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這屆90後真難管,頻繁跳槽,估計沒啥大出息'

"


"


知乎高贊:這屆90後真難管,頻繁跳槽,估計沒啥大出息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問題:

“現在的90後員工比較難管,動不動就離職,有什麼好辦法嗎?”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設計走了,他就被老闆叫去做設計,商務走了老闆就叫他做商務,最近聽說程序員的事情他都要去幫忙了,要知道他可是文科生……

晚上加班到9點不說,週六還要免費加班,但他都堅持下來了。

累就累點吧,錢少就少點吧。拿業績說話,業績好,老闆肯定不會虧待的,但是老闆卻全盤否定,認為她還可以花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任務。但錢呢?和一年前一樣,還是4k,還不包五險一金。

最後得出結論:這屆90後年輕人,真不行!沒有責任心,動不動就辭職,沒有常性,以後肯定沒啥大出息。

真的是90後出了問題嗎?也未必。

“70後只想找個工作;80後盡力找個好工作;90後尋尋覓覓只為找個自己喜歡的工作。”

很明顯,這是一種進步。

網友的一段話,雖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還是說出了不少時代人的特點。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企業在進步,員工在進步,對於管理來講也需要進步。“比較難管”的問題除了在員工身上,更多的可能出在了管理者身上。

最近拜讀了喬納森·萊蒙德的《高效管理》,書中講到了3大管理的原則,對管理者和作為員工的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01

多些幫助,少些管控


作者在書裡講到一個關於她女兒的故事:

女兒特別不願意參與到大掃除的行動中,無論是“賄賂”還是“威脅”,都無法說動她。

有一天,妻子悄悄叫住作者,把他拉進廚房,看到女兒正戴著手套,拿著清潔球,來回踱步,尋找清洗的位置,夫妻大喜。

原來夫妻倆在發現管理無效的時候,決定給孩子一些空間。

結果,孩子在讀書的時候躺在沙發上看到整潔的環境,心情大好,覺得自己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清潔環境的行動中來,大掃除再也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成了讓自己心情更愉悅的一項活動。

給予的這一點點空間,讓孩子停止了反抗,不自覺地沉浸在了“環境好,心情好,大家都很好,我需要做點什麼會更好”的情境裡,主觀能動性就這樣被激發了。


"


知乎高贊:這屆90後真難管,頻繁跳槽,估計沒啥大出息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問題:

“現在的90後員工比較難管,動不動就離職,有什麼好辦法嗎?”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設計走了,他就被老闆叫去做設計,商務走了老闆就叫他做商務,最近聽說程序員的事情他都要去幫忙了,要知道他可是文科生……

晚上加班到9點不說,週六還要免費加班,但他都堅持下來了。

累就累點吧,錢少就少點吧。拿業績說話,業績好,老闆肯定不會虧待的,但是老闆卻全盤否定,認為她還可以花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任務。但錢呢?和一年前一樣,還是4k,還不包五險一金。

最後得出結論:這屆90後年輕人,真不行!沒有責任心,動不動就辭職,沒有常性,以後肯定沒啥大出息。

真的是90後出了問題嗎?也未必。

“70後只想找個工作;80後盡力找個好工作;90後尋尋覓覓只為找個自己喜歡的工作。”

很明顯,這是一種進步。

網友的一段話,雖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還是說出了不少時代人的特點。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企業在進步,員工在進步,對於管理來講也需要進步。“比較難管”的問題除了在員工身上,更多的可能出在了管理者身上。

最近拜讀了喬納森·萊蒙德的《高效管理》,書中講到了3大管理的原則,對管理者和作為員工的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01

多些幫助,少些管控


作者在書裡講到一個關於她女兒的故事:

女兒特別不願意參與到大掃除的行動中,無論是“賄賂”還是“威脅”,都無法說動她。

有一天,妻子悄悄叫住作者,把他拉進廚房,看到女兒正戴著手套,拿著清潔球,來回踱步,尋找清洗的位置,夫妻大喜。

原來夫妻倆在發現管理無效的時候,決定給孩子一些空間。

結果,孩子在讀書的時候躺在沙發上看到整潔的環境,心情大好,覺得自己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清潔環境的行動中來,大掃除再也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成了讓自己心情更愉悅的一項活動。

給予的這一點點空間,讓孩子停止了反抗,不自覺地沉浸在了“環境好,心情好,大家都很好,我需要做點什麼會更好”的情境裡,主觀能動性就這樣被激發了。


知乎高贊:這屆90後真難管,頻繁跳槽,估計沒啥大出息


古典職業生涯三葉草裡,提出了三個基本要素:興趣、能力、價值

當我們具備這三個要素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自己熱愛的領域,並在裡面全情投入。

馬雲爸爸說:“員工想辭職了,要麼是錢少了,要麼是委屈了。”

委屈了就少有快樂,少有快樂就失去了興趣,失去了興趣就很難找到歸屬感。沒有歸屬感,員工還怎麼待得下去?

管理者要學會給予,給予員工適當的幫助、空間和權利,給予員工參與的機會和可能性。

當然作為員工也要學會給予,給予對得起老闆和薪資的工作成績,這是最起碼的一條原則。

有機會了,更有衝勁兒。

得到尊重了,心情更好。

得到進步了,更有幹勁兒。

員工得到應有的回報和權益,心情愉悅了,為啥還辭職?

為了掙更多的錢,壓低成本,自己盆滿缽滿,再讓員工言聽計從?

對不起,我們不是楊白勞,您也別想做那黃世仁。


"


知乎高贊:這屆90後真難管,頻繁跳槽,估計沒啥大出息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問題:

“現在的90後員工比較難管,動不動就離職,有什麼好辦法嗎?”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設計走了,他就被老闆叫去做設計,商務走了老闆就叫他做商務,最近聽說程序員的事情他都要去幫忙了,要知道他可是文科生……

晚上加班到9點不說,週六還要免費加班,但他都堅持下來了。

累就累點吧,錢少就少點吧。拿業績說話,業績好,老闆肯定不會虧待的,但是老闆卻全盤否定,認為她還可以花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任務。但錢呢?和一年前一樣,還是4k,還不包五險一金。

最後得出結論:這屆90後年輕人,真不行!沒有責任心,動不動就辭職,沒有常性,以後肯定沒啥大出息。

真的是90後出了問題嗎?也未必。

“70後只想找個工作;80後盡力找個好工作;90後尋尋覓覓只為找個自己喜歡的工作。”

很明顯,這是一種進步。

網友的一段話,雖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還是說出了不少時代人的特點。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企業在進步,員工在進步,對於管理來講也需要進步。“比較難管”的問題除了在員工身上,更多的可能出在了管理者身上。

最近拜讀了喬納森·萊蒙德的《高效管理》,書中講到了3大管理的原則,對管理者和作為員工的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01

多些幫助,少些管控


作者在書裡講到一個關於她女兒的故事:

女兒特別不願意參與到大掃除的行動中,無論是“賄賂”還是“威脅”,都無法說動她。

有一天,妻子悄悄叫住作者,把他拉進廚房,看到女兒正戴著手套,拿著清潔球,來回踱步,尋找清洗的位置,夫妻大喜。

原來夫妻倆在發現管理無效的時候,決定給孩子一些空間。

結果,孩子在讀書的時候躺在沙發上看到整潔的環境,心情大好,覺得自己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清潔環境的行動中來,大掃除再也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成了讓自己心情更愉悅的一項活動。

給予的這一點點空間,讓孩子停止了反抗,不自覺地沉浸在了“環境好,心情好,大家都很好,我需要做點什麼會更好”的情境裡,主觀能動性就這樣被激發了。


知乎高贊:這屆90後真難管,頻繁跳槽,估計沒啥大出息


古典職業生涯三葉草裡,提出了三個基本要素:興趣、能力、價值

當我們具備這三個要素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自己熱愛的領域,並在裡面全情投入。

馬雲爸爸說:“員工想辭職了,要麼是錢少了,要麼是委屈了。”

委屈了就少有快樂,少有快樂就失去了興趣,失去了興趣就很難找到歸屬感。沒有歸屬感,員工還怎麼待得下去?

管理者要學會給予,給予員工適當的幫助、空間和權利,給予員工參與的機會和可能性。

當然作為員工也要學會給予,給予對得起老闆和薪資的工作成績,這是最起碼的一條原則。

有機會了,更有衝勁兒。

得到尊重了,心情更好。

得到進步了,更有幹勁兒。

員工得到應有的回報和權益,心情愉悅了,為啥還辭職?

為了掙更多的錢,壓低成本,自己盆滿缽滿,再讓員工言聽計從?

對不起,我們不是楊白勞,您也別想做那黃世仁。


知乎高贊:這屆90後真難管,頻繁跳槽,估計沒啥大出息


02

多提問題,少給答案


日本企業流行一種做法:安排工作時對員工提問5遍。

第1遍,麻煩你做個什麼事。(工作內容是什麼)第2遍,麻煩你重複一下我讓你做什麼事。(確認員工明確了具體的工作內容)第3遍,你知道我讓你做這個事的目的是什麼。(此次工作的結果及重要性)第4遍,這個事會不會出現什麼意外,你怎麼應對?(確保員工明確工作思路,以及問題和難點的處理)第5遍,你自己做這個事,有什麼想法和建議?(讓員工思路清晰,明確重點以及是否需要他人幫助)


這個安排工作的過程就完成了幫助員工梳理思路,記住工作要點,人員安排、時間節點、最終效果等關健環節。

《高效管理》一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方式,比如“適度的問責勝過無畏的指責。

問責是對結果的處理,而指責而是情緒的發洩。

通過這種有效的方式,不但能夠培養員工對細節把控的能力,而且能夠提升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員工得到了尊重,敢於擔當,如果能力到位何愁工作不能完成?


03

多點空間,少些包攬


之前在一個創業公司工作,公司的CEO有某個領域的一些基礎知識,也有相關的人脈資源,還做過外企的HR,總透漏著一股莫名的自信。

他極度認可學歷,認為名牌大學就是“眼中寶”。

當時公司Pre-A(天使輪融資)拿到了接近1000萬,公司發展加速,人員越來越多,她常常動不動就嘮叨:

你這宣傳文案有個錯別字;

你設計的這個海報不夠高大上啊,你加點星空,來個火箭;

你這個服務支持列表不美觀啊,調整一下行距,抬頭加個顏色。

後來,很多人都離開了,不是覺得事情繁瑣,而是覺得自己根本沒有發揮的空間,始終入不了CEO的眼,永遠被排斥在CEO老部下的圈子外。

這樣的CEO有點類似超人的存在。

超人可以拯救世界,但是太過英雄主義。太過細節化的管理常常會演化成“控制”。

作為領導,最應該關心的,應該是大的戰略方向,公司發展進程,產品研發力度,以及市場的佔有量情況。

如果事無鉅細,不願放權,不僅員工累,老闆也很累。

管理者需要做的不應該是超人,而是和員工站在一起的同伴,他們應該時常給員工傳達這樣一種信息:面對未知的未來,自己也沒有更好的具體方法,只是在一路上給些建議和引導,讓他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所以你看,無論多少管理的技巧,管理的方法,管理的工具,最根本的其實還是管理人心。


04


管理還是被管理是相對而言的。

管理者的這三個原則,在多數普通員工身上也同樣適用。

比如,以第三個原則“多點空間,少些包攬”為例。

站在老闆的角度講,為什麼有那麼多老闆大包大攬,啥都不放心?

還不是怕你不理解他的意圖,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知道能不能滿足他的需求。

什麼樣的員工讓老闆放心?

能力突出,經驗豐富,領域專家,技術超強者。

比如剛才講的CEO,唯一沒被他染指的一個部門就是IT技術部,為啥?

那老哥在大廠待過,經驗豐富,甩出的一行行代碼,從不出錯,最重要的是,他總能想到領導的前面。

遇到這樣靠譜的人,領導自然會珍惜。

所以,無論是覺得“員工管理難”還是“公司領導是大傻X”,都太絕對。

作為管理者需要有方法、有原則,作為員工需要提升能力,持久行動。

總之,你怎麼對待工作,工作就怎樣對待你。


作者:馬上就,精讀讀友會會員。一個深扎個人成長領域的品牌運營人,硬核成長,決定做個行動派。公眾號:馬上就,ID:mashangjiu99。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