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豆瓣上拿下了9.5分高分,劇中不僅演員們演技炸裂,人性為話題也拍出了臺劇新高度。

本劇主線是以一場無差別殺人案展開的,劇中李小明用自己製造的槍,在電影院掃射,致9人死亡,22人受傷。而喬安(賈靜雯飾)的兒子也死在了電影院裡,之後喬安的生活,李曉明家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劇中還從媒體輿論,律師等多種角度,詮釋了人性,也讓大家更瞭解精神病人的世界。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主演賈靜雯,時隔15年,熒幕首次亮相也是在這部劇中,她自己這十幾年也經歷了很多,不是沒有故事的女演員,在這部劇中演技爆發,在她飾演的痛失兒子的母親-宋喬安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1.悲傷情緒第一階段:否認和拒絕接受

她是受害者家屬

自從喬安的兒子死在電影院後,她因為當時出去接電話還喝了杯咖啡,沒有陪在兒子身邊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不敢進兒子的房間,不敢去看電影。從前那個溫柔幽默的新聞總監,開始變得焦躁冷漠,每天喝酒才睡的安穩,與老公女兒也陷入一段無法調和的矛盾狀態。

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遭受重大打擊,或者痛失所愛的經歷,而遇到這些事時,我們情緒的第一層反應都是像喬安一樣,否認和拒絕接受。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曾有一部紀實性心理短片,叫《痛失所愛》,根據編劇/導演Steven Rico自身的經歷拍攝的,全影片無對白,卻將失去親人後的心情表達到了極致。用導演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命運之手將一個少年摁在人生的擂臺上,巨大的壓力讓他感到窒息。 ”

很多時候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會懂,針真的紮在了自己的身上才會真的痛。

如果是自己正在經歷人生最痛苦的經歷,而自己正在陷入否定和不接受的狀態,那就接受自己的狀態,先不要想著怎麼去改變,先陪伴自己的情緒,呆一會。

如果是身邊的人正在跟你傾訴自己痛苦的經歷,也不要馬上對對方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個時候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配對方的情緒,呆一會。

2.悲傷情緒第二階段:憤怒

她是“殺人犯”

在知道實習生李大芝是李小明的妹妹後,她安排記者跟蹤李大芝,拍到了他們家人蔘加李曉明的葬禮,李曉明家人的狀況也隨後通過媒體在社會面前曝光。事後,李曉明父母的門前總是堆滿別人的垃圾,他們每天都要戴口罩出門,當李大芝對著喬安喊道:“你跟殺人犯並沒有什麼區別”的時候,喬安呆住了。

這個時候的喬安已經進入到情緒的第二階段就是“憤怒”,她會氣憤為什麼是自己的兒子遭遇這樣的不幸,甚至希望自己和李曉明的家人都陪自己的兒子一起去死。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最近的時候,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什麼理智,道理統統都會被放到一邊,當我們用惡的方式去懲罰惡,甚至去懲罰跟害人者家屬的時候,那我們跟害人的人又有什麼分別呢?

想到今年還有一部韓國電影《蒙太奇》,電影中講述的是西珍在一場綁架案中被害,而她的媽媽西珍上訴無果,自己調查找到真凶後,就用同樣的方式綁架了真凶的孫女。 這是一個“以彼之道,還彼之身”的故事。

但如果大家都用以惡懲惡的方式,來對待惡人,那我們的社會還會好嗎?

所以,合理的宣洩自己的憤怒,不要把情緒轉化成對自己或者對別人的傷害。

3.悲傷情緒的第三階段:協商和接受

她摘掉了“受害者家屬”的標籤

喬安慢慢去接受兒子死掉的事實,與老公一起回到當時的電影院,把所有的情緒都宣洩了出來。經歷了李大芝和後面有一對母子因為媒體誤導而自殺的事件後,喚起了喬安內心柔軟的一面。她說她要摘掉“受害者家屬”的標籤,重新面對人生。從接受,到放下,再到重新開始,電視劇雖然只有一集的內容,但走出傷痛的過程,不知道要多少集才能講的完。

喬安這個時候已經步入了情緒的第三個階段,協商和接受。她開始和自己協商,接受了不可挽回的事實,願意去面對現實。每個人最終步入第三階段需要的時間都不同,有長有短,可以多給自己點時間,如果狀態還沒有變好,那一定是沒到最後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上面以喬安為例,我們看到了人在遇到重創後會經歷的三個階段。所以說,不要輕易挑戰人性,我們與惡之間,其實往往只在一念之間。那麼如何處理悲傷的情緒,讓自己在不傷害自己和其他人的狀態下健康的走處理呢?有以下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嘗試:

1)大哭一場

美國生物化學家弗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有害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哭泣時,情緒強度一般會降低40%。所以眼淚是有助於悲傷情緒的宣洩,在一定程度上,負面情感隨著眼淚一起流出體外。所以在遭遇打擊之後,把自己帶到情境中,大哭一場。哭完,也許會輕鬆一些。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2)運動

做運動可以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讓人快樂的一種物質。觀察身邊的人,其實不難發現,很多矜持運動的人,身上都充滿活力。運動的形式沒有限制,只要在自己的身體承受範圍內就好,可以去跑步,練器械,打拳,大汗淋漓後,情緒也會平靜一些。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3)傾訴

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心裡就像裝了一大包想要扔掉的垃圾。傾訴也有助於整理自己的情緒,把感性的一面升到理性層面來解決。說著說著,覺得自己好像就沒那麼難過了。

傾訴的對象可以是信得過的朋友,也可以是心理諮詢師,如果自己的情況不太想跟認識的人講,或者希望得到專業的疏導,建議去找心裡諮詢師。讓專業的人,帶你走出悲傷的情緒。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總之,我們需要做情緒的主人,而不要做情緒的奴隸。喜歡這部劇的插曲《路過人間》,就像歌詞中唱的那樣:“要明白,人會來就會離開,世上唯一不變就是善變。”人總是多面而善變的,人生起起伏伏,會遇到讓自己開心幸福的事,也會遇到不可抗的讓自己悲傷難過的事,但是要相信“陽光就烏雲後面”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口碑炸裂良心臺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