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
"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陶淵明曾經出任過彭澤令,但他的內心卻並沒有真正進入過官場。一篇《歸去來兮辭並序》,一篇《桃花源記》,充分顯現出他的閒淡本性和返樸歸真的理想。陶淵明辭官後長年鄉居,過著“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但陶淵明不同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農民,他比農民多了一種精神生活。每天耕種以外,讀書作賦,詩酒相伴,從閒適的生活中尋找精神的寄託,品味生活的樂趣。

從陶淵明的詩中可以看出,鄉居生活中,讀書也是陶淵明的重要生活內容。耕種之餘,便是讀書。對於讀書,陶淵明卻有一段迥異於他人的高論:“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話每每讓勸導後人努力讀書的文人困惑,“欣然忘食”確實稱得上好讀書,然而不求甚解,也能與好讀書沾上邊嗎?

其實,讀書是有不同讀法的。目的不同,讀法也不同,文字作為表達和交流的一整套符號系統,它的含義往往是多層次的。逐字理解,尋求字面的含義,只能說是一種最淺層次的讀書;運用邏輯分析,也只能把握一種理念,而且未免枯燥侷促。文字符號構成語言,語言排列成一篇文章,其含義的豐富性遠遠超過一個字一個字地相加,文字組合成文章,可以形成一種意境,一種氛圍,一種氣勢,也就具備了藝術的美與魅力。

"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陶淵明曾經出任過彭澤令,但他的內心卻並沒有真正進入過官場。一篇《歸去來兮辭並序》,一篇《桃花源記》,充分顯現出他的閒淡本性和返樸歸真的理想。陶淵明辭官後長年鄉居,過著“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但陶淵明不同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農民,他比農民多了一種精神生活。每天耕種以外,讀書作賦,詩酒相伴,從閒適的生活中尋找精神的寄託,品味生活的樂趣。

從陶淵明的詩中可以看出,鄉居生活中,讀書也是陶淵明的重要生活內容。耕種之餘,便是讀書。對於讀書,陶淵明卻有一段迥異於他人的高論:“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話每每讓勸導後人努力讀書的文人困惑,“欣然忘食”確實稱得上好讀書,然而不求甚解,也能與好讀書沾上邊嗎?

其實,讀書是有不同讀法的。目的不同,讀法也不同,文字作為表達和交流的一整套符號系統,它的含義往往是多層次的。逐字理解,尋求字面的含義,只能說是一種最淺層次的讀書;運用邏輯分析,也只能把握一種理念,而且未免枯燥侷促。文字符號構成語言,語言排列成一篇文章,其含義的豐富性遠遠超過一個字一個字地相加,文字組合成文章,可以形成一種意境,一種氛圍,一種氣勢,也就具備了藝術的美與魅力。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對陶淵明的人格和學問均頗為推崇的陸游稱得上是個讀書“會意”的高手,他曾留下了許多有關讀書的詩篇,如“病里正須周易,醉中卻要離騷”“研朱點周易,飲酒讀離騷”。《易經》與《離騷》是陸游百讀不厭之書,但陸游讀《易經》與讀《離騷》的方法卻大不相同。讀《易經》須屏心靜氣,硃筆圈點,會意書中意旨。陸游將《易經》視作治病之良藥,病中讀之,能態度達觀、順應自然、樂知天命。讀《離騷》則可以神遊萬里,肆意狂放,不執著於字句,一邊飲酒,一邊吟誦,在醉眼朦朧和神志恍惚中細細品賞和會意其中之真趣。

對讀書人來說,大部分的讀書都不是為了在書中去尋找答案,而是通過讀書在交流,在尋找共鳴和精神的契合。尋找精神的契合,需要最大程度地調動閱讀者自己的創造性,只有讀書的“會意”,才有心靈的感悟,只有心靈的感悟,才有一種超脫功利的藝術美感,才能達到讀書風雅的境界。

"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陶淵明曾經出任過彭澤令,但他的內心卻並沒有真正進入過官場。一篇《歸去來兮辭並序》,一篇《桃花源記》,充分顯現出他的閒淡本性和返樸歸真的理想。陶淵明辭官後長年鄉居,過著“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但陶淵明不同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農民,他比農民多了一種精神生活。每天耕種以外,讀書作賦,詩酒相伴,從閒適的生活中尋找精神的寄託,品味生活的樂趣。

從陶淵明的詩中可以看出,鄉居生活中,讀書也是陶淵明的重要生活內容。耕種之餘,便是讀書。對於讀書,陶淵明卻有一段迥異於他人的高論:“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話每每讓勸導後人努力讀書的文人困惑,“欣然忘食”確實稱得上好讀書,然而不求甚解,也能與好讀書沾上邊嗎?

其實,讀書是有不同讀法的。目的不同,讀法也不同,文字作為表達和交流的一整套符號系統,它的含義往往是多層次的。逐字理解,尋求字面的含義,只能說是一種最淺層次的讀書;運用邏輯分析,也只能把握一種理念,而且未免枯燥侷促。文字符號構成語言,語言排列成一篇文章,其含義的豐富性遠遠超過一個字一個字地相加,文字組合成文章,可以形成一種意境,一種氛圍,一種氣勢,也就具備了藝術的美與魅力。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對陶淵明的人格和學問均頗為推崇的陸游稱得上是個讀書“會意”的高手,他曾留下了許多有關讀書的詩篇,如“病里正須周易,醉中卻要離騷”“研朱點周易,飲酒讀離騷”。《易經》與《離騷》是陸游百讀不厭之書,但陸游讀《易經》與讀《離騷》的方法卻大不相同。讀《易經》須屏心靜氣,硃筆圈點,會意書中意旨。陸游將《易經》視作治病之良藥,病中讀之,能態度達觀、順應自然、樂知天命。讀《離騷》則可以神遊萬里,肆意狂放,不執著於字句,一邊飲酒,一邊吟誦,在醉眼朦朧和神志恍惚中細細品賞和會意其中之真趣。

對讀書人來說,大部分的讀書都不是為了在書中去尋找答案,而是通過讀書在交流,在尋找共鳴和精神的契合。尋找精神的契合,需要最大程度地調動閱讀者自己的創造性,只有讀書的“會意”,才有心靈的感悟,只有心靈的感悟,才有一種超脫功利的藝術美感,才能達到讀書風雅的境界。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