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出自邯鄲,他就是大名人郭元振

唐朝 郭元振 中國古代史 宋朝 邯鄲新銳 2017-06-26

邯鄲歷屆狀元

據現有資料,從隋唐實行科舉制度到清末廢除科舉制度,現邯鄲市各縣共產生狀元12人,其中文狀元9人,武狀元3人;榜眼3人,均為武榜眼;探花6人,其中文探花2人,武探花4人。明清兩朝,共產生進士745人,其中文進士465人,武進士177人。

其中大名縣人郭元振(郭震)於唐咸亨四年(673年)獲文狀元,是邯鄲歷史上第一位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中狀元時年齡(18歲)最小的狀元。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出自邯鄲,他就是大名人郭元振

邯鄲歷史狀元統計

誰是郭元振?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故也多稱郭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唐朝名將、宰相。郭元振進士出身,授通泉縣尉,後得到武則天的讚賞,被任命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生內亂。唐玄宗驪山講武,郭元振因軍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後在赴任饒州司馬途中,抑鬱病逝。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出自邯鄲,他就是大名人郭元振

郭元振

曾鑄造私錢、掠賣人口

673年(咸亨四年),年僅十八歲的郭元振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通泉縣(今四川射洪)縣尉。在任內,郭元振常做些違法之事,甚至鑄造私錢、掠賣人口,百姓對他非常厭惡並深以為苦。

後來,武則天得知此事,將郭元振召入京城,準備將他治罪,卻在與他交談之後,發現他才華橫溢,便索要他的文章。郭元振便把自己所作的《寶劍篇》呈上,武則天大加讚賞,讓學士李嶠等人進行傳閱,並任命他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後又進封奉宸監丞。

離間吐蕃、都護安西,一度官至宰相

郭元振守邊多年,無顯赫武功,以建設、安撫見長,故能“克致隆平”,“安遠定邊”。他“武緯文經”,以誠信對待邊疆少數民族,因而深得他們的愛戴,能化干戈為玉帛,不戰而屈突厥、吐蕃之兵,這就是所謂的“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了。此等邊將,對於保持邊疆穩定、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出自邯鄲,他就是大名人郭元振

離間吐蕃

710年(景雲元年),宗楚客等人在政變中被殺,唐睿宗繼位,郭元振被徵拜為太僕卿,加銀青光祿大夫。郭元振離任時,安西各部落的酋長有的甚至劃破臉面、痛哭相送。剛剛行到玉門關,離涼州還有八百里時,涼州百姓就已經準備好壺漿歡迎。

711年(景雲二年),郭元振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接替宋璟出任吏部尚書。不久,郭元振又改任兵部尚書,封館陶縣男。同年冬,郭元振與韋安石、張說被罷去相位。

712年(先天元年),唐睿宗退位,唐玄宗繼位,郭元振出任朔方軍大總管,修築豐安(今寧夏中衛西)、定遠城(今寧夏平羅南),使戍守軍隊得以有屯駐之所。713年(開元元年),郭元振以兵部尚書之職再次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年七月,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郭元振親自率兵保護唐睿宗,在中書省宿衛十四夜,因功進封代國公。不久,郭元振兼任御史大夫,出為朔方大總管,防備突厥。

後世地位

779年(唐大曆十四年),唐代宗評定前代功臣,郭元振與李孝恭、尉遲敬德等十四位凌煙閣功臣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內。

780年(唐建中元年),郭元振與裴寂、劉文靜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

782年(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

848年(唐大中二年),唐宣宗擇取功臣三十七人,將他們的畫像掛在凌煙閣,郭元振名列其中。

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郭元振。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郭元振亦位列其中。

佳作留存

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出自邯鄲,他就是大名人郭元振

多有佳作留存

古劍篇 / 寶劍篇

唐代:郭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諮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

雖復塵埋無所用, 猶能夜夜氣沖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