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仁義太監,塗改詔書一個字,救活千條人命,功莫大焉!

唐莊宗 郭崇韜 李克用 朱溫 文史磚家 2017-03-27

文/格瓦拉同志

俗話說得好“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我們對於一個人本質的評價,決不能只從他的出身、外表和從事的職業來分析,唯有不帶先入為主的成見,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結論。其實,很多出身低微、職業卑賤的小人物往往具有正直、仁義的本性,心靈如璞玉般未沾塵垢,為人處世往往能秉持良心,貫徹始終,常有溫暖人心的善行善舉,令人尊敬。

史上最仁義太監,塗改詔書一個字,救活千條人命,功莫大焉!

說到太監這個群體,傳統的觀念往往會給他們貼上“無恥變態、冷血殘忍”的標籤,但其實在這個群體當中委實存在一些良心未泯、仁義未失的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為,甚至比健全的男人還要高尚。比如本文的主角張居翰,便因“一字活千人”的事蹟載入青史,值得後世永遠銘記。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張居翰。

張居翰是唐懿宗時期大太監張從玫的養子,以恩蔭走上仕途,因為辦事認真、為人嚴謹,在唐僖宗朝已經擔任樞密承旨、內府令的內廷高官。朝廷為歷練張居翰,外派他擔任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的監軍。監軍這個角色,是皇帝派往藩鎮或中央軍在外部隊中的代表,類似於今天的政委,主要負責政治思想工作。然而從實際效果來看,監軍卻是名副其實的“攪屎棍”,作戰時瞎指揮,獲勝時搶功勞,失利時甩黑鍋,經常讓大帥們恨得牙根癢,欲除之而後快。不過箇中也有和大帥們相處融洽的監軍,很是得到對方的賞識、愛護。

史上最仁義太監,塗改詔書一個字,救活千條人命,功莫大焉!

張居翰與劉仁恭私交甚好,幾乎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大軍閥朱溫逼迫唐昭宗下達誅殺宦官的詔令時,散處各地的監軍自然也倒了黴,被殺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只有兩人倖免,除了張居翰,另外一位便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監軍張承業。劉仁恭為保護張居翰,將他隱藏在深山,並拿一名死刑犯的人頭交賬,從而幫助張居翰撿回一條性命。

劉仁恭與李克用結盟之時,張居翰因為協助河東攻佔潞州有功,很得李克用的賞識,於是將其留在軍中為己所用。張居翰在河東陣營中地位提升的很快,其最出彩的功績在於著名的潞州保衛戰。彼時,張居翰作為潞州守將李嗣昭的監軍,面對後梁大軍的重重包圍,多次拒絕朱溫的引誘勸降,矢志不渝地固守孤城達半年之久。翌年正月,晉王李存勖率軍馳援潞州,大敗樑軍,並重賞堅守陣地的李、張二人。從此之後,李嗣昭與張居翰便成為“黃金搭檔”,但凡李嗣昭出征,便讓張居翰留後,而後者總會把一切都治理得並並有條,很受河東陣營的讚揚。

史上最仁義太監,塗改詔書一個字,救活千條人命,功莫大焉!

李存勖稱帝滅樑後,大將郭崇韜因功勳卓著升任樞密使,並奏請委任張居翰同任此職,最終得到莊宗的首肯。張居翰雖然當上了樞密使,但他深知郭崇韜權力慾太強,而且極度嫉恨宦官專權,於是務實的採取韜光養晦之策,以求自保。每次商議國家大事,張居翰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只對郭強人唯唯諾諾,十分順從。郭崇韜見張居翰很識時務,心中很是滿意,自然也打消了迫害的念頭。

後唐滅前蜀之後,莊宗鄭重承諾保證前蜀皇帝王衍一家大小的性命安全,並令其隨遠征軍一起回朝。然而等到王衍群臣一行人眾到達秦川驛站時,莊宗卻聽從伶人景進的挑撥,下詔誅殺王衍一行,由宦官向延嗣負責執行。

然而當詔書傳到樞密使張居翰處進行復核時,張居翰卻認為王衍既己投降,現在又出爾反爾將其誅殺,實在不合天理人情。更何況,詔書所殺之人不僅包括王衍一人,同時還包括跟隨他一起同行的千餘名無辜之人。張居翰善心閃現,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將詔書貼在柱子上,將其中的“行”字塗掉,改為“家”字,於是詔書所殺的人群便由一大批縮小為一小家。由於當時的情況緊急,負責執行命令的向延嗣並未懷疑被塗改後詔書的真實性,真的按其所指只殺掉王衍一家交差。就這樣,本應奔赴鬼門關的前蜀千餘條無辜者的性命,便因著張居翰的善念善舉得以保全,可謂功莫大焉!

史上最仁義太監,塗改詔書一個字,救活千條人命,功莫大焉!

不久,李存勖被幹哥李嗣源奪了位子,張居翰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主動為新皇帝寵信之人讓位,退居長安養老。兩年後(928年),張居翰病逝於長安,享年71歲。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自己編修的《新五代史》中曾論及後唐宦官的表現,其中對張居翰推崇備至。文中稱道:“(張)承業之論,偉然可愛,而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於人也,苟有替焉,無所不取。吾於斯二人者有所取焉。

以刑餘之身能得到道德大家如此稱讚,張居翰絕對配得上“偉大”二字,不是麼?

更多精彩文史知識,請關注公眾號:文史磚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