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蔡英文建構“臺獨”史觀會逼北京提早出手 激烈反應或超想象

臺灣 張亞中 世界歷史 中國歷史 環球網 2017-06-22
張亞中:蔡英文建構“臺獨”史觀會逼北京提早出手 激烈反應或超想象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將高中歷史的分域再修改為“臺灣史、世界史、東亞史”,必修從8學分減為6學分,大減資料性內容,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的脈絡,並將以往專論呈現的“中國史”刪除,改而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以建構下一代以臺灣為主體的史觀。對此,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21日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稱,蔡英文意圖建構的“臺獨史觀”會逼使北京提早出手。

張亞中在文中表示,這將是一個“斬草除根去中國化”的歷史課綱。早期歷史課本分域為“本國史、世界史”,呈現的是“中華民族史觀”。李登輝陳水扁時期改為“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將“臺灣史”從“中國史”抽離出來,因而出現1945年以前的中華民國放在“中國史”,1945年以後放在“臺灣史”的分割現象,意指1945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已是臺灣,這是“獨臺史觀”的寫照。如今,新的課綱草案再推一步,徹底地將“中國史”從歷史教科書中抹去,換成“東亞史”。所謂大量減少資料性的內容,重點僅放在臺灣最近500年的脈絡,即意在於徹底切斷對中國歷史的連結,從此,臺灣下一代所被建立的將是與中國大陸、中華民族不再在有任何歷史記憶的“臺獨史觀”。

他說,或許會有人感到訝異,民進黨竟敢於如此曲解歷史脈絡、抹煞歷史事實。臺灣當然是個多元的社會,但是現在臺灣的民眾中,有超過95%與不同階段來臺的漢人有血緣關係,享有相同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社會價值,均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民進黨以“多元”為名,行“去中國化”之實的策略,早已昭然若揭,但是民進黨為求其狹隘的政治目的,卻仍一意孤行。

去年“5·20”蔡英文當局上臺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兩位“基本教義派”人士分別擔任教育及文化部門負責人。新任“教育部長”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廢除馬英九任內後期通過但並未完全實行的“課綱微調”。張亞中強調,民進黨目前走的是“柔性臺獨”的路線,他們不會在法理上宣佈“臺獨”,也會避免與大陸公然翻臉,甚而會爭取北京的好感,但是在歷史文化教育上卻是要“斬草除根式”的去中國化。原因很簡單,他們要爭取的是時間。當臺灣年輕人幾乎全部都不再認為自己與中國歷史、中華文化有必然關係時,兩岸認同就徹底割裂。他們認為,量變帶來的必然是質變,“臺獨”因而成為必然。

張亞中也說,民進黨的策略目前是有效的,不僅成功地降低了臺灣民眾對“我是中國人”的認同,也迫使中國國民黨不敢在歷史認同上有任何修正的作為。馬英九當局執政8年以來,不僅沒有對歷史分域的結構“撥亂反正”,甚而對“課綱微調”也不敢堅持。主張強化“我也是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洪秀柱,也輸給了強調“本土意識”的吳敦義。民進黨敢於如此徹底“去中國化”,正是他們迷信以往成功的慣性力量,他們認為,國民黨在這個問題上,已無招架之力,更無反正之心。

然而,張亞中表示,民進黨可能低估了大陸對此的反應。在馬英九任內後期,北京才開始查覺到“分離主義歷史課綱”給兩岸關係帶來的潛在危害。蔡英文上任後,大陸“武統”聲音高漲的理由,也是出於陸方認知到兩岸認同的分歧已難以逆轉的事實。

他說,北京對於此次“歷史新課綱”所採的激烈反應,可能會超出民進黨的想像,一場反“臺獨”的正面鬥爭可能提早出手。

至於如何化解這個危機,張亞中則認為,還是要先從臺灣內部著手。即將上任的吳敦義主席日前公開表示“堅決反對臺獨”。目前“堅定而明白的臺獨”即將先從歷史課綱正式上路,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中國國民黨如何反對與遏阻“臺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