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麼給死後的皇帝加封諡號的?唐代宗平定了安史之亂為什麼會被封為代宗?難道想讓別人代替他?

唐代宗 中國歷史 劉邦 慈禧 四冥狂客 2017-08-02

諡號和廟號的規定

諡號(“諡”,拼音:shì,音同“示”)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

古代是怎麼給死後的皇帝加封諡號的?唐代宗平定了安史之亂為什麼會被封為代宗?難道想讓別人代替他?

皇陵

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諡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諡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習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劉秀上廟號);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祐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古代是怎麼給死後的皇帝加封諡號的?唐代宗平定了安史之亂為什麼會被封為代宗?難道想讓別人代替他?

唐代宗陵

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象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衝帝、少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獻帝、順帝,那就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嘲笑了。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諡號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古代是怎麼給死後的皇帝加封諡號的?唐代宗平定了安史之亂為什麼會被封為代宗?難道想讓別人代替他?

慈禧

我們可以看一下慈禧的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唐代宗的廟號由來

我們都知道,皇帝的廟號是繼位君臣根據其功績議定的。那麼傳位給自己兒子的唐代宗為什麼議定的廟號是“代宗”呢?覺得這個“代”字意味著代替,透露著名不正言不順的意思。

有人就此衍生這樣一個猜測說這是因為唐代宗兄弟情深,認為自己死去的弟弟——建寧王李倓才是繼承皇位的人。不見得他繼位之後,追封了自己的弟弟為承天皇帝。又有人說,其實這是因為他是庶長子,繼位名不正,以庶代嫡,繼承皇位,因此謂之代宗。但是這個說法站不住腳跟,因為代宗死後,其子繼任,議定“代宗”不是直接昭告天下這皇位來的不順,鼓動別人讓自己下臺嗎?

古代是怎麼給死後的皇帝加封諡號的?唐代宗平定了安史之亂為什麼會被封為代宗?難道想讓別人代替他?

李世民

所以這個“代”其實是褒義的。據說本來他的廟號議定叫世宗的,因為平定安史之亂,有不世之功。不過因為要避李世民的諱。又因為世代世代,其實意義差不多,就叫代宗好了。這在王夫之的《讀通鑑論》有講:“唐諱世,代宗猶言世宗,近人慾以加景皇帝,其不學如此。”

唐代宗的“代宗”就是這麼來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