哭大鬧,疼愛孩子的父母親可能會選擇妥協。面對不滿意或錯綜複雜的事,成年人若是鬧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沒人會因此妥協,我們有時只能接受。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併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總會如走馬觀花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走開,回來又再走開的過程,經常有人會問我,如何看等某位人(在一些人眼中,此人很重要)的離職,我的回答通常是:接受應該接受的

部門一位高管因為崗位調動接手了另一個部門,在晨會宣佈此項決定並且大家按慣例表達一下後續工作的態度時,一位女同事說著說著忍不住哭出來,畢竟在她的理解中,已經共事了幾年並且自己是這位高管招進來的,有點捨不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其他同事卻是沒有任何波瀾,並不是冷漠,而是明白這樣的調動出於戰略需求,對於此位高管是個挑戰,去關鍵部門也是另一種鍛鍊,若有情感應該是為之欣喜才對,而不應該是不捨。

事後,還開玩笑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接受這樣的變動,同樣的,對於部門中和公司中有些人的離職慢慢也看得平淡起來。

我見識過數位同事,從公司離職,然後回來,再離職,然後再回來的過程,最多的一位屬於三進宮了,才開始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離職了幹嘛再回來,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做,更離譜的是多次來回,這算什麼事嘛。後來倒是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才這樣做的,這是生活的常態,是他人自主或是被動的選擇,那就尊重這樣的選擇,連公司都會接受一個人多次來回,不怕折騰,其他人又何必糾結呢?

曾經,個人主導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到內部論功行賞的時候,發現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過此事,連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的一些高管都在獎勵之列,記得當時的總經理還找我談話安撫情緒,因為當時感覺不可思議,有點情緒激動。

在當時看來,明明是我撫養了一隻雞,並且下了一隻蛋,然後發現一堆不相干的人全部拿著刀叉來分這隻雞蛋了,這算什麼事呢?如今再回首這樣的事時,作為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合格的表現,畢竟是基於集團的平臺做出這樣的項目,個人只是一個整合和梳理的過程,當產生榮譽的時候,有人想要分一點榮譽應該也不為過,畢竟綜合下來算是集團的總榮譽和成績,而不僅僅是個人獨有的。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看上去這個標準有點低,但是這個成年人標準背後的深意並不低,若是正確理解則是隻招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而不是一個生理年齡的成年人,每個公司只會招成年人,否則就是用童工了,但是每個公司都會默認要招合格的成年人,合格是個什麼樣的標準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提前備註一下,個人理解的標準只代表個人,代表不了任何人。

接受應該接受的

面對不滿意的玩具,孩子可以大哭大鬧,疼愛孩子的父母親可能會選擇妥協。面對不滿意或錯綜複雜的事,成年人若是鬧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沒人會因此妥協,我們有時只能接受。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併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總會如走馬觀花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走開,回來又再走開的過程,經常有人會問我,如何看等某位人(在一些人眼中,此人很重要)的離職,我的回答通常是:接受應該接受的

部門一位高管因為崗位調動接手了另一個部門,在晨會宣佈此項決定並且大家按慣例表達一下後續工作的態度時,一位女同事說著說著忍不住哭出來,畢竟在她的理解中,已經共事了幾年並且自己是這位高管招進來的,有點捨不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其他同事卻是沒有任何波瀾,並不是冷漠,而是明白這樣的調動出於戰略需求,對於此位高管是個挑戰,去關鍵部門也是另一種鍛鍊,若有情感應該是為之欣喜才對,而不應該是不捨。

事後,還開玩笑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接受這樣的變動,同樣的,對於部門中和公司中有些人的離職慢慢也看得平淡起來。

我見識過數位同事,從公司離職,然後回來,再離職,然後再回來的過程,最多的一位屬於三進宮了,才開始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離職了幹嘛再回來,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做,更離譜的是多次來回,這算什麼事嘛。後來倒是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才這樣做的,這是生活的常態,是他人自主或是被動的選擇,那就尊重這樣的選擇,連公司都會接受一個人多次來回,不怕折騰,其他人又何必糾結呢?

曾經,個人主導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到內部論功行賞的時候,發現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過此事,連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的一些高管都在獎勵之列,記得當時的總經理還找我談話安撫情緒,因為當時感覺不可思議,有點情緒激動。

在當時看來,明明是我撫養了一隻雞,並且下了一隻蛋,然後發現一堆不相干的人全部拿著刀叉來分這隻雞蛋了,這算什麼事呢?如今再回首這樣的事時,作為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合格的表現,畢竟是基於集團的平臺做出這樣的項目,個人只是一個整合和梳理的過程,當產生榮譽的時候,有人想要分一點榮譽應該也不為過,畢竟綜合下來算是集團的總榮譽和成績,而不僅僅是個人獨有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若是一直糾結於不公平反而無事無補,接受應該接受的,用一句話表述就:過往不戀,當下不亂。

努力應該努力的

孩子可以躺著睡覺到天明,因為有人會賺錢給他們用,除非你是富二代任性點,否則你的不努力只會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在《奈飛文化手冊》中關於招成年人這一標準,公司是要招合格的成年人,最終:只僱用、獎勵和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因為優秀的同事、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成果,這些因素在一起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組合。

曾經有一個段子,一個實習生沒好好工作被領導訓斥,卻反駁拿那麼點工資還要我做什麼。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新入職的人身上有,哪怕是入職多年的人身上也會存在。

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心態和行為呢?因為感覺到不公平,而不公平的來源若追溯起來,可以用心理學上一個效應來表述: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當人們預估他對某事判斷正確的概率時,預測值通常都比實際值要高。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足夠重要的,而這種看上去的足夠重要有時會掩蓋一些現實情況。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看上去這個標準有點低,但是這個成年人標準背後的深意並不低,若是正確理解則是隻招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而不是一個生理年齡的成年人,每個公司只會招成年人,否則就是用童工了,但是每個公司都會默認要招合格的成年人,合格是個什麼樣的標準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提前備註一下,個人理解的標準只代表個人,代表不了任何人。

接受應該接受的

面對不滿意的玩具,孩子可以大哭大鬧,疼愛孩子的父母親可能會選擇妥協。面對不滿意或錯綜複雜的事,成年人若是鬧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沒人會因此妥協,我們有時只能接受。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併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總會如走馬觀花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走開,回來又再走開的過程,經常有人會問我,如何看等某位人(在一些人眼中,此人很重要)的離職,我的回答通常是:接受應該接受的

部門一位高管因為崗位調動接手了另一個部門,在晨會宣佈此項決定並且大家按慣例表達一下後續工作的態度時,一位女同事說著說著忍不住哭出來,畢竟在她的理解中,已經共事了幾年並且自己是這位高管招進來的,有點捨不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其他同事卻是沒有任何波瀾,並不是冷漠,而是明白這樣的調動出於戰略需求,對於此位高管是個挑戰,去關鍵部門也是另一種鍛鍊,若有情感應該是為之欣喜才對,而不應該是不捨。

事後,還開玩笑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接受這樣的變動,同樣的,對於部門中和公司中有些人的離職慢慢也看得平淡起來。

我見識過數位同事,從公司離職,然後回來,再離職,然後再回來的過程,最多的一位屬於三進宮了,才開始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離職了幹嘛再回來,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做,更離譜的是多次來回,這算什麼事嘛。後來倒是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才這樣做的,這是生活的常態,是他人自主或是被動的選擇,那就尊重這樣的選擇,連公司都會接受一個人多次來回,不怕折騰,其他人又何必糾結呢?

曾經,個人主導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到內部論功行賞的時候,發現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過此事,連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的一些高管都在獎勵之列,記得當時的總經理還找我談話安撫情緒,因為當時感覺不可思議,有點情緒激動。

在當時看來,明明是我撫養了一隻雞,並且下了一隻蛋,然後發現一堆不相干的人全部拿著刀叉來分這隻雞蛋了,這算什麼事呢?如今再回首這樣的事時,作為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合格的表現,畢竟是基於集團的平臺做出這樣的項目,個人只是一個整合和梳理的過程,當產生榮譽的時候,有人想要分一點榮譽應該也不為過,畢竟綜合下來算是集團的總榮譽和成績,而不僅僅是個人獨有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若是一直糾結於不公平反而無事無補,接受應該接受的,用一句話表述就:過往不戀,當下不亂。

努力應該努力的

孩子可以躺著睡覺到天明,因為有人會賺錢給他們用,除非你是富二代任性點,否則你的不努力只會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在《奈飛文化手冊》中關於招成年人這一標準,公司是要招合格的成年人,最終:只僱用、獎勵和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因為優秀的同事、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成果,這些因素在一起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組合。

曾經有一個段子,一個實習生沒好好工作被領導訓斥,卻反駁拿那麼點工資還要我做什麼。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新入職的人身上有,哪怕是入職多年的人身上也會存在。

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心態和行為呢?因為感覺到不公平,而不公平的來源若追溯起來,可以用心理學上一個效應來表述: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當人們預估他對某事判斷正確的概率時,預測值通常都比實際值要高。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足夠重要的,而這種看上去的足夠重要有時會掩蓋一些現實情況。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擁有成熟的心態,那麼有一條為自己工作,努力應該努力的才是正確的心態。這句話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值得擁有的職場心態。

有人說,即使拿著三千元的工資,也要做出八千元的事出來,只有不斷的努力奮進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哪怕在一家企業一直沒有起色,在為自己工作不斷學習進步的情況下,也會為進入其他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從來不和你講公平,公平只是相對的,若是一直想著被公平對待才努力工作,那麼就好比不好好對待就拒絕下蛋的母雞一樣,最終只能被殺掉熬成雞湯而不是成為他人眼中的上進雞湯。

做正確的事,願賭服輸

兩個孩子玩遊戲,一個玩輸了不認賬,即使是鬧到成人那裡,多數也許是哈哈一笑結束了事,畢竟是遊戲,可以允許孩子耍點賴。但是成年人若是玩遊戲輸了,是不是也可以耍賴呢?

有一句流行的話: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只有做正確的事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只是這個世界太複雜,想做正確的事並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

若是關心股票,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當某支股票大漲的時候,在相應的論壇裡估計是歡呼聲一片,當股票大跌的時候,就會發現很有意思了,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會冒出來,什麼還我的血汗錢,有人在玩投機搞陰謀,更有哭爹罵孃的等等,這樣的言論在股票漲的時候可沒人說搞陰謀的了。

不是成年人估計都開不了戶的,開完了戶是不是就一定賺錢呢,若是小孩子都會這樣想,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可不這樣想。每一個開完戶衝進股市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做了一件無比正確的事,但是資本市場的水實在太深,連資深的人都會犯錯,何況許多並不瞭解金融的人呢。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看上去這個標準有點低,但是這個成年人標準背後的深意並不低,若是正確理解則是隻招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而不是一個生理年齡的成年人,每個公司只會招成年人,否則就是用童工了,但是每個公司都會默認要招合格的成年人,合格是個什麼樣的標準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提前備註一下,個人理解的標準只代表個人,代表不了任何人。

接受應該接受的

面對不滿意的玩具,孩子可以大哭大鬧,疼愛孩子的父母親可能會選擇妥協。面對不滿意或錯綜複雜的事,成年人若是鬧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沒人會因此妥協,我們有時只能接受。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併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總會如走馬觀花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走開,回來又再走開的過程,經常有人會問我,如何看等某位人(在一些人眼中,此人很重要)的離職,我的回答通常是:接受應該接受的

部門一位高管因為崗位調動接手了另一個部門,在晨會宣佈此項決定並且大家按慣例表達一下後續工作的態度時,一位女同事說著說著忍不住哭出來,畢竟在她的理解中,已經共事了幾年並且自己是這位高管招進來的,有點捨不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其他同事卻是沒有任何波瀾,並不是冷漠,而是明白這樣的調動出於戰略需求,對於此位高管是個挑戰,去關鍵部門也是另一種鍛鍊,若有情感應該是為之欣喜才對,而不應該是不捨。

事後,還開玩笑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接受這樣的變動,同樣的,對於部門中和公司中有些人的離職慢慢也看得平淡起來。

我見識過數位同事,從公司離職,然後回來,再離職,然後再回來的過程,最多的一位屬於三進宮了,才開始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離職了幹嘛再回來,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做,更離譜的是多次來回,這算什麼事嘛。後來倒是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才這樣做的,這是生活的常態,是他人自主或是被動的選擇,那就尊重這樣的選擇,連公司都會接受一個人多次來回,不怕折騰,其他人又何必糾結呢?

曾經,個人主導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到內部論功行賞的時候,發現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過此事,連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的一些高管都在獎勵之列,記得當時的總經理還找我談話安撫情緒,因為當時感覺不可思議,有點情緒激動。

在當時看來,明明是我撫養了一隻雞,並且下了一隻蛋,然後發現一堆不相干的人全部拿著刀叉來分這隻雞蛋了,這算什麼事呢?如今再回首這樣的事時,作為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合格的表現,畢竟是基於集團的平臺做出這樣的項目,個人只是一個整合和梳理的過程,當產生榮譽的時候,有人想要分一點榮譽應該也不為過,畢竟綜合下來算是集團的總榮譽和成績,而不僅僅是個人獨有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若是一直糾結於不公平反而無事無補,接受應該接受的,用一句話表述就:過往不戀,當下不亂。

努力應該努力的

孩子可以躺著睡覺到天明,因為有人會賺錢給他們用,除非你是富二代任性點,否則你的不努力只會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在《奈飛文化手冊》中關於招成年人這一標準,公司是要招合格的成年人,最終:只僱用、獎勵和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因為優秀的同事、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成果,這些因素在一起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組合。

曾經有一個段子,一個實習生沒好好工作被領導訓斥,卻反駁拿那麼點工資還要我做什麼。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新入職的人身上有,哪怕是入職多年的人身上也會存在。

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心態和行為呢?因為感覺到不公平,而不公平的來源若追溯起來,可以用心理學上一個效應來表述: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當人們預估他對某事判斷正確的概率時,預測值通常都比實際值要高。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足夠重要的,而這種看上去的足夠重要有時會掩蓋一些現實情況。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擁有成熟的心態,那麼有一條為自己工作,努力應該努力的才是正確的心態。這句話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值得擁有的職場心態。

有人說,即使拿著三千元的工資,也要做出八千元的事出來,只有不斷的努力奮進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哪怕在一家企業一直沒有起色,在為自己工作不斷學習進步的情況下,也會為進入其他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從來不和你講公平,公平只是相對的,若是一直想著被公平對待才努力工作,那麼就好比不好好對待就拒絕下蛋的母雞一樣,最終只能被殺掉熬成雞湯而不是成為他人眼中的上進雞湯。

做正確的事,願賭服輸

兩個孩子玩遊戲,一個玩輸了不認賬,即使是鬧到成人那裡,多數也許是哈哈一笑結束了事,畢竟是遊戲,可以允許孩子耍點賴。但是成年人若是玩遊戲輸了,是不是也可以耍賴呢?

有一句流行的話: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只有做正確的事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只是這個世界太複雜,想做正確的事並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

若是關心股票,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當某支股票大漲的時候,在相應的論壇裡估計是歡呼聲一片,當股票大跌的時候,就會發現很有意思了,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會冒出來,什麼還我的血汗錢,有人在玩投機搞陰謀,更有哭爹罵孃的等等,這樣的言論在股票漲的時候可沒人說搞陰謀的了。

不是成年人估計都開不了戶的,開完了戶是不是就一定賺錢呢,若是小孩子都會這樣想,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可不這樣想。每一個開完戶衝進股市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做了一件無比正確的事,但是資本市場的水實在太深,連資深的人都會犯錯,何況許多並不瞭解金融的人呢。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在我看來,股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遊戲,而且是一種願賭服輸的遊戲。股票一直在那裡放著,它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買或是不買,也不會有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威脅你去買它,理財是一件好事,如今銀行不是一直提醒人嘛,理財還是有風險的,至於風險個人能承受到多大的程度和各人的財務狀況有關,若是自己把握不了,做了這樣的理財行為,然後再想耍賴,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最基本的契約精神還是需要的。歌中也唱到:誰叫我拿幸福當成了賭注,輸了你我願賭服輸。

人生就是一場場永遠不會停止的遊戲,有的遊戲中我們可能做正確了,有的可能會做錯了,畢竟沒有一個人能成為所有行業的專家,所以若是選擇參加遊戲,那就願賭服輸

虛擬和現實,要認清哪一個

若一個孩子一直沉迷於遊戲中,估計家長都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恨不得撥掉網線,斷掉電,當然還有的把孩子送到所謂的戒網癮中心去。面對孩子我們有方法,但是面對我們自己呢?我看到的是有些人雖然長大了,卻沒有分清虛擬和現實。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看上去這個標準有點低,但是這個成年人標準背後的深意並不低,若是正確理解則是隻招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而不是一個生理年齡的成年人,每個公司只會招成年人,否則就是用童工了,但是每個公司都會默認要招合格的成年人,合格是個什麼樣的標準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提前備註一下,個人理解的標準只代表個人,代表不了任何人。

接受應該接受的

面對不滿意的玩具,孩子可以大哭大鬧,疼愛孩子的父母親可能會選擇妥協。面對不滿意或錯綜複雜的事,成年人若是鬧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沒人會因此妥協,我們有時只能接受。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併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總會如走馬觀花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走開,回來又再走開的過程,經常有人會問我,如何看等某位人(在一些人眼中,此人很重要)的離職,我的回答通常是:接受應該接受的

部門一位高管因為崗位調動接手了另一個部門,在晨會宣佈此項決定並且大家按慣例表達一下後續工作的態度時,一位女同事說著說著忍不住哭出來,畢竟在她的理解中,已經共事了幾年並且自己是這位高管招進來的,有點捨不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其他同事卻是沒有任何波瀾,並不是冷漠,而是明白這樣的調動出於戰略需求,對於此位高管是個挑戰,去關鍵部門也是另一種鍛鍊,若有情感應該是為之欣喜才對,而不應該是不捨。

事後,還開玩笑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接受這樣的變動,同樣的,對於部門中和公司中有些人的離職慢慢也看得平淡起來。

我見識過數位同事,從公司離職,然後回來,再離職,然後再回來的過程,最多的一位屬於三進宮了,才開始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離職了幹嘛再回來,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做,更離譜的是多次來回,這算什麼事嘛。後來倒是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才這樣做的,這是生活的常態,是他人自主或是被動的選擇,那就尊重這樣的選擇,連公司都會接受一個人多次來回,不怕折騰,其他人又何必糾結呢?

曾經,個人主導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到內部論功行賞的時候,發現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過此事,連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的一些高管都在獎勵之列,記得當時的總經理還找我談話安撫情緒,因為當時感覺不可思議,有點情緒激動。

在當時看來,明明是我撫養了一隻雞,並且下了一隻蛋,然後發現一堆不相干的人全部拿著刀叉來分這隻雞蛋了,這算什麼事呢?如今再回首這樣的事時,作為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合格的表現,畢竟是基於集團的平臺做出這樣的項目,個人只是一個整合和梳理的過程,當產生榮譽的時候,有人想要分一點榮譽應該也不為過,畢竟綜合下來算是集團的總榮譽和成績,而不僅僅是個人獨有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若是一直糾結於不公平反而無事無補,接受應該接受的,用一句話表述就:過往不戀,當下不亂。

努力應該努力的

孩子可以躺著睡覺到天明,因為有人會賺錢給他們用,除非你是富二代任性點,否則你的不努力只會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在《奈飛文化手冊》中關於招成年人這一標準,公司是要招合格的成年人,最終:只僱用、獎勵和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因為優秀的同事、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成果,這些因素在一起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組合。

曾經有一個段子,一個實習生沒好好工作被領導訓斥,卻反駁拿那麼點工資還要我做什麼。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新入職的人身上有,哪怕是入職多年的人身上也會存在。

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心態和行為呢?因為感覺到不公平,而不公平的來源若追溯起來,可以用心理學上一個效應來表述: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當人們預估他對某事判斷正確的概率時,預測值通常都比實際值要高。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足夠重要的,而這種看上去的足夠重要有時會掩蓋一些現實情況。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擁有成熟的心態,那麼有一條為自己工作,努力應該努力的才是正確的心態。這句話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值得擁有的職場心態。

有人說,即使拿著三千元的工資,也要做出八千元的事出來,只有不斷的努力奮進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哪怕在一家企業一直沒有起色,在為自己工作不斷學習進步的情況下,也會為進入其他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從來不和你講公平,公平只是相對的,若是一直想著被公平對待才努力工作,那麼就好比不好好對待就拒絕下蛋的母雞一樣,最終只能被殺掉熬成雞湯而不是成為他人眼中的上進雞湯。

做正確的事,願賭服輸

兩個孩子玩遊戲,一個玩輸了不認賬,即使是鬧到成人那裡,多數也許是哈哈一笑結束了事,畢竟是遊戲,可以允許孩子耍點賴。但是成年人若是玩遊戲輸了,是不是也可以耍賴呢?

有一句流行的話: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只有做正確的事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只是這個世界太複雜,想做正確的事並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

若是關心股票,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當某支股票大漲的時候,在相應的論壇裡估計是歡呼聲一片,當股票大跌的時候,就會發現很有意思了,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會冒出來,什麼還我的血汗錢,有人在玩投機搞陰謀,更有哭爹罵孃的等等,這樣的言論在股票漲的時候可沒人說搞陰謀的了。

不是成年人估計都開不了戶的,開完了戶是不是就一定賺錢呢,若是小孩子都會這樣想,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可不這樣想。每一個開完戶衝進股市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做了一件無比正確的事,但是資本市場的水實在太深,連資深的人都會犯錯,何況許多並不瞭解金融的人呢。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在我看來,股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遊戲,而且是一種願賭服輸的遊戲。股票一直在那裡放著,它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買或是不買,也不會有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威脅你去買它,理財是一件好事,如今銀行不是一直提醒人嘛,理財還是有風險的,至於風險個人能承受到多大的程度和各人的財務狀況有關,若是自己把握不了,做了這樣的理財行為,然後再想耍賴,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最基本的契約精神還是需要的。歌中也唱到:誰叫我拿幸福當成了賭注,輸了你我願賭服輸。

人生就是一場場永遠不會停止的遊戲,有的遊戲中我們可能做正確了,有的可能會做錯了,畢竟沒有一個人能成為所有行業的專家,所以若是選擇參加遊戲,那就願賭服輸

虛擬和現實,要認清哪一個

若一個孩子一直沉迷於遊戲中,估計家長都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恨不得撥掉網線,斷掉電,當然還有的把孩子送到所謂的戒網癮中心去。面對孩子我們有方法,但是面對我們自己呢?我看到的是有些人雖然長大了,卻沒有分清虛擬和現實。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在電影《Her》中,孤獨的男主公最終與虛擬程序(斯嘉麗·約翰遜配音)談起了戀愛,只是虛擬和現實總是有距離的,而一旦這樣的距離破滅時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虛擬的愛情有多偉大,同樣也就會有卑劣。

在認知的偏差中有一種個誤區叫做高於平均水平的錯覺(better-than-average illusion)。這種錯覺使人們認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要更足智多謀或有更好的駕馭能力。

在當今網絡無限發達的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標配,隨之而來的虛擬同樣邁入了現實社會中,只不過智能還達不到電影中的標準,不過請放心,網絡的另一頭會有人模擬起這樣的標準。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看上去這個標準有點低,但是這個成年人標準背後的深意並不低,若是正確理解則是隻招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而不是一個生理年齡的成年人,每個公司只會招成年人,否則就是用童工了,但是每個公司都會默認要招合格的成年人,合格是個什麼樣的標準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提前備註一下,個人理解的標準只代表個人,代表不了任何人。

接受應該接受的

面對不滿意的玩具,孩子可以大哭大鬧,疼愛孩子的父母親可能會選擇妥協。面對不滿意或錯綜複雜的事,成年人若是鬧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沒人會因此妥協,我們有時只能接受。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併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總會如走馬觀花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走開,回來又再走開的過程,經常有人會問我,如何看等某位人(在一些人眼中,此人很重要)的離職,我的回答通常是:接受應該接受的

部門一位高管因為崗位調動接手了另一個部門,在晨會宣佈此項決定並且大家按慣例表達一下後續工作的態度時,一位女同事說著說著忍不住哭出來,畢竟在她的理解中,已經共事了幾年並且自己是這位高管招進來的,有點捨不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其他同事卻是沒有任何波瀾,並不是冷漠,而是明白這樣的調動出於戰略需求,對於此位高管是個挑戰,去關鍵部門也是另一種鍛鍊,若有情感應該是為之欣喜才對,而不應該是不捨。

事後,還開玩笑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接受這樣的變動,同樣的,對於部門中和公司中有些人的離職慢慢也看得平淡起來。

我見識過數位同事,從公司離職,然後回來,再離職,然後再回來的過程,最多的一位屬於三進宮了,才開始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離職了幹嘛再回來,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做,更離譜的是多次來回,這算什麼事嘛。後來倒是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才這樣做的,這是生活的常態,是他人自主或是被動的選擇,那就尊重這樣的選擇,連公司都會接受一個人多次來回,不怕折騰,其他人又何必糾結呢?

曾經,個人主導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到內部論功行賞的時候,發現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過此事,連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的一些高管都在獎勵之列,記得當時的總經理還找我談話安撫情緒,因為當時感覺不可思議,有點情緒激動。

在當時看來,明明是我撫養了一隻雞,並且下了一隻蛋,然後發現一堆不相干的人全部拿著刀叉來分這隻雞蛋了,這算什麼事呢?如今再回首這樣的事時,作為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合格的表現,畢竟是基於集團的平臺做出這樣的項目,個人只是一個整合和梳理的過程,當產生榮譽的時候,有人想要分一點榮譽應該也不為過,畢竟綜合下來算是集團的總榮譽和成績,而不僅僅是個人獨有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若是一直糾結於不公平反而無事無補,接受應該接受的,用一句話表述就:過往不戀,當下不亂。

努力應該努力的

孩子可以躺著睡覺到天明,因為有人會賺錢給他們用,除非你是富二代任性點,否則你的不努力只會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在《奈飛文化手冊》中關於招成年人這一標準,公司是要招合格的成年人,最終:只僱用、獎勵和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因為優秀的同事、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成果,這些因素在一起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組合。

曾經有一個段子,一個實習生沒好好工作被領導訓斥,卻反駁拿那麼點工資還要我做什麼。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新入職的人身上有,哪怕是入職多年的人身上也會存在。

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心態和行為呢?因為感覺到不公平,而不公平的來源若追溯起來,可以用心理學上一個效應來表述: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當人們預估他對某事判斷正確的概率時,預測值通常都比實際值要高。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足夠重要的,而這種看上去的足夠重要有時會掩蓋一些現實情況。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擁有成熟的心態,那麼有一條為自己工作,努力應該努力的才是正確的心態。這句話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值得擁有的職場心態。

有人說,即使拿著三千元的工資,也要做出八千元的事出來,只有不斷的努力奮進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哪怕在一家企業一直沒有起色,在為自己工作不斷學習進步的情況下,也會為進入其他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從來不和你講公平,公平只是相對的,若是一直想著被公平對待才努力工作,那麼就好比不好好對待就拒絕下蛋的母雞一樣,最終只能被殺掉熬成雞湯而不是成為他人眼中的上進雞湯。

做正確的事,願賭服輸

兩個孩子玩遊戲,一個玩輸了不認賬,即使是鬧到成人那裡,多數也許是哈哈一笑結束了事,畢竟是遊戲,可以允許孩子耍點賴。但是成年人若是玩遊戲輸了,是不是也可以耍賴呢?

有一句流行的話: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只有做正確的事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只是這個世界太複雜,想做正確的事並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

若是關心股票,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當某支股票大漲的時候,在相應的論壇裡估計是歡呼聲一片,當股票大跌的時候,就會發現很有意思了,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會冒出來,什麼還我的血汗錢,有人在玩投機搞陰謀,更有哭爹罵孃的等等,這樣的言論在股票漲的時候可沒人說搞陰謀的了。

不是成年人估計都開不了戶的,開完了戶是不是就一定賺錢呢,若是小孩子都會這樣想,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可不這樣想。每一個開完戶衝進股市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做了一件無比正確的事,但是資本市場的水實在太深,連資深的人都會犯錯,何況許多並不瞭解金融的人呢。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在我看來,股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遊戲,而且是一種願賭服輸的遊戲。股票一直在那裡放著,它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買或是不買,也不會有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威脅你去買它,理財是一件好事,如今銀行不是一直提醒人嘛,理財還是有風險的,至於風險個人能承受到多大的程度和各人的財務狀況有關,若是自己把握不了,做了這樣的理財行為,然後再想耍賴,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最基本的契約精神還是需要的。歌中也唱到:誰叫我拿幸福當成了賭注,輸了你我願賭服輸。

人生就是一場場永遠不會停止的遊戲,有的遊戲中我們可能做正確了,有的可能會做錯了,畢竟沒有一個人能成為所有行業的專家,所以若是選擇參加遊戲,那就願賭服輸

虛擬和現實,要認清哪一個

若一個孩子一直沉迷於遊戲中,估計家長都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恨不得撥掉網線,斷掉電,當然還有的把孩子送到所謂的戒網癮中心去。面對孩子我們有方法,但是面對我們自己呢?我看到的是有些人雖然長大了,卻沒有分清虛擬和現實。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在電影《Her》中,孤獨的男主公最終與虛擬程序(斯嘉麗·約翰遜配音)談起了戀愛,只是虛擬和現實總是有距離的,而一旦這樣的距離破滅時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虛擬的愛情有多偉大,同樣也就會有卑劣。

在認知的偏差中有一種個誤區叫做高於平均水平的錯覺(better-than-average illusion)。這種錯覺使人們認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要更足智多謀或有更好的駕馭能力。

在當今網絡無限發達的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標配,隨之而來的虛擬同樣邁入了現實社會中,只不過智能還達不到電影中的標準,不過請放心,網絡的另一頭會有人模擬起這樣的標準。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正如封建王朝的歷史是如此的相似,坐在王位上的皇帝換了一茬又一茬,朝代和制度基本上沒有換,而網戀被騙也一樣,不變的是欺騙感情和金錢,也許還有身體,變的只是手法,從模擬富二代到賣悽慘,還有一小心的紅塵偶遇等等,連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都自嘆不如,若是搜索網戀被騙,會發現一地雞毛,原來這個世界是如此精彩,精彩到懷疑是不是這些被騙的成年人迴歸到無憂無慮的兒童時代的兩小無猜了。

受騙的人都會相信自己比他人高明,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卻不知道虛擬的愛情如同her一樣,而her還更好一點,可以看到點真愛的影子,而在這些數不清的欺騙中,真愛只是皇帝的外衣罷了。

認知和成長沒有盡頭

人腦有時真的不如電腦,知識的傳承和學習對於電腦來說,也許就是一會拷貝資料的功夫,但對於人腦來說,對於一個新生的人來說,卻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宏大工程。

但是人腦強於電腦的是,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人是一個不斷進行自我認知可以不斷升級成長迭代的過程,而電腦只能依靠人的操作。

《莊子·內篇·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的智慧前一句有用,後一句同樣有用,前一句是說知識無限的感嘆,而後一句則說不能過度追求。莊子的告誡雖然有用,但是作為人來說,不斷的追求認知升級應該是一種常態,正如人們常說的,保持空杯心態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現在既是信息化時代,同樣也是一個人人學會表達的自媒體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知識大爆炸,而在這種爆炸中人常常會迷失自己。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面對這樣的知識信息無限的境況,如何去表達和認知呢?個人的觀點是:在收集充足資料的基礎上做有限的表達,並且學會不斷的修正。在收集資料並思考的過程中要擁有批判性思維。

"

如今,售賣的東西,只要是比較正規的廠商生產出來的,大到飛機、火車,小到拿在手上的手機等通訊設備,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有一個關鍵性的指標:合格。包括現在有的商品包裝盒內還會附上小小一張叫做合格證的紙片,以證明此物是合格可用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我們只招成年人

按照成年人普通的定義: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人,與兒童相對。在大部分國家,成人的定義是年滿18歲或以上的人,因此,一旦當地居民達至18歲,就可以享有各種相應的權利。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電影《鐵皮鼓》中那位一直不想長大的奧斯卡終究要面對生活的殘酷,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大。

在時間的催促下,也不管願意不願意,每個人都會變成成年人,變成成年人並不意味著合格了。

有一本暢銷書《奈飛文化手冊》,談到奈飛公司招收員工的第一個標準很有意思:我們只招成年人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看上去這個標準有點低,但是這個成年人標準背後的深意並不低,若是正確理解則是隻招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而不是一個生理年齡的成年人,每個公司只會招成年人,否則就是用童工了,但是每個公司都會默認要招合格的成年人,合格是個什麼樣的標準呢?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提前備註一下,個人理解的標準只代表個人,代表不了任何人。

接受應該接受的

面對不滿意的玩具,孩子可以大哭大鬧,疼愛孩子的父母親可能會選擇妥協。面對不滿意或錯綜複雜的事,成年人若是鬧只會讓人笑掉大牙,沒人會因此妥協,我們有時只能接受。

人生是一個不斷自我否定併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遇到的事遇到的人總會如走馬觀花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人走開,回來又再走開的過程,經常有人會問我,如何看等某位人(在一些人眼中,此人很重要)的離職,我的回答通常是:接受應該接受的

部門一位高管因為崗位調動接手了另一個部門,在晨會宣佈此項決定並且大家按慣例表達一下後續工作的態度時,一位女同事說著說著忍不住哭出來,畢竟在她的理解中,已經共事了幾年並且自己是這位高管招進來的,有點捨不得。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其他同事卻是沒有任何波瀾,並不是冷漠,而是明白這樣的調動出於戰略需求,對於此位高管是個挑戰,去關鍵部門也是另一種鍛鍊,若有情感應該是為之欣喜才對,而不應該是不捨。

事後,還開玩笑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應該接受這樣的變動,同樣的,對於部門中和公司中有些人的離職慢慢也看得平淡起來。

我見識過數位同事,從公司離職,然後回來,再離職,然後再回來的過程,最多的一位屬於三進宮了,才開始並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離職了幹嘛再回來,回來了那就好好的做,更離譜的是多次來回,這算什麼事嘛。後來倒是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觀、價值觀,也許是因為某些原因才這樣做的,這是生活的常態,是他人自主或是被動的選擇,那就尊重這樣的選擇,連公司都會接受一個人多次來回,不怕折騰,其他人又何必糾結呢?

曾經,個人主導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的獎項,到內部論功行賞的時候,發現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過此事,連這個項目叫什麼名字的一些高管都在獎勵之列,記得當時的總經理還找我談話安撫情緒,因為當時感覺不可思議,有點情緒激動。

在當時看來,明明是我撫養了一隻雞,並且下了一隻蛋,然後發現一堆不相干的人全部拿著刀叉來分這隻雞蛋了,這算什麼事呢?如今再回首這樣的事時,作為成年人來說,並不是合格的表現,畢竟是基於集團的平臺做出這樣的項目,個人只是一個整合和梳理的過程,當產生榮譽的時候,有人想要分一點榮譽應該也不為過,畢竟綜合下來算是集團的總榮譽和成績,而不僅僅是個人獨有的。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若是一直糾結於不公平反而無事無補,接受應該接受的,用一句話表述就:過往不戀,當下不亂。

努力應該努力的

孩子可以躺著睡覺到天明,因為有人會賺錢給他們用,除非你是富二代任性點,否則你的不努力只會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在《奈飛文化手冊》中關於招成年人這一標準,公司是要招合格的成年人,最終:只僱用、獎勵和容忍完全成熟的成年人,因為優秀的同事、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成果,這些因素在一起將成為一個強大的組合。

曾經有一個段子,一個實習生沒好好工作被領導訓斥,卻反駁拿那麼點工資還要我做什麼。這樣的錯誤不但在新入職的人身上有,哪怕是入職多年的人身上也會存在。

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心態和行為呢?因為感覺到不公平,而不公平的來源若追溯起來,可以用心理學上一個效應來表述: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當人們預估他對某事判斷正確的概率時,預測值通常都比實際值要高。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足夠重要的,而這種看上去的足夠重要有時會掩蓋一些現實情況。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擁有成熟的心態,那麼有一條為自己工作,努力應該努力的才是正確的心態。這句話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值得擁有的職場心態。

有人說,即使拿著三千元的工資,也要做出八千元的事出來,只有不斷的努力奮進才能讓自己成長起來,哪怕在一家企業一直沒有起色,在為自己工作不斷學習進步的情況下,也會為進入其他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世界從來不和你講公平,公平只是相對的,若是一直想著被公平對待才努力工作,那麼就好比不好好對待就拒絕下蛋的母雞一樣,最終只能被殺掉熬成雞湯而不是成為他人眼中的上進雞湯。

做正確的事,願賭服輸

兩個孩子玩遊戲,一個玩輸了不認賬,即使是鬧到成人那裡,多數也許是哈哈一笑結束了事,畢竟是遊戲,可以允許孩子耍點賴。但是成年人若是玩遊戲輸了,是不是也可以耍賴呢?

有一句流行的話: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只有做正確的事才能讓自己不後悔,只是這個世界太複雜,想做正確的事並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

若是關心股票,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當某支股票大漲的時候,在相應的論壇裡估計是歡呼聲一片,當股票大跌的時候,就會發現很有意思了,各種各樣的言論都會冒出來,什麼還我的血汗錢,有人在玩投機搞陰謀,更有哭爹罵孃的等等,這樣的言論在股票漲的時候可沒人說搞陰謀的了。

不是成年人估計都開不了戶的,開完了戶是不是就一定賺錢呢,若是小孩子都會這樣想,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可不這樣想。每一個開完戶衝進股市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做了一件無比正確的事,但是資本市場的水實在太深,連資深的人都會犯錯,何況許多並不瞭解金融的人呢。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在我看來,股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遊戲,而且是一種願賭服輸的遊戲。股票一直在那裡放著,它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買或是不買,也不會有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威脅你去買它,理財是一件好事,如今銀行不是一直提醒人嘛,理財還是有風險的,至於風險個人能承受到多大的程度和各人的財務狀況有關,若是自己把握不了,做了這樣的理財行為,然後再想耍賴,這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最基本的契約精神還是需要的。歌中也唱到:誰叫我拿幸福當成了賭注,輸了你我願賭服輸。

人生就是一場場永遠不會停止的遊戲,有的遊戲中我們可能做正確了,有的可能會做錯了,畢竟沒有一個人能成為所有行業的專家,所以若是選擇參加遊戲,那就願賭服輸

虛擬和現實,要認清哪一個

若一個孩子一直沉迷於遊戲中,估計家長都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恨不得撥掉網線,斷掉電,當然還有的把孩子送到所謂的戒網癮中心去。面對孩子我們有方法,但是面對我們自己呢?我看到的是有些人雖然長大了,卻沒有分清虛擬和現實。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在電影《Her》中,孤獨的男主公最終與虛擬程序(斯嘉麗·約翰遜配音)談起了戀愛,只是虛擬和現實總是有距離的,而一旦這樣的距離破滅時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虛擬的愛情有多偉大,同樣也就會有卑劣。

在認知的偏差中有一種個誤區叫做高於平均水平的錯覺(better-than-average illusion)。這種錯覺使人們認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要更足智多謀或有更好的駕馭能力。

在當今網絡無限發達的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標配,隨之而來的虛擬同樣邁入了現實社會中,只不過智能還達不到電影中的標準,不過請放心,網絡的另一頭會有人模擬起這樣的標準。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正如封建王朝的歷史是如此的相似,坐在王位上的皇帝換了一茬又一茬,朝代和制度基本上沒有換,而網戀被騙也一樣,不變的是欺騙感情和金錢,也許還有身體,變的只是手法,從模擬富二代到賣悽慘,還有一小心的紅塵偶遇等等,連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都自嘆不如,若是搜索網戀被騙,會發現一地雞毛,原來這個世界是如此精彩,精彩到懷疑是不是這些被騙的成年人迴歸到無憂無慮的兒童時代的兩小無猜了。

受騙的人都會相信自己比他人高明,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卻不知道虛擬的愛情如同her一樣,而her還更好一點,可以看到點真愛的影子,而在這些數不清的欺騙中,真愛只是皇帝的外衣罷了。

認知和成長沒有盡頭

人腦有時真的不如電腦,知識的傳承和學習對於電腦來說,也許就是一會拷貝資料的功夫,但對於人腦來說,對於一個新生的人來說,卻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宏大工程。

但是人腦強於電腦的是,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人是一個不斷進行自我認知可以不斷升級成長迭代的過程,而電腦只能依靠人的操作。

《莊子·內篇·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的智慧前一句有用,後一句同樣有用,前一句是說知識無限的感嘆,而後一句則說不能過度追求。莊子的告誡雖然有用,但是作為人來說,不斷的追求認知升級應該是一種常態,正如人們常說的,保持空杯心態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現在既是信息化時代,同樣也是一個人人學會表達的自媒體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知識大爆炸,而在這種爆炸中人常常會迷失自己。

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面對這樣的知識信息無限的境況,如何去表達和認知呢?個人的觀點是:在收集充足資料的基礎上做有限的表達,並且學會不斷的修正。在收集資料並思考的過程中要擁有批判性思維。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批判性思維》開篇寫道:存在著一種思維:它讓我們形成意見、做出判斷、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同時,還存在著另一種思維-批判性思維:它批判前一種思維,讓前述思考過程接受理性評估。

所以,每當互聯網上一件事件冒出來時,我從來不敢在第一時間下所謂的結論,因為資料太不全面了,根本看不清真相,即使看清所謂的真相,還有《羅生門》中的困惑,每段資料,每個片斷,都會在事實的基礎上夾帶著主觀判斷,所以更要仔細分辨才成。

和你一起終身學習,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都有著它的正確性,正是在這不斷的學習過程,我們才能真正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要走的路還很漫長,蒙田說,一個人最壞的狀態是失去了對自己的認識和支配。在我們升級打怪併成為成年人的路上,不斷的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然後再坦然的出發吧,過一個合格的成年人值得過的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