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位於泰州滷汀河畔的姜堰區華港鎮港口村,曾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泰州志《萬曆泰州志》(1604年成書)記載,當時的泰州下轄10個鎮:寧鄉鎮、海安鎮、西溪鎮、樊汊鎮、斗門鎮、港口鎮、秦潼鎮、姜堰鎮、白米鎮、曲塘鎮。港口便位列其中。


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文史專家黃炳煜(前右)在港口古民居實地考察】

昨天,泰州市文史專家黃炳煜,對港口一座保存完整的二層建築做了實地考察,鑑定該樓屋建築,興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除此之外,黃炳煜還發現一批明清年間的古民居,最早的距今已有600年曆史,對研究港口古鎮的演變史,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古民居“藏身”港口老街區


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這座二層建築位於港口村觀音閣巷3號,“藏身”於熱鬧的集市西側,整體結構為老式的磚木結構。

屋主人是71歲的凌頂雲、70歲的宋秀文夫婦。老屋是宋秀文家祖上留下來的。

港口村96歲的王煥文老人回憶,當年宋家在當地算是很有錢的,樓房裡經營著“東德順槽坊”,宋秀文的父親在裡面經營著賣米、賣油、賣酒的生意。

專家鑑定:至少已有200多年曆史

經測量,該樓屋面闊10.8米、進深6米、高7米左右。通體青磚、黛瓦,是傳統的泰式民居建築。黃炳煜介紹,要判斷一個建築的年代,首先就要看它的建築特色。根據這棟樓屋的樑架及節點,以及牆體做法等,可以判斷出該建築距今至少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因為時代特徵比較明顯,其後就不這麼做了。

這棟建築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它的牆體比較寬,經測量牆體寬度為53釐米。“牆體之間其實是空心的,中間填充了碎磚、泥塊等,這樣做是防止下雨時,外牆往屋裡滲水。”黃炳煜介紹。

黃炳煜接著指著屋頂介紹:“屋頂的幾根大梁不是呈直線傾斜的,而是帶有一定的弧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下雨時,雨水可以有個緩衝,不會直接從屋頂沖刷下來。現在的建築已經很少採用這樣的風格。”

二樓地面鋪設了木地板,木地板長2.6米,寬10多釐米,厚4釐米,可見當年屋主人的經濟實力。

來到屋外,黃炳煜指著後牆介紹,該建築使用的磚塊,要比其他房屋的磚塊大而且厚,砌築時從下往上微微內收,是早期的做法,這也驗證了這座房子的歷史。因為每個歷史時期燒製的磚塊規格不同,砌築方法也有區別。


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文史專家黃炳煜查看古民居外牆結構】

“在裡下河一帶能發現這樣的樓屋也屬罕見,走遍水鄉地區,很難見到類似於這樣規模的房子。港口周邊當年不生產糧食,都是從興化轉運到泰州賣的。港口在當時就是一個重要的糧食轉運點,古鎮就是依靠商業形成的。該建築的發現,對研究港口古鎮的演變史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黃炳煜說。

對於該建築的維護,黃炳煜建議房主,不要輕易拆建,要修舊如舊,不要破壞房屋原有的建築風格。

一批明清古民居見證古鎮歷史

最早的距今已有600年曆史

除這處樓屋外,港口還有明代及清代早中期的一批優秀古民居。

在此次港口實地走訪過程中,文史專家黃炳煜就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古民居,時代可追溯至600年前的明朝。


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唯一一所明朝年間古民居局部圖】

在港口村的益壽巷,黃炳煜也發現了一批乾隆、嘉慶年間的古民居建築群。尤其是益壽巷8號,其保留著完整的“廳、堂、灶”的結構,這在整個泰州的古建築中都很少見。


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一處乾隆、嘉慶時期的老民居全貌】

走訪過程中,黃炳煜還發現了一批較有價值的石鼓、石墩、石牌坊等文物,這些老物件也共同見證了港口古鎮的演變史。


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明朝年間的石鼓】

一批明清古民居,隱藏在泰州這個熱鬧的老街區,最老的已經600歲


【乾隆、嘉慶時期老民居前鋪設的老式地面磚】

來源:泰州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