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唐三藏 孫悟空 白骨精 西遊記 沙僧 歷史大學堂 2019-09-06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我們經常說悟空識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所謂的火眼金睛只不過是悟空當初在八卦爐中,選擇巽位避火,巽是風位,有風必有煙,悟空因此被薰紅了眼睛,所以才稱為火眼金睛。並不是說,這個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惡妖邪。他識別善惡之能,是破除六識之後自動得到的。其他八戒、沙僧等沒有破除六識,自然不能通過幻想看出本質。

八戒因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遭到了“四聖試禪心”的戲弄,而當時孫悟空就已經看出了“四聖”設局。因為有了這項功能,在萬壽山,唐僧說: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悟空馬上說道: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我們經常說悟空識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所謂的火眼金睛只不過是悟空當初在八卦爐中,選擇巽位避火,巽是風位,有風必有煙,悟空因此被薰紅了眼睛,所以才稱為火眼金睛。並不是說,這個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惡妖邪。他識別善惡之能,是破除六識之後自動得到的。其他八戒、沙僧等沒有破除六識,自然不能通過幻想看出本質。

八戒因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遭到了“四聖試禪心”的戲弄,而當時孫悟空就已經看出了“四聖”設局。因為有了這項功能,在萬壽山,唐僧說: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悟空馬上說道: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過了五莊觀之後,就該遇到白骨精了。

白骨精為什麼要打三次呢?咱們先看看這個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第一次,她變成了一個村姑。以善良美貌模樣來迷惑三藏師徒,結果悟空回來,二話不說,一棒子將村姑打死,這是“斬三尸”中的善屍。孫悟空當時對唐僧說了這樣幾句話:“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當時說得唐僧徹耳通紅。

面對妖精幻化的美麗皮囊,唐僧等人不能識別妖怪本相,自然會被迷惑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善屍”在作怪。

而悟空不顧唐僧反對,堅決剷除了這個“善屍”。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我們經常說悟空識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所謂的火眼金睛只不過是悟空當初在八卦爐中,選擇巽位避火,巽是風位,有風必有煙,悟空因此被薰紅了眼睛,所以才稱為火眼金睛。並不是說,這個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惡妖邪。他識別善惡之能,是破除六識之後自動得到的。其他八戒、沙僧等沒有破除六識,自然不能通過幻想看出本質。

八戒因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遭到了“四聖試禪心”的戲弄,而當時孫悟空就已經看出了“四聖”設局。因為有了這項功能,在萬壽山,唐僧說: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悟空馬上說道: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過了五莊觀之後,就該遇到白骨精了。

白骨精為什麼要打三次呢?咱們先看看這個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第一次,她變成了一個村姑。以善良美貌模樣來迷惑三藏師徒,結果悟空回來,二話不說,一棒子將村姑打死,這是“斬三尸”中的善屍。孫悟空當時對唐僧說了這樣幾句話:“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當時說得唐僧徹耳通紅。

面對妖精幻化的美麗皮囊,唐僧等人不能識別妖怪本相,自然會被迷惑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善屍”在作怪。

而悟空不顧唐僧反對,堅決剷除了這個“善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接著,白骨夫人又變化成一個老婦人,假裝前來尋人講理。此為三尸之“惡屍”出現。結果,悟空沒等老婦人發難,直接又是一棒子,把白骨夫人的元神從老婦人的皮囊中打了出去。

要說這個妖精連續兩次被打,應該收手了吧。可是,白骨夫人居然三次變化。這次變成了一個老叟,假裝是村姑的父親,繼續前來糾纏挑撥唐僧師徒。這就是三尸之“執念屍”。

事實上,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可謂是漏洞百出。而且悟空也曾經點出。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可是唐僧被假象迷惑,根本不聽悟空的分析。

對於每個人來說,“善屍”、“惡屍”是根深蒂固於骨子裡的東西,自己無心改變,他人難以撼動。所以我們如果經常喜歡規勸別人的話,可以暫時停止了。因為你的規勸,對於智慧沒有開竅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迎著老叟,悟空前去質問。白骨夫人不吸取前面的教訓,居然還給悟空編故事。這就是人性的執念在作怪。他為了達到自己吃唐僧肉的目的,想當然地妄想自己這次能僥倖騙過悟空呢。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我們經常說悟空識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所謂的火眼金睛只不過是悟空當初在八卦爐中,選擇巽位避火,巽是風位,有風必有煙,悟空因此被薰紅了眼睛,所以才稱為火眼金睛。並不是說,這個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惡妖邪。他識別善惡之能,是破除六識之後自動得到的。其他八戒、沙僧等沒有破除六識,自然不能通過幻想看出本質。

八戒因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遭到了“四聖試禪心”的戲弄,而當時孫悟空就已經看出了“四聖”設局。因為有了這項功能,在萬壽山,唐僧說: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悟空馬上說道: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過了五莊觀之後,就該遇到白骨精了。

白骨精為什麼要打三次呢?咱們先看看這個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第一次,她變成了一個村姑。以善良美貌模樣來迷惑三藏師徒,結果悟空回來,二話不說,一棒子將村姑打死,這是“斬三尸”中的善屍。孫悟空當時對唐僧說了這樣幾句話:“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當時說得唐僧徹耳通紅。

面對妖精幻化的美麗皮囊,唐僧等人不能識別妖怪本相,自然會被迷惑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善屍”在作怪。

而悟空不顧唐僧反對,堅決剷除了這個“善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接著,白骨夫人又變化成一個老婦人,假裝前來尋人講理。此為三尸之“惡屍”出現。結果,悟空沒等老婦人發難,直接又是一棒子,把白骨夫人的元神從老婦人的皮囊中打了出去。

要說這個妖精連續兩次被打,應該收手了吧。可是,白骨夫人居然三次變化。這次變成了一個老叟,假裝是村姑的父親,繼續前來糾纏挑撥唐僧師徒。這就是三尸之“執念屍”。

事實上,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可謂是漏洞百出。而且悟空也曾經點出。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可是唐僧被假象迷惑,根本不聽悟空的分析。

對於每個人來說,“善屍”、“惡屍”是根深蒂固於骨子裡的東西,自己無心改變,他人難以撼動。所以我們如果經常喜歡規勸別人的話,可以暫時停止了。因為你的規勸,對於智慧沒有開竅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迎著老叟,悟空前去質問。白骨夫人不吸取前面的教訓,居然還給悟空編故事。這就是人性的執念在作怪。他為了達到自己吃唐僧肉的目的,想當然地妄想自己這次能僥倖騙過悟空呢。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白骨夫人的執念與所有凡夫的執念是相同的。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眼前什麼危險都會被選擇性忽略。這正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白骨夫人還憧憬在自己編制的美夢當中的時候,悟空悄悄唸咒請來本地山神土地,讓他們半空中做個旁證。實則就是讓大家幫個忙,擋住白骨夫人的退路。這一招果然管用,山神土地都在雲端裡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這一次,白骨夫人變幻的執念屍算是徹底被打殺了。悟空成功完成了“斬三尸”。

表面看,悟空斬殺的是白骨夫人的“三尸”,實則是斬殺的自身“三尸”。每個人身上都有善屍、惡屍、執念屍,之所以三尸難除,在於外界干擾太多。若沒有超於眾生的見解和堅定的信念,根本不可能斬除三尸。在這裡,悟空就做到了。他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唸了無數遍緊箍咒之後,還被唐僧徹底趕出了取經隊伍。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我們經常說悟空識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所謂的火眼金睛只不過是悟空當初在八卦爐中,選擇巽位避火,巽是風位,有風必有煙,悟空因此被薰紅了眼睛,所以才稱為火眼金睛。並不是說,這個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惡妖邪。他識別善惡之能,是破除六識之後自動得到的。其他八戒、沙僧等沒有破除六識,自然不能通過幻想看出本質。

八戒因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遭到了“四聖試禪心”的戲弄,而當時孫悟空就已經看出了“四聖”設局。因為有了這項功能,在萬壽山,唐僧說: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悟空馬上說道: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過了五莊觀之後,就該遇到白骨精了。

白骨精為什麼要打三次呢?咱們先看看這個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第一次,她變成了一個村姑。以善良美貌模樣來迷惑三藏師徒,結果悟空回來,二話不說,一棒子將村姑打死,這是“斬三尸”中的善屍。孫悟空當時對唐僧說了這樣幾句話:“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當時說得唐僧徹耳通紅。

面對妖精幻化的美麗皮囊,唐僧等人不能識別妖怪本相,自然會被迷惑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善屍”在作怪。

而悟空不顧唐僧反對,堅決剷除了這個“善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接著,白骨夫人又變化成一個老婦人,假裝前來尋人講理。此為三尸之“惡屍”出現。結果,悟空沒等老婦人發難,直接又是一棒子,把白骨夫人的元神從老婦人的皮囊中打了出去。

要說這個妖精連續兩次被打,應該收手了吧。可是,白骨夫人居然三次變化。這次變成了一個老叟,假裝是村姑的父親,繼續前來糾纏挑撥唐僧師徒。這就是三尸之“執念屍”。

事實上,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可謂是漏洞百出。而且悟空也曾經點出。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可是唐僧被假象迷惑,根本不聽悟空的分析。

對於每個人來說,“善屍”、“惡屍”是根深蒂固於骨子裡的東西,自己無心改變,他人難以撼動。所以我們如果經常喜歡規勸別人的話,可以暫時停止了。因為你的規勸,對於智慧沒有開竅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迎著老叟,悟空前去質問。白骨夫人不吸取前面的教訓,居然還給悟空編故事。這就是人性的執念在作怪。他為了達到自己吃唐僧肉的目的,想當然地妄想自己這次能僥倖騙過悟空呢。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白骨夫人的執念與所有凡夫的執念是相同的。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眼前什麼危險都會被選擇性忽略。這正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白骨夫人還憧憬在自己編制的美夢當中的時候,悟空悄悄唸咒請來本地山神土地,讓他們半空中做個旁證。實則就是讓大家幫個忙,擋住白骨夫人的退路。這一招果然管用,山神土地都在雲端裡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這一次,白骨夫人變幻的執念屍算是徹底被打殺了。悟空成功完成了“斬三尸”。

表面看,悟空斬殺的是白骨夫人的“三尸”,實則是斬殺的自身“三尸”。每個人身上都有善屍、惡屍、執念屍,之所以三尸難除,在於外界干擾太多。若沒有超於眾生的見解和堅定的信念,根本不可能斬除三尸。在這裡,悟空就做到了。他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唸了無數遍緊箍咒之後,還被唐僧徹底趕出了取經隊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在這裡,唐僧悟空有一段對話,讀來頗值得玩味。

唐僧說:“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悟空說:“我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

被人冤枉誤解,實在是悲傷無奈無助。對話中,唐僧還旁徵博引、語重心長給悟空講了如此一大套道理。

所有的道理,應該建立於真相之上。而脫離於真相的道理,無論再天花亂墜,都是毒蛇猛獸。

悟空傷心程度可想而知。不然不會說出“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這樣的狠話來。那麼此刻的悟空,被人誤解了為什麼這樣激動呢?

或許有人覺得,誰被誤解不激動呀?當然,做為普通人這種激動可以理解。但將來的悟空,或許就不這麼容易激動了。而此刻,他雖然破除了“六識”,斬殺了“三尸”,但他還有一賊沒有破除。

正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接下來,悟空要破除人性中最難的“心中賊”,也就是“二心”之“噁心”。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我們經常說悟空識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所謂的火眼金睛只不過是悟空當初在八卦爐中,選擇巽位避火,巽是風位,有風必有煙,悟空因此被薰紅了眼睛,所以才稱為火眼金睛。並不是說,這個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惡妖邪。他識別善惡之能,是破除六識之後自動得到的。其他八戒、沙僧等沒有破除六識,自然不能通過幻想看出本質。

八戒因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遭到了“四聖試禪心”的戲弄,而當時孫悟空就已經看出了“四聖”設局。因為有了這項功能,在萬壽山,唐僧說: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悟空馬上說道: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過了五莊觀之後,就該遇到白骨精了。

白骨精為什麼要打三次呢?咱們先看看這個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第一次,她變成了一個村姑。以善良美貌模樣來迷惑三藏師徒,結果悟空回來,二話不說,一棒子將村姑打死,這是“斬三尸”中的善屍。孫悟空當時對唐僧說了這樣幾句話:“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當時說得唐僧徹耳通紅。

面對妖精幻化的美麗皮囊,唐僧等人不能識別妖怪本相,自然會被迷惑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善屍”在作怪。

而悟空不顧唐僧反對,堅決剷除了這個“善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接著,白骨夫人又變化成一個老婦人,假裝前來尋人講理。此為三尸之“惡屍”出現。結果,悟空沒等老婦人發難,直接又是一棒子,把白骨夫人的元神從老婦人的皮囊中打了出去。

要說這個妖精連續兩次被打,應該收手了吧。可是,白骨夫人居然三次變化。這次變成了一個老叟,假裝是村姑的父親,繼續前來糾纏挑撥唐僧師徒。這就是三尸之“執念屍”。

事實上,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可謂是漏洞百出。而且悟空也曾經點出。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可是唐僧被假象迷惑,根本不聽悟空的分析。

對於每個人來說,“善屍”、“惡屍”是根深蒂固於骨子裡的東西,自己無心改變,他人難以撼動。所以我們如果經常喜歡規勸別人的話,可以暫時停止了。因為你的規勸,對於智慧沒有開竅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迎著老叟,悟空前去質問。白骨夫人不吸取前面的教訓,居然還給悟空編故事。這就是人性的執念在作怪。他為了達到自己吃唐僧肉的目的,想當然地妄想自己這次能僥倖騙過悟空呢。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白骨夫人的執念與所有凡夫的執念是相同的。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眼前什麼危險都會被選擇性忽略。這正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白骨夫人還憧憬在自己編制的美夢當中的時候,悟空悄悄唸咒請來本地山神土地,讓他們半空中做個旁證。實則就是讓大家幫個忙,擋住白骨夫人的退路。這一招果然管用,山神土地都在雲端裡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這一次,白骨夫人變幻的執念屍算是徹底被打殺了。悟空成功完成了“斬三尸”。

表面看,悟空斬殺的是白骨夫人的“三尸”,實則是斬殺的自身“三尸”。每個人身上都有善屍、惡屍、執念屍,之所以三尸難除,在於外界干擾太多。若沒有超於眾生的見解和堅定的信念,根本不可能斬除三尸。在這裡,悟空就做到了。他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唸了無數遍緊箍咒之後,還被唐僧徹底趕出了取經隊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在這裡,唐僧悟空有一段對話,讀來頗值得玩味。

唐僧說:“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悟空說:“我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

被人冤枉誤解,實在是悲傷無奈無助。對話中,唐僧還旁徵博引、語重心長給悟空講了如此一大套道理。

所有的道理,應該建立於真相之上。而脫離於真相的道理,無論再天花亂墜,都是毒蛇猛獸。

悟空傷心程度可想而知。不然不會說出“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這樣的狠話來。那麼此刻的悟空,被人誤解了為什麼這樣激動呢?

或許有人覺得,誰被誤解不激動呀?當然,做為普通人這種激動可以理解。但將來的悟空,或許就不這麼容易激動了。而此刻,他雖然破除了“六識”,斬殺了“三尸”,但他還有一賊沒有破除。

正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接下來,悟空要破除人性中最難的“心中賊”,也就是“二心”之“噁心”。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2.

“噁心”之惡讀四聲,不讀三聲。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惡魔。這個惡魔要襲擊的對象是自己。再通過自己作用於周圍和自己接觸的人。這些人包括好人壞人,包括路人親人,也包括你的朋友戰友以及所有能接觸到的人。

咱們來看看六耳獼猴出現之前,悟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這次悟空被貶得有些不值當的。或者說有些莫名其妙。

悟空不過是殺了幾個強盜。開始時候,先殺的強盜頭目。唐僧馬上撮土焚香禱告:你等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結果悟空就不高興了,撒起性子來說:十代閻君曾與我為僕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裡去告!

悟空的話讓唐僧頗為心驚,他說道:“徒弟呀,我這禱祝是教你體好生之德,為良善之人,你怎麼就認真起來?”

自此之後,孫大聖有了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關係都面是背非了。

"

人的苦惱來自哪裡呢?

一是你看世界的六根不淨;

二是你身上“三尸”未除;

三是你心中始終住著一個惡魔。

1.

人認識世界依靠自我“六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一個名字叫“六賊”。《西遊記》中還給出了六賊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六識”之所以被稱為“六賊”,是因為我們通過“六識”所認識的世界,完全不是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的“自我世界”。人的智慧不同,導致認識分歧,於是也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認知矛盾。當人過度陷入自我之中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會非常激烈。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矛盾正是因此產生。

毫無疑問,孫悟空殺掉“六識”是真正破除我執,認知真實世界的開始。

雖然說,唐僧與悟空都有慧根,但唐僧的慧根轉化真正的智慧要比悟空慢得多。所以對於悟空殺“六識”,在唐僧眼裡,悟空就成了濫殺無辜的一個強徒。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悟空因為殺了自身“六識”,被唐僧大罵。說他“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惡,忒惡!”

這時候的悟空,其智慧尚處於“善惡分明”的萌芽智慧狀態。所以他一聽唐僧如此絮絮叨叨,來了一句“老孫去也”,一跺腳就離開了唐僧。

嚴格說起來,這次不算真正意義的被貶,是悟空自己賭氣走的。

悟空去了東海龍宮喝茶。結果又被老龍王給勸了回來。回來之後,就被唐僧連蒙帶哄帶上了緊箍咒。

這個時候的悟空,他對世界的認知已經比其他人高明瞭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他能看出誰是妖怪,誰是好人,因為他已經除掉了自身六識。

其實對於所有人都一樣,只有破除自身“六識”,你看到的世界才更加接近於真相。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我們經常說悟空識破妖怪是依靠火眼金睛。所謂的火眼金睛只不過是悟空當初在八卦爐中,選擇巽位避火,巽是風位,有風必有煙,悟空因此被薰紅了眼睛,所以才稱為火眼金睛。並不是說,這個火眼金睛能看出善惡妖邪。他識別善惡之能,是破除六識之後自動得到的。其他八戒、沙僧等沒有破除六識,自然不能通過幻想看出本質。

八戒因為沒有這項功能,所以遭到了“四聖試禪心”的戲弄,而當時孫悟空就已經看出了“四聖”設局。因為有了這項功能,在萬壽山,唐僧說:徒弟,前面一山,必須仔細,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黨。悟空馬上說道:這裡決無邪祟,一定是個聖僧仙輩之鄉,我們遊玩慢行。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過了五莊觀之後,就該遇到白骨精了。

白骨精為什麼要打三次呢?咱們先看看這個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第一次,她變成了一個村姑。以善良美貌模樣來迷惑三藏師徒,結果悟空回來,二話不說,一棒子將村姑打死,這是“斬三尸”中的善屍。孫悟空當時對唐僧說了這樣幾句話:“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她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當時說得唐僧徹耳通紅。

面對妖精幻化的美麗皮囊,唐僧等人不能識別妖怪本相,自然會被迷惑其中而不能自拔,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善屍”在作怪。

而悟空不顧唐僧反對,堅決剷除了這個“善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接著,白骨夫人又變化成一個老婦人,假裝前來尋人講理。此為三尸之“惡屍”出現。結果,悟空沒等老婦人發難,直接又是一棒子,把白骨夫人的元神從老婦人的皮囊中打了出去。

要說這個妖精連續兩次被打,應該收手了吧。可是,白骨夫人居然三次變化。這次變成了一個老叟,假裝是村姑的父親,繼續前來糾纏挑撥唐僧師徒。這就是三尸之“執念屍”。

事實上,白骨夫人的三次變化可謂是漏洞百出。而且悟空也曾經點出。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可是唐僧被假象迷惑,根本不聽悟空的分析。

對於每個人來說,“善屍”、“惡屍”是根深蒂固於骨子裡的東西,自己無心改變,他人難以撼動。所以我們如果經常喜歡規勸別人的話,可以暫時停止了。因為你的規勸,對於智慧沒有開竅的人來說,毫無意義。

迎著老叟,悟空前去質問。白骨夫人不吸取前面的教訓,居然還給悟空編故事。這就是人性的執念在作怪。他為了達到自己吃唐僧肉的目的,想當然地妄想自己這次能僥倖騙過悟空呢。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白骨夫人的執念與所有凡夫的執念是相同的。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眼前什麼危險都會被選擇性忽略。這正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白骨夫人還憧憬在自己編制的美夢當中的時候,悟空悄悄唸咒請來本地山神土地,讓他們半空中做個旁證。實則就是讓大家幫個忙,擋住白骨夫人的退路。這一招果然管用,山神土地都在雲端裡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這一次,白骨夫人變幻的執念屍算是徹底被打殺了。悟空成功完成了“斬三尸”。

表面看,悟空斬殺的是白骨夫人的“三尸”,實則是斬殺的自身“三尸”。每個人身上都有善屍、惡屍、執念屍,之所以三尸難除,在於外界干擾太多。若沒有超於眾生的見解和堅定的信念,根本不可能斬除三尸。在這裡,悟空就做到了。他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唸了無數遍緊箍咒之後,還被唐僧徹底趕出了取經隊伍。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在這裡,唐僧悟空有一段對話,讀來頗值得玩味。

唐僧說:“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悟空說:“我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

被人冤枉誤解,實在是悲傷無奈無助。對話中,唐僧還旁徵博引、語重心長給悟空講了如此一大套道理。

所有的道理,應該建立於真相之上。而脫離於真相的道理,無論再天花亂墜,都是毒蛇猛獸。

悟空傷心程度可想而知。不然不會說出“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這樣的狠話來。那麼此刻的悟空,被人誤解了為什麼這樣激動呢?

或許有人覺得,誰被誤解不激動呀?當然,做為普通人這種激動可以理解。但將來的悟空,或許就不這麼容易激動了。而此刻,他雖然破除了“六識”,斬殺了“三尸”,但他還有一賊沒有破除。

正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接下來,悟空要破除人性中最難的“心中賊”,也就是“二心”之“噁心”。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2.

“噁心”之惡讀四聲,不讀三聲。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惡魔。這個惡魔要襲擊的對象是自己。再通過自己作用於周圍和自己接觸的人。這些人包括好人壞人,包括路人親人,也包括你的朋友戰友以及所有能接觸到的人。

咱們來看看六耳獼猴出現之前,悟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這次悟空被貶得有些不值當的。或者說有些莫名其妙。

悟空不過是殺了幾個強盜。開始時候,先殺的強盜頭目。唐僧馬上撮土焚香禱告:你等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結果悟空就不高興了,撒起性子來說:十代閻君曾與我為僕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裡去告!

悟空的話讓唐僧頗為心驚,他說道:“徒弟呀,我這禱祝是教你體好生之德,為良善之人,你怎麼就認真起來?”

自此之後,孫大聖有了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關係都面是背非了。

孫悟空三次被誤解而離開唐僧,為什麼悟空仍是最終受益者

之後,到了一老漢家中借宿,悟空又殺了老漢的兒子——漏網的強盜。結果再次被貶走。

悟空走了,六耳獼猴來了。他就是悟空的“噁心”,他是來為自己討回公道的。搶走了行李,打傷了唐僧,他要自己去西天取經了。

要不怎麼說“破心中賊”難呢。二人從天上打到地下。地藏王菩薩的諦聽看出來了,可是不敢說破。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悟空自己的“噁心”呀,他的“二心”除了自己能破除,再有就是佛祖了。這正是“佛法無邊”。

當年,佛祖如何收伏孫悟空的呢?悟空覺得,是佛祖騙了自己。那麼這次,佛祖堂堂正正用金缽盂收伏了悟空的二心。至此之後,悟空心中賊徹底破除,心中原來留存的那點疑慮也徹底打消。看來,佛祖當年一點都沒有騙你,無論你用“善心”一面與佛祖打賭,還是“噁心”一面與佛祖硬懟,你都逃脫不出佛祖的手掌心。

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西遊記》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