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品讀┃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
"
詩詞品讀┃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浙江潮:指錢塘江潮汐。
  • 恨:遺憾。

譯文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衝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
詩詞品讀┃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浙江潮:指錢塘江潮汐。
  • 恨:遺憾。

譯文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衝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詩詞品讀┃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賞析

翻開蘇軾的詩集,描寫廬山和杭州的詩篇可說不少,但是這一首《觀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卻很特別,極具禪味。

就蘇軾的廬山詩而言,他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別開生面;他寫的西湖詩“波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也獨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極濃,說明如陷在裡面跳不出來,就常被現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觀事物的真相。後者觀察景物敏銳而深刻,譬如恰到好處。《觀潮》一詩,也是繼於以往人生體驗,看清自己心隨境轉、雜念叢生的衝動之後的淡雅,不隨著衝動妄念走。

從詩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詩人對廬山的風景和錢塘江潮慕名已久,常縈於夢寐。似乎如果不能身歷廬山之境,一賞煙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錢塘江潮,一看它萬馬奔騰,勢撼山嶽之壯,真是辜負此生,千般遺憾,難以消解。可是後來攀登廬山,出任杭州刺史,飽覽了廬山的煙雨,欣賞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潮,反倒覺得客觀的景物究竟是曠世稀有還是平淡無奇,也不過是自己主觀意識的驅動。煙雨的聚散飄忽,江潮的自來自去,似乎不再那麼激烈澎湃,不過是風幡不動心妄動。

"
詩詞品讀┃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浙江潮:指錢塘江潮汐。
  • 恨:遺憾。

譯文

廬山美麗神祕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濛濛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衝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詩詞品讀┃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賞析

翻開蘇軾的詩集,描寫廬山和杭州的詩篇可說不少,但是這一首《觀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卻很特別,極具禪味。

就蘇軾的廬山詩而言,他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別開生面;他寫的西湖詩“波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也獨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極濃,說明如陷在裡面跳不出來,就常被現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觀事物的真相。後者觀察景物敏銳而深刻,譬如恰到好處。《觀潮》一詩,也是繼於以往人生體驗,看清自己心隨境轉、雜念叢生的衝動之後的淡雅,不隨著衝動妄念走。

從詩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詩人對廬山的風景和錢塘江潮慕名已久,常縈於夢寐。似乎如果不能身歷廬山之境,一賞煙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錢塘江潮,一看它萬馬奔騰,勢撼山嶽之壯,真是辜負此生,千般遺憾,難以消解。可是後來攀登廬山,出任杭州刺史,飽覽了廬山的煙雨,欣賞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潮,反倒覺得客觀的景物究竟是曠世稀有還是平淡無奇,也不過是自己主觀意識的驅動。煙雨的聚散飄忽,江潮的自來自去,似乎不再那麼激烈澎湃,不過是風幡不動心妄動。

詩詞品讀┃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

以禪理入詩的歷代詩人都有,唐代的王維可以說是代表,因為他追慕隱逸恬靜,後來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詩表現了出塵的思想。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都是例證。蘇軾在經歷過宦海風濤,經歷了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坎坷之後,產生“及至到來無一事”的禪語,也是煩惱即菩提的真實價值。

蘇軾借《觀潮》為題,抒寫了一種經歷妄念躁動,轉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禪宗情調。所謂禪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強調“住靜觀心”、“慧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南宗則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以達到“無念為宗”。蘇軾在詩中說的“及至到來無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後,細想這與蘇軾當初未來時的千般期待、萬分遺憾,顯得很可笑了。(參考資料: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