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太宗的後宮是中國歷史上最安定、最溫馨的後宮?

為何唐太宗的後宮是中國歷史上最安定、最溫馨的後宮?

借用當下“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這句時髦的語言來說事。對古代君王而言,一個有作為的明君背後,也一定有一個母儀天下的賢內助。開創了“貞觀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如此。因為在他身後就有一位千古傳頌,母儀天下的第一賢內助-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河南洛陽人,其先世源於北魏皇族拓跋氏,祖上為魏室高宦,因居宗室之長,故稱長孫氏。父親長孫晟,任隋右驍衛將軍;母親高氏為隋洮州(治所在今日甘肅臨潭)刺史高敬德之女。

長孫氏自幼喜愛讀書,崇尚禮法,以古代善惡為自鑑。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長孫晟去世,家道逐漸中落,庶長子長孫安業容不下高氏母子,由其舅隋治禮郎高士廉,將孀居的妹妹和外甥接到自已家中。甥男就是後來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長孫無忌,甥女就是後來唐太宗的長孫皇后。

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十三歲的長孫氏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因她識大體,顧大局,有卓見,頗得李世民信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冊封為秦王妃。此時秦王李世民因功高,已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與太子親近的後宮妃嬪有隙。由是,秦王妃長孫氏在後宮一方面盡心侍奉公公李淵,另一方面恭順後宮諸妃嬪,儘量調和內宮關係,彌補內宮和秦王的裂痕,被人們稱為“賢內助”。

唐武德九年(公元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事變時,李世民在玄武門帶領將士入宮授盔甲兵器,唯有長孫氏一個女人,以秦王妃的身份親臨現場,慰勉將士,激勵鬥志,將士們無不倍受鼓舞。事變成功後,李淵改立李世民為皇太子,長孫氏則被立為太子妃。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世民即帝位於東宮顯德殿,史稱唐太宗。新皇大赦天下,即立長孫氏為皇后。次年改元貞觀。於是,“貞觀之治”便由此開始了。

長孫皇后是特別勤儉節約的人,所用衣食諸物,只取適當,絕無奢華浪費。作為賢內助,唐太宗非常尊重她,常與她討論對大臣的賞罰等國家大事,而長孫皇后卻恪守“後宮不預政事”的古訓,從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她常說:“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太宗三再問她,仍不回答。“固問之,終不對。”(《資治通鑑》語)

長孫皇后熟讀古史,知道外戚專權的危害,所以她嚴格自律,“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秋,七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右僕射(宰相)。長孫無忌與李世民為布衣之交,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子,發動玄武門事變,長孫無忌功不可沒;李世民對其非常信任,引為心腹,禮遇群臣莫及,幾次準備任用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知道後,立即向太宗請求道:“妾位居三宮之首,家已貴寵之極,實不願兄弟子侄再執掌國政,漢代外戚呂氏、霍氏專權之事,應為刻骨銘心的教訓,請陛下明察。”這一次,唐太宗“內舉不避親”,沒有聽從長孫皇后的請求,仍然任命長孫無忌為右僕射。長孫皇后此後多次請求太宗免去長孫無忌的宰相職位,並密命無忌兄長向太宗“苦求遜職”。經過兄妹的不斷請求,於貞觀二年正月,唐太宗終於同意罷免長孫無忌右僕射之職,改封為“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皇后這才解憂開懷。眾所周知,“貞觀之治”的重要政治特徵,就是沒有出現外戚干政的現象,這不能不說與長孫皇后這位賢內助的遠見卓識有關。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長樂公主將要出嫁,因公主是長孫皇后的親生女兒,唐太宗十分寵愛。下令有關部門用比自己姐姐永嘉長公主多一倍的嫁妝,作為長樂公主的陪嫁。諫議大夫魏徵當朝勸諫道:“昔日漢明帝想加封自己的兒子,便對臣下說:‘我的兒子怎能與先帝的兒子相比?我給他的封地和俸祿戶數只能是先帝兒子的一半。’後來這事被傳為美談。永嘉長公主是太上皇之女、陛下之姊,輩份尊於長樂公主,現在陛下資送長樂公主的嫁妝卻比長公主的多一倍,雖然陛下對長樂公主的情感與長公主比有差別,但禮儀卻不能有差別,陛下這樣的做法不合禮儀,與漢明帝的做法相比差得太遠了。”魏徵的犯顏直諫,雖然讓李世民心裡不痛快,但他還是接受了魏徵的勸諫。回到後宮,唐太宗把這件不愉快的事告訴了長孫皇后,皇后感嘆道:“妾往日聽說陛下器重魏徵,卻不知其原因。今聽其諫言,他是在以禮儀抑制陛下的以感情用事,這才是正直的社稷之臣所為啊!妾與陛下為結髮夫妻,承蒙禮待,情義深重。而妾每與陛下講話,尚要察顏觀色,不敢輕犯陛下的威嚴;況且是在臣下,情疏禮隔,所以連韓非子都說這樣做很難,東方朔也說不容易,而魏徵卻做到了。這樣的賢臣,實在太難得了。”皇后又說:“古人云: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這對於治理國家者是當務之急。納忠言則天下安寧,拒忠言則政權崩亂,妾真誠地希望陛下能仔細考慮古人說的這個道理,則天下甚幸。”隨後,長孫皇后派內使至魏徵府邸,賜錢四百緡,絹四百匹,以表彰魏徵的犯顏直諫,並由內使傳話魏徵:“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勿轉移也。”(見《資治通鑑.唐紀十》)魏徵十分感動,即回書皇后,表示:“為大唐江山,當盡綿薄之力。”長孫皇后明白,像魏徵這樣敢於犯顏直諫的賢臣,是太宗不可缺少的臂膀,一定要善加保護。

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到後宮,滿臉怒容,憤憤罵道:“一定要殺掉這個田舍翁!”長孫皇后忙問什麼事,要殺誰?太宗說:“就是魏徵這個老傢伙。他總是在朝堂上當眾忤逆,弄得我下不了臺。”太宗越說越來氣,而長孫皇后諳悉太宗的行事習慣,便一言不發,悄悄退入內室。再從內室出來的皇后,已經換上了只有參加皇家隆重儀式才穿的華麗朝服,並向唐太宗參行大禮。唐太宗驚問:“皇后何故行此大禮?”長孫皇后回答:“臣妾特恭賀陛下!古人云:‘君明臣直’,只有皇帝賢明時,才會有直言進諫的大臣;魏徵敢直言頂撞陛下,是因為陛下賢明啊!如此,臣妾焉能不賀?”太宗聽完,恍然大悟,轉怒為喜。據史家記載,關於唐太宗著名的座右銘“三鏡說”: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就是此次長孫皇后借古人云,向唐太宗提出來的。由是,太宗一朝,“納諫之風大興”。

長孫皇后雖身居後位,但不尚奢華。她生活簡樸,從不多添置不必要的衣飾,訓導諸子女也常以謙儉為先。她經常說:“我身為皇后,更應節儉,以做天下表率。”一天,乾承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來請示說,東宮器物不夠,請為太子再置辦一些傢俱器物。長孫皇后聽後十分不悅,對遂安夫人說:“承乾身為太子,怕的是德不能立,名不能揚,為何擔心器物不夠用這樣的小事呢?”

雖然長孫皇后對自己的子女要求很嚴,但對其他嬪妃及其子女包括宮女,卻都十分體恤,關懷備至。豫章公主為太宗嬪妾所生,因生母早亡,從小就由皇后撫養,而皇后對公主的關愛,甚至超過自己的子女。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長孫皇后從不把唐太宗據為己有,與嬪妃們爭風吃醋。她常勸導太宗不要把感情放在自己一個人身上,應當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嬪妃,讓她們都能得到皇帝的關愛。如果後宮嬪妃有病,皇后不但親自探視撫慰,還用自己的藥物和膳食供應她們,這讓後宮嬪妃無不愛戴感恩。由是,唐太宗的後宮,便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安定、最溫馨的後宮。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