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老虎”過招!這個“全國十佳公訴人”有的不僅僅是顏值……'

"


"


與“大老虎”過招!這個“全國十佳公訴人”有的不僅僅是顏值……

在天津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機關大樓、在法庭的公訴席、在看守所的提訊室,總能見到劉家卿忙碌而清麗的身影,作為天津市檢察院第一分院第三檢察部副主任的她,為嚴肅的司法機關平添了一抹溫柔的亮色。

劉家卿身材高挑、姿韻娉婷,見人總是遠遠就露出甜美的笑容,但作為國家公訴人面對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甚至面對貪腐“大老虎”時卻巾幗不讓鬚眉,慷慨陳詞、英姿颯爽,展現出女檢察官的別樣風采,用行動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抒寫著對檢察事業的忠誠與熱愛。

與“老江湖”過招

劉家卿打交道的大多是法定刑期在無期徒刑以上的重刑犯,其中不少善於隱匿證據、犯罪手法多變的犯罪分子,直接考量和挑戰劉家卿的辦案能力。

在辦理一起重大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受賄兩張銀行卡,數額高達幾十萬元,但他百般抵賴氣焰囂張,辯稱是借款,還提供了收卡當天寫的兩張借條。不能讓這種國家的“蛀蟲”輕易逃脫法律制裁,經過仔細閱卷,劉家卿發現兩張收條的時間相差半年,但用的卻是一模一樣的稿紙,其中必有蹊蹺。帶著疑問,劉家卿翻閱了上千頁案卷,終於發現借條時間竟然在銀行卡的開卡時間之前,很可能是後期偽造的。隨後她逐頁查閱犯罪嫌疑人的工作日誌,發現所謂借款當天被告人竟是在外地開會。正式開庭時,當辯護律師胸有成竹地出示那兩張借條時,劉家卿把銀行開卡記錄和借條同時在庭審大屏幕上進行對比,並當庭宣讀被告人親筆書寫的工作日誌。這一次,被告人啞口無言,只能低頭承認自己的受賄行為。

劉家卿和同事們依託多媒體出庭示證系統,創建了“天津公訴模式”一戰成名,受到中政委、最高檢領導的好評,其後逐漸在全國陸續推廣。她所在的團隊也因辦大案、辦專案聲名鵲起,成為津門檢察的一支鐵軍。

“作為一名公訴人,劉家卿長期堅守在打擊貪腐的最前沿,與我們一同辦理過上百起案件,證據過硬,指控有力,至今無一錯案,她用實力贏得了我們的尊重。”天津市第一中級法院刑二庭副庭長張偉提到劉家卿不禁豎起大拇指。

公訴席上的“艮姑娘”

天津人喜歡把拼搏奮鬥精神稱為“艮勁”。劉家卿外表談吐優雅,但骨子裡就有著這麼一股常人少有的“艮勁”。

2008年,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米鳳君因受賄犯罪被查處,這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省部級案件,影響波及全國。劉家卿被指派參與辦理此案。經過審查,她發現一筆重要的受賄犯罪事實不清,而作為重要證人,米鳳君妻子的證言始終搖擺不定,專案組雖然多次與她聯繫取證,但她總以行動不便,需要照顧孩子為由一再推託。按照慣例劉家卿完全可以通知證人到專案組辦公地點核實證言,但為了減少證人的牴觸情緒,她果斷提出改變工作方法,冒著零下20多度的低溫和鵝毛大雪,從長春遠郊趕往位於市中心的證人家取證。打開門的一剎那,一直心存戒備的證人看到了檢察官的良苦用心,有了一分釋然,最終被劉家卿的“艮勁”打動了,和盤托出了關鍵證言,使案件事實得到了印證。

幾年前,劉家卿和愛人計劃孕育自己的小寶寶,也是給終日翹首以盼的老人們一個交代。就在此時,她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立即收拾行裝,開赴專案組。接到調令,劉家卿心頭一緊,但她深知,自己作為一名檢察官,忠誠擔當、恪盡職守是首要職責。

“我不能掉鏈子啊”,一句質樸的天津方言,還有劉家卿特有的“艮勁”打動了家人。她第一時間進入專案組,全身心投入工作。作為近年來級別最高、影響最大的腐敗案件,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證案件質量,她和專案組的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審查案卷,分析論證。有時候忙到深夜才想起要給家裡打個電話,可看看時間,想著他們早已安然入睡,還是把電話放下了,心中滿是愧疚。經過嚴謹細緻的工作,她和同事們最終成功辦結案件。

榮譽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

14年前,這位“80後”姑娘第一次踏入檢察院大門,青澀懵懂,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當初怎麼也想不到,幹著幹著就把這份職業當作事業了,而且是陽光燦爛的事業。”

從天津市優秀公訴人、檢察業務專家到全國十佳公訴人、模範檢察官,從全國三八紅旗手到天津市十四屆政協委員,劉家卿榮譽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

作為一名優秀公訴人,經常要擔負起眾多大要案的審查起訴重任。劉家卿對此卻很坦然,“我最關注的不是既往的成績榮譽,是要如何不斷充電,獲取新知識。”多年來,只要有空閒時間,她就一頭鑽進圖書室、檔案室翻閱學習資料,潛心研究檢察理論,上下班路上都與法學專家授課錄音為伴,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她是音樂“發燒友”。

2013年驕陽似火的夏天,劉家卿迎來了屬於她厚積薄發的時刻,在最高檢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業務競賽”中,她一路過關斬將,從全國102名強手中脫穎而出,最終榮獲“全國十佳公訴人”稱號。

“理論能讓我多走一步”

劉家卿常說,公訴人不能光看嘴上功夫,還要看肚子裡有沒有真材實料。她在實戰磨練的同時還注重調查研究,撰寫了《死刑案件量刑建議實務探究》等20餘篇文章,先後在《人民檢察》《檢察日報》《公訴人》《中國檢察官》等報刊上刊發。

為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劉家卿帶領全處檢察官總結十餘年的辦案經驗,編著了《審查起訴案件常見證據問題集述》一書,被市公安局預審系統確定為天津市培訓教材,她也多次受邀為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相關部門授課培訓。14年的磨練和積累不僅讓她成長為天津市檢察機關專家型人才,更通過了最高檢的嚴格評審,成為天津市最年輕的全國檢察業務專家。

“檢察理論、辦案經驗積累得越多,越能發現案件背後的深層次問題,就越能讓我多走一步。”劉家卿感悟道。

劉家卿在辦理兩起銀行工作人員詐騙案時,通過對比發現,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老百姓不瞭解金融知識的特點,虛構高息理財產品騙取儲戶存款,不僅給200餘名被害人造成5000餘萬元的財產損失,也暴露出部分銀行的金融安全隱患。於是,她用類案問題彙總的工作方式,通過對比多起類似案件,梳理出相關銀行業務管理漏洞,從技術提升、強化監管、公開警示等角度向三家涉案銀行制發了檢察建議,使銀行及時取消了問題業務,維護了百姓存款安全。在辦理貪汙腐敗犯罪案件過程中,她沒有單純停留於把案子辦好,而是敏銳意識到腐敗案件多發必有其背後的制度漏洞,於是和同事一起對在辦的職務犯罪案件進行逐一分析梳理,對每個涉案國有企業提出整改建議,均收到了回覆,有效推進了涉案單位的制度建設。

以實幹和奮鬥鋪就報國之路

辦案中,劉家卿總能以女性特有的細緻耐心去理解感化當事人。“常常遇到很多被害人既不懂法律程序,又無力聘請律師的情況,我就幫他們解答,儘可能幫他們減輕經濟負擔。”劉家卿說。

一起16年前的殺人案中,犯罪嫌疑人為父子二人,被害人一死一重傷。可被害人的證言反覆變化,今天說是兒子持刀捅人,明天卻說是父親持刀作案,致使真相撲朔迷離。劉家卿懷疑被害人受到干擾,便聯繫核實,發現是被害人由於破案時間長產生不滿情緒,不願配合調查取證。於是劉家卿主動為他提供法律諮詢,詳細解釋司法流程,終於打消了被害人對司法公正的懷疑。在劉家卿的引導下,被害人通過對兩名犯罪嫌疑人身高、體態、案發現場所處位置等細節的回憶,找出了二人的區別,最終指認出父親是持刀殺人的真凶,並與現場其他證據相吻合,使這起命案水落石出。

“結案後,我們常常通電話,有時和她諮詢自己的民事賠償問題,有時聊聊家常,一來二去,就像自家人一樣了,這樣的檢察官才是人民的檢察官。”該案的被害人說。

有人說,任何工作乾的時間長了就不新鮮了。劉家卿卻不這麼認為,她說,一路走來,對法治信念的追求,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奉獻,已經成為了一種感情。這份感情源自辦公室裡無數個日夜的酸甜苦辣,源自公訴席上每一次堅定地成功指控。她說:“正值建國70週年,我要堅守初心,砥礪奮進,以實幹和奮鬥鋪就報國之路。”(檢察日報 陶強 劉振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