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蘇軾在王弗的《墓誌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王弗看人很準。每次當蘇軾的同僚、下屬來家做客,蘇軾在前面接待,王弗就在簾子後面“偷”聽。客人走了以後,王弗就會幫丈夫分析交談的“話”,分析交談的“人”,而且分析、判斷的都很準確。這一點,連他的公公蘇洵都很佩服,這讓性格直率的蘇軾在複雜的官場少了很多麻煩。有一次,一個叫章惇的新黨成員來拜訪。王弗告訴蘇軾,這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定要提防。這次,蘇軾沒有聽信王弗的話。多年之後,果然就是這個章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蘇軾下手,蘇軾謫貶到萬里之外的惠州,甚至海南,都和他有關。蘇軾感慨地說,還是王弗看人準吶!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蘇軾在王弗的《墓誌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王弗看人很準。每次當蘇軾的同僚、下屬來家做客,蘇軾在前面接待,王弗就在簾子後面“偷”聽。客人走了以後,王弗就會幫丈夫分析交談的“話”,分析交談的“人”,而且分析、判斷的都很準確。這一點,連他的公公蘇洵都很佩服,這讓性格直率的蘇軾在複雜的官場少了很多麻煩。有一次,一個叫章惇的新黨成員來拜訪。王弗告訴蘇軾,這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定要提防。這次,蘇軾沒有聽信王弗的話。多年之後,果然就是這個章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蘇軾下手,蘇軾謫貶到萬里之外的惠州,甚至海南,都和他有關。蘇軾感慨地說,還是王弗看人準吶!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詩詞解讀

回到這首詞,分上下兩片。

上片單刀直入,直抒胸臆。“十年”,時間之長;“茫茫”:陰陽相隔,杳無音訊;“兩”:我們是互相思念的。活著的人縱然能思念死去的人,這裡,詞人分明感受到了那個冰冷世界的亡妻對自己的思念,我對你的情,何嘗不是你對我的情。這種思念之情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入骨深情。“千里”距離之遙,“孤”,是詞人的感受,你是孤獨的,我亦是孤獨的。孤墳就算在身邊,生死相隔,難道就能“話淒涼”嗎?因為痴情,而出痴語,讀之讓人格外動容。

接著,詞人再發“痴語”。就是我們相逢,你也不會認識已經是兩鬢斑白,滿臉風霜的我了。正如白居易寫給元稹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十年,蘇軾過得也是異常坎坷,父親去世,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這讓他更懷念與賢妻相伴的日子。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蘇軾在王弗的《墓誌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王弗看人很準。每次當蘇軾的同僚、下屬來家做客,蘇軾在前面接待,王弗就在簾子後面“偷”聽。客人走了以後,王弗就會幫丈夫分析交談的“話”,分析交談的“人”,而且分析、判斷的都很準確。這一點,連他的公公蘇洵都很佩服,這讓性格直率的蘇軾在複雜的官場少了很多麻煩。有一次,一個叫章惇的新黨成員來拜訪。王弗告訴蘇軾,這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定要提防。這次,蘇軾沒有聽信王弗的話。多年之後,果然就是這個章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蘇軾下手,蘇軾謫貶到萬里之外的惠州,甚至海南,都和他有關。蘇軾感慨地說,還是王弗看人準吶!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詩詞解讀

回到這首詞,分上下兩片。

上片單刀直入,直抒胸臆。“十年”,時間之長;“茫茫”:陰陽相隔,杳無音訊;“兩”:我們是互相思念的。活著的人縱然能思念死去的人,這裡,詞人分明感受到了那個冰冷世界的亡妻對自己的思念,我對你的情,何嘗不是你對我的情。這種思念之情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入骨深情。“千里”距離之遙,“孤”,是詞人的感受,你是孤獨的,我亦是孤獨的。孤墳就算在身邊,生死相隔,難道就能“話淒涼”嗎?因為痴情,而出痴語,讀之讓人格外動容。

接著,詞人再發“痴語”。就是我們相逢,你也不會認識已經是兩鬢斑白,滿臉風霜的我了。正如白居易寫給元稹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十年,蘇軾過得也是異常坎坷,父親去世,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這讓他更懷念與賢妻相伴的日子。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下片,切入主題“記夢”。在夢裡,你一如從前,坐在窗前,梳妝打扮,彷彿從前的幸福生活又回來了。然而,詞人卻陡然轉筆,由喜轉悲,夢中的美好,更反襯此時的淒涼。本來應該“話淒涼”時,卻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水漣漣。真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十年”的“茫茫”不是到此而止,卻是“年年”,那是無限期的。詞人對亡妻的懷念,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感受,下片先寫夢中的悲喜,然後從夢境回到現實,寫夢後的感傷。組織嚴密,有進有退,有喜有悲,語言樸素,毫不雕琢,是真實情感的寫照,不愧是千古悼亡詩的力作。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蘇軾在王弗的《墓誌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王弗看人很準。每次當蘇軾的同僚、下屬來家做客,蘇軾在前面接待,王弗就在簾子後面“偷”聽。客人走了以後,王弗就會幫丈夫分析交談的“話”,分析交談的“人”,而且分析、判斷的都很準確。這一點,連他的公公蘇洵都很佩服,這讓性格直率的蘇軾在複雜的官場少了很多麻煩。有一次,一個叫章惇的新黨成員來拜訪。王弗告訴蘇軾,這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定要提防。這次,蘇軾沒有聽信王弗的話。多年之後,果然就是這個章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蘇軾下手,蘇軾謫貶到萬里之外的惠州,甚至海南,都和他有關。蘇軾感慨地說,還是王弗看人準吶!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詩詞解讀

回到這首詞,分上下兩片。

上片單刀直入,直抒胸臆。“十年”,時間之長;“茫茫”:陰陽相隔,杳無音訊;“兩”:我們是互相思念的。活著的人縱然能思念死去的人,這裡,詞人分明感受到了那個冰冷世界的亡妻對自己的思念,我對你的情,何嘗不是你對我的情。這種思念之情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入骨深情。“千里”距離之遙,“孤”,是詞人的感受,你是孤獨的,我亦是孤獨的。孤墳就算在身邊,生死相隔,難道就能“話淒涼”嗎?因為痴情,而出痴語,讀之讓人格外動容。

接著,詞人再發“痴語”。就是我們相逢,你也不會認識已經是兩鬢斑白,滿臉風霜的我了。正如白居易寫給元稹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十年,蘇軾過得也是異常坎坷,父親去世,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這讓他更懷念與賢妻相伴的日子。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下片,切入主題“記夢”。在夢裡,你一如從前,坐在窗前,梳妝打扮,彷彿從前的幸福生活又回來了。然而,詞人卻陡然轉筆,由喜轉悲,夢中的美好,更反襯此時的淒涼。本來應該“話淒涼”時,卻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水漣漣。真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十年”的“茫茫”不是到此而止,卻是“年年”,那是無限期的。詞人對亡妻的懷念,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感受,下片先寫夢中的悲喜,然後從夢境回到現實,寫夢後的感傷。組織嚴密,有進有退,有喜有悲,語言樸素,毫不雕琢,是真實情感的寫照,不愧是千古悼亡詩的力作。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生命美學

若從中國古典哲學來看,這是詞的“生命美學”在於其中所體現的無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永恆之美。

開篇就從心底迸發出鬱積已久的深長悲嘆之聲,表達了生死相隔時間之漫長難捱、相思之彌久愈甚。試想下,一個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尤其是這生死隔絕的歲月,更是漫長和難捱。到了夢裡想見,卻只能相顧無言,難道真的是無話可說嗎?不禁想到論語的一段話,弟子問:“先 生不言,何以領教?”孔子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興焉。”其實老子也說“大音希聲”,莊子更覺得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指的都是無言之境。中國哲學是一門生命哲學,它將宇宙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往往講究生命是體驗的、向內的,注重心靈感悟的。所以久別重逢,有多少心裡話要說,卻也只能“無處話淒涼”,此為無言之美。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蘇軾在王弗的《墓誌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王弗看人很準。每次當蘇軾的同僚、下屬來家做客,蘇軾在前面接待,王弗就在簾子後面“偷”聽。客人走了以後,王弗就會幫丈夫分析交談的“話”,分析交談的“人”,而且分析、判斷的都很準確。這一點,連他的公公蘇洵都很佩服,這讓性格直率的蘇軾在複雜的官場少了很多麻煩。有一次,一個叫章惇的新黨成員來拜訪。王弗告訴蘇軾,這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定要提防。這次,蘇軾沒有聽信王弗的話。多年之後,果然就是這個章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蘇軾下手,蘇軾謫貶到萬里之外的惠州,甚至海南,都和他有關。蘇軾感慨地說,還是王弗看人準吶!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詩詞解讀

回到這首詞,分上下兩片。

上片單刀直入,直抒胸臆。“十年”,時間之長;“茫茫”:陰陽相隔,杳無音訊;“兩”:我們是互相思念的。活著的人縱然能思念死去的人,這裡,詞人分明感受到了那個冰冷世界的亡妻對自己的思念,我對你的情,何嘗不是你對我的情。這種思念之情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入骨深情。“千里”距離之遙,“孤”,是詞人的感受,你是孤獨的,我亦是孤獨的。孤墳就算在身邊,生死相隔,難道就能“話淒涼”嗎?因為痴情,而出痴語,讀之讓人格外動容。

接著,詞人再發“痴語”。就是我們相逢,你也不會認識已經是兩鬢斑白,滿臉風霜的我了。正如白居易寫給元稹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十年,蘇軾過得也是異常坎坷,父親去世,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這讓他更懷念與賢妻相伴的日子。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下片,切入主題“記夢”。在夢裡,你一如從前,坐在窗前,梳妝打扮,彷彿從前的幸福生活又回來了。然而,詞人卻陡然轉筆,由喜轉悲,夢中的美好,更反襯此時的淒涼。本來應該“話淒涼”時,卻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水漣漣。真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十年”的“茫茫”不是到此而止,卻是“年年”,那是無限期的。詞人對亡妻的懷念,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感受,下片先寫夢中的悲喜,然後從夢境回到現實,寫夢後的感傷。組織嚴密,有進有退,有喜有悲,語言樸素,毫不雕琢,是真實情感的寫照,不愧是千古悼亡詩的力作。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生命美學

若從中國古典哲學來看,這是詞的“生命美學”在於其中所體現的無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永恆之美。

開篇就從心底迸發出鬱積已久的深長悲嘆之聲,表達了生死相隔時間之漫長難捱、相思之彌久愈甚。試想下,一個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尤其是這生死隔絕的歲月,更是漫長和難捱。到了夢裡想見,卻只能相顧無言,難道真的是無話可說嗎?不禁想到論語的一段話,弟子問:“先 生不言,何以領教?”孔子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興焉。”其實老子也說“大音希聲”,莊子更覺得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指的都是無言之境。中國哲學是一門生命哲學,它將宇宙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往往講究生命是體驗的、向內的,注重心靈感悟的。所以久別重逢,有多少心裡話要說,卻也只能“無處話淒涼”,此為無言之美。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由此,“意境”都與“人”密不可分。蘇軾在《徐州蓮華漏銘》中也講過“蓋以為無意無我,然後得萬物之情。”在創作中必須破除我與非我的界限,把我融入自然,萬物一體,才能與造物者遊。蘇軾《江城子》所營造的意境不就是這樣嗎?一個悽婉渺茫的夢境,那悽清的月色、淒寒的孤墳、淒涼的孤獨、淒冷的追念,正是意中之境,也符合梁啟超所說的“境者,心造也”。塵滿面,鬢如霜。所以相逢不相識,物是人非,無從相認。這是何等的悲涼? 何等徹骨和絕望。縱然隔著幾千年歷史帷幕,仍能引起情感共鳴,這樣的夢境,為意境之美。

蘇軾一直以豪放詞著名,其實寫婉約詞風也有不少,正如李清照也一樣,能寫婉約同樣可以豪放。這首《江城子》,感情婉轉,一唱三嘆,純以平常語出之,卻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情深意濃、“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詞風,即便立足於婉約詞中也毫不遜色。這時候的蘇軾不再是那個“曠世奇才”,不再是文壇大佬,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丈夫,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這種相思之苦,卻是道不盡的永恆之美。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提出,在他這首悼亡詞中所體現的“尊重女性”意識,尤其是南宋後,理學盛行,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將女性死死束縛在“夫權”統治之下,女子依附於男子生活,是男子的附屬品而蘇軾這般重視夫妻感情,在《亡妻王氏墓誌銘》更是以一個獨立的“妻”的姿態“存在”,體現對妻子女性存在的人性尊嚴和人格獨立。蘇軾這一“尊重女性”的態度也是永恆的,值得傳揚。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蘇軾在王弗的《墓誌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王弗看人很準。每次當蘇軾的同僚、下屬來家做客,蘇軾在前面接待,王弗就在簾子後面“偷”聽。客人走了以後,王弗就會幫丈夫分析交談的“話”,分析交談的“人”,而且分析、判斷的都很準確。這一點,連他的公公蘇洵都很佩服,這讓性格直率的蘇軾在複雜的官場少了很多麻煩。有一次,一個叫章惇的新黨成員來拜訪。王弗告訴蘇軾,這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定要提防。這次,蘇軾沒有聽信王弗的話。多年之後,果然就是這個章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蘇軾下手,蘇軾謫貶到萬里之外的惠州,甚至海南,都和他有關。蘇軾感慨地說,還是王弗看人準吶!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詩詞解讀

回到這首詞,分上下兩片。

上片單刀直入,直抒胸臆。“十年”,時間之長;“茫茫”:陰陽相隔,杳無音訊;“兩”:我們是互相思念的。活著的人縱然能思念死去的人,這裡,詞人分明感受到了那個冰冷世界的亡妻對自己的思念,我對你的情,何嘗不是你對我的情。這種思念之情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入骨深情。“千里”距離之遙,“孤”,是詞人的感受,你是孤獨的,我亦是孤獨的。孤墳就算在身邊,生死相隔,難道就能“話淒涼”嗎?因為痴情,而出痴語,讀之讓人格外動容。

接著,詞人再發“痴語”。就是我們相逢,你也不會認識已經是兩鬢斑白,滿臉風霜的我了。正如白居易寫給元稹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十年,蘇軾過得也是異常坎坷,父親去世,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這讓他更懷念與賢妻相伴的日子。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下片,切入主題“記夢”。在夢裡,你一如從前,坐在窗前,梳妝打扮,彷彿從前的幸福生活又回來了。然而,詞人卻陡然轉筆,由喜轉悲,夢中的美好,更反襯此時的淒涼。本來應該“話淒涼”時,卻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水漣漣。真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十年”的“茫茫”不是到此而止,卻是“年年”,那是無限期的。詞人對亡妻的懷念,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感受,下片先寫夢中的悲喜,然後從夢境回到現實,寫夢後的感傷。組織嚴密,有進有退,有喜有悲,語言樸素,毫不雕琢,是真實情感的寫照,不愧是千古悼亡詩的力作。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生命美學

若從中國古典哲學來看,這是詞的“生命美學”在於其中所體現的無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永恆之美。

開篇就從心底迸發出鬱積已久的深長悲嘆之聲,表達了生死相隔時間之漫長難捱、相思之彌久愈甚。試想下,一個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尤其是這生死隔絕的歲月,更是漫長和難捱。到了夢裡想見,卻只能相顧無言,難道真的是無話可說嗎?不禁想到論語的一段話,弟子問:“先 生不言,何以領教?”孔子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興焉。”其實老子也說“大音希聲”,莊子更覺得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指的都是無言之境。中國哲學是一門生命哲學,它將宇宙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往往講究生命是體驗的、向內的,注重心靈感悟的。所以久別重逢,有多少心裡話要說,卻也只能“無處話淒涼”,此為無言之美。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由此,“意境”都與“人”密不可分。蘇軾在《徐州蓮華漏銘》中也講過“蓋以為無意無我,然後得萬物之情。”在創作中必須破除我與非我的界限,把我融入自然,萬物一體,才能與造物者遊。蘇軾《江城子》所營造的意境不就是這樣嗎?一個悽婉渺茫的夢境,那悽清的月色、淒寒的孤墳、淒涼的孤獨、淒冷的追念,正是意中之境,也符合梁啟超所說的“境者,心造也”。塵滿面,鬢如霜。所以相逢不相識,物是人非,無從相認。這是何等的悲涼? 何等徹骨和絕望。縱然隔著幾千年歷史帷幕,仍能引起情感共鳴,這樣的夢境,為意境之美。

蘇軾一直以豪放詞著名,其實寫婉約詞風也有不少,正如李清照也一樣,能寫婉約同樣可以豪放。這首《江城子》,感情婉轉,一唱三嘆,純以平常語出之,卻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情深意濃、“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詞風,即便立足於婉約詞中也毫不遜色。這時候的蘇軾不再是那個“曠世奇才”,不再是文壇大佬,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丈夫,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這種相思之苦,卻是道不盡的永恆之美。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提出,在他這首悼亡詞中所體現的“尊重女性”意識,尤其是南宋後,理學盛行,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將女性死死束縛在“夫權”統治之下,女子依附於男子生活,是男子的附屬品而蘇軾這般重視夫妻感情,在《亡妻王氏墓誌銘》更是以一個獨立的“妻”的姿態“存在”,體現對妻子女性存在的人性尊嚴和人格獨立。蘇軾這一“尊重女性”的態度也是永恆的,值得傳揚。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感情共鳴

難怪國學大師唐圭璋這樣評價此詞:“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音響淒厲,誠後山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力道十足,真如“霹靂懸停”,有“振聾發聵”之效

唐老不但從藝術的角度,更從情感角度全方位地解讀了這首詞。其實,唐老自己就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唐老年輕時,與尹孝曾女士相識相戀,喜結連理。婚後琴瑟和鳴,伉儷情深。不料,尹孝曾三十多歲時就因病去世。唐老獨自把孩子養大成人,終其一生未再娶。每年的清明節,唐老都會坐在妻子墳前,一隻長簫,從日升吹到日落。

上世紀80年代,唐老在南師大講宋詞,剛好就是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學生們都很期待他的精彩解析。然而,唐老在黑板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後,竟渾身顫抖,沒有辦法再寫下去。他喃喃自語著“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然後長嘆一聲“苦啊”,已是兩眼淚花,數度哽咽,不能自已。

可以說,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一課,這是人世間最精彩的一課。唐老用自己至純至潔的靈魂,詮釋了蘇軾至情至深的作品。

蘇軾的情感,正是唐老的情感,蘇軾的夢境,也曾無數次出現在唐老的夢中,兩位大師,在跨越了一千多年後,讓歷史和現實息息相通。

"

宋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夜,文學大家蘇軾在密州夢見了自己去世十年的髮妻——王弗。於是,寫出了被譽為“千古悼亡詞之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彷彿在訴說著:我和你已經生死相隔十年,音訊渺茫,剋制自己,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中,卻又難以忘掉。你的孤墳遠在千里之外,我沒有地方去訴說心中的悲傷。即使現在我們相逢,你也應該認不出我,因為我已經是鬢髮如霜,滿臉灰塵。

晚上,在夢裡隱約回到了家鄉,你正在窗前對鏡梳妝。我們對望著,不知道說什麼,只有淚落千行。想著那明月照著、松樹圍著的墳墓,就是我們年年傷心斷腸的地方。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致賢內助

縱觀我國文學史,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很多“悼亡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了大海和巫山,再看別的地方的水和雲就看不上了。同時表明看過你之後,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還有李商隱的悼亡詩《錦瑟》裡的“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當我讀到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時,我知道這便是千古第一悼亡詩。句句是思念,字字是血淚,感人肺腑。

那年蘇軾十九歲時,與二八年華的王弗結為夫妻。王弗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知書達理,溫婉賢惠,贏得了蘇家一致好評。但是,天不假年,二十七歲竟撒手人寰。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蘇軾在王弗的《墓誌銘》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王弗看人很準。每次當蘇軾的同僚、下屬來家做客,蘇軾在前面接待,王弗就在簾子後面“偷”聽。客人走了以後,王弗就會幫丈夫分析交談的“話”,分析交談的“人”,而且分析、判斷的都很準確。這一點,連他的公公蘇洵都很佩服,這讓性格直率的蘇軾在複雜的官場少了很多麻煩。有一次,一個叫章惇的新黨成員來拜訪。王弗告訴蘇軾,這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一定要提防。這次,蘇軾沒有聽信王弗的話。多年之後,果然就是這個章惇,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蘇軾下手,蘇軾謫貶到萬里之外的惠州,甚至海南,都和他有關。蘇軾感慨地說,還是王弗看人準吶!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詩詞解讀

回到這首詞,分上下兩片。

上片單刀直入,直抒胸臆。“十年”,時間之長;“茫茫”:陰陽相隔,杳無音訊;“兩”:我們是互相思念的。活著的人縱然能思念死去的人,這裡,詞人分明感受到了那個冰冷世界的亡妻對自己的思念,我對你的情,何嘗不是你對我的情。這種思念之情是“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入骨深情。“千里”距離之遙,“孤”,是詞人的感受,你是孤獨的,我亦是孤獨的。孤墳就算在身邊,生死相隔,難道就能“話淒涼”嗎?因為痴情,而出痴語,讀之讓人格外動容。

接著,詞人再發“痴語”。就是我們相逢,你也不會認識已經是兩鬢斑白,滿臉風霜的我了。正如白居易寫給元稹那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十年,蘇軾過得也是異常坎坷,父親去世,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這讓他更懷念與賢妻相伴的日子。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下片,切入主題“記夢”。在夢裡,你一如從前,坐在窗前,梳妝打扮,彷彿從前的幸福生活又回來了。然而,詞人卻陡然轉筆,由喜轉悲,夢中的美好,更反襯此時的淒涼。本來應該“話淒涼”時,卻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水漣漣。真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十年”的“茫茫”不是到此而止,卻是“年年”,那是無限期的。詞人對亡妻的懷念,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感受,下片先寫夢中的悲喜,然後從夢境回到現實,寫夢後的感傷。組織嚴密,有進有退,有喜有悲,語言樸素,毫不雕琢,是真實情感的寫照,不愧是千古悼亡詩的力作。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生命美學

若從中國古典哲學來看,這是詞的“生命美學”在於其中所體現的無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永恆之美。

開篇就從心底迸發出鬱積已久的深長悲嘆之聲,表達了生死相隔時間之漫長難捱、相思之彌久愈甚。試想下,一個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尤其是這生死隔絕的歲月,更是漫長和難捱。到了夢裡想見,卻只能相顧無言,難道真的是無話可說嗎?不禁想到論語的一段話,弟子問:“先 生不言,何以領教?”孔子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興焉。”其實老子也說“大音希聲”,莊子更覺得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指的都是無言之境。中國哲學是一門生命哲學,它將宇宙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往往講究生命是體驗的、向內的,注重心靈感悟的。所以久別重逢,有多少心裡話要說,卻也只能“無處話淒涼”,此為無言之美。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由此,“意境”都與“人”密不可分。蘇軾在《徐州蓮華漏銘》中也講過“蓋以為無意無我,然後得萬物之情。”在創作中必須破除我與非我的界限,把我融入自然,萬物一體,才能與造物者遊。蘇軾《江城子》所營造的意境不就是這樣嗎?一個悽婉渺茫的夢境,那悽清的月色、淒寒的孤墳、淒涼的孤獨、淒冷的追念,正是意中之境,也符合梁啟超所說的“境者,心造也”。塵滿面,鬢如霜。所以相逢不相識,物是人非,無從相認。這是何等的悲涼? 何等徹骨和絕望。縱然隔著幾千年歷史帷幕,仍能引起情感共鳴,這樣的夢境,為意境之美。

蘇軾一直以豪放詞著名,其實寫婉約詞風也有不少,正如李清照也一樣,能寫婉約同樣可以豪放。這首《江城子》,感情婉轉,一唱三嘆,純以平常語出之,卻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情深意濃、“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詞風,即便立足於婉約詞中也毫不遜色。這時候的蘇軾不再是那個“曠世奇才”,不再是文壇大佬,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丈夫,一個有情有義的“男人”,這種相思之苦,卻是道不盡的永恆之美。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提出,在他這首悼亡詞中所體現的“尊重女性”意識,尤其是南宋後,理學盛行,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將女性死死束縛在“夫權”統治之下,女子依附於男子生活,是男子的附屬品而蘇軾這般重視夫妻感情,在《亡妻王氏墓誌銘》更是以一個獨立的“妻”的姿態“存在”,體現對妻子女性存在的人性尊嚴和人格獨立。蘇軾這一“尊重女性”的態度也是永恆的,值得傳揚。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感情共鳴

難怪國學大師唐圭璋這樣評價此詞:“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音響淒厲,誠後山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力道十足,真如“霹靂懸停”,有“振聾發聵”之效

唐老不但從藝術的角度,更從情感角度全方位地解讀了這首詞。其實,唐老自己就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唐老年輕時,與尹孝曾女士相識相戀,喜結連理。婚後琴瑟和鳴,伉儷情深。不料,尹孝曾三十多歲時就因病去世。唐老獨自把孩子養大成人,終其一生未再娶。每年的清明節,唐老都會坐在妻子墳前,一隻長簫,從日升吹到日落。

上世紀80年代,唐老在南師大講宋詞,剛好就是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學生們都很期待他的精彩解析。然而,唐老在黑板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後,竟渾身顫抖,沒有辦法再寫下去。他喃喃自語著“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然後長嘆一聲“苦啊”,已是兩眼淚花,數度哽咽,不能自已。

可以說,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一課,這是人世間最精彩的一課。唐老用自己至純至潔的靈魂,詮釋了蘇軾至情至深的作品。

蘇軾的情感,正是唐老的情感,蘇軾的夢境,也曾無數次出現在唐老的夢中,兩位大師,在跨越了一千多年後,讓歷史和現實息息相通。

蘇軾最深情的一首詞,句句思念,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令人感動

後記

“挑盡孤燈孤雁訴,蓮心不抵人心苦”、“今宵獨臥中庭冷,萬里澄輝照淚懸”,唐老這字字含淚,聲聲啼血的詩句不就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嗎?不就是“不思量,自難忘”嗎?

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這樣寫道,楊過本是個痴心武學,文化不高的人。數年前在一個酒館的牆壁上,看到蘇軾這首《江城子》,可能是這首詞太淺顯易懂,情深意真,他竟牢記於心。後來,已經在絕情谷苦等十六年的楊過,到了約定的日子還是不見小龍女。失魂落魄時,他突然想起“十年生死兩茫茫”。自己和小龍女已經是相隔茫茫十六年,想著詞中的“孤墳”和“幽夢”更是悲痛欲絕,人家尚有埋骨之所,尚夢中能見。自己卻連妻子葬身何地都不知道,連夢也不能做一個。想到此,不由得萬念俱灰,便縱身跳入萬丈懸崖。

無論粗人武夫,還是學術泰斗,都為其深情所感動,這就是江城子的魅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