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貨基“獨木難支”郭樹強“發力”權益產品多年無果

天弘基金貨基“獨木難支”郭樹強“發力”權益產品多年無果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時風/研究員 蘇果 洪力/編審

2013年,天弘基金憑藉餘額寶“一飛沖天”,此後多年,無論是管理規模還是公司淨利潤,都穩穩佔據行業第一的位置。憑藉一隻“網紅”基金能夠享受如此長時間的紅利,天弘基金可謂是做到了極致。俗話說花無百日紅,在基金行業逐漸觸網和防範流動性風險的背景下,天弘基金的貨基規模近幾年也出現了下降,令貨基支撐下的天弘基金淨利增速創五年新低。

此前,天弘基金總經理郭樹強曾表示,做大做強天弘基金的權益類產品一直是其非常看重的事情,但事實上,天弘旗下的權益基金份額即便是在近兩年有所增長的情況下,也依然僅佔公司的九牛一毛,截止去年底,股票與混合基金合計份額為200.5億份,相當於公司總份額13,452.94億份的1.49%,截至目前,這一比例也僅為1.66%。不僅如此,成立於2004年的天弘基金,目前仍有佔比42%的基金累計淨值虧損,其中大部分都為權益產品。

此後,天弘基金又把發展目光聚焦到指數基金上。誠然,在去年以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對外開放,機構投資者隊伍擴容速度飛快,由此指數基金、量化基金等也出現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和不少老牌基金公司的此類產品相比,天弘旗下的指數基金對機構的吸引力顯然要小的多。

貨基“獨木難支” 天弘基金高增長“拐點”已現

在我國公募基金行業,有通過優秀的權益管理能力讓業內矚目的公司,也有通過創新和產品快速佈局能力讓業內矚目的公司,但要說到憑藉一隻產品讓行業矚目的或許只有天弘基金公司了。

成立於2004年底的天弘基金,早年發展並不順利,在2012年以前,公司的整體資產規模始終在百億元以下,而2006年到2012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其淨利潤在這6年時間裡僅有2007和2009年是盈利的。2013年可謂是天弘基金髮跡的一年,在公募行業毫無優勢的天弘基金首次讓貨幣基金產品與互聯網嫁接,可以說,天弘基金是當年互聯網+喊聲震天下的業內首隻敢於“吃螃蟹”的公司,這正是這一舉措,不僅讓天弘基金“起死回生”,更讓其完成了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

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其翻天覆地的變化。2012年底,天弘基金管理規模為99.5億元,管理份額為120.73億份,到2013年年底,兩個數據猛增到了1,943.62億元和1,963.13億份。或許,當時天弘基金的管理層也沒有預想到插上互聯網的貨幣基金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只是隱約感覺這是行業趨勢,在舊有產品發展無望的情況下,接觸互聯網是其唯一有希望實現突破的路,而且當時公司只是希望這一創新可以為其扭虧為盈,可沒想到卻成為了時代的寵兒。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餘額寶這一貨幣基金瞬間成為家喻戶曉的產品,也讓老百姓知道了什麼是現金管理這一概念。此後多年,餘額寶都穩穩佔據著互聯網寶寶的絕大份額。天弘基金旗下的貨幣基金從2012年僅有7.16億元規模,到2013年實現了1,861.89億元規模,再到後來的5千億、8千億,直到2017年僅天弘基金一家公司的貨幣基金產品規模就突破了萬億元。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權益產品的佔比在公司卻是越來越小,在2012年以前,股票與混合基金規模合計佔到天弘基金公司的40%以上,2013年隨著貨幣基金規模在異軍突起,其權益產品佔比降到2.38%,一直到目前的最新數據,這一比例都始終在個位數,可見從另一個角度看,天弘基金已經被貨基“綁架”。

而且更危險的信號是,在監管層逐漸重視流動性風險的背景下,避免一家獨大已經成為共識。由此,多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產品也紛紛大舉觸網,原本屬於天弘基金一家的這塊蛋糕開始不斷受到瓜分。在2017年時,天弘基金旗下的貨幣基金規模為17,649.41億元,這也正是頂峰時期,2018年,規模下降到了13,061.16億元,今年的最新規模為11,755.84億元。

與此對應,天弘基金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也正在放緩。《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2014年到2017年,其淨利潤增速分別為5700%、78%、36%、73%,而在2018年,其淨利潤雖然為30.69億元,達到歷史新高,但淨利潤增速卻比2017年時僅增長了15.8%,成為自餘額寶誕生以來的最差表現,這也正是天弘基金貨基已經出現拐點的最好證明。

總經理郭樹強試圖“發力”權益產品 多年無果

在2017年,在餘額寶規模達到峰值時,天弘基金總經理郭樹強曾表示:“做大做強天弘基金的權益類產品一直是其非常看重的事情,近幾年天弘也確實在投研力量和權益類產品方面有所發力,但在一個擁有互聯網基因的基金公司裡,難以插上互聯網“翅膀”的權益類產品是無法和互聯網時代下的“寶寶”媲美的。”

從上述話語見可以感受到,郭樹強對天弘旗下權益產品的做大做強非常看重,但也無奈不管如何努力,都無法達到餘額寶的效果。其實,在天弘基金爆發式增長之後,資管業內對其崛起一直頗有微詞。

基金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權益產品的管理,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這就不是靠一隻產品或某個方面能夠一蹴而就的。最近幾年,不光是基金公司,連行業協會和監管層都逐漸對基金公司的權益投研能力作為重要標準,這也足見貨基規模爆發的時代已經逐漸遠去。

而作為天弘基金來說,不僅權益產品規模佔比最近三年始終在2%以下,而且在公司旗下的所有基金裡,累計單位淨值虧損的數量佔比也有四成,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權益基金。《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統計,在這些累計虧損的基金中,除去債券和指數基金外,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佔比在35%。

2015年成立的天弘互聯網是主動權益基金中表現最差的,至今累計虧損了43%。而且在歷年變更的基金經理中,這隻基金有多位資深的基金經理參與管理,但業績始終不佳。《金證研》滬深金融組觀察,肖志剛是這隻基金遇到的第一位重量級基金經理,資料顯示,其目前已經有5年的任職經驗,其歷任天弘基金股票研究部總經理、投資研究部總經理等職位,現任公司股票投資總監。

天弘互聯網在剛成立時,以肖志剛為基金經理,在當時牛市行情的配合下,首募規模達到了26億元,僅僅6天后,當時還是新手的田俊維加入到管理工作中,但在2015年6月到7月間,A股市場正好見頂回落,重倉成長股的天弘互聯網轉眼間虧損了30%,此時姜文濤火速趕來救援。

資料顯示,姜文濤的資歷比肖志剛更老,僅在天弘基金就有著6年的管理經驗,而且早在2005年就擔任基金經理,歷經博時、長盛、南方等多家基金公司,從2015年3月至今,一直在天弘基金擔任股票投資總監兼機構投資總監。在肖志剛、田俊維、姜文濤三人合作的2015年7月4日到2016年2月21日期間,天弘互聯網依然下跌了12%。從前十大重倉股看,除了春秋航空、恆瑞醫藥、華泰證券三隻主板市場股票以外,其餘都是中小創個股。

從業績上看,儘管有老將前來支援,但效果並不明顯,不過在季報中,基金經理卻總結的十分中肯,在2015年三季報中,基金經理表示:“總結基金成立以來的投資管理,我們有兩點深刻的教訓:一是在市場整體估值較高和累計漲幅較大的情況下,我們事先制定的市場轉向後的減倉目標(從滿倉減至七成倉位),是刻舟求劍的老經驗,不符合槓桿化投資的新時代的現實,事後來看,這個減倉目標過於保守;二是8月份第二輪下跌發生時,受過去10年人民幣連續升值的慣性思維的干擾,對人民幣匯率鬆動可能帶來的多維衝擊缺乏敏感度,第二輪減倉的時機滯後。”

然而在經過2015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彈後,2016年初,A股的熔斷再次將基金淨值重挫,顯然,這是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整個2016年,儘管該基金增加了主板市場的持股,但還是下跌了7.23%。

2016年2月,天弘互聯網又迎來了陳國光,當時的陳國光已經有4年管理基金的經驗,如今更是天弘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天弘互聯網也迎來了首次“四管一”的龐大陣容,而且三位都是資深老將。不過2016年的市場不振讓天弘基金開始反思,如此集中資源來做一隻基金是否有必要,隨後姜文濤離任,其參與天弘互聯網的管理工作僅1年多。

2017年,A股迎來價值投資行情,白酒、家電與科技龍頭爭奇鬥豔。天弘互聯網的前十大重倉股中,也從一季度僅有2只白酒股增加到4季度的5只白酒股,另外的重倉股也多為主板市場股票,不過行情結構化十分嚴重,而天弘互聯網的重倉股行業佈局也比較廣泛,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基金全年淨值僅上漲了17.66%。

2016年底削減了天弘互聯網管理力量的天弘基金管理層,又在2017年7月份調任吳明鑑參與管理,雖然其當時是一位新人,但此前在華商基金從事電子研究員多年,十分明顯,天弘基金是想增加天弘互聯網精選個股的實力,一減一增,讓該基金繼續維持了“四管一”的陣容,而且是兩老將帶兩新手。基金經理也在2017年年報中透露了其在上半年逐漸減持了估值較高的計算機、傳媒等板塊的比重,倉位主要集中在電子、家電等行業,較好的切合了市場的熱點,並延續到年底。

2018年3月份,肖志剛和田俊維同時離任天弘互聯網基金經理的職務,陳國光與吳明鑑合作管理到2018年12月份時,吳明鑑也隨即離任,目前該基金僅由陳國光一人管理。在去年股市大幅下跌的影響下,該基金繼續虧損27.29%,相當於2017年漲幅的一倍。

從目前天弘基金旗下19名基金經理來看,其中9人都是管理貨幣與債券型基金,而另外的10人也並非全都管理權益產品,而且從任職經驗上看,僅有5人具有5年以上經驗,其中還有2人是管理固收類產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天弘基金旗下權益產品的人才短板。

指數基金成新發力點 競爭激烈天弘基金依然無優勢

貨基優勢正在消退,權益產品投研實力發展緩慢,在雙重夾擊下,天弘基金又把目光指向了指數基金。《金證研》滬深金融組觀察,從近幾年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看,在機構投資者隊伍逐漸擴大、A股被國際投資者接受程度不斷走高之際,指數基金確實是行業下一個重要增長點,但問題是,在高度競爭之下,各家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指數基金上,而且和原來相比,外資公私募也已經進入到行業中,天弘基金想在這一領域吃肉也是難上加難。

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日前就表示,指數基金髮展的契機已經成熟。其認為,機構對ETF存在工具化的使用需求,是驅動ETF市場在去年獲得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其次,A股未來的“長牛”“慢牛”行情也將為投資者增加指數基金形成帶動作用。

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周曉明是餘額寶業務的創意者和主要推動者,其對基金+互聯網的模式認同感可見一斑,其也表示,天弘基金將與大股東螞蟻金服共同發力,志在做中國最大的指數基金服務商。很明顯,周曉明是想把餘額寶的成就複製到指數基金上,但其面對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周曉明的介紹,截至2019年4月底,天弘指數基金系列通過螞蟻財富等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積累了超過千萬的指數基金用戶,但這在天弘基金的規模中佔比還非常小,而且其中散戶佔比高達99.99%。

從今年A股市場出現反彈後,華夏、南方、嘉實等傳統龍頭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多隻ETF基金來看,都獲得了巨量資金的流入,而且這些市場上的頭部ETF產品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機構投資者佔比很大。比如華夏上證50ETF,截止今年一季度其資產規模為444.17億元,去年年報顯示其機構投資者佔比為65.74%;華夏滬深300ETF的資產規模也有243.28億元,機構投資者佔比在44.84%;嘉實滬深300ETF目前的資產規模為217.37億元,機構投資者佔比92.25%;南方中證500ETF的資產規模為430.63億元,機構投資者佔比60.75%。這些基金公司都有各自佔優勢的ETF產品,而且在市場已經形成了口碑,長期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反觀天弘基金公司目前已有的指數基金,最大的天弘滬深300指數A也才有20.04億元,而且95.13%都是個人投資者,根本沒有與其他龍頭公司可以抗衡的ETF產品。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無論是ETF還是其他指數基金,投資者考察的都是該基金與跟蹤標的指數之間的跟蹤誤差,這不僅體現出基金公司的產品涉及能力,也是基金經理在管理方面的能力,這和普通投資者想象的身為被動型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完全被動持有個股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受到機構投資者認可的此類基金,更說明了在這方面的優勢和能力。

正如上文提到的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這些被動指數基金對各自跟蹤標的指數的跟蹤誤差僅為0.05%、0.03%、0.03%、0.02%,而反觀天弘滬深300指數A,跟蹤標的與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一樣,都是滬深300指數,但跟蹤誤差卻是0.1%。

天弘中證500指數A與南方中證500ETF一樣同樣跟蹤中證500指數,但前者的跟蹤誤差卻是0.11%,是後者的五倍。天弘中證500指數A的管理費是每年0.5%、託管費率0.10%、銷售服務費率為0、最高認購費率0.10%、最高贖回費率1.50%。

對比南方中證500ETF,在管理費率、託管費率、銷售服務費率都一樣的情況下,儘管南方中證500ETF的最高認購費率是1%,是天弘中證500指數A的十倍,可依然得到機構的認可,資金流入巨大。對於這些投資者,通常來講都是長線投資者,所以南方中證500ETF也就無需設置贖回費,而個人投資者為主的天弘中證500指數A,由於更容易受到短期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存在著更脆弱的恐慌情緒,所以其設置了最高贖回費率1.5%。在另外幾隻ETF基金上,情況也完全一樣。

從以上幾個方面看,天弘基金要想在其他基金類型上做出爆款難度不小,而且雖然有螞蟻金服的幫助,但目前整個基金行業已經是高度透明和觸網化,各基金公司拼的是公司的整體投研和創新實力,行業龍頭公司分享的蛋糕無疑會更大,行業分化也將越來越明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