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見如來也要吟詩一首 看古人如何用詩詞來做自我介紹

前言

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如何寫一首介紹自己的詩?


通過詩詞來介紹自己,對於現代人來說似乎很難以理解,應聘時把簡歷寫成了詩詞,估計這個工作就涼涼了。但是古人通過詩詞來描述自己或者干謁謀求功名,卻是很常見的事情。

就連西遊記裡的孫悟空,見了如來佛祖也吟詩一首作自我介紹:

天地生成靈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簾洞裡為家業,拜友尋師悟太玄。

煉就長生多少法,學來變化廣無邊。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

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下面我們看看古人是怎麼用詩詞來介紹自己的。

一、屈原

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愛國大詩人屈原就寫過這樣的”簡歷“,在《離騷》一開始,就是屈原的自我介紹。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先說家庭成員: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呀,我已去世的父親叫伯庸。再說出生日期:歲星在寅年的正月庚寅,就是我降生的日子。

然後是自己的名字: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於是賜給我美麗的名字。我的名取為正則,我的字叫作靈均。然後介紹自己的優點:上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佩掛在身旁........

孫悟空見如來也要吟詩一首 看古人如何用詩詞來做自我介紹

二、杜甫

唐玄宗天寶七載年(748),當時杜甫已經37歲了。在前一年,杜甫很不幸地遇到了唐朝最匪夷所思的一次科舉考試,當時的宰相李林甫報告唐玄宗說國家如同《尚書》中說的:“野無遺賢,萬邦咸寧。於是一個進士也沒有錄取。

倒黴的杜甫在心情落寞之中想離京出遊,寫了這首詩向韋濟告別。在詩中寫了自己的經歷和志向。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此詩前兩句說: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杜甫介紹自己年輕時就被選拔出來參加過進士考試,當年才氣縱橫,引人注目,一心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本來以為自己會早早進士及第(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沒想到十三年後,依然”旅食京華春“。過的什麼日子呢?杜甫接著說: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結果是處處碰壁,壯志難伸。年輕時無比驕傲自信的杜甫過起了寄人籬下的日子,心中不由憤憤,所以這首詩一開頭的就有兩句話: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杜甫的這首詩寫出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負,也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狀況,同時也感謝了韋濟對自己的賞識: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杜甫寫完《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後離開長安,又一次和李白結伴暢遊齊魯,那個時期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杜甫還默默無聞,前途渺茫。一直到天寶十年,杜甫獻《三大禮賦》,才得到待制集賢院的機會,又過了4年,杜甫才被授予一個小官河西尉(不受改任他職) 。這時候的杜甫已經四十四歲了。

後人評價杜甫的這首詩,模仿了南北朝時期的大詩人鮑照,我們把時間再撥回300年,看看鮑照的簡歷是怎麼寫的。

孫悟空見如來也要吟詩一首 看古人如何用詩詞來做自我介紹

三、鮑照

鮑照(414年-466年),字明遠,是南朝宋傑出的文學家、詩人。鮑照出身貧賤,但是頗為自負,那個時代沒有科舉考試,在無人賞識的情況下,他只能毛遂自薦。據說他準備向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 還有人勸阻他說你的地位如此卑微,不要自討無趣了吧,惹得鮑照大怒。

(鮑)照嘗謁(劉)義慶,未見知,欲貢詩言志,人止之曰: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沈沒而不聞者,安可數哉!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於是奏詩…《南史·本傳》

他有一首樂府詩《代東武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獻上的那一首。

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僕本寒鄉士,出身蒙漢恩。

始隨張校尉,召募到河源。後逐李輕車,追虜出塞垣。

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肌力盡鞍甲,心思歷涼溫。

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論。

少壯辭家去,窮老還入門。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昔如韝上鷹,今似檻中猿。徒結千載恨,空負百年怨。

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願垂晉主惠,不愧田子魂。​

這首詩中,鮑照以一個老兵回憶的方式,藉以抒發自己的志向。雖然和杜甫直接寫自己略有不同,不過確實能看出杜甫有借鑑的痕跡。鮑照詩中安排了一個老兵的人設,介紹自己出身於一個貧賤的家庭,年輕時跟隨將軍們南征北戰,多年以後,戰友們多已不在,自己無依無靠,希望能夠得到貴人的收留。有一點搖尾乞憐之意。

和杜甫相比,高下之分可見於杜詩的結尾幾句: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結尾之處可以看出杜甫不卑不亢,這是求職者應該有的態度。

四、李白

再回到唐朝,和杜甫相比,大詩人李白的自我介紹神采飛揚,的確有不食人間煙火的“謫仙人”氣度。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我就是楚狂人接輿一類的人物,當年唱歌笑話過不合時宜的孔子。今天我手持玉杖,要去尋仙嘍.....

楚狂典出《論語》: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公元760年(肅宗上元元年),是李白從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的第二年。一生希望建功立業的李白在起起伏伏以後,似乎看透了紅塵,自比於隱士楚狂接輿。

這個自我介紹是一種表態,我已經厭倦了功名,還是求仙去吧。李白一生都想做一個魯仲連式的人物,如今”功未成“而身已退,未免是畢生的遺憾。

五、朱敦儒

宋朝詩人朱敦儒也是一位在出仕與歸隱之間徘徊的人,北宋時期他以清高自許,幾次被舉薦卻不出任。他還寫了一首《鷓鴣天·西都作》以明志,在詞中他以“斜插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這首詞寫成之後曾風行汴洛,詞中的朱敦儒表現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態度。這種自我介紹,更像是一封辭職信了。靖康年間,宋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官,他推辭辭道:

"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

幸運的朱敦儒躲過了靖康之變,如果當年接受了任命,說不定會死於戰火或者被押往北方。南宋時,朱敦儒接受趙構的任命,一度高居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是主戰派人物之一。老年後還和秦檜有些瓜葛,白壁青蠅,可惜可惜。

孫悟空見如來也要吟詩一首 看古人如何用詩詞來做自我介紹

六、梁啟超

晚清梁啟超也有一首自我介紹的長詩,題目很大氣,叫做《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樑。盡瘁國事不得志,斷髮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讀書尚友既一載,耳目神氣頗發皇。少年懸弧四方誌,未敢久戀蓬萊鄉。

誓將適彼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問政求學觀其光。

乃於西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臘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橫渡太平洋.........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並稱“康梁”。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他的這首詩可不是干謁求職,而是借詩以言志。

孫悟空見如來也要吟詩一首 看古人如何用詩詞來做自我介紹

結束語

至於怎樣寫自我介紹的詩,這就見仁見智了。最常見的是寫一寫自己的經歷,然後可以寫自己的性情或者愛好,結尾可以寫自己的理想願望。當然,自戀的人也可以在開頭部分寫一寫自己的外貌形態等。

老街也寫過幾首關於自己的詩詞,選一首錄入,歡迎詩友們賜教:

我亦蠅營客,偶來人世間。 看花多不識,走馬幾曾閒。

對酒三杯醉,停雲兩鬢斑。 何當無掛礙,般若度禪關。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九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 其短篇都是標準的五言律詩

觀宋填詞62 司馬槱《黃金縷》中 與錢塘蘇小小的鬼神愛情故事

觀宋填詞61 鄭少微2首鷓鴣天是他留在文學史上不多的印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