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軍備競賽是蘇美冷戰的產物,並貫穿於冷戰的始終,構成美蘇關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二戰結束後的頭幾年,美國一直處於核知識與核武器的霸權地位,然而,1949年蘇聯引爆了第一枚試彈,震驚全球,也引起了美國的恐慌。此後,美蘇便展開了形形色色核競賽,直到把競賽轉向空間競賽,“星球大戰”計劃為蘇聯解體前美蘇間核競賽的最後一次高潮,也是美蘇間空間競賽的新發展。

在美國,從歐洲遷來的匈牙利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首先考慮到,一旦法西斯德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經他和另幾位從歐洲移居美國的科學家奔走推動,於1939年8月由物理學家A.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研製原子彈,才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但開始只撥給經費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才擴大規模,到1942年8月發展成代號為“曼哈頓工程區”的龐大計劃,直接動用的人力約60萬人,投資20多億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製成3顆原子彈,使美國成為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冷戰時代:恐怖50年,美蘇喪心病狂的核競賽

蘇聯在1941年6月遭受德軍入侵前,也進行過研製原子彈的工作。鈾原子核的自發裂變,是在這一時期內由蘇聯物理學家弗廖羅夫和佩特扎克發現的。衛國戰爭爆發後,研製工作被迫中斷,直到1943年初才在物理學家庫爾恰托夫的組織領導下逐漸恢復,並在戰後加速進行。1949年8月,蘇聯進行了原子彈試驗。1950年1月,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加速研製氫彈。1952年11月,美國進行了以液態氘為熱核燃料的氫彈原理試驗,但該實驗裝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

冷戰時代:恐怖50年,美蘇喪心病狂的核競賽

但是蘇聯在40至50年代中期處於劣勢,這一階段蘇聯雖然有了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能力,但其實力遠不及美國。在運載工具方面,美國的也一直有超前的發展,而1956年出現並在1957年紅場閱兵中展出的SS-3導彈射程達1200公里比美國的導彈射程遠100公里,引起了西方軍事專家的驚恐不安。

洲際導彈出現到反彈道導彈談判時期(1957年—1969年),美國人更注重於進攻型戰略武器的研製、更新換代和現在化工作,戰略防禦方面的注意力遠不如戰略進攻。但在這一階段,美蘇空間競賽基本開始。

1957年十月開始,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國內民眾的不安全感空前降低,愛德華·特勒在電視上拖著長音說道:“美國輸掉了一場比珍珠港更重要,更偉大的戰鬥。”在被問及在月球上會發現什麼時,他說:“是蘇聯人”。四個月後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但體積小得多,“導彈差距”的恐慌在這時時常被提及就連總統交底的話群眾也聽不進去。美國不得不重視在空間的科技發展,後起直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可以看出空間競賽不僅僅是冷戰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最能激動人心的一部分。

至七十年代,美蘇的核軍備競賽出現了“恐怖平衡”雙方所擁有的核彈頭、核運載工具雖各有千秋,但總體上達到平衡。為了在核軍備競賽中徹底壓倒對方,並通過耗資巨大的核軍備競賽搞垮蘇聯的經濟,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了驚世駭俗的“戰略防禦倡議”,即“星球大戰計劃”。

冷戰時代:恐怖50年,美蘇喪心病狂的核競賽

里根接任總統伊始的講話就指出:“我號召美國的科學界將他們的聰明才智轉向人類與世界和平的事業:創造一種辦法使得核武器變得毫無用處。”美國在這時放棄裁軍,反而透過製造新武器和反武器系統來展開一場新的軍備競賽。

1980年代的後半期,蘇聯經濟岌岌可危,不能再在軍費上與美國相比,戈爾巴喬夫曾透過一系列的談判,企圖與里根政府在裁減核武庫存上達成共識,但里根因為戰略防禦計劃的緣故而一一拒絕。

冷戰時代:恐怖50年,美蘇喪心病狂的核競賽

里根所提出的是一個太空的反彈道導彈系統,故有新球大戰計劃這個外號。該計劃由三部分組成:紅外探測器、成像雷達、監視系統,由高能量激光器中粒子束髮生器等定向能武器組成的攔截系統以及通信、指揮系統。主張對彈道導彈實施分層攔截,多數攔截將在外太空進行,有足夠的射程、先把導彈發射到外層空間在對方上空待命。理論上的動能和定向能武器將在導彈的助推階段將其擊落,而地面攔截器則在導彈落地之前將其摧毀。119號指令意在達到多層攔截,攻防兼備的效力。五角大樓為此拿出了數百億美元進行激光、粒子束、精確傳感器和“智能石塊”的研發。

此後,五角大樓又開始研究一項被稱為“智能小圓石”的反彈道導彈計劃,使用太空中成堆的“智能石塊”尋找和摧毀敵方導彈。但到1991年,“星球大戰”計劃存在的基礎不復存在,前蘇聯也解體了。

但是在蘇聯存在的最後幾年來說,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確實給蘇聯造成了恐慌。在里根發表電視講話的4天后,安德羅波夫表示,蘇聯人對里根的這一計劃感到震驚。他說,天基防禦將“打開所有括進攻性武器和防禦型武器競賽的閘門,而競賽一旦開始,將無法加以控制”,“五連絕不會在任何威脅面前束手無策……推行這一計劃不僅僅是不負責任的舉動,這簡直是瘋狂之舉……華盛頓的行動時在把整個世界推入火坑。”

以上是里根星球大戰計劃時期美蘇核發展狀況。總的來說,以美蘇為主的核軍備競賽,使得1945年後的二十年,成為創造科學奇蹟,蘇聯和美國在不斷的核軍備競賽中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而同時帶來的是在核方面及相關科學技術方面的重大突破,人們對核概念及相關的技術認知與應用上掀開了嶄新的紀元,在此後三十年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可以一定程度的說得益於美蘇冷戰的前端發展。

但是核武器是冷戰的助推器,使人類生存及安全時刻處於受威脅狀態。人們受到核威脅,在身心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同時激烈的核軍備競賽耗資是巨大的,給雙方的經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種種因素都促使人們考慮對核武器的控制。

冷戰時代:恐怖50年,美蘇喪心病狂的核競賽

在冷戰時期,各種談判與對話已經提到日程,《反導彈條約》的簽訂就是很好的例證,同時我們還能看到在“星球大戰計劃”提出之前,即1982年5月,里根給勃列日涅夫寫了一封信,建議在6月底以前恢復日內瓦軍備控制談判。 正如你所知,我們以前在限制戰略進攻性武器問題上所做出的努力,並沒有切實達到削減、均等和核查的標準。核武器令人畏懼的摧毀力,對我們兩國都提出了減少、甚至消除在戰爭中使用這些武器的可能性的實際需要和道德規範。這在過去的35年裡一直是促使我國走向核軍備控制的動力……我們現在正處於努力減少和戰爭危險的歷史關鍵時期。

冷戰時代:恐怖50年,美蘇喪心病狂的核競賽

現今,我們也在致力於對核武器的限制甚至消滅,但是由於國際形勢和國家的不合作,很多不穩定因素還依然存在,核武器的存在依然影響著國家間的關係。

相關推薦

推薦中...