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李顯龍給蔡英文上的“中國課”

蔡英文在民進黨黨代會上呼籲正視大陸崛起的事實,且要尋找到合適的兩岸互動模式。這應該不是蔡英文第一次說要尋找互動模式了,可惜從來都是說說而已。

臺灣《旺報》李顯龍給蔡英文上的“中國課”

撇開臺獨神主牌不說,單論蔡英文乃至整個安全團隊的“中國觀”或者兩岸觀,就存在諸多缺漏,跟國民黨特別是老一代的國民黨相比,他們缺乏與北京的交往經驗,加上對中國文化和歷史以及當代中國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缺乏深刻的認知,註定其無法有效處理跟大陸的互動。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新加坡,就在大陸召開十九大之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成功訪華,除了引發國際關注外,無形中也給蔡英文上了一趟生動的中國課。

在十九大密集籌備的最後一個月,大陸高層的國際互訪活動基本暫停,李顯龍此行可算是大陸的特殊安排,而李顯龍此行顯然也不光是為了改善兩國關係,畢竟雙方的關係沒有危險到非得現在見面才能解決。

李顯龍當然是為了深入瞭解大陸之後的政治脈動,從而使其成為了解大陸未來政治變化的窗口,而大陸願意給他這個機會,無形中展示出兩國的特殊關係。

很多人都喜歡將新加坡視為小國搞大國平衡外交的典範,這自是不假,只不過對小國來說,在實力不如人的情況下,想在大國之間特別是當大國存在衝突的時候搞平衡,恐怕是不可能的,註定要面臨選邊站隊的問題。新加坡則不然,

新加坡畢竟是一個華人國家,領導人深諳中國人的相處之道,從毛澤東接見李光耀開始,新加坡老李家跟大陸的歷屆領導人乃至地方層級的領導人建立了緊密的關係,他們也十分注重政府官員跟社會各界與大陸的往來互動,可謂建立了全方位和全天候的緊密連結。截止到目前,中新合作建立了3個園區,分別側重工業、生態和一帶一路,別小看了這些園區,這可是雙方官員深入互動的場合。

兩國還互派官員到對方國家接受培訓,甚至獲得正式學位,新加坡很多公務員、記者或者各界精英都是個別的深入大陸高校,與大陸學生打成一片,因為新加坡人知道,要想真正瞭解中國人的所思所想,就不僅要聽領導人說什麼,還要聽聽在中國人自己的場合,中國人對中國人說什麼。反觀臺灣,對前往大陸求學的臺生缺乏足夠重視,而對在臺灣的陸生也沒有深入交流的想法,甚至只是想著賺點有限的學費,其視野格局之小令人搖頭。

也正是因為這些持續多年的溝通往來,雙方各級領導人都建立了緊密的工作和私人關係,許多問題都可以開誠佈公的討論,基本上不會有誤判的問題。事實上,不光新加坡,美國也有一些官員深諳此道,布什總統的財政部長鮑爾森在其《與中國打交道》一書中就曾經非常驕傲的介紹當初力主設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的思路,在他看來,這個平臺不光是要討論問題,更是讓雙方各個部門的政府官員可以建立密切的溝通關係,讓許多事情可以繞過官樣文章而得到真正的深入討論。

中國人馬英九或許是最後一代瞭解這套玩法的臺灣人,在其任內,兩岸曾經有機會建立這種關係,只是時間不夠久,障礙特別多,如今政黨輪替,量變累積的過程戛然而止,令人不勝唏噓。至於蔡英文,或許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作者為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