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司號員崔振芳留下的軍號'

"

英雄司號員崔振芳留下的軍號

"

英雄司號員崔振芳留下的軍號

英雄司號員崔振芳留下的軍號

軍號高27㎝,喇叭直徑11.1㎝,呈喇叭花狀,手柄彎曲為耳形

這把軍號雖然殘缺不全,有點變形,但卻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因為它是戰鬥的號角,勝利的號角,它迴響著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崔振芳烈士不朽的精神。

崔振芳是山西洪洞縣人,從小家境貧寒。1937年,年僅13歲的他參加了八路軍,14歲被調到總部特務團司號班學習司號通訊技術,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7連當司號員,當時7連就駐紮在黃崖洞。黃崖洞地處太行山脈,由於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被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等總部首長親自勘察選中,在這裡創建了兵工廠,每年生產的武器足夠裝備16個團,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線。

1941年11月,日本侵略軍為了摧毀這座兵工廠,糾集了36師團5000餘重兵向黃崖洞撲來,當敵人距八路軍陣地100米左右時,司號員崔振芳吹響了軍號,八路軍戰士憑藉天險,把一顆顆手榴彈投向敵群,打退了敵人一次次瘋狂的進攻。11月11日,天陰沉沉的,下著小雨,敵寇趁著漫山迷霧,又集中兵力,分3路向我軍陣地發起了攻擊。連長命令崔振芳和衛世華兩位機智勇敢的小戰士專門投擲手榴彈,重點把守南口。南口是山澗的出口,也是進入黃崖洞的唯一通道,如果把黃崖洞比做一個甕,這裡就是甕口。沿著抬頭只見一線天的曲折峽谷走到盡頭,轉彎處只見一邊是深潭,一邊是峭壁,順著峭壁只有一條一步寬的靠山石梯,上下兩段石梯中間的深溝用一個吊橋相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7歲的小號兵崔振芳就堅守在這裡。面對蜂擁而上的敵人,兩名小戰士毫無懼色,奮不顧身地英勇抗擊,戰鬥中衛世華的手臂不幸被敵人的機槍打斷了,崔振芳馬上把戰友救護下去,陣地上只剩下他1人。整整7天7夜,崔振芳孤身戰鬥在陡崖上,居高臨下,投出了100多枚手榴彈,炸死敵兵數百人。最後,所有的手榴彈都投光了,人也累得爬不起來了。這時他聽到了增援部隊趕到的呼喊,使盡力氣剛站直身體準備迎接戰友,不料卻被一塊炮彈崩起的石塊擊中了喉嚨,頓時血流如注……。小號兵倒下了,與他相伴的只有那把心愛的軍號。衝上來的一班長王興國,噙著淚水撿起這把軍號揣在懷裡,振臂高喊“為崔振芳報仇,一定要把敵人消滅在陣地前!”憤怒的炸彈帶著戰士們滿腔的仇恨飛向了敵群,爆炸聲伴著巨大的氣浪,整個山谷地動山搖。

黃崖洞保衛戰勝利了,這次戰鬥取得了敵我傷亡6比1的輝煌戰績,小英雄司號員崔振芳以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創造了憑險據守、以一當百的驍勇戰績。

50多年過去了,曾在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做護林員的張書祥老人,當年也曾參加了那場艱苦卓絕、英勇悲壯的保衛戰,每當回憶起小號兵崔振芳的時候,他的眼裡總是充滿了淚水:“那是個多好的孩子啊,每天早早地起來站在雞冠山的頂尖上吹號,那紅綢穗子在他胸脯上來回的飄……那次戰鬥,他一連寫了5份決心書,首長才點頭同意讓他上了前沿陣地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把崔振芳烈士遺留下來的軍號,雖然有些殘缺不全,甚至有的地方已經變形了,但它是戰鬥的號角,是勝利的號角!這把軍號與黃崖洞遍佈四周的明碉暗堡共同印證了太行英雄兒女們可歌可泣的鐵血之戰,那蒼翠險峻、峭拔聳立的峰巒與紅石屋頂,石塊壘砌的兵工廠房,把黃崖洞保衛戰這一氣壯山河的史實,凝鑄成了亙古不滅、令人景仰的革命豐碑,永遠矗立在太行山上!

1998年,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工作人員在武鄉縣左會村申會保家中徵集到了這把軍號,2002年6月經山西省博物館專家鑑定,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現布展於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第4展廳。●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

英雄司號員崔振芳留下的軍號

英雄司號員崔振芳留下的軍號

軍號高27㎝,喇叭直徑11.1㎝,呈喇叭花狀,手柄彎曲為耳形

這把軍號雖然殘缺不全,有點變形,但卻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因為它是戰鬥的號角,勝利的號角,它迴響著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崔振芳烈士不朽的精神。

崔振芳是山西洪洞縣人,從小家境貧寒。1937年,年僅13歲的他參加了八路軍,14歲被調到總部特務團司號班學習司號通訊技術,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7連當司號員,當時7連就駐紮在黃崖洞。黃崖洞地處太行山脈,由於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被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等總部首長親自勘察選中,在這裡創建了兵工廠,每年生產的武器足夠裝備16個團,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線。

1941年11月,日本侵略軍為了摧毀這座兵工廠,糾集了36師團5000餘重兵向黃崖洞撲來,當敵人距八路軍陣地100米左右時,司號員崔振芳吹響了軍號,八路軍戰士憑藉天險,把一顆顆手榴彈投向敵群,打退了敵人一次次瘋狂的進攻。11月11日,天陰沉沉的,下著小雨,敵寇趁著漫山迷霧,又集中兵力,分3路向我軍陣地發起了攻擊。連長命令崔振芳和衛世華兩位機智勇敢的小戰士專門投擲手榴彈,重點把守南口。南口是山澗的出口,也是進入黃崖洞的唯一通道,如果把黃崖洞比做一個甕,這裡就是甕口。沿著抬頭只見一線天的曲折峽谷走到盡頭,轉彎處只見一邊是深潭,一邊是峭壁,順著峭壁只有一條一步寬的靠山石梯,上下兩段石梯中間的深溝用一個吊橋相連,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7歲的小號兵崔振芳就堅守在這裡。面對蜂擁而上的敵人,兩名小戰士毫無懼色,奮不顧身地英勇抗擊,戰鬥中衛世華的手臂不幸被敵人的機槍打斷了,崔振芳馬上把戰友救護下去,陣地上只剩下他1人。整整7天7夜,崔振芳孤身戰鬥在陡崖上,居高臨下,投出了100多枚手榴彈,炸死敵兵數百人。最後,所有的手榴彈都投光了,人也累得爬不起來了。這時他聽到了增援部隊趕到的呼喊,使盡力氣剛站直身體準備迎接戰友,不料卻被一塊炮彈崩起的石塊擊中了喉嚨,頓時血流如注……。小號兵倒下了,與他相伴的只有那把心愛的軍號。衝上來的一班長王興國,噙著淚水撿起這把軍號揣在懷裡,振臂高喊“為崔振芳報仇,一定要把敵人消滅在陣地前!”憤怒的炸彈帶著戰士們滿腔的仇恨飛向了敵群,爆炸聲伴著巨大的氣浪,整個山谷地動山搖。

黃崖洞保衛戰勝利了,這次戰鬥取得了敵我傷亡6比1的輝煌戰績,小英雄司號員崔振芳以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創造了憑險據守、以一當百的驍勇戰績。

50多年過去了,曾在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做護林員的張書祥老人,當年也曾參加了那場艱苦卓絕、英勇悲壯的保衛戰,每當回憶起小號兵崔振芳的時候,他的眼裡總是充滿了淚水:“那是個多好的孩子啊,每天早早地起來站在雞冠山的頂尖上吹號,那紅綢穗子在他胸脯上來回的飄……那次戰鬥,他一連寫了5份決心書,首長才點頭同意讓他上了前沿陣地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把崔振芳烈士遺留下來的軍號,雖然有些殘缺不全,甚至有的地方已經變形了,但它是戰鬥的號角,是勝利的號角!這把軍號與黃崖洞遍佈四周的明碉暗堡共同印證了太行英雄兒女們可歌可泣的鐵血之戰,那蒼翠險峻、峭拔聳立的峰巒與紅石屋頂,石塊壘砌的兵工廠房,把黃崖洞保衛戰這一氣壯山河的史實,凝鑄成了亙古不滅、令人景仰的革命豐碑,永遠矗立在太行山上!

1998年,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工作人員在武鄉縣左會村申會保家中徵集到了這把軍號,2002年6月經山西省博物館專家鑑定,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現布展於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第4展廳。●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英雄司號員崔振芳留下的軍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