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圍繞政府、醫院信息化佈局基礎設施;搶佔微信“九宮格”聯通C端和B端。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從涉足醫療領域開始,外界對於騰訊醫療的佈局就一直處於猜測之中。時至今日,“電子健康卡”、“覓影”、“醫典”等業務相繼登臺,“如何商業化”的疑問依舊存在。

日前,在昆明舉辦的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副總裁、醫療健康業務負責人丁珂對此作出迴應:當前,商業化並非騰訊醫療的唯一任務,產品研發依然是投入的大頭。騰訊醫療目前的定位,是以科技作為助理,與業內的生態夥伴展開合作,“這像是一個迷宮拼圖,慢慢地整個版圖就會完整呈現。”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們選了一條不算容易的路。”面對媒體關於商業化的提問,丁珂如是說。

一直以來,“不掙錢”這個標籤已被貼到了騰訊醫療的身上。相比於已經上市的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同樣是被互聯網巨頭們扶持起來的醫療健康業務,騰訊醫療的營收情況尚不為外界所知。丁珂表示,“我們並不僅僅從收入來衡量業務的發展狀況。”目前,騰訊醫療並沒有將收入作為 KPI 考核的唯一重點。

騰訊醫典作為2C的醫學科普平臺,是當下騰訊醫療產品中商業化路徑最清晰的。騰訊醫療副總裁兼醫療資訊產品中心總經理張猛表示,“目前醫典還是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主,沒有任何的硬廣或植入。未來我們還是會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不受商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影響。”

關於是否會佈局醫藥電商,丁珂表示,騰訊醫療健康板塊將不會直接做醫藥電商,京東醫藥等合作伙伴可以滿足騰訊在醫藥電商方面的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騰訊雲計算公司已在工商變更中,將經營範圍新增銷售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業務。或許這將是騰訊醫療開始嘗試商業化的第一個信號。

“C2B”轉型戰略下的騰訊醫療


去年末,丁珂曾對外透露,騰訊醫療健康業務的突破點將圍繞服務患者,服務醫生與醫院,助力政府三個方向。具體產品包括電子健康卡與醫保支付(助力政府)、醫療AI(針對醫院、醫生端的服務)和騰訊醫典(針對C端的醫療資訊服務)。同時,重點圍繞腫瘤和婦幼兩個業務方向。

此次在昆明的大會上,騰訊公佈了一組最新的發展數據:在針對醫院的服務上,超過3.8萬家醫療機構開設了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其中六成的醫院在微信平臺上為患者提供各類服務;AI導診已接入近300家醫院,累計提供了470萬次導診服務。在針對醫生的服務上,AI影像已輔助醫生閱片2.7億張,服務近160萬名患者,提示高風險21萬次;AI輔診累計分析門診病歷800多萬份,提示高風險16萬次。在針對消費者的服務上,過去一年,騰訊醫典已完成了對1000種疾病的覆蓋。

近年來,BAT開始將戰略重點從C端轉向了B端業務。騰訊於2018年9月首次提出“C2B”模式,即整合微信、小程序及QQ等平臺累積的海量用戶,與雲計算、AI技術結合,打造出能幫助企業獲取用戶,幫助政府服務民眾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

醫療健康是“C2B”模式應用的重點產業。正是在此轉型戰略之下,騰訊重點佈局了電子健康卡、醫療AI和騰訊醫典等領域,這被視為“基礎設施建設”。

以醫療AI產品為例,在診前、診中和診後三個階段,醫療AI皆可以虛擬助手角色介入,服務醫生或患者,優化診療流程,避免一些失誤。在患者端,AI提供診前諮詢,指引患者就醫,提供定製化的治療康復方案;在醫生端,AI可輔助診斷、預開藥方。騰訊AI Lab醫療中心首席科學家姚建華介紹,目前騰訊醫療已開發了智能導診、AI預問診、AI輔助診斷和智能用藥等數個產品,貫穿診療全流程。

姚建華提到,目前騰訊的AI輔助診斷系統已可診斷700多種常見病種,準確率達到96%。其分診導診系統也已經在上百家醫院上線,覆蓋超過200個科室,準確率達到98%。

在騰訊內部,醫療健康事業部與微信事業部深度合作,實現“高效匹配”:電子健康卡幫助醫療管理部門和醫院提供解決方案,提高了服務效率,節省了醫療成本;醫保卡的電子憑證服務覆蓋了逾400家醫院和6000家藥店。深圳人民醫院上線了微信醫保支付後,患者排隊掛號繳費時長由50多分鐘縮短至2分鐘,線上支付率超過50%。醫院為此關閉了15個掛號收費窗口,將其調整為診室。

2C的騰訊醫典產品同樣追求“高效匹配”:騰訊醫療副總裁兼醫療資訊產品中心總經理張猛提到,除了不斷擴大對病種的覆蓋,騰訊醫典更希望做到醫學科普的個性化和精準化覆蓋,實現用戶與科普知識的高效匹配。

搶佔微信九宮格


“C2B”轉型模式的基礎是C端,對騰訊而言,C端的核心武器就是微信生態平臺。張小龍對產品的“潔癖”造成微信九宮格的“一格難求”,這是騰訊每個業務部門的必爭之地,醫療健康業務概莫能外。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3月,“醫療健康”首次出現在微信“九宮格”之中。目前,部分深圳微信用戶已可通過微信客戶端的“我-支付-騰訊服務”的路徑,使用“醫療健康”服務,獲得快速諮詢、預約掛號、預約體檢等便捷的醫療服務。“醫療健康”功能尚處於灰度測試階段,未來將逐步向更多城市的微信用戶開放。

在丁珂看來,“醫療健康”能夠登錄微信九宮格並不意外,“任何時候,醫療健康總會在微信的大生態裡面出現。” 微信用戶對醫療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已是無可爭議的剛需,此前,率先在微信上亮相的醫保支付、電子健康卡等兩個產品,以及後續上線的“騰訊健康”小程序,都獲得了微信用戶的青睞。如今,在佔據了九宮格之後,“醫療健康”無疑獲得了一個“更加穩定的入口”。未來,“醫療健康”小程序還會上線一個新功能:讓用戶可以查到自己的社保卡和電子健康卡。丁珂表示,這樣一來,老用戶看過的醫生、關注過的病種、諮詢過的問題,在複診的時候都能在此查到。

此外,未來醫療健康團隊還將嘗試有中國特色的醫療服務:以家庭為單位設計用戶體驗,逐步培養用戶習慣,將用戶對醫療的需求轉化為對健康管理的需求,讓一個人把一家人的健康管起來。

助力政府是發展重點


產品線複雜、重點不清晰是外界對騰訊醫療的一貫質疑。騰訊醫療下一步的佈局重點究竟是什麼?丁珂告訴八點健聞,“助力政府是一大方向。”

仔細觀察騰訊醫療近年的業務動向不難發現,無論是電子健康卡、醫療AI,還是騰訊醫典,都與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有著密切的合作。

電子健康卡是最典型的例子。今年1月,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將以微信平臺作為電子健康卡發放與應用的創新渠道,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應用。此前,微信渠道曾發放過各類就診卡,今後將會納入“電子健康卡管理系統”,為居民建立“就診身份標識主索引”,實現傳統就診卡向電子健康卡的升級。

去年7月,湖北宜昌市就已開始了電子健康卡的嘗試。無論是大醫院,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民只需憑藉一部申領了電子健康卡的手機,就可掃描二維碼就醫,完成就診、繳費、拿藥、查報告、商保在線理賠等操作。如今,電子健康卡已落地了9個省市的46家醫院。

騰訊AI產品在浙江德清的應用也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2017年,德清縣醫共體成立,轄區內3家縣級醫院、12家鎮(街道)衛生院和141家村(社區)衛生室加入了醫共體。當時,醫共體內成立了檢驗、影像、心電三大診斷中心,全縣所有的檢查檢驗結果都由縣級醫院承擔,這樣的設置大大增加了醫生們的工作量。2018 年9月,德清縣政府與騰訊簽約,共同打造全國縣域AI醫學示範基地。目前,騰訊覓影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已在德清縣人民醫院、德清第三人民醫院、德清縣中醫院三家縣級公立醫院應用。

據德清縣衛健局副局長陳偉東介紹,2018年12月上線首月,騰訊覓影在縣人民醫院輔助醫生閱讀了超過5600例肺部CT影像以及400多例食管、結直腸等內鏡影像,幫助醫生大大縮短了看片的時間。

丁珂告訴八點健聞,與政府合作一個試點很容易,想要全面推動則很難。電子病歷、醫院信息化和互聯網醫療服務的試點等,都需要至少 3-5年的時間來推動。

鄭琪|撰稿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從幹部療養院到大眾康復醫院,康養機構迎來時代紅利


騰訊醫療迴應“掙不掙錢”質疑:收入並非KPI考核唯一重點


子公司港股獨立上市,這家本土臨床服務CRO第一的公司開始全球化



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