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陶瓷 故宮 瓷器 明朝 收藏投資導刊 2017-04-06

前幾年惹人注目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重50克,在1999年曾經上拍過一次,一直到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再次拍賣,從1.6億港幣起拍,經過八口叫價,最終以2.5億港幣落錘,加上佣金,合計2.8124億港幣,1999年的成交價是3000萬,而2014年是2.8億,如果大家關注新聞都知道,這件東西的買家就是上海的劉益謙先生,這個雞缸杯之前的主人是著名的瑞士收藏機構瑞士的玫茵堂。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2.81億港元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

長期以來,由於實物資料的限制,人們對鬥彩瓷器的研究一直深入不下去,致使對於鬥彩瓷器的概念比較含糊。好多人經常問什麼是鬥彩,它跟五彩有什麼區別?對於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語焉不詳,對於鬥彩瓷器的起源和發展更是眾說紛紜,有點說是成化才有的,有的人說是明代宣德才有的鬥彩瓷器,說法不一,後仿明代鬥彩瓷器又經常使人上當受騙,這種例子很多。下面我就結合我自己在故宮博物院33年從事古陶瓷研究的經驗,對明代鬥彩瓷器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和鑑定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和需要關注的問題向大家做一個系統的彙報,也希望能對廣大的專業研究者與收藏愛好者能有所裨益。

專家介紹:

1984年7月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工藝系,獲工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到故宮博物院從事古陶瓷陳列、保管等工作。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器物部副主任、故宮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持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孫瀛洲捐獻陶瓷展”等多個大型陳列展覽,實地調查數十個中國古代瓷窯遺址,多次應邀赴美國、土耳其、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做學術演講,出版多部學術專著。2002年入選由《中國文物報社》組織評選的全國文博考古界一百位學術成就顯赫、治學經驗豐富、極具創新精神的專家學者之列。

講座提綱:

鬥彩瓷器堪稱我國陶瓷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尤其是明代成化鬥彩瓷器素以造型雋秀、胎釉精細、色彩清麗、畫面文雅而備受後人稱讚。明代鬥彩瓷器目前大都收藏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基本都為清宮舊藏品,國內外其他公、私立博物館和私人手中也有零星收藏,在市場上流通的很少,偶現於拍賣會上,也都以極高價格成交,由此可見成化鬥彩瓷器在人們心目中所具有的非凡藝術和經濟價值。

本講座主講人結合自己在故宮博物院從事古陶瓷研究33年的心得,對明代鬥彩瓷器的產生和發展進行了系統梳理。講座內容主要涉及鬥彩的定義及其與青花五彩的區別、鬥彩的起源和發展、明代成化鬥彩瓷器的鑑定要點等。特別對明代成化鬥彩瓷器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傳統方法進行鑑定,提出了主講人獨到的見解。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清乾隆 鬥彩團菊紋蓋罐 中國嘉德

“鬥彩”一詞的淵源

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顏色釉瓷,另一類就是彩繪瓷,彩繪瓷簡稱彩瓷,主要有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琺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裡紅屬於釉下彩,粉彩、琺琅彩屬於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純釉上五彩,還有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結合的五彩,後者我們叫它青花五彩。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鬥彩也是屬於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裝飾工藝,那它跟青花五彩有什麼區別呢?由於它們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結合,如何給鬥彩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把它跟青花五彩區別開來,這就成了我們研究鬥彩瓷器的一個前提,否則沒法進行繼續研究。

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已經為世人所公認,但是鬥彩這個名稱不見於明代文件記載,人們翻遍明代文獻找不到“鬥彩”這個詞,一些記錄瓷器的書都把鬥彩稱作五彩,或者叫青花間裝五色,比如晚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六)曰:“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貴成窯,出宣窯之上。”

明代晚期的文人對於明晚期以前的瓷器的評價,最開始的時候是認為宣德瓷器的是最好的,但後來又認為成化時期的瓷器超過宣德時期的瓷器,所以又把成化瓷器奉為第一,他們對於瓷器的評價和認識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的宮廷檔案中扔無“鬥彩”之稱謂,檔案中涉及成化鬥彩時使用的是“成窯五彩”一詞,比如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當中記載:雍正七年五月十三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四月十六日太監劉希文、王太平交來成窯五彩磁罐一件,無蓋。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清順治 青花五彩人物詩文筒瓶 成交價:28.75萬元

傳旨:著做木樣呈覽,欽此。於四月二十日做的畫五彩木樣一件,郎中海望呈覽。

奉旨:將此罐交年希堯添一蓋,照此樣燒造幾件。原樣花紋不甚好,可說與年希堯往精細裡改畫。欽此。於四月二十五日將成窯五彩罐一件並木樣一件,郎中海望交年希堯家人鄭旺持去。訖。”(年希堯:內務府總管,負責管理景德鎮御窯廠廠務。)

考察一下鬥彩這個名稱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呢?最早見於大約成書於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這本書,書中“彩色”條曰:“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體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材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填者,青料雙鉤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

《南窯筆記》所講的鬥彩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青花五彩:先於坯胎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這個時候圖案其實是不全的,然後上釉燒完以後再在釉上彩把圖案補齊,《南窯筆記》把這種工藝叫鬥彩;《南窯筆記》中的填彩指的是用淡描青花雙鉤輪廓線,再在釉上按照雙鉤輪廓線來填彩,它把這種叫做填彩;而《南窯筆記》所講的五彩,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沒有釉下青花的,純用釉上畫的純釉上五彩。這是當時的一種劃分,這與我們今天的劃分方式不太一樣。

晚清、民國時期的談瓷之書對鬥彩的解釋常常是以音相呼,望文生義,莫衷一是。除“鬥彩”之名外,又出現了“豆彩”、“逗彩”等稱謂。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清雍正 鬥彩荷塘鴛鴦臥足盤一對

比如,在清末陳瀏撰《陶雅》(卷下十三)提到:“何以謂之豆彩?豆者,豆青也。謂釉色之青如豆青者也。豆之青者有深有淺,厥色以致有不齊,大氐淡於康窯之硬綠也。”

“純色曰豆青,雜以他色曰豆彩。康窯之仿眀人物頗多繪畫豆彩者,大氐雜色花紋獨以豆青一色佔其多數,故別其名曰豆彩。鬥彩始於康熙,盛於雍正,而式微於乾隆,嘉道以後,殆未之見也……遂有曰豆彩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點姘逗而成者也。亦名之曰鬥彩,言其雜彩鱗比,若鬥者之爭競激烈也。”

民國初年刊行的許之衡撰《飲流齋說瓷》(卷二十四)曰:“何謂豆彩?蓋所繪花紋以豆青色為最多,佔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稱鬥彩,謂花朵之攢簇有類鬥爭。或稱逗彩,謂彩之駢連有同鬥併,實則市人以音相呼,輾轉訛述,殊非正詮……”

直至20世紀70年代,日本出版的《陶瓷大系——清代的官窯》一書對鬥彩的解釋,仍然沿用《陶雅》《飲流齋說瓷》中的觀點。書中曰:“鬥彩,始自明成化時期,這是一種柔潤、實有光澤的五彩,其淡綠色彩與蠶豆相似,故亦稱豆彩。”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清雍正 鬥彩團菊紋碗 中國嘉德

我認為,晚明明國以來的一些陶瓷著述之所以將“鬥彩”說成“豆彩”,進而望文生義將“鬥彩”演繹為“豆青色釉地雜以他色或所繪花紋以豆青色為最多”,可能是由於明、清御窯鬥彩瓷器大多深藏於宮中,外人難得一見,於是妄加推測,眾說紛紜或人云亦云。

另外,也有人認為鬥彩中的“鬥”字是“拼湊”、“湊合”之意,故鬥彩即“湊彩”。這種說法其實是有道理的,實際上鬥彩的鬥字確實是有湊的意思的,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說鬥彩的鬥字有爭鬥的意思,也就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爭奇鬥豔,這種觀點也有道理,比如說《水滸傳》第三十五回中在描寫呂方與郭盛廝殺時,即有“故園冬暮,山茶和梅蕊爭輝,上苑春濃,李粉與桃脂鬥彩”的說法。

▌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

以往的談瓷之書對於鬥彩的詮釋都不夠準確,今天大量傳世和出土的明清鬥彩瓷器擺在我們面前,為我們深入研究鬥彩瓷器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出土了大量的明代成化的鬥彩瓷器,為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實物資料。

究竟什麼是鬥彩,它與青花五彩又有什麼區別呢?明代景德鎮燒造的彩瓷品種繁多,《南窯筆記》的作者按照彩繪工藝從中劃分出鬥彩、填彩和五彩三種,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屬於難能可貴,為人們進一步研究彩瓷奠定了基礎,然而今天看來《南窯筆記》的作者劃分缺乏嚴密性,主要表現在《南窯筆記》對鬥彩的解釋是“先於坯體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從工藝上看,這個過程的實現可以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坯體上畫花鳥半體或局部,其餘部分用青料雙鉤輪廓線,上釉燒成以後再按青花輪廓線來填彩,湊成圖案全體,實際上成華鬥彩瓷器使用的就是這種工藝。另一種也是先於坯體上用青花料畫花鳥半體局部,但是不用青料雙鉤輪廓線,經施釉燒成後,再於釉上以沒骨畫法或鉤線填彩畫法湊成圖案全體。嘉靖、隆慶、萬曆屍體的青花五彩瓷器使用的就是此種工藝技法。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清康熙 五彩鶴鹿同春描金祝壽紋大花盆一對

由於上述兩種才會的工藝技法不同,由此造成所裝飾瓷器的視覺效果也就不可能一樣。對於第一種工藝技法來說,釉下青花在畫面中起主導或骨架的作用,諸多釉上彩色附麗於釉下青花,遂使整個畫面呈現鮮麗清雅之美感。而對於第二種工藝技法來說,釉下青花只是被用作畫面中的一種顏色,同時為擬裝飾的圖案定好位置,因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的作用處於同等地位,致使釉下青花對整個畫面所呈現的繽紛華麗的藝術效果影響不大。

今天絕大多數古陶瓷研究者都同意把第一種技法描繪的彩瓷叫做鬥彩,而對以第二種技法描繪的彩瓷叫做青花五彩,按照上述說法,《南窯筆記》中所說的填彩應該歸到鬥彩的範圍內,而《南窯筆記》所說的五彩的概念應該進一步擴大,其中包括純釉上五彩與青花五彩兩種,從實物資料看,“雙鉤填彩”是鬥彩瓷器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藝技法,根據所繪的物象不用,再輔以“點彩”、“染彩”、“覆彩”等技法。實際上,只用“雙鉤填彩”一種技法的鬥彩瓷器很少見,大多數鬥彩瓷器則是在雙鉤填彩的基礎上諸法並用。

鑑於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為“鬥彩”做出新的定義和詮釋:鬥彩是一種釉下青花和釉上諸彩相結合、具有特殊藝術效果的瓷器裝飾工藝。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體上以青花料雙鉤圖案輪廓線,或在此基礎上以青花料描繪圖案的局部。施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填塗技法,或在此基礎上輔以染、覆、點彩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圖案全樣,復入彩爐經低溫焙燒而成,從而產生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競相鬥妍的藝術效果。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在鬥彩定義中,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釉下青花雙鉤圖案輪廓線的瓷器才能叫鬥彩。

鬥彩於青花五彩的主要區別是:在鬥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導或骨架作用,青花已經構成了整個圖案的框架,或者說是白描樣稿,鬥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圖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為一種顏色使用,同時為釉上繪畫定好位置。青花五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圖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故宮講壇:鬥彩定義和鬥彩與青花五彩的區別(上)

歡迎訂閱《收藏投資導刊》微信號(sctzdk)關注,持續為您帶來藝術品收藏與投資建議。

新浪微博:@收藏投資導刊

全國統一雜誌郵發代號:2-158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