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道理”太空引擎找到理論支撐?中國終於領先了世界一把

天文 NASA 宇宙 火星 徐德文 徐德文 2017-11-07

“沒道理”太空引擎找到理論支撐?中國終於領先了世界一把

去年底,NASA發佈了一項尚未知道會對人類文明產生多大影響的重要測試結果,一種科學家們尚不知道原理的無工質太空發動機——EmDrive,又稱相對性推進器或不可能性推進器,可以幫助人類在70天內登上火星。NASA在對其進行地面測試後,確認已經產生了推力,將盡快部署在太空中進行測試。

“沒道理”太空引擎找到理論支撐?中國終於領先了世界一把

正當全球科學家都在伸手扶下巴的時候,中國公佈了一個更加震驚的消息,讓大家的下巴重又掉到了地上:中國科學家宣稱已製成EmDrive的工作版本,並已送到天宮二號上進行測試。此後在今年9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CAST)又召開了一次新聞發佈會,證實自2010年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提供資金支持不可能性推進器的研究,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一系列重複測試,開發出一種在低地球軌道測試的設備,將在五年內實現工程應用。

“沒道理”太空引擎找到理論支撐?中國終於領先了世界一把

雖然中國和NASA都在競相發展EmDrive技術,但仍然沒有人知道其工作原理是什麼,這種明顯違背能量守恆定律的推進器讓所有科學家都陷入了困惑之中。但現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認為“導航波理論”可以解釋這種奇怪的類量子行為。

“沒道理”太空引擎找到理論支撐?中國終於領先了世界一把

導航波理論是一種被科學家們遺忘了的理論,和著名的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詮釋相對立。哥本哈根詮釋認為粒子在觀測之前沒有確定的位置,而德布羅意和玻姆認為,微觀粒子可以有確定的位置和動量,只是對粒子位置和速度的測量,必須遵守不確定性原理。這個理論被稱為德布羅意-玻姆理論,或導航波理論,從來沒有一個公認的名字,差不多已被人們遺忘了。

“沒道理”太空引擎找到理論支撐?中國終於領先了世界一把

近年來,由於導航波的類量子行為可以在經典流體中再現,並被經典(非量子)流體動力學解釋,所以導航波理論又開始重出江湖,逐步流行起來。里斯本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為,導航波理論稍作調整就可以適用於宏觀物體,比如EmDrive。通過建模分析,研究人員發現,EmDrive足夠強大和不對稱的電磁場可以產生導航波,由於驅動器的腔體是不對稱的錐形,產生的導航波就會形成不對稱的波場,一些區域會表現出更高的場強度。而這種區域是非線性的,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避開牛頓第三定律,不是每一個動作都會產生同樣大小的反作用力,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能引起巨大的反應,這就是EmDrive驅動器之所以產生不對稱推力的原因。

“沒道理”太空引擎找到理論支撐?中國終於領先了世界一把

好吧,還是有些糊塗,希望科學家們能做出更好的解釋,並且通過實驗來驗證它,這樣我們就可以擁有強大的太空引擎,未來在太空中航行就可以像開汽車一樣方便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人類文明將邁出宇宙中歷史性的一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