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遷市歷史沿革

江蘇省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北部。東南鄰淮安市,東北接連雲港市,西北與徐州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蚌埠市、宿州市接壤。總面積8555平方千米。總人口547萬人(2010年)。轄2個市轄區、3個縣,即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市政府駐宿城區駱馬湖路60號(南湖路1號)。

市境為徐淮黃泛平原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馬陵山等低山,有兩湖(洪澤湖、駱馬湖)四河(大運河、淮河、沂河、沭河)及眾多溪流河汊。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915毫米。礦產資源有石英砂、藍晶石、玻瓷砂、陶土、鉀礦、金紅石等。

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新長鐵路、G2京滬、G2513徐淮高速公路、S49新揚高速、205國道,以及245、249、250、121、324、325、326等省道穿境而過。名勝古蹟、紀念地有楚霸王項羽故里、宿北大戰紀念館、彭雪楓烈士陵墓、駱馬湖、乾隆行宮、三臺山風景名勝區、嶂山森林公園等。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置宿預縣。唐寶應元年(762年)避代宗諱改今名。以春秋時宿國人遷此,故名。1987年,撤銷宿遷縣,設立宿遷市。

1996年7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將淮陰市的沭陽、泗陽、泗洪3縣劃歸宿遷市管轄。宿遷市設立宿豫縣和宿城區。宿豫縣轄原縣級宿遷市的順河、耿車、皁河、埠子、大興、來龍、蔡集、王官集8個鎮和駱馬湖、龍河、關廟、黃墩、陸集、羅圩、丁嘴、保安、曹集、曉店、塘湖、仰化、三棵樹、侍嶺、新莊、洋北、桌圩、趙埝、南蔡19個鄉。宿城區轄原縣級宿遷市的宿城鎮和井頭、支口、雙莊、果園4個鄉。

2004年,撤銷宿豫縣,設立宿遷市宿豫區。宿豫區轄原宿豫縣的順河、皁河、大興、來龍、蔡集、王官集、黃墩、曉店、陸集、仰化、丁嘴、關廟、新莊、侍嶺14個鎮和曹集、保安2個鄉以及宿城區的井頭鄉,區政府駐順河鎮。將原宿豫縣的耿車鎮、埠子鎮、洋北鎮、龍河鎮、羅圩鄉、南蔡鄉、三棵樹鄉和泗陽縣的洋河鎮、鄭樓鎮、中揚鎮、倉集鎮、屠園鄉以及泗洪縣的陳集鎮劃歸宿城區管轄。調整後,宿城區轄雙莊、耿車、埠子、洋北、龍河、洋河、鄭樓、中揚、倉集、陳集10個鎮和幸福、項裡、河濱、古城4個街道及羅圩、南蔡、三棵樹、屠園4個鄉。區政府駐中山路。調整後,宿豫區由原宿豫縣的23個鄉鎮減少為17個,總面積由1585平方千米減少為1254平方千米,總人口由96萬人減少為68萬人;宿城區由原來的1鎮、1鄉、4個街道增加為10個鎮、4個鄉、4個街道,總面積由原來的136平方千米擴大到854平方千米,總人口由原來的25萬人增加到81萬人;泗陽縣鄉鎮總數由23個減少為18個,總面積由1726平方千米減少為1418平方千米,總人口由117萬人減少為94萬人;泗洪縣鄉鎮總數由26個減少為25個,總面積由2810平方千米減少為2731平方千米,總人口由100萬人減少為95萬人(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當時相關新聞報道)。調整前,宿城區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宿豫縣位於總面積1163平方千米,人口68萬人;沭陽縣位於總面積2299平方千米,人口172萬人;泗陽縣位於總面積1362平方千米,人口116萬人;泗洪縣位於總面積2206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簡冊(2004)》。

2004年末,全市總人口521.39萬人。2009年末,全市總面積834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2.5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8.14萬人。

附:《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宿遷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蘇政發[2004]28號 2004年2月25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經國務院批准,對宿遷市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現通知如下:

一、撤銷宿豫縣,設立宿遷市宿豫區。宿豫區轄原宿豫縣的順河、皁河、大興、來龍、蔡集、王官集、黃墩、曉店、陸集、仰化、丁咀、關廟、新莊、侍嶺14個鎮和曹集、保安2個鄉以及宿城區的井頭鄉。區人民政府駐順河鎮。

二、將原宿豫縣的耿車鎮、埠子鎮、洋北鎮、龍河鎮、羅圩鄉、南蔡鄉、三棵樹鄉和泗陽縣的洋河鎮、鄭樓鎮、中揚鎮、倉集鎮、屠園鄉以及泗洪縣的陳集鎮劃歸宿城區管轄。調整後,宿城區轄幸福、項裡、河濱、古城4個街道和雙莊、耿車、埠子、洋北、龍河、洋河、鄭樓、中揚、倉集、陳集10個鎮以及羅圩、南蔡、三棵樹、屠園4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中山路。

上述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宿遷市自行解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