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關於蘇軾的故事有很多,有與名妓的故事,有與和尚的故事、有與禪師的故事等等。提到蘇軾呢,人們也都是說他的好,一直被人們稱讚。關於他的故事歷朝歷代都有傳說,今天就來聽聽他與燕子樓的故事吧: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歌妓為愛獨守燕子樓十年,容顏衰老

在徐州有一座名樓,人們都叫它燕子樓,相傳為唐代禮部尚書張愔所建,而它真正的主人卻是一個柔弱而又忠貞的女子關盼盼。當年張愔在徐州時,曾結識了紅極一時的歌妓關盼盼,盼盼的美貌和忠貞的性格,令張愔為之心動,於是娶盼盼為妾,對她極為寵愛,特地在水邊築樓讓她居住。每到傍晚時分,這對忘年情侶常相伴此處,在樓上看燕子低迴,所以人們便稱這座樓為燕子樓。

盼盼當時非常仰慕大詩人白居易,尤其愛唱白居易的《長恨歌》,為此,張愔還特意宴請白居易,並在席上請盼盼為之歌舞。盼盼曼妙的舞姿令詩人大為讚賞,寫下了“醉嬌勝不得,風嫋杜丹花”的讚語。但好景不長,不久張愔就病逝了,靈柩歸葬故鄉洛陽。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所謂人走茶涼,尚書死,眾妻妾立刻風流雲散,只有盼盼感念舊情,面對眾多的追求者,發誓決不再嫁,只帶著一個僕人住在燕子樓上,閉門謝客,獨居了十年。盼盼和白居易有一宴之緣,因為故人張仲素到訪,便寫了三首詩託他帶給白居易,其中有“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之句,訴盡了自己獨守之苦。張仲素回洛陽時,特意去看了ー下尚書的墳墓。

白居易聽故人提及張愔墓上的白楊已經合抱粗細了,都可以做柱子了,想那關盼盼經過十年的煎熬,想必早已容顏衰老,於是悲從中來,和詩曰:“聞說白楊堪作柱,爭叫紅粉不成灰。“表現出對盼盼的同情。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白居易一詩逼死關盼盼,可憐獨守十年,無人理解

但白居易不僅是一代詩人,不僅是張愔、盼盼的舊交,他還是個男人。從男性的角度,他似乎覺得盼盼的守貞遠不如殉死來得更熱烈。於是,在和過三首詩之後,他又附了一首,非常露骨地表達了自己的這種想法: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冰雪聰明的關盼盼一看便知白居易是嫌她沒能以死殉情,可憐自己十年苦守並未得到別人的理解,就連自己崇拜的大詩人也怪自己沒能以死報主。十年來,她早看淡了生死,但白居易的這首詩還是使她萬念俱灰。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於是,她不顧別人的勸告,開始絕食。十天之後,這位忠貞不渝的絕色女子便真的應了白居易的話,隨張愔而去了。臨死前,她留下這樣的絕筆: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應該是對白居易小人之心的嘲諷了。

據說白居易聽到關盼盼死訊時,首先想到自己的那首詩,他懷著敬佩與內疚的心情,多方相助,最終將盼盼安葬於張愔的墓旁,算是對盼盼的一點補償。而他自己到了晚年,知道天命將盡時,不僅將自己喜愛的寶馬寶劍送人,還叫自己身邊的寵妾樊素和小蠻不必守貞,各自另尋他人。應該都是受了關盼盼的故事的觸動。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兩百年後蘇軾夜宿燕子樓,留詩一首,轟動半個徐州城

兩百多年後,當時任徐州知州的蘇軾在一個初夏的夜晚突然想獨訪燕子樓,當他來到這前朝古人舊日情愛的燕子樓前時,不由得感慨萬千。晚上,突然夢見了嬌羞愁怨的關盼盼,驀然心驚,再難入眼。於是披衣起來,在園中慢慢地走著。那園中寂寞的荷花輕輕搖擺,池中的魚兒兀自嬉戲,這些都更增添了園中的悲涼之氣。

抬頭看去,明月如霜,好風如水,露光晶瑩,小樓獨立。面對如此情景,蘇軾想了許多許多。想那古往今來多少事,無論當初多麼轟轟烈烈,到頭來都如這燕子樓一樣,人去樓空,成灰成塵,又能留下什麼?想自己這兩年來在徐州,率領軍民奮力抗洪防洪,並在黃河邊上建了黃樓來鎮黃河之神,是何等的豪壯!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就在一個月前的重陽節,自己和三十多位文人墨客聚宴黃樓,其間高歌慷慨,詞來句往,豪情無限,堪稱一時盛事。但是,世事難料,當時過境遷,又有誰能記得此刻的情景?黃樓之夜與這燕子樓的故事,其實質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想如今自己還在為關盼盼的故事感嘆,明日人們登臨黃樓,誰又能為我感嘆呢,這樣想了,不由得吟誦起來:

《永遇樂》

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園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詠完詞後,自己便悵然而去。出乎意料的是,不久,這首詞竟在徐州城裡流傳開了,轟動了半個徐州城。蘇軾知道後極為驚訝,因為自己錄下這首詞後並沒有給別人看,而這又是從何傳出的呢?

後來,追查到一個巡更的小兵卒。蘇軾更覺奇怪,便叫他來問話。小兵卒說:“小人懂得一些音律,那晚巡更時聽到有人吟誦,仔細一聽原來是這首詞,便悄悄記了下來,傳了出去,我也不知道它講的是什麼。蘇軾聽後微微一笑,也不加追究,就放小兵卒走了。

蘇軾一首詞翻出悽美愛情,無意間流傳於世,其中三句讓人甘拜下風

這首詞寫景之筆濃墨淡彩,相映生輝,其“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比喻新穎別緻,頗具美感。另外,這首詞濃郁的抒情色彩也非常突出,雖是懷古之作,卻自有創新和超越,不拘泥於古事,而是例重於借景抒情,借事抒懷,寫燕子樓舊事,只用“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三句高度概括,只用三句,便說盡了張愔之事,讓人甘拜下風。

蘇軾並沒有追究小兵卒,而以微笑了之。因為小兵卒並不知道詩裡說的是什麼,也不知蘇軾的憂愁。即便此詩轟動半個徐州城,人們也是不會知其意。正如蘇軾自己所言,明日有誰會感嘆我呢,如今看來,還真沒有此人。關盼盼還是幸運的,因為她至少還有蘇軾的感嘆、理解,而蘇軾自己卻無人感嘆他的一生坎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