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陶瓷 瓷器 青花瓷 品瓷中國 2017-07-16

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知識!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石榴尊,明洪武,高53cm,口徑26.5cm,足徑23.2cm

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年)起,朝廷即在景德鎮設御器廠專門燒造宮廷用瓷,這就是俗稱的“官窯瓷器”。此後,歷朝沿襲此種制度。明代的窯業分為官窯和民窯兩種。前者專燒宮廷御用瓷,不計成本,質量精美;後者則屬商品生產,產量大,藝術風格古樸瀟灑。

官窯的發展帶動了民窯的興盛,當時景德鎮從事陶瓷生產的工人達十餘萬人,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於景德鎮,景德鎮遂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彩瓷和顏色釉瓷是其主要品種,歷朝均有精品傳世。

明代德化窯白瓷別具一格,尤以瓷雕久負盛名。江蘇宜興窯和廣東石灣窯則燒造仿鈞釉陶器,宜興窯還燒造紫砂陶器,尤以紫砂茶具聞名,出現了許多設計製作紫砂茶具的高手。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碗,明洪武,高10cm,口徑20.6cm,足徑9.1cm

古樸典雅的洪武青花和釉裡紅瓷器

洪武青花和釉裡紅瓷器繼承元代風格,造型渾厚,圖案花紋以各種花卉為主,畫風古樸,時代特徵鮮明。以扁菊花、竹石芭蕉紋等最具時代特色。元代青花瓷器上流行的戲曲故事畫面在洪武瓷器上已基本不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數十件洪武青花、釉裡紅瓷器,幾乎都是清宮舊藏之物。收藏數量之多,在世界上堪稱首屈一指。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明洪武,高32.2cm,口徑8.7cm,足徑11.9cm

畫法酣暢的永樂、宣德青花瓷器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被後人推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其所使用的青花料既有國產料,亦有進口料,但最具時代特徵的則是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的青花瓷器。其釉色白中閃青,釉面常泛橘皮紋,圖案呈色濃豔,常有洇散現象,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由於“蘇麻離青”料屬於“高鐵低錳”鈷料,致使紋飾中常泛出氧化鐵結晶斑點,且斑點下沉。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壓手杯(花心),明永樂,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

永樂官窯青花瓷中目前僅見壓手杯上署有青花篆體“永樂年制”四字款,款識署於杯內底心。宣德官窯青花瓷則多署青花年款,但落款位置不固定,或署於內外底部,或署於器身其他部位,素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說。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纏枝花紋天球瓶,明宣德,高46cm,口徑8.9cm,足徑15.2cm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園景花卉紋盤,明永樂,高8.5cm,口徑63.5cm,足徑49.5cm。清宮舊藏。

承上啟下的正統、景泰、天順青花瓷器

正統、景泰、天順時期,天災人禍不斷,致使景德鎮的制瓷業受到嚴重影響,但並未停止燒造。由於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署有正規官窯年款的這三朝瓷器,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三朝瓷器的認識模糊不清,於是曾有“空白期”的提法。後來隨著實物資料的不斷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遂對這三朝瓷器的真實面目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松竹梅紋罐,明正統,高33cm,口徑17.5cm,足徑17.5cm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八仙慶壽紋罐,明景泰,高35.3cm,口徑21.5cm,足徑20cm

發現其前期繼承宣德青花瓷器風格,青花髮色較濃豔,圖案佈局較繁密;後期則開成化青花瓷之先河,青花髮色淡雅,圖案佈局更加趨於疏朗。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波斯文三足爐,明天順,高11.5cm,口徑15.3cm,足距14cm

器形繁雜的成化至萬曆青花瓷器

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各朝,青花瓷仍是景德鎮窯的主流產品。但由於各朝皇帝的審美趣味不同、所用青花料的來源不同,致使這幾朝的青花瓷器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如典型成化青花瓷器造型娟秀,紋飾疏朗,因使用國產“平等青”料繪畫,致使圖案色調清新淡雅。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明成化,高41cm,口徑6cm,足徑16.5cm

典型正德青花瓷器使用國產“石子青”料繪畫,圖案呈色藍中泛灰。典型嘉靖、隆慶、萬曆青花瓷器則造型繁雜,文飾繁縟,因將國產“石子青”料與進口“回青料”配合使用,且配比掌握得恰到好處,致使圖案色調濃豔,微泛紫紅。各朝青花瓷器雖各具特色,但官窯作品做工精細,畫法嫻熟,卻是它們共同的風格。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青花九龍鬧海紋碗,明成化,高7.8cm,口徑17.2cm,足徑7cm

畫風樸拙的嘉靖、萬曆五彩瓷器

五彩是瓷器彩繪技法之一,可分為青花五彩和純釉上五彩兩種。其釉上彩料多透明,因採用單線平塗法施彩,致使圖案無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其彩燒溫度在800℃左右。常見釉上彩料有紅、綠、黃、紫、黑等。明代景德鎮窯五彩瓷器始燒於宣德時期,嘉靖、隆慶、萬曆時期頗為流行。特別是萬曆五彩瓷器,造型繁多,畫風樸拙,圖案佈局繁密,尤其突出紅彩,顯得俗豔刺目,世稱“大明彩”。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五彩靈芝桃樹紋盤,明嘉靖,高2.8cm,口徑14.5cm,足徑9.3cm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五彩魚藻紋蒜頭瓶,明萬曆,高40.3cm,口徑7.8cm,足徑13.7cm

娟秀典雅的成化鬥彩瓷器

鬥彩係指先在成型後的胎體上以青花料勾描圖案輪廓(有的還在此基礎上畫出圖案局部),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施以各種釉上彩料並經二次低溫燒成的一種瓷器裝飾工藝。因圖案紋飾系由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拼湊而成,各種色彩爭奇鬥豔,故名曰“鬥彩”。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鬥彩雞缸杯,明成化,高3.4cm,口徑8.3cm,足徑4.3cm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鬥彩折枝蓮託八吉祥紋碗,明萬曆,高8.7cm,口徑16.5cm,足徑7.1cm

鬥彩技法萌發於明代宣德時期,發展於正統時期,成熟於成化時期,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各朝均有燒造,其中以成化鬥彩最負盛名。成化鬥彩瓷器釉質溫潤,色彩嬌麗,畫工精細,造型均為小巧的瓶、罐、盒、盤、碗、杯、碟等,給人以娟秀典雅之美感。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琺花鏤空孔雀花卉紋繡墩,明成化,高35cm,面徑22.3cm,底徑23.5cm

五顏六色的明代雜釉彩瓷器

明代彩瓷除鬥彩、五彩瓷器以外,尚有金彩、礬紅彩、綠彩、醬彩、黃地綠彩、綠地黃彩、黃地紫彩、紅地黃彩、黃地紅彩瓷器等,習稱雜釉彩瓷。成化以後還出現一類在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三種以上釉彩裝飾但不含紅彩的瓷器,習稱素三彩。雜釉彩和素三彩均屬於低溫釉彩。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綠地黃彩開光雲龍紋蓋罐,明萬曆,高19.1cm,口徑9.4cm,足徑11.3cm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素三彩纏枝蓮紋長方水仙盆,明正德,高7.2cm,口徑23.8cm×15.2cm,足徑23.1cm×1

五光十色的景德鎮窯顏色釉瓷器

顏色釉瓷器是明代景德鎮官窯生產的主要品種之一,其質量精益求精,無論高溫、中溫還是低溫釉,呈色都均勻穩定,品種多達20餘種。其中以永樂、宣德時期的祭紅、祭藍、甜白瓷,弘治、正德時期的黃釉瓷,正德時期的孔雀綠釉瓷,嘉靖時期的瓜皮綠釉瓷、萬曆時期的茄皮紫釉瓷等最受世人稱道。特別適永樂、宣德時期的鮮紅、霽青、甜白釉瓷,被後人推舉為當時顏色釉瓷器中的三大名品。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黃釉金彩犧耳罐,明弘治,高32cm,口徑19cm,足徑17.5cm

如油似玉的德化窯白瓷

福建德化窯創燒於南宋,盛燒於明清兩代,以燒造獨具特色的白瓷而名揚天下。德化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質乳白如脂,胎釉渾然一體,透光度極佳,其產品曾遠銷國外。國人譽之為“豬油白”、“象牙白”。法國人則譽之為“鵝絨白”、“中國白”。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明,高28cm,底座徑13.3cm

其造型多為爐、觚、鼎、尊等仿古式樣,尤以瓷雕最為著名。瓷雕多為觀音、達摩等宗教人物,有些塑像的背部戳有工匠印記,如“何朝宗”、“林朝景”、“陳偉”、“張壽山”等。其中何朝宗為一代名匠,聲譽最重,其作品神態生動,栩栩如生,深受人們喜愛,並曾被用作貢品進貢朝廷。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德化窯白釉弦紋雙耳三足爐,明,高25.4cm,口徑16.2cm,足距13cm

異彩紛呈的明代其他地方窯陶瓷

明代江蘇宜興窯和廣東石灣窯均曾燒造仿鈞釉陶器,二者並駕稱雄,前者習稱“宜鈞”,後者習稱“廣鈞”或“泥鈞”。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廣窯楸葉式洗,明,高6.7cm,長26.3cm,寬18.9cm

明代中期以後,宜興還盛產澄泥陶,其顏色紫紅,世稱紫砂。隨著“沖泡”飲茶法的流行以及眾多文人蔘與紫砂壺的製作,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紫砂茶具盛極一時,名家迭出,其中以供春、時大彬、徐有泉、李仲芳等名家作品最受人稱道。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宜興窯天藍釉鵝頸瓶,明,高24.5cm,口徑2.4cm,足徑7.6cm

明代龍泉窯仍燒造傳統青釉瓷。河北彭城的白地黑花瓷、山西的琺花陶等亦各具風采。

中國陶瓷史(七):明代景德鎮官窯及其他地方窯陶瓷(公元1368年—1644年)——繁榮昌盛

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明,高36.4cm,口徑18.4cm,足徑15.5cm


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知識!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中國陶瓷史(一):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約公元前8000年—前2000年)

中國陶瓷史(二):商、周、秦、漢的陶瓷(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

中國陶瓷史(三):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陶瓷——青瓷獨秀(公元220年—589年)

中國陶瓷史(四):隋、唐、五代的陶瓷(公元581年—960年)——南青北白

中國陶瓷史(五):宋、遼、金、西夏的陶瓷(公元916年—1279年)——名窯迭出(第1部分)

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芭——中國陶瓷史(五):宋、遼、金、西夏的陶瓷——(第2部分)

中國陶瓷史(六):元代的陶瓷(公元1271年—1368年)——瓷都奠基

碗姐說瓷034期:景德鎮太平窯的由來(陶瓷小故事)

碗姐說瓷033期:陶聖寧封子的傳說(陶瓷小故事)

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知識!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喜歡就點擊“瞭解更多”購買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