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天主教 建築 歐洲 查士丁尼一世 旅遊與攝影 2017-05-25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一、城市概貌

伊斯坦布爾(Istanbul),舊稱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也是土耳其經濟、文化、金融、新聞、貿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它位於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Strait of Bosporus)南口西岸,扼黑海(The Black Sea)入口,當歐、亞交通要衝,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由位於歐洲的舊城區(Old city)和貝伊奧盧商業區(Beyoglu business district),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Uskudar District)構成,面積5,343平方千米(時區:UTC/GMT+2,地理座標:41°2'N,28°58'E)。作為古代三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以及奧斯曼帝國首都的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交匯點,風光秀麗、古蹟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二、人口構成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增長速度快,1950—2000年,伊斯坦布爾人口增長了10倍;在20世紀下半葉,每年以4—5%的速度增長;截至到2000年達到1004萬;2015年1月人口達到1437萬人,佔土耳其總人口(7769萬人)的18.5%。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人口大部分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移民,只有28%的人口為本地居民。主要由土耳其人、希臘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和庫爾德人組成;少數民族有阿拉伯人、俄羅斯人、波黑人、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羅馬尼亞人和保加利亞人等。男女比例均衡,男性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50.21%。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三、宗教信仰

早在突厥人(Turkic peoples)踏上這片土地之前,多種民族和政權在伊斯坦布爾交替發展和傳承,薩滿教、猶太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多重宗教在這裡繁衍。朝代更迭往往伴隨著文明的毀滅,但在伊斯坦布爾卻是一個例外。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2)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統治這片疆土,沒有對其它宗教信仰的民族有過分的歧視與迫害;土耳其共和國創始人凱末爾(Mustafa Kemal,1881—1938)強調國家政權世俗化,使宗教信仰成為個人行為而他人不可干涉。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多種地理和歷史原因,使得伊斯坦布爾融合了來自幾十個不同國家的宗教和信仰,多種宗教文化交匯融合,發展了一種獨一無二的世界大同主義同融文化,造就了一個神祕多彩的城市。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當今土耳其沒有國教,政教分離,信仰自由,有95%的人信仰伊斯蘭教,少數人信仰亞美尼亞東正教、希臘東正教、猶太教、天主教等。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伊斯坦布爾共有2,691座開放的清真寺、123座開放的教堂和26座開放的猶太會堂,以及109個穆斯林墓地和57個非穆斯林公墓。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四、城市沿革

伊斯坦布爾於公元前660年由古希臘人(Greeks或Hellenes)所建,是古希臘(Greece,地區稱謂而非國家概念,其文明自公元前800年持續到前146年)的移民城市,當時稱拜占庭(Byzantium)。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272—337)將羅馬帝國(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前27—公元395)遷都於此,更名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別稱新羅馬);公元395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為拜占庭帝國(The Byzantine Empire,即東羅馬帝國,395—1204,1261—1453)首都,成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04年,十字軍第4次東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羅馬天主教國家,其拉丁語正式名稱是羅馬尼亞或羅馬尼亞帝國,因希臘人稱西歐人為拉丁人,故稱為拉丁帝國(Latin Empire,1204—1261),建都君士坦丁堡,於1261年被拜占庭帝國收復。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1299—1922)攻陷君士坦丁堡,這裡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並被更名為伊斯坦布爾。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初建時為首都(獨立戰爭期間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在市區已擴大到金角灣(Golden Horn)以北,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也劃入市區,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現代化城市。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五、經濟概況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經濟生活的中心,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中心。伊斯坦布爾和周邊省份生產棉花、水果、橄欖油、絲綢和菸草等;食品加工、紡織品生產、石油產品、橡膠、金屬製品、皮革、化工、醫藥、電子、玻璃、機械、汽車、運輸車輛、紙及紙製品以及酒類飲品是這裡的主要工業產品。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2006年,共有23,148,669名遊客到訪土耳其,其中大部分人是通過伊斯坦布爾和安塔利亞的機場和海港進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會議目的地之一,是世界頭號的國際組織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GDP為1,022億美元,位於2016年世界城市經濟GDP排行榜第30位。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根據《福布斯》雜誌統計,2008年3月,伊斯坦布爾共有35名億萬富翁,居世界第四。2010年3月有28位10億富豪(較2008年的35位減少),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紐約(60位)、莫斯科(50位)及倫敦(32位)。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六、主要景點

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分屬歐亞兩洲,沿岸景色相似:草地、樹叢,片片翠綠;高樓、小屋,點點硃紅。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巍峨王宮傍水聳立,古堡殘垣矗立岸邊。在海峽的中段,兩岸各有一個14—15世紀的古堡,像一對威武的雄獅,昂首挺立。海峽的自然風光與歷史古蹟相映成輝,博斯普魯斯海峽已成為土耳其著名旅遊景區之一。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歐亞大橋),因為橋的東邊是亞洲、西邊是歐洲。全長1,560米,橋寬39米。橋的兩頭各有一呈“門”字形的橋塔,水中不設橋墩,整個橋身用兩根粗大的鋼索牽引,1973建成的時候是世界第四大,歐洲第一大的吊橋。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獨立大街(independenceStreet)

獨立大街被稱作伊斯坦布爾的“香榭爾大道”,起始於加拉塔橋附近的中世紀熱那亞社區,結束於塔克辛廣場(Taksim Meydani),是一條長約3千米優雅的步行街,大街兩側分佈著伊斯坦布爾著名的建築,包括各色教堂、各國領館和著名飯店等。沿街還有諸多精品店、音樂商店、書店、美術館、電影院、劇院、圖書館、咖啡廳、酒吧、夜總會、古老的糕點鋪、巧克力店和餐館,吸引了本地人和外國遊客紛至沓來,也是年輕人社交的好去處。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託普卡帕宮(TopkapiPalace)

託普卡帕故宮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館,在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布爾的歐洲部分、黃金角海灣南岸一個叫“皇宮鼻”的山頂上。“皇宮鼻”像一小半島伸入海中,右前方為廣闊的馬爾馬拉海(Marmara Sea),左前方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入口處,景色綺麗。託普卡帕故宮是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25位蘇丹寢住過的宮殿,1478年建成,作為皇宮達400年之久,是奧斯曼時期宮殿建築的傑出典範。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將這座王宮改為博物館。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藍色清真寺(BlueMosque)

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也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建於1609年。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磁磚裝飾。巨大的原頂周圍有六根尖塔,建造藍色清真寺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而且歷經數次地震卻未倒坍。260個小窗、2萬多塊藍色磁磚、地毯和阿拉伯書法藝術是該寺的重要看點。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聖索非亞大教堂(HagiaSofia)

聖索菲亞大教堂現被稱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Ayasofya Muzesi),它是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最精美的建築物之一,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272—337)建造,6世紀中又由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482—565)再建,教堂主體呈長方形,佔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前廳有600多平方米,中央大廳則達5,000多平方米。巨大的圓頂直徑達33米,離地高55米。站在這裡,其莊嚴肅穆似乎能使時光停滯,拜占庭文化的典範──馬賽克畫在此處可讓遊客一飽眼福。1975年,政府撥款對教堂進行全面修復,目前,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大巴扎(GrandBazaar)

伊斯坦布爾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最初由蘇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1432—1482)下令,修建於1455年到1461年;以在16世紀蘇丹蘇萊曼一世(Suleyman I,1494—1566

)在位期間大為擴展;1894年經歷了大地震後重建。大巴扎包括12個主要建築物,擁有22個門,有58條室內街道和4,000多間商鋪,以首飾,陶瓷,香料,乾果、地毯店而聞名,許多攤位分類集中經營,例如皮衣,黃金首飾等等,每天吸引的顧客介於25萬到40萬之間。

……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七、城市印象

伊斯坦布爾是一座神祕多彩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麗動人的國際化大都市。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她美在了西方的理性與東方的神祕之交匯之處,是一種冷峻與熱烈糾葛在一起的美,美得紛繁複雜、琳琅滿目。拜占庭帝國近千年的文化沉澱以及奧斯曼帝國600餘年的文明洗禮,鑄造了伊斯坦布爾的骨骼和血脈,賦予了伊斯坦布爾特有的品質。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在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的殘垣斷壁隨處可見;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建築星羅棋佈;萬丈高樓與紅頂別墅相得益彰;宣禮塔林立、悅耳的祈禱聲響遍全城;車流、巨輪以及藍天的飛機構成了洲際立體交通;黃、白膚色的或穿著民族服飾的人們匆匆地行走在大街上。這些閃光的元素無時不在告知著人們,這裡就是近3,000年的文明古城,這裡就是穆斯林世界。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聖索菲亞大教堂巨大的穹窿下覆蓋著世界兩大宗教超凡脫俗、凌空欲飛的想象,異質文化在同一空間竟能共生共存得如此層巒疊嶂、交相輝映;藍色清真寺,6根華美細長的宣禮塔與3層穹窿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儼然是一支來自遠古時代悠揚而淡雅的歌;老皇宮與新皇宮,奧斯曼帝國的雄心與無奈,榮耀與頹廢全部寂無聲息地被塵封在裡面,這裡是土耳其民族精神的聖地;大巴扎,古老而常新的集市,繁榮的店鋪,豐富的商品,擁擠著攢動不已的人頭;博斯普魯斯海峽,一橋飛架歐亞,大橋上車流如梭,海面上百舸爭流……

走馬觀城——伊斯坦布爾

這裡就是198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伊斯坦布爾(歷史城區);

這裡就是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的伊斯坦布爾;

這裡就是2012年歐洲體育之都的伊斯坦布爾;

這裡就是魅力的歐亞城市伊斯坦布爾;

這裡就是美麗的伊斯坦布爾!

(攝影:王永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